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61-1999年河南平均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风日数集中分布于太行山东南侧,豫西、豫中的部分丘陵区和永城一带;各地大风主要出现在冬、春雨季,集中于春季,春季大风出现频率占全年的40%以上,秋季大风出现频率最低,只占全年的22%以下;各地大风日数60年代最多,70年代明显减少,80年代更少,90年代最少。  相似文献   

2.
利用 1956-2008年和布克赛尔的大风资料,对和布克赛尔县北部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和布克赛尔北部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为53 d,大风日数在20世纪50年代较多,60年代和70年代最多,80年代明显减少,90年代之后更少;大风日数春、夏季较多,冬季较少,在4~6月处于高峰期,其中5月最多。大风频率春季约占全年的36%,冬季大风出现频率最低,约占全年的12%。大风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全年盛行西风(W)和西北偏西风(WNW)。  相似文献   

3.
和布克赛尔北部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6—2008年和布克赛尔的大风资料,对和布克赛尔县北部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和布克赛尔北部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为53 d,20世纪50年代较多,60年代和70年代最多,80年代明显减少,90年代之后更少;大风日数春、夏季较多,冬季较少,4—6月处于高峰期,其中5月最多。大风频率春季占全年的36%,冬季频率最低,占全年的12%。大风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全年盛行西风(W)和西北偏西风(WNW)。  相似文献   

4.
选取阿拉善右旗境内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0-2018年共59a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阿拉善右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等。结果表明:阿拉善右旗大风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总体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大风日数最多,阿拉善右旗气象站2010-2018年大风日数最少,雅布赖气象站2000-2009年大风日数最少;大风日季节变化明显,4月最多,10月最少,春季最多,秋季最少。一天中03-04时和13-14时,大风出现频率最高。大风风向以ESE为最多,SE次多,两个风向的大风频率占51%。  相似文献   

5.
我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旱地多、水地少,坡地多、平地少,春寒时间长,春季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和霜冻。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历史上春旱年份较多,平均约十年发生一次大旱,3—5年出现一般春旱。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134.1毫米,占全年的22.4%。1982年仅占全年的8.6%,大风日数多,占全年的37.7%。我县春季的气候特点:冬春季降水  相似文献   

6.
利用铜川3站1964—2010年春季气温、降水、风、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铜川春季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铜川春季平均气温为11.6oC,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增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74oC/10 a,北部增暖显著,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北部出现≤-2.0oC和≤-4.0oC的概率较大,中部次之,南部最小;≤-2.0oC出现频率为3.4%~12.4%,≤-4.0oC出现频率为1.1%~5.9%;平均降水量为115.9 mm,由北向南递减,降水随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下降最显著的是4月;日照百分率3、5月最小,4月最大,平均总辐射量自北向南递减;地形原因导致风分布不均匀,平均风速北部最大,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呈现4月明显偏大,3、5月基本接近的月际变化规律;一日内风速通常夜间较小,午后较大,春季大风一般伴有寒潮,降温天气;全市大风分布差异很大,北部宜君占53.4%,4月最多,占42.8%。  相似文献   

7.
对内蒙古春季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沙尘暴与大风、气温、降水、冷空气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沙尘暴空间分布不均匀,在自西向东减少的同时,有4个中心;绝大多数测站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明显减少,只是近年来略有增加;大风与沙尘暴统计关系密切,但个例分析则不然,少数测站沙尘暴比大风更容易发生;降水抑制沙尘暴发生;近期增温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冷空气与沙尘暴的关系各地情况不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1—2009年河南省1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大风日数时间演变、空间分布及与扬沙和沙尘暴日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9a来,河南省年平均大风日数以2.2d/10a的速率显著减少;四季大风日数亦均呈显著减少,表现出春季(0.8d/10a)大于冬季(0.6d/10a)大于秋季(0.4d/10a)大于夏季(0.3d/10a)的特征。无论在年尺度还是季尺度,河南省大风日数表现出随年代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河南省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集中于春季(3—5月),占全年的40.8%,秋季最少;4月最多(15.5%)9,月最少(1.9%)。河南省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大风日数较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南部以及海拔自低至高的河南省中北部地区,而在地势较为平坦的东部地区和山系较多海拔较高的西部地区相对较少。1971—2009年,河南省年平均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随时间增加均显著减少,其减少速率分别为0.4d/10a和0.3d/10a。相关分析表明,年平均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与年平均大风日数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75;大风日数随时间的变化对沙尘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显著作用,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旱地多,水地少,春寒时间长,雨量变化大,春季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和霜冻。根据资料分析,历史上春旱年份较多,平均约十年发生一次大旱,3—5年出现一般春旱。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136.2毫米,占全年22.7%。1962年仅占全年9.2%。大风日数多,占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沱沱河气象站1971年-2002年定时、逐日、月、年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风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沱沱河地区年内最大风速出现在2月和11月,平均风速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全年盛行风向是偏西风;大风日数的年变化以2月份最大,7月最小;年平均风速是逐年减小趋势,其中冬季减少最为明显,大风日数总体上是逐年增多的特点,但自90年代以来表现出显著减少的趋势;风速频率分布呈双峰型,小于4m/s的风速在该地区出现的频率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