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地震前兆数据库软件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震前兆台网中心通过远程拨号的方式采集各台点的数字化数据,运用前兆通讯、数据服务等软件实现数据的格式转换、入库及基本数据查询等前兆数据库的各种操作,方便了分析人员的使用。初步建立起地震前兆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3.
"十五"中国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依照设计存储在Oracle 10g数据库中,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汇集全国地震前兆观测数据,面对日益增长的庞大数据库,难以使用常规备份方式进行备份和迁移。在经历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主数据库磁盘阵列故障和地电学科中心数据库崩溃后,笔者提出适用于大型前兆数据库全库备份的准在线冷备份方式,并且运用到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对国家中心数据存储架构调整进行讨论,以规避将来可能的数据风险。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地震局研制的一套软件解决了地震前兆数字化和大华北资料共享后的大量数据在分析预报中的快速应用问题。内容有“九五”、“十五”、模拟和大华北资料的下载、处理、保存、计算、统计和制图等功能。采取了简化操作、成批处理、自动成图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分析速度,与Mapsis互相兼容,取长补短,能在20分钟内完成地震趋势会商前的准备工作,在震情分析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前兆管理系统数据库备份是保证前兆台网正常运行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详细介绍前兆Oracle数据库的冷备份方法,备份包的保存方式,移动硬盘的加载,备份脚本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数据一直是地震分析预报必不可少的重要数据资源。随着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开展,地震前兆模拟记录将逐步被数字化记录所取代。我们结合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网络关系数据库模型构造了辽宁省数字地震前兆数据库。该数据库直接面向整个地震系统,为地震预报提供详实的数据服务和先进的研究手段。本文对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总体设计及数据共享服务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8.
数据库技术是管理数据的一种最新方法,这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本文建立的江苏省法震前兆信息数据库系统是把作为地震预报的三大学科的观测数据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该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采用全中文交互式操作环境,易于扩充,为实现数据共享和台网数字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地震前兆数据库中的观测数据具有极高的科研及应用价值.MATLAB作为具有强大功能的科学计算及分析平台是地震前兆数据分析的得力工具.虽然如此,但MATLAB提供的数据库工具箱并不能完全操控基于ORACLE的前兆数据库.因此,直接通过MATLAB获取前兆观测数据进行后续的前兆统计及分析工作受到了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主流的数据库访问机制以及在MATLAB中如何实现以这些机制对前兆数据库进行访问并指出了其中的缺陷;然后,给出了通过组件对象模型(COM)的访问方式获取前兆观测数据的方法;最后,给出了使用该方法进行函数封装后,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的全部源代码.通过本文提供的方法,台站工作人员或科研人员可以快速、方便的通过MATLAB获取前兆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科研及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中论述了山西省地震局前兆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建立的原则和具体过程及数据的入库等。认为,前兆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前兆观测项目产出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对地震科学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应用需要, “十五”项目对前兆数据库系统重新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 吸取了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制定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结构规范 第一部分: 固定台站观测》。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规范设计的有关方面, 包括对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分析、 设计时的考虑因素、 包含的内容、 规范的主要特点、 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解决, 如同一台站多套相同仪器的处理等。 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库表结构, 并与“九五”数据库结构进行了查询速度比较。 基于该结构的前兆数据库系统已在前兆台网的各级节点使用。 实际应用表明, 该数据库结构具有结构稳定、 查询速度快、 表数量和表大小适中、 基础信息全面以及开放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地震损失评估与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9年10月大同-阳高地震后,国家地震局首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震害评估,为政府进行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加快灾区重建,减少地震损失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大同-阳高地震的评估经验和近期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震害快速评估实用方法,介绍了震害评估计算程序(EDEP),并以实例说明程序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最后,为更快地评估地震损失,建议建立重点监测区震害评估数据库系统,并提出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