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已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瓶颈”,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西南区资源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不仅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以往资源环境基础单要素分析方法的不足,尝试提出多要素综合动态分析方法,对西南区资源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进行评价。从而为区域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绿洲土地利用评价──以张掖绿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随着绿洲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使得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扩大,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却相对狭小,再加上掠夺式经营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绿洲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以张掖绿洲为例,分析评价土地承载力、草场载畜量和城镇土地利用等,并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雷  杨波  程晓凌 《干旱区地理》2011,34(5):713-718
作为生态脆弱的干旱地区,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基础的极大制约.一方面,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新疆的资源环境基础脆弱、要素结构的稳定性差.此种特征决定了新疆的现代化发展有赖于资源环境基础的稳定,其中尤以淡水资源来源和农用地(主要为草场和耕地)的稳定最为重要.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空间组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和南...  相似文献   

4.
初探绿色GDP核算方法及实证分析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GDP未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地表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用传统GDP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不足。绿色GDP是指国家或地区在扣除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损耗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它能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水平的状况。文章依据狭义绿色GDP涵义,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结合当地生态资源环境现状,构建资源环境账户虚数指标体系,探讨了绿色GDP的核算方法,并估算了该市2002年的绿色GDP。结果表明:2002年大同市的自然资源损耗为63.86亿元,占GDP的29.29%;环境污染损耗22.18亿元,占GDP的10.18%;绿色GDP为131.33亿元,仅占当年GDP的60.24%,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建议科学、适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类资源,树立市场经济的资源价值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治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在规划建设与管理现代化城市中,城市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地位的确立、城市规模结构及发展方向、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及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艳  王民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1):166-171,78
博物馆近几年发展迅速,不论是重修还是新增,博物馆在硬件方面都取得较大进步。根据本研究调研,发现博物馆软件方面并没有跟上发展。环境解说规划是博物馆提高解说服务最基础的工作,但是我国的博物馆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环境解说规划文本。本研究根据国内外环境解说规划研究现状,以及中国博物馆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进行了环境解说规划案例研究,以期为其他博物馆环境解说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三大规划的冲突已经成为我国条块管理模式弊端的主要表现.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对海安县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三大规划进行研究,尝试从规划的技术层面上找寻三大规划的冲突.研究发现三大规划出发点的差异与发展思路变化造成了规划从根本上难以协调,导致规划总体目标和框架的冲突,从而造成政府操作层面,即规划用地的冲突.同时探讨了造成规划冲突的技术方面原因,并对解决规划冲突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构成,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得以存在的基础和条件,社会环境是自然环境得以维系的机制和保证。反自然性、反人性是环境问题的实质,解决环境问题的目标是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的社会。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限定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范围内,同时使人类创造的文化有利于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高,是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的社会的价值取向。以顺应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社会经济,创设实现人性需求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社会运行机制,是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社会的途径。滇池流域地区存在的环境危机问题,应通过寻求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社会的途径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许悦琦 《地理教学》2023,(10):53-54+48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资源,又能体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培养学生四大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理念。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探讨了乡土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更加关注周围环境,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国情,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思考世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坚定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山地环境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省建设--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建设生态省的理念与要求,对福建山地环境,包括自然力主导作用下的状态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主导作用下的演变特征,及其与生态省建设的内在关联进行综合评析;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生态省建设框架下福建山地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与宏观生态调控的一些问题与对策,包括一些个案。  相似文献   

11.
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特征、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前提及基本地域单元的确定.从现有开发密度、资源环境承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现有开发密度评价法、状态空间法、相对资源环境承栽力和发展潜力模型作为省域功能区划的评价方法.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实现对主体功能区进行科学功能定位,从而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开发强度适当,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基淮地价评估是当前城市地价评估的主要形式。容积率既反映了土地的利用状况,同时也是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阐述了容积率内涵,分析容积率与地价、环境的关系,探讨合理容积率的确定,以石家庄市为例,探索容积率修正系数确定的正确途径,避免在容积率概念、修正系数等问题上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13.
村镇建设类型划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地区是多要素组合的地域单元,由于区位条件复杂多样,资源禀赋差异明显,村镇建设具有多元发展路径。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的村镇建设分类指标体系,采用单向优势指标和复合指标相对优势判断相结合的划定方法,综合考虑国家和省级功能区划、协调乡镇周边区域功能并衔接省国土空间发展战略,以乡镇为分析单元,建立了省级村镇建设分类综合方案,并以江苏省为案例进行村镇建设类型划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仅有29.61%的乡镇为明显的单一建设类型,村镇建设的综合性发展态势明显;村镇建设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苏北地区主要以居住类乡镇和生态类乡镇为主,苏中地区种植类乡镇和养殖类乡镇居多,苏南地区则集聚了商旅类和工业类乡镇。以此为基础提出不同村镇建设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as one of the most prosperous in Australia's history. The boom was led by a buoyant minerals and energy resource sector, contributing to high levels of economic growth, rising real wages and low unemployment. Yet, as with the nation's previous resources booms, there were margin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economies of those regions from which the minerals were extracted. Overwhelmingly, the wealth generated by the resource boom has concentrated in the cities. Moreover, public expenditure in resource regions also remains comparatively low, and indeed tend to reproduce a development framework oriented towards extraction rather than diversification. This paper employs elements of Innis' staples thesis to help explain this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n particular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reinvestment in resource peripheries. Drawing on the notion of a 'resource bank', we contend that resource regions are often viewed as a reserve of latent wealth that can be drawn upon for the benefit of the urban 'core'. Yet, we also highlight emerging strategies aimed at overcoming this and that seek to return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wealth to those regions from which it was extracted.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 以豫西山地丘陵区为例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李小建 《地理学报》2002,57(4):459-468
根据对河南西部山地丘陵区10个县(市)332家农户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农区制约区域发展的农户行为包括:(1)农户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奶大局限性;(2)农户收入严重依赖自然条件;(3)条件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意识障碍,农民对非农业参与意识不强;(4)农户贷款积极性不高且贷款多为维持日常生活需要;(5)农户更加期望用新增加的收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而不是发展生产。进一步的量化模型分析,揭示了农户收入在山区,丘陵和平原环境下受相关变量影响程度的差异,以及自给性与商品性生产不同比例农户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文章讨论了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发展问题,并基于对农户行为的分析,对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柴箐  王茂军  许洁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656-1667
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城市网络视角出发讨论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基于经济基础理论模型,利用200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基础数据,构建城市基本部门链接网络,讨论了城市的网络中心性与城市规模分布、空间特征及相互关系。结论如下:①山东省基本部门链网为高密度、多中心网络,每个城市既是其他城市的链接机会,也是链接约束;②城市的网络中心性呈线性分布,无明显分层,中、低等层次的城市较多;③城市人口规模呈幂率分布,存在明显分层,高位次城市城口规模突出,中、低位次城市规模减少趋缓,且基本连续;④网络中心性与人口规模大致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其正向关系更为显著,表明城市在基本部门链接网络的权力地位越高,经济联系链接的城市越广泛,对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越积极。  相似文献   

17.
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重建调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时期人为活动强烈,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与农牧交替频繁.应用系统论分析该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用反馈控制原理分析该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调控机理,并提出该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途径与措施,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田  王开泳  陈妤凡 《地理科学》2018,38(5):654-661
行政区划调整是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改变政区的位势和发展轨迹,重塑城市发展活力和区域发展格局。政区位势的测度可以较好的评价行政区划调整的效能。建立基于生产函数的政区位势模型,以重庆市为案例,测算其设立直辖市前后的政区位势及其区划调整的相对区位势能,以探析影响政区位势变化的机制。研究表明:① 政区位势与该地的交通通达度、资源控制能力及综合发展规模有关;② 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变化具有正向作用,但该影响效果具有滞后效应;③ 设立直辖市对重庆市而言不仅意味着行政级别的提升,政区位势也不断上升,相对区位势能均大于1,但该提升幅度正从快速优化趋于平缓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择典型干旱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相关应用软件,在详实的野外实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数据支持下,应用空间插值、叠置分析、逐步回归、神经网络、层次分析等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和综合适宜性评价,相应确定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等级、适宜度及其分布;提取三期遥感影像信息并进行分类,根据后备耕地资源利用/覆被类型的特征,构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安全性指数计算模型,加入水源保证条件限制,构建综合安全性评价模型,进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安全性的时空分析;基于适宜性与安全性评价,进行叠置分析、综合性分级。研究表明: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性等级的区域分布呈现环状特征,适合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区域面积与禁止开发的区域面积数量相差十倍。最后提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