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家口盆地火山沉积旋回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薛志忠 《山东地质》1999,15(4):11-17
通过对胶北臧家庄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系的构造位置、产出状态、岩石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相序列组合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其属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带之桃村--莱阳火山-沉积盆地构造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及流纹岩等,属钙碱性系列,按相序列可划分为安山质岩系、英安质岩系及凝灰质粘土岩三个相组;构成两个火山旋回。  相似文献   

3.
宁城-平泉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为-内陆山间断陷盆地,形成于中株罗世,结束于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地层发育。根据其盆地岩相特征,划分为侏罗世火山旋发旋回和白垩世火山喷发旋回。盆地基底断裂呈北东东和北北方向展展布,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4.
老黑山期火山活动史及其与五大连池形成和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黑山和火烧山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最年青的次山。老黑山是叠锥状火山,喷发时间发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和1719年。1720年的火山喷发形成了火烧山。六个大的山堰塞湖的形成与这三次火山喷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化中生代盆地火山——沉积序列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化中生代断陷盆地(前人称三源浦盆地)以频繁的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为特征,形成了多旋回的火山—沉积序列,表现为火山爆发相、溢流相与冲积扇相、湖泊相的反复交替,并发育了湖相火山碎屑浊积岩系〔1〕。盆地演化经历了早期非补偿阶段、早期熔浆充填期,火山喷发期后非补偿沉积阶段、晚期熔浆充填期,构成二个大的火山—沉积旋迥。  相似文献   

6.
丹池晚古生代盆地的沉积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丹池盆地属右江裂谷带靠近江南古陆南缘的次级裂陷盆地,其中的沉积可分为五个相区,十三种相类型。研究认为丹池盆地的形成、沉积作用、相和相序的分布均明显受到同沉积期断裂活动的影响。构造演化从泥盆纪初开始即有北西向丹池断裂的张裂作用,此种张裂与其派生的北北东向走滑断裂的复合作用,到二叠纪时,演变为北西向断裂的走滑活动,丹池盆地最初由半地堑式发展为地堑式盆地,到二叠纪成为-走滑盆地。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山索尔库里北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索尔库里北盆地位于阿尔金山中段,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阿尔金断裂的走滑作用密切相关。根据野外地质填图的结果,通过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研究,在盆地内部划分出早第四纪七个泉组砾岩层,并将盆地新生代的沉积划分为两大序列:下部为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中新世上干柴沟组、油砂山组序列,沉积相从底部的冲积扇、洪积扇向上逐渐变化为断陷湖盆相,再变化为冲积扇、洪积扇相,为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序列;上部为早第四纪七个泉组序列,为冲积扇、洪积扇沉积。结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和构造变形分析,建立了盆地多阶段的构造演化模式,进而探讨了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走滑作用过程之间的动力学联系。  相似文献   

8.
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火山盆地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星蒲 《铀矿地质》1999,15(1):18-23
本文主要讨论了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火山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基本模式;论述了盆地内外两侧截然不同的演化规律,坳陷、断陷、塌陷式火山盆地与火山穹窿等火山构造的相互关系,火山盆地盖层间破碎带的形成及与火山盆地演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朱彦平 《华北地质》2017,(4):295-299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发育泥岩和煤层两类烃源岩,具备一定生烃潜力.绥滨坳陷的火山活动具有多期次、规模大、强度高、受深大断裂明显控制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滨1和滨2井Ro随深度变化演化规律对比分析得出:滨2井出现异常增高的上高下低现象是由于火山活动带来的岩浆和地球深部的热液流体物质沿断裂上升造成的.滨2井区区域地温场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加快了有机质生烃进程,使滨2井城子河组的Ro没有随深度呈指数变化,说明火山活动对绥滨坳陷油气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笔者进一步研究了火山活动对油气运移、储集、封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不断俯冲,在钦敦-睡宝盆地的中部形成南北向断续分布的火山岛弧。自白垩纪至中新世,岛弧带的火山喷发整体较为连续,并经历了4个演化时期。由于岛弧带相距周围的区域物源较远,沉积物供给相对不足,火山喷发强烈时形成的火山碎屑物会成为其附近区域的主要物源。岛弧带的火山活动不仅改变沉积体系的物质组成,还对沉积体系的展布起到阻挡作用,并在其周围形成新的沉积体系。宽缓的海岸平原-滨浅海沉积背景使盆地具备形成沼泽的先天条件,在偏离岛弧带不受火山活动影响的地区能够发育大范围的煤系地层,而在受火山活动影响的岛弧带内只发育小范围的煤系地层。由于持续的火山活动对优质储层的形成不利,应尽量避免在火山影响范围较大的地区寻找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南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项目,笔者对石门沟村、石马村等剖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对蓬莱一带火山岩进行了重新划分,新建中新统石马村组、上新统石门沟村组,就其岩石特征、时代和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十层断陷沉积特征与油气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十屋断陷沉积特征表现为近物源、粗碎屑快速沉积、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与深水湖组合构成了特有的“扇-湖”沉积面貌,正常三角洲缺乏。断陷沉积发展经历了早期充填、中期扩张、晚期萎缩3个阶段:早期充填阶段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及成煤沼泽;中期扩张阶段沉积特征为深水湖泊与湖底扇、扇三角洲组合;晚期萎缩阶段为浅湖与三角洲、湖岸洪泛平原组合。良好的沉积盆地类型决定了丰富的生油气物质基础,众多的沉积体系构成了多样化的复合圈闭,因此十屋断陷具有良好的找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陈建文  李长山 《地学前缘》2000,7(4):371-379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通过对火山岩的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岩芯测试及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营城组火山岩盆地分为 3大相区 ,即火山喷发区、过渡区和沉积区。火山喷发区岩性由各种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砂砾岩组成 ;过渡区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互层为特征 ,夹少量火山熔岩 ;沉积区岩性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火山喷发区内可识别出 8种类型的火山岩相 (空落相、溢流相、基底涌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泥石流相、火山沉积相、次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 )和 3种类型的火山机构 (层火山、微型盾火山和渣锥火山 )。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具有不同火山作用、岩相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因此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分析对火山作用研究和油气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石炭世末期-三叠纪东澳大利亚的鲍恩-冈尼达-悉尼(Bowen- Gunnedah-Sydney)盆地系是位于拉克伦(Lachlan)褶皱带和新英格兰(New England)褶皱带之间的一个长条形的构造盆地。从北部的冈尼达(Gunnedah)到南部的巴特曼斯(Batemans)湾,悉尼盆地是鲍恩-冈尼达-悉尼盆地系南端的一个次级盆地。悉尼盆地的二叠系包括河流、三角洲、滨浅海沉积岩和火山岩地层。南悉尼盆地的西南部二叠系不整合覆盖于变形变质的拉克伦(Lachlan)褶皱带之上。二叠系由下部的塔拉特郎(Tallaterang)群、中部的肖尔黑文群(Shoalhaven Group)和上部的伊勒瓦拉煤系(Illawarra Coal Measures)组成。从晚石炭世末到中三叠世悉尼盆地经历了弧后扩张到典型的前陆盆地的不同阶段:弧后扩张阶段、被动热沉降阶段和挤压挠曲负载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新生代火山岩及其与盆地演化-油藏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广策  郑和荣 《地球科学》1997,22(2):157-164
用地质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东营凹陷新生代火山岩的分布、产状、岩相及岩石种属、碱度、钾钠类型、岩浆成因与盆地演化、油藏的关系.研究表明:火山喷发既有陆上喷发,也有水下喷发,均以溢流为主;火山岩既有拉斑玄武岩,也有碱性玄武岩,类型为钾质略高的普通型和钾质不高的钾质型;火山岩由幔源原始岩浆在上地幔、地壳岩浆房中演化后喷出地表形成,是盆地强烈拉张下陷和生油层堆积最盛时期的产物;岩浆活动为生油层的熟化和石油的生成提供了热能,火山岩中部分是石油的良好储集层,部分是良好的屏蔽层,与油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与盆地形成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它是环太平洋火山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是中生代火山岩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其形成时代从晚三叠世到晚白垩世,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火山作用最强烈的时期。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有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并以高钾钙碱性火山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有钾玄岩、安粗岩、粗面岩、橄榄粗安岩、英安岩和流纹岩。从东向西火山岩表现出了一个化学组成上的极性。岩石的Ti、Ta含量低和富K、Rb等,以及构造判别图解表明该区火山岩属造山带火山岩。上述特征表明,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属于与伊佐奈崎(Izanagi)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挤压造山。与火山岩共存的早白垩世的A型花岗岩表明,早白垩世东北地区处于拉伸构造环境。因此,松辽、海拉尔以及二连等盆地的形成与早白垩世造山带的崩塌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中生代的拉分盆地——宁芜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波  徐嘉炜 《地质科学》1989,5(4):314-322
宁芜盆地是中国东部郯庐断裂系中沿方山—南陵左行剪切断裂发育的中生代拉分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消亡于晚白垩世。根据宁芜盆地的构造变动、沉积建造、火山及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等特点,文中提出了宁芜拉分盆地的生成及演化模式,并将宁芜拉分盆地的发展分为:(1)萌芽期——盆地核;(2)年轻期——“S”型盆地;(3)成熟期——菱形盆地和(4)消亡期——最终发展四个演化阶段。宁芜拉分盆地以具有强烈的火山活动为特征,特别是“S”形盆地末期,由于碱性的中基性次火山岩的侵入,形成了宁芜地区重要的玢岩铁矿。宁芜拉分盆地的构造应力场随着盆地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盆地内的拉张区逐渐扩大,在最终发展阶段这种拉张作用已遍及整个盆地。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NNE—NE向的拉张应力比NWW—NW向的挤压应力大数倍,宁芜拉分盆地正是在这种强大的拉张应力作用下得以形成及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右江沉积盆地演化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右江沉积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被称为右江印支褶皱带,其沉积-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大陆边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坳陷盆地.桂西北地区是右江盆地的主体部分,该区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牙、高龙)的含矿硅质岩特征、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组构学特征一致表明矿床在沉积成岩期已形成,矿床属同生沉积成因.矿床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演化密切相关.裂谷环境、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同沉积断裂等因素对矿床的形成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肥盆地断层活动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定量分析了合肥盆地主要近东西向断层的活动规律,并分析了它们形成与演化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盆地前侏罗系基底主要发育了近东西向、南倾的逆冲断层,属于印支期前陆变形的产物。这些断层的逆冲速率向南有规律的增加,指示其动力来自南部大别造山带的碰撞造山。盆地在侏罗纪期间接受大量沉积时,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断裂活动,指示属于前陆拗陷型盆地,其对应着大别造山带的快速隆升。盆地在早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演变为断陷盆地,印支期基底的逆断层转变为正断层活动。这些盆地内主要的近东西向正断层的伸展活动在早白垩世呈现北强南弱,而随后转变为南强北弱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