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树杰  朱科 《吉林地质》2011,30(2):14-17,30
大兴安岭北段阿龙山地区,发育有6个环状火山盆地,根据它们的形成、演化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可划分为未成熟、成熟与老年三种火山构造盆地类型.各种火山构造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类型标志明显,又都经历了环状产生与基性火山喷发、酸性岩浆活动、晚期基性火山喷发3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中基性-中酸性—中基性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祥  隋维国 《地学前缘》1999,6(4):396-396
东北地区是中国新生代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新生代火山500多座,火山熔岩和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物分布面积5万余km2。火山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始自渐新世,直至现代,分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三个高潮期。东北也是中国活火山最多、活火山群最集中的地区。它们是:①长白山火山,历史记载长白山火山有5次喷发,分别发生在公元1413,1597,1668,1702,1903年。长白山火山1000年前的一次大爆发,火山灰向东一直到达日本,超过1000km,因此是世界历史时期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这次大爆发的火山泥流沿松花江…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四纪的构造事件与应力场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早、中更新世之间(0.73MaB.P.)我国存在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由此第四纪便分属两个构造期:喜马拉雅期(23.3—0.73MaB.P.)和新构造期(0.73Ma以来)。在这两个时期内,具有截然不同的构造应力场、不同的形成机制、不同的构造变形方式、方向、不同的扩张或缩短速度、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发、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的火山喷发带,并且也造成完全不同的构造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4.
1:25万呼中镇幅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区经历了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早加里东古亚洲洋陆绝增生阶段、中华力西期陆壳过渡演化及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诸多旋回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其形成发展与构造岩浆演化在本区形成五个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本文对各构造单元及主要断裂的构造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与喷发及构造演化史进行了概略简述。  相似文献   

5.
东亚地区区域构造演化与构造域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大陆不是简单地以一个巨型前寒武纪克拉通为主体而形成的单一大陆, 而是由一些小板块和众多微陆块及其间的褶皱带或造山带组合、经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大陆。在前人分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把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 经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 形成对整个东亚地区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的系统认识。研究表明, 东亚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 即前寒武纪稳定陆壳形成阶段、古生代陆洋分化对立阶段和中新生代盆山对峙发展阶段, 尤其以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对东亚大陆具有重要意义。以燕山期以来东亚地区所受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在不同地区作用的差异为主要参考指标, 可将东亚地区划分为7个构造域:西部挤压构造域、西部相对稳定构造域、青藏—羌塘构造域、中部克拉通构造域、俯冲边缘构造域、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域和兴安—蒙古构造域, 构造域的划分对于研究区内沉积盆地的成盆演化历史、进行盆地类型划分和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类比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瑜  李春风  陈洪洲 《地质论评》1999,45(7):180-189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以玄武岩为主的喷发经历了60~29 Ma、25~15 Ma、<2 Ma三期及不同喷发期之间的过渡阶段,而每一期又可以分为若干旋回。火山作用形成于不同的构造部位,沿断裂和非断裂分布的玄武岩均有存在,且与不同时期的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相匹配。不同的构造背景下火山活动的分布也不同,且具明显的迁移性。构造环境体现为非造山大陆边缘张裂隙、上地幔上隆的陆内拉张环境、陆内非造山环境等特征。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以来的火山活动与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大陆板块间的碰撞作用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吴玉民  陈殿义 《地质论评》1999,45(7):343-348
长白山地区是典型的近代火山活动地区之一。笔者等 应用遥感图像对白头山火山锥的形成过程、喷发期次、喷发特点进行了研究。还对白头山火山锥、望天鹅破火山口及朝鲜境内形成时代较早的南胞台山破火山口进行了 研究,为这一地区火山活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基底二叠系佳木河组-石炭系107个火山岩样品的全岩元素分析表明,其中38.7%属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和强碱性系列占61.3%.该区火山岩不仅在纵向上分异、演化特征明显,在平面上也存在明显的分区分带性.研究表明,陆西地区火山岩喷发的构造环境具有岛弧体系特征,同时由于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具有明显的大陆稳定构造区派生的碱性火山岩特征,说明其岩浆源深度较大,可能为上地幔或洋壳物质在高等选择性熔融条件下形成.因此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火山岩的喷发环境应该是在岛弧发展后期,属于岛弧近大陆一侧、在地壳增厚的环境下喷发.  相似文献   

9.
火山机构叠置关系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如何在火山岩区双重填图方法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提高火山地质研究 ,福建闽清地区 1∶ 50 0 0 0区调强调了航、卫片解译与野外反复实践 ,圈定火山机构 1 33处 ,在研究单个火山构造 (机构 )的同时 ,更加注重了同期或不同期多个多种火山构造之间组合叠置关系 ,不仅查明区内晚侏罗世中酸性岩浆喷发阶段至少经历了 5次以上较大规模的喷发 ,同时也合理地重新建立了区内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0.
董佩信 《地质与资源》2017,26(2):209-216
长白山位于华北地台东缘,是国内唯一的复合型火山.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火山运动频繁,其独特的中心喷发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白山黑曜岩.文章从长白山火山地质特征入手,通过对样品检测、分析研究,揭示了长白山黑曜岩产出特征、高温高压形成机理,及具有高能量、强吸附、弱电磁、富含微量元素的特性,得出了其为国内独有的宝玉石、养生保健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火山活动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中、新生代典型中酸性火山活动的气候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新生代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和中生代辽西火山活动对气候环境造成的影响。天池火山气体含量呈现两个相同趋势的旋回式变化,从早到晚,卤化物和H2O呈降低趋势,而硫化物气体呈增加趋势。火山旋回早期富含HF气体导致动物窒息、甚至大批集群死亡;晚期喷出的大量硫化物气体可以形成大规模酸雨和剧毒火山灰云幕,对周围的动植物生长有严重影响。辽西火山气体可分为三种组合,形成酸雨,导致地表温度下降,加速臭氧浓度降低,甚至破坏臭氧层,从而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黑曜岩是火山活动的产物,除了具有长白山火山特有的喷出方式,与众不同的地质特征之外,还是长白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对长白山黑曜岩的特征、形成、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了解长白山黑曜岩及今后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天池地区全新世以来火山活动及其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以来,强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铸成了长白山火山的主体——白头山火山锥。近几年来,从火山学和火山灾害学角度在该区进行研究和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发现,长白山天池地区在全新世至少有六期火山活动在地表留下了记录。除白云峰期和八卦庙期喷发出大量碱流岩质浮岩形成的火山碎屑流造成了严重的火山灾害之外,其他四次喷发的规模均较小、影响面不大。老虎洞期活动发生在浮岩喷发之前,主要产物为玄武质火山渣和熔岩;气象站期喷发可能是该火山近期活动的表现,以碱流岩喷溢为主。这些喷发活动证实,该区近代火山活动不仅从未停止过,相反,活动的频度却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4.
白志达  张进奎  史志伟  李天元 《岩石学报》2020,36(11):3257-3264
辉腾锡勒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卓资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和后旗交界处的高山草原区。处于中国东部大同-阿尔山-诺敏河第四纪火山喷发带南段。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变质岩系、二叠纪花岗岩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平面上呈低洼的菱形台地,四周为山地,总面积约260km2。因上覆在汉诺坝玄武岩台地之上,故以往将其误归为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火山群内发育近百座火山,大多数火山形貌保存基本完整。火山产物主要为一套碱性橄榄玄武岩,次为不同成因的火山碎屑物(岩)。碱性玄武岩覆盖在晚更新世坡积物和黄土之上。火山活动的时代主体为晚更新世,可进一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裂隙-中心式喷发,火口已剥蚀殆尽;中期主要形成"地池式"和玛珥式火山,火山形貌较完整,火口呈特征的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积水成湖,当地习称"九十九眼泉"或"海子"。晚期以熔浆的溢流为主,形成结构完整的盾片状火山。火山活动经历了沿裂隙的喷溢到中心式弱爆发、溢流-射汽岩浆爆发-溢流再到溅落堆积的演化过程。辉腾锡勒火山群是在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台地上新解体确定的第四纪火山群,这为研究蒙古高原南部地壳深部结构及其活动性提供了又一天然窗口,对了解新构造活动、环境及灾害预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火山灾害及其对大型工程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松雪  刘祥 《世界地质》2005,24(3):289-292
长白山火山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历史时期有过多次喷发,有再次爆发的危险.长白山火山最大的一次爆发发生在公元1199-1200年,这次大爆发的火山灰最远到达距其1 000km远的日本北部.依据这次大爆发由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流造成的巨大火山灾害,预测了长白山火山未来爆发火山灾害的类型、强度和范围,并编制了长白山火山未来爆发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灾害预测图、火山碎屑流灾害预测图和火山泥流灾害预测图.该研究可预防和减轻火山灾害,指导核电站等大型工程选址.  相似文献   

16.
大陆解体与被动陆缘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火山型被动陆缘是大陆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一类陆缘类型,其演化过程与活动陆缘一样复杂多变。随着近年来对大陆解体过程与被动陆缘演化的深入研究,对其沉积过程、岩浆活动以及变质作用研究都有了很大的进展。陆壳减薄解体的过程有许多不同的模式,不对称的简单剪切模式可能是火山型被动陆缘的成因,其机制是软流圈隆起的最大位置从剖面上看与地壳减薄最大位置不在一条垂线上,造成软流圈上升的岩浆在解体的大陆一侧形成火山型被动陆缘。被动陆缘的沉积建造由两套沉积物组成,一套是大陆解体的裂谷阶段所形成的陆相沉积物和双模式火山岩组合,另一套是稳定陆缘的复理石组合;岩浆作用中基性岩类反应了物质直接源于上地幔的主要特点,并有部分受到地壳混染的特征;变质作用中高温低压环境主要发生在裂谷作用阶段,其特点反映了大陆解体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温和减压过程,而拆离伸展阶段则被脆性变形所代替。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北部上护林盆地恩和大岭火山机构主要由白音高老组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组成。实测剖面显示,该火山机构由侵出相、溢流相、爆发相、次火山岩相及火山沉积相构成,不同岩性、岩相围绕火山口大致呈对称分布,产状外倾,为中心式喷发的穹状火山。溢流相的流纹岩和次火山岩相的正长斑岩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15.3±2.3)Ma和(114.3±1.6)Ma,表明恩和大岭火山机构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该火山机构为一次简单的火山喷发旋回一个喷发期次,大致的火山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岩浆溢流阶段,形成溢流相流纹岩夹少量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第二阶段为晚期火山爆发阶段,产生大量的爆发相火山碎屑岩;第三阶段为岩浆侵入阶段,分别形成侵出相松脂岩、次火山岩相正长斑岩等;第四阶段为火山活动的间歇阶段,形成火山沉积相火山-沉积岩。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释光(TL)技术首次测定了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浮岩的年 代。测定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历史记载及其它测年方法的结果吻合,表明天池火山在最近2000 a来,至少发生了两次碱流质浮岩的喷发,同时也表明用TL方法能比较可靠地测定火山喷发物的年代,为近代火山喷发历史的恢复提供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柯坪库木如吾祖克地区二叠纪火山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疆柯坪库木如吾祖地区二叠纪火山岩产于柯坪微地块中。为陆相火山岩,主要由基性熔岩(辉石玄武岩)和酸性凝灰岩组成,具双峰式火山岩系组合特征,火山岩为3个火山喷发旋回的产物,从下至上基性熔岩主元素成分成规律性变化,表明基性熔岩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基性熔岩具有大陆火山岩性质,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该二叠纪火山岩为天山造山带石炭-二叠纪大规模裂谷作用在柯坪古老微地块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天池老虎洞期火山活动地质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祥身  许湘希 《地质科学》1998,33(4):426-434
长白山天池火山老虎洞期火山活动发生在更新世晚期白头山组碱性粗面岩喷发之后,火山活动的产物主要为玄武岩质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玄武岩质或粗面岩质熔岩;老虎洞组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介于早期玄武岩和气象站组碱流岩两者之间,将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天池火山岩的演化趋势更加清晰。老虎洞组火山岩的存在充分证明了天池火山的粗面岩类与该区早期的大量玄武岩具有成因联系。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的成因并非简单地用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所能解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