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74年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L.Müiller教授曾以《工程地质学的今天》为题论述过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学与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间的关系等问题。著者现在又以《工程地质的今天》为题阐述了:(1)工程地质学研究领域应该扩大,它不仅应该为具体的工程建设服务,而且要扩大到包括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开挖、堆积作用在内引起的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治,它已成为与资源、能源探查相并提的地质学两大实践课题之一——防灾;(2)今天的工程地质学研究必须从第一环境研究出发进行第二环境预测,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已经是不可分的;(3)工程地质学今天的任务不仅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而且应包括与地质体工程活动有关的设计、施工及地质体改造等整个领域,即地质工程领域。著者认为今天的工程地质应该向地质工程方向发展,确切些说可称为环境地质工程;(4)本文明确地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论》是工程地质学或环境地质工程研究的基础理论;(5)文中还论述了岩体改造的原理、方案和技术。最后还概括地论述了2000年时中国工程地质学家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三、《工程地质学报》宗旨在于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应用和技术发展,使工程地质科学更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地质科学技术创新和向生产力的迅速转化,根据工程地质作为应用学科的特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决定,在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谷德振教授领导的工程地质研究室和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地质工程中心”。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坚强的技术后盾,以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王思敬为首的许多著名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科学家将热情指导中心工作。中心拥有各类实验室、研究室及各种先进仪器设备。中心多年来发展积累了数十项地质工程新技术与新产品,正致力于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地质工程实践服…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我国机场工程地质勘察的现状,初步分析了今后机场工程的特点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21世纪将是工程地质学科空前发展的世纪,机场工程地质勘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地质工程学在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工程地质学的新拓展,本文对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它是研究一个工程系统与诸多自然系统如何实现最佳耦合的一门学科,是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造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工程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它强调的是以工程措施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并重视对技术方法和作用效果的研究。作者在分析地质工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地质工程的应用领域范围并把它分为:地下建筑地质工程、地面建筑地质工程和区域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三大类型。文章认为整个地质工程系统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大基本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自然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和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空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系统作用域的风险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将于2016年10月13日-10月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国各地及国际特邀工程地质专家学者将欢聚一堂,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进行研讨,共同为建设强盛和美好的国家献计献策。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热忱邀请各位代表莅临美丽的蓉城参加本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7.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议承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会议主题:工程地质与一带一路建设具体议题:——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能源与资源开发工程地质——海洋和近海工程地质——城市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自然与文化遗产工程地质——复杂环境下的地质工程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与新技术——国外工程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及勘察实践——工程地质教育与学科发展——其他  相似文献   

9.
尚彦军  李世煇 《地质论评》2013,59(1):113-121
当前我国一系列大型地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预报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需求,使工程地质学面临综合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有关学者提出大成综合理论,从源头上综合了专家的多源知识,从理论上凝炼了工程地质学高度综合的特点.以大成综合理论为基础,作者提出将众多因素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判断和测试,建立关系矩阵并加以权重分析和活跃强度等运算,提出了表征工程地质多因素作用关系简便可行途径.其研究难点在于综合认识地质条件的原生、次生和工程作用下的变化.总结复杂地质条件下国内外地质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自然演化和工程扰动下岩体结构动态控制观(DDC).结合工程场地规划和比选,以工程地质分区(EZI)、综合适宜性(CSI)、加固需求度(DRD)等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发展工程施工乃至运行扰动作用下的岩体结构控制论,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工程与环境和谐的高层次决策目标.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实践说明了DDC提出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正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议承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会议主题:工程地质与一带一路建设具体议题:——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自然与文化遗产工程地质——能源与资源开发工程地质——复杂环境下的地质工程问题——海洋和近海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新理论与新技术——城市工程地质——国外工程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及勘察实践——地震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教育与学科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其他  相似文献   

11.
胡瑞林 《地质论评》2023,69(4):1448-1448
由胡瑞林教授主编、祁生文教授和尚彦军教授为副主编,历时3年多时间倾情编撰而成的我国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专业的首部研究生工程地质教程–––《高等工程地质学》已于近日由地质出版社隆重推出!本教材是以“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为核心思想,在本科阶段工程地质学习基础上,深入认识相关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形成机制,牢固掌握当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进而达到显著提升在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程地质学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经历了初期缓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本文根据中国工程地质领域自1987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至2021年期间获资助项目,系统分析了35 a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演进。研究发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地质现象表征到地质规律总结,再到机制探索等阶段,呈现出国家战略的主导性、灾难性事件的驱动性、研究趋精细化和复杂化、学科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受资助单位的集中性等特点。未来中国工程地质学发展,应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念,推动工程地质学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的改变;打破学科间壁垒,加强工程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通,丰富并深化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使得工程地质学向着更科学、更具有多学科融合特点的方向发展,并催生新的科学生长点;抓住数据革命契机,开辟工程地质学研究新途径;始终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推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工程地质的学科价值与学科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成因演化论、结构控制论和相互作用论,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方法,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我国近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增大,埋藏加深,地质条件更复杂,由此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表现出显著的新特点,即研究对象大、深、动、热凸现,工程地质过程水、岩、温、化耦合,已有理论遭遇挑战,工程地质过程研究需要扩充。工程地质学科近期需要加强地质体工程性质研究、工程地质动力过程研究,以及地质环境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力学、工程科学的结合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理论、技术方法与实践并重的模式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会议时间与地点 2010年11月17日~11月19日,福州 其中:11月17日全天报到; 11月18日~11月19日学术大会; 11月20日~22日会后工程地质考察。 会议主题及议题 会议主题: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 具体议题包括: --工程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 --风化岩残积土及软土的工程性质及处理 --隧道、地铁等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复杂气候环境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边坡与基坑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测试、监测与物探新技术 --资源能源开发的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教育与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以下简称水工环地质工作)几乎是在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50年代,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创建发展时期.当时,由地质部承担着全国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一五”计划开始时,只有几十人的队伍,至1959年发展到1万多人.50年代中期,各工业部门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工程、水文地质勘测队伍,与地质部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地进行工作.初期,地质部以工程地质工作起步,1956年转向以水文地质为主.  相似文献   

16.
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定量化研究是工程地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研究成果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所谓工程地质条件,就是指地质环境中和工程建筑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结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特征、岩土工程特性、水文地质和动力地质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在分析中,可将它们看作一个理想统一的体系——工程地质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挑战与机遇: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论工程地质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挑战。在十多年时间内,在复杂地质环境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水位上升100多米条件下,要进行120万人口迁建,迫使工程地质学在理论、概念、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新探索。在改造的基础上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开发利用”是三峡工程地质研究的主题。它要求:工程地质应该由传统的场址调查、勘察与评价的狭义范围拓展到工程地质体,特别是复杂地质体的改造、控制和开发利用的宽广领域。  相似文献   

18.
许强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6):1087-1095
第9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于2012年10月在青岛召开。本文以本次会议所发表的论文和参会者所作的主要学术报告为基础,结合作者对近年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发展情况的认识,对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认为,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促使工程地质学科发展呈现出如下新趋势、新特点:(1)研究领域从陆地向海洋进军,从山区向城市扩展。海洋工程地质和城市工程与环境地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热门研究领域和方向。(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尺度从工程规模的中观尺度逐渐向整个地球系统的宏观尺度和向矿物颗粒、晶粒甚至是分子、原子结构的细观和微观尺度延伸和扩展。(3)工程地质学的探测试验仪器由主要从国外进口逐渐向自主研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设备在本领域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指出了工程地质学今后仍需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0月15日-1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全国各地及国际特邀工程地质学家学者1300余人欢聚一堂,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进行研讨并献计献策。本次会议围绕"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能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质学报》创刊十年来 ,已成为我国工程地质学家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对推动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真是可喜可贺。工程地质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工程师认识自然 ,认识地质体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从而掌握其特性和结构 ,以及赋存条件 ,了解动力地质作用的物理机制和动力过程 ,进行工程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质环境影响的预测 ,并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地质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大量工程的统计中可以看到由于地质问题而引发的事故占很大比例 ,有些发生在施工阶段 ,有的发生在运行阶段 ,甚至于运行多年以后才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