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对滇9井水温观测资料的日均值动态变化、30天滑动均值动态变化和残差滑动均值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日均值动态变化在距该井40 km范围内≥5.0级中强地方震前,具有异常幅度较大、映震时间极短的显著临震特征;水温30天滑动均值连续上升动态变化在距该井500 km范围内≥5.0级中强近震前,具有异常幅度显著、映震时间多数在3个月内的短临特征;水温30天滑动均值连续下降动态变化在距该井250~450 km范围内≥6.0级中强近震前,具有异常幅度大、映震强度大、时间稍长的中期特征.因此,滇9井水温动态变化异常对中短临预报效果明显,特别是水温日均值动态变化异常具有地方震临震指示意义,对实现临震预报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腾冲台水平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滇西地区范围内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发现震前资料出现了反映地震孕育过程的异常变化,重点对该地区中强震前短临异常的变化特征进行探讨,为使用腾冲台水平摆资料进行识别以及捕捉地震短临异常,预测地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原始形态法对昌黎井数字化水温观测在4次强远震前记录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强远震前的异常形态特征相近,主要是打破趋势,且幅度明显,认为可能是断层预滑或断裂预扩展产生的,对提高强远震前的异常识别及地震预测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营口市盖州市M4.3级地震前岫1井水温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岫1井水温自1997年7月1日至2015年9月15日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2015年8月4日营口市盖州市M4.3级地震前有显著的异常变化。综合分析认为,岫1井水温前兆异常属于短期,临震异常,同以往的震例相似。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金湖06井水温从2001年到2007年间在多次中小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发现金湖06井水温日均值的地震异常全部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的变化过程,地震发生在转折-恢复之中或恢复之后的3个月内。  相似文献   

7.
将腾冲台地电场2008~2011年观测资料与2008~2011年间云南腾冲及周边地区发生的多次中强地震进行震例对比分析,发现腾冲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在震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对这些异常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寻找规律和变化特征,异常主要表现为短期和临震异常:异常持续时间较短为1~100天,异常结束至发震时间1~80天;长极距异常幅度在11~50 mV之间,短极距异常幅度在7~30 mV之间。异常结束3个月内应注意5级左右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8.
引用地震拟合优度r值,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的异常特征,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其邻区的中等地震预报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期地震预报方法,尤其对弱震区中等地震的预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向宏 《高原地震》2009,21(2):32-36,31
总结分析了库车-拜城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和分布特点,探讨了库车、拜城附近地区中强地震分布的不同之处和可能的原因,并对近期中强地震前前兆资料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2月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采用该井水温、水位多年观测数据,从仪器测量原理及精细温度梯度测量出发,结合井孔资料,认为该变化为永清MS 4.3地震(井震距<30 km)发生前的异常信息。利用正弦累加模型计算温度异常持续时间和幅度,发现该异常变化存在2个周期:①周期42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42 12℃;②周期16.77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18 62℃。分析认为,区域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使含水层渗透性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井下温度传感器安放处水温。地震发生后近距离观测到水温异常变化尚属首次,利用模型对变化时间与幅度进行量化提取,可为经验预报、统计预报提供经典震例。  相似文献   

11.
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共发生13次5.0级以上地震,其中8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通过系统研究这8次中强地震前及其邻区小震活动的增强现象,发现这些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虽然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这种周期性的小震活动强弱交替轮回过程,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文中结合东北地区小震活动的特点,尝试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能够有效的提取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2.
温差对泉州四至井水氡测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变化是影响水氡观测值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1986-2009年泉州台四至井观测数据资料的分析,说明:调整观测室室内温度使其超过采集水样的原始温度,在运输水样过程中对水样采取保温措施,减小取样水温和鼓泡后水温的温差,能够得到更真实、准确的观测值.  相似文献   

13.
李永振 《地震研究》2012,35(1):12-17
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共发生13次5.0级以上地震,其中8次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通过系统研究东北及其邻区这8次中强地震前的小震,发现这些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结合东北地区小震活动的特点,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能够有效的提取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辽宁盘锦高七井水温测点的基本情况,对高七井水温自199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初步分析影响动态的因素、特征及影响机理,总结高七井地热测项的异常特征和映震规律。认为。高七井水温前兆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有趋势性的,也有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5.
丽江、宁蒗强震的波速比时空演化图象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2月3日滇西北丽江70级地震前波速比时空演化图象的动态追踪,同时对比了相距90km的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发现,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研究的滇西北地区这两次重复发生的强震在孕育过程中波速比的时空演化图象十分相似:强震前5~7年,强震孕震区出现波速比高值异常区;强震前3~4年,孕震区的波速比大面积低值异常;强震前1~2年左右,孕震区再次出现范围略小的波速比高值异常区;强震发生在波速比低值异常区包围的两次高值异常区重叠部位。两次强震前滇西北波速比月均值均持续低值异常数年后,在震前1年左右出现明显的偏离平均值,当高、低值异常均趋于正常时,强震的孕育进入短临阶段。进一步研究波速比高、低值异常区的数值分布,显示出:第一次高值异常区中波速比最大的地震发生在异常区的边缘;低值异常区和第二次高值异常区中波速比最小和最大的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内。这些波速比最大、最小的地震距主震的距离不超过60km。  相似文献   

16.
以研究区的构造块体为背景,对山西大同1989年MS6.1、1991年MS5.8及1991年忻州MS5.1地震前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电磁及测震学科的异常图像进行分析,明确了各项异常在时间、空间上的关联、组合及其与地震过程的内在联系。得出,山西北部发生MS5.0以上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时间达3 a左右,震中区会形成比较明显的闭锁区域或空段,前兆异常与小震活动异常的起始时间和空间分布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鲁32井水温正常动态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干扰形态特征,探究鲁32井水温异常变化特征,通过对该井周围500km范围内中等地震及远场大震发生时间、空间与水温异常时段对比,发现两者对应关系良好,综合分析已有数据资料认为,鲁32井水温存在附加地热场异常变化的构造条件,可作为近场中等地震前兆异常和远场大震前兆异常中短期判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燕志强  高立新  薛丁 《山西地震》1999,(2):34-35,38
对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6.2级地震前后,内蒙古井网的兴和、三号地、丰镇、凉城井地下水位观测值的变化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前的地下水位异常具幅度大(达3.5m左右)、持续时间长(达2.5a)、先震中后外围逐渐出现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夏县东郭井是山西省南部地区映震性能较好的一口流体观测井,自2007年观测以来,水位、水温的几次阶变异常与山西及周边地区的中等地震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11年4月16日,东郭井水位、水温再次出现阶变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异常出现后,对观测系统、地下水开采情况、井孔结构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最终确定此次异常变化是由井孔井管错位造成,非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