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1月10日,“人类生存发展与地质环境保护论坛暨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揭牌仪式”在贵阳市举行。“人类生存发展与地质环境保护论坛”由国土资源部环境司举办。国土资源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博士、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博士、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矿山环境与国土整治  相似文献   

2.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我国举办的资源评价专题讨论会于81年6月8日至24日在京举行。应地质部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专家小组来华,小组成员有、克拉克(A.L.clark)博士,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3项主席,国际地质数据存储,自动处理和检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麦克坎乃(R.B.Mc Cammon)博士,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司库,美国地质调查局数学地质学家;博特博尔(J.M.Botbol)博士,美国地质调查局计算机应用  相似文献   

3.
於崇文教授,博士导师,生于1924年2月15日,浙江省镇海县人,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的理论观点,并建立了新的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在地球化学动力学中提出并发展了“成矿作用动力学”新的学术领域;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应用于南岭地区研究;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中系统全面地引进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为开辟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发展理论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数学地质的进展和展望─—来自“数学地质前沿课题和发展趋势研讨会”的启示杨永强(学报编辑室)为了配合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做好数学地质学术活动的筹备工作及促进我国数学地质的学术交流,1994年11月9日~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了“数学地质前沿...  相似文献   

5.
特约主编致读者 成秋明陈永清王功文 赵鹏大院士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创立了我国数学地质学科,被誉为“中国数学地质之父”。先生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地球科学真理,不断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为我国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和数学地质学科的发展、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推动自然资源行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鹏大院士堪称严谨治学和创新研究的楷模!从最早的定量地质研究,提出“地质体的数学特征”“矿床统计预测”,到“地质异常”“‘三联式’矿产定量预测”“非传统矿产资源”,再到“地学大数据与云找矿”,赵先生在地学领域不懈地探索与创新。 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赵先生首次提出数学地质的三大基本任务:(1)查明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建立地质体的数学模型;(2)研究地质过程中各有关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建立地质作用的数学模型;(3)研究适合地质数据特点的数学分析方法及数量化理论,建立地质工作方法的数学模型。其中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包括几何特征、统计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结构特征,从而奠定新世纪矿体三维可视化研究的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赵鹏大院士提出地质异常的概念,并将矿床统计预测的理论归纳为相似类比、求异和控矿因素定量组合三项内容,开辟了应用致矿地质异常概念和方法定量圈定评价“5P”找矿地段的新方向。进入21世纪,赵鹏大院士进一步关注并提出了成矿事件的时间空间成因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概念,揭示了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与地质异常的内在关联性,发现成矿多样性在成矿物质基础上受矿源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物质运移上受运矿地质异常控制,在聚矿作用上受赋存环境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后的变化上受保矿与毁矿地质异常控制,因此,可以通过地质异常的研究来揭示成矿多样性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矿床谱系”为核心的“三联式”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在深部找矿研究领域,他认为成矿预测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制定最优决策的工作,矿床类型的多样性、矿床成因的复杂性、控矿因素的隐蔽性和找矿信息的多解性使得深部成矿预测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探索成矿预测过程客观化、定量化和精确化是深部成矿预测的前沿课题;他强调深部找矿中要加强地壳深部结构的研究,要重视深部找矿的经济“回报率”和勘查项目的“转化率”的重要性。近年来,赵鹏大院士积极倡导和推动地学大数据应用,提出了“地学大数据与云找矿”“数字地质”等概念,推动了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地质研究的新局面。 赵鹏大院士始终强调科研服务于生产实践,在矿产勘查、数学地质和资源产业经济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我国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相关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获得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最高奖——克伦宾奖、俄罗斯彼德大帝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并在全国多个重要成矿带推广应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赵鹏大院士在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职务22年间,提出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时尚”的高校五项功能、“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的办学目标、“前沿、急需、联合、交叉”的学科建设八字方针和增强学校“创造力、贡献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四力建设以及培养“爱国心与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管理能力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五强人才等一系列办学理念,并领导中国地质大学京汉校区,狠抓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办学合作,使学校由7个系的单科性院校发展到今天拥有23个学院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赵鹏大院士还曾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和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等职务,为国家科教事业发展四处奔波,大声疾呼,并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他以学为媒,在广泛的学术交流中,为中俄、中加和中日友谊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科学中国人最受公众关注奖、华人教育名家等荣誉和称号。 赵鹏大院士已为国家培养了21名博士后、162名博士和21名硕士,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优秀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为了杰出的管理者和企业家。 值此赵鹏大院士90华诞之际,在《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下,出版了《数字地质与矿产勘查》专辑。专辑展示了赵鹏大院士开创的数字地质和矿产勘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28篇论文,大致涵盖“数学地质与定量勘查”(8篇)、“三维地质建模与隐伏矿预测评价”(10篇)、“成矿模式与定量找矿模型”(9篇)和“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1篇)等方面。 真诚感谢《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同时感谢作者们的卓越贡献以及审稿专家的辛勤劳动。 谨以此专辑庆贺我国“矿产勘查”与“数学地质”学科的开拓者赵鹏大院士90华诞!  相似文献   

6.
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选举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批准,我校赵鹏大教授和殷鸿福教授于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 赵鹏大教授系中国地质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在中国地质学会、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COGEODATA)等国内外数个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他长期从事“矿床普查与勘探”及“数学地质”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近40年来,他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找矿的理论和方法,为发展“矿床普查与勘探”学科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率先开展数学地质研究,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数学地质学科体系,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矿床统计预测理论与方法。他在国内外许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出版了多种专著,许多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是上述两个专业的博士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不仅在我国地学界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在国际有关学术界也很有影响。 殷鸿福教授现为国家教委地质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地质矿产部古生物学课指委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了西南和西北  相似文献   

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5):F0002-F0002
河海大学地质及岩土工程系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目前,本系设有1个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二级学科(地质工程)博士授权点,具有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另外,与其他系共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点。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第二届数学地质专题讨论会”于1985年10月21日至11月7日在北京举办。在此之前,曾于1981年6月在北京举办过第一届应用数学地质专题讨论会,其内容是关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问题。该届讨论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地  相似文献   

9.
应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前所长裴荣富先生的邀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能源、矿山、石油资源部地质局安德烈·潘特列耶夫(Andre Panteleyev)博士于1985年10月28日来该所讲学。潘特列耶夫博士长期从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矿床研究工作,主要专长为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这次讲学的主要内容是加拿大科迪勒拉浅成热液金-银矿床模式,并介绍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地质及矿产概况、块状硫化物矿床和斑岩铜矿。浅成热液金-银矿床在加拿大科迪勒拉又称为“囊矿”、“第三纪型矿床”、“与火山作用伴生的贵金属矿床”或“古热泉型金一银矿床”。潘特列耶夫博士认为该类矿床有以下特征:矿床产于近地表;矿体常为脉状;矿床形成于扩张构造环境;矿化通常出现在火山岩地质体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质科学》主编夏林圻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火山岩浆研究中心主任夏林所博士,前不久荣获中国地质学界最高奖——第三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被誉为我国地质界的“诺贝尔奖”。夏林所是从全国...  相似文献   

11.
由西德地质和原料研究院总地质师费泽费尔特博士为团长的西德地质代表团一行四人,于四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到长春地质学院参观访问。 西德地质学家在长春地质学院逗留期间,作了“根据经济观点评价矿产资源的原则”,“巴西北部的白钨矿交代岩(接触岩)的成因”,“巴西地质、物探、化探综合调查”、“西德联邦地学及原料研究院化探工作方法”等学术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米勒向我介绍了多重母体分解法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尽快地发现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那就需要最合理地进行普查和勘探,研究各种矿床形成的理论,这一切都与地质科学的理论发展紧密相关。然而作为各种科学发展基础的精密科学——数学,在电子计算机这个卓绝的计算工具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起到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作用,当然是大家感到兴趣的事。“数学地质”(或地质数学)这个数学与地质结合在一起的名词,常被人们所提及或称道,但对于“数学地质”的含意是什么?它究竟包含些什么分支和内容?有些什么方法?国际国內有些什么有关的学术组织和简况?就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了,即使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海外华人地球科学协会发起,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研讨会”于2001年12月20日~22日在香港大学顺利召开。其中,会议交流2天,野外考察1天。来自海内外的291名地质学家与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位。 12月20日上午9时,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陈龙生博士宣布开幕。大会名誉主席孙枢院士回顾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新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香港大学副校长、地球科学系主任麦培斯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院士、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陈正宏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詹红彬博士分别致词,表达了对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家举行地质科学研讨会的祝贺,交流了各地区地质科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8位地质学家分别作了特邀主题报告:“中国矿产资源潜力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李廷栋院士)、“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王思敬院士)、“城市及地质灾害”(陈颙院士)、“中国水资源开发与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卢耀如院士)、“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增加了“地质环境保护”专业.学制五年.专业的基础课是:物理、化学、数学和地质学.前五个学期与“水文地质”专业一起听课.地质基  相似文献   

15.
关于花岗岩的原地重熔说及其它——答魏春景陈国能(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1](以下简称“思考”)一文,是就大陆地质学研究的某些方面,从方法学的角度提出质疑。它本身就是一篇质疑性或思辨性的文章。从魏春景博士“对大陆地质学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原载苏联”科学与生活”1955年第6期间答欄,係该刊读者所提关於动力地质学研究什么及发展远景怎样一问题的答覆。作者是苏联地质矿物学博士高尔什科夫教授,原题为“动力地质学”——编者动力地质学在地质科学这一广大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国学者在辽宁地区再次发现1.6亿年前对传统“演化规律”提出挑战的远古植物——花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博士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士俊博士在刚刚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上报道了这种新发现的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中华星学花”。据王鑫介绍,中华星学花化石出土于葫芦岛市连山区白马石乡三角城子,化石地层为海房沟组,属于中侏罗世。化石为炭化的压型化石,保存着很多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8.
揭示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于如何将化学、数学、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与地球科学相结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得出主要结论:“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并且提出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静态到动态三个层次的表述形式及其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即:⑴用平衡、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地质作用并分别用地质数学中的随机过程(马尔科夫过程)和随机场(“地质统计学”)表示时间的空间结构。这是静态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2)用非平衡、不可  相似文献   

19.
希腊和柏林(西)的地质学家与数学地质学家通过合作推出了“成矿有利度”估计模型。该模型在1986年意大利国际数学地质讨论会上受到了各国数学地质学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核学会辐射护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环境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承办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30个单位的108位代表参加会议。IAEA高级技术专家P.Mctcalf博士、美国核管局Jgrceyes博士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