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的维护管理经验和仪器组成,对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的通讯故障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致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通讯故障的主要原因有网络链路故障、网络通讯接口故障和仪器主机故障3大类。针对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常见非网络链路通讯故障的判定提出了一套诊断流程,并提出了该型号数字式温度计常见通讯故障的排除方法。这些故障的排除方法,对和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有类似硬件组成的SWY-1A型水位仪、SWY-Ⅱ型水位仪、SWDW-1型水位地温综合观测仪等“十五”流体观测仪器的维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地形变台站多使用玻璃棒水银温度计。该温度计分辨率低,无法施测各台站的温度日变量;且需人工读数,这限制了对台站工作环境的深入了解,不利于从资料中分离出温度干扰的影响。 在高精度自记测温仪短缺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两套邢台市电子仪表研究所的JWC-1 B_2精密温升测量仪(简称温升仪),于1983年12月至1984年8月,由地震研究所与有关  相似文献   

3.
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的合理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天然变泥质岩石样品的相关数据, 采用经验标度方法, 修正了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 采用非对称Fe-Mg-Mn-Ca石榴石活度模型和对称Fe-Mg白云母活度模型分别描述石榴石、 白云母的非理想混合性质. 所采用变质岩石的变质条件为490( 700℃、 238(1306 MPa. 其中, 以11个氧原子为基础计算的白云母中Fe原子数在0.03(0.19之间、 Mg原子数在0.04(0.16之间, 石榴石Fe/Mg比值在3.387(18.986之间、锰铝榴石分子在0.01(0.289之间、钙铝榴石分子在0.028(0.273之间. 假设压力计算误差为±200 MPa、 白云母中Fe、 Mg分析误差各为±5%, 石榴石中Fe, Mg, Mn, Ca的分析误差各为±5%, 则本文的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偶然误差为±37℃. 假设白云母中分别含有10, 20, 30, 40, 50%的Fe3+, 则计算得到的温度, 比将白云母中Fe全部作为Fe2+时得到的温度分别低1 ( 6, 2 ( 12, 3 ( 16, 5 ( 24, 7 ( 29℃. 根据修正的温度计计算温度不仅与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计算结果十分接近, 并且能准确反映递增变质带、 热接触变质晕等典型变质地质体不同变质地带温度的有规律变化情况. 该温度计使用范围为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的低压至高压变质岩石. 使用该温度计时, 可以将石榴石、 白云母中Fe全部作为Fe2+.  相似文献   

4.
在永年北杜井250 m深度安装的ZKGD3000-NT型地下水数据监测系统水温仪和SZW-1型数字式温度计进行对比观测与井水温梯度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井水温度逐渐升高,水温与深度呈正相关,温度梯度没有明显的梯度异常井段。但两者温度动态差异较大,SZW-1温度计观测结果动态稳定性高,可以判定温度22.58℃是永年井250 m深度的井水温度,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稳定;而同孔、同深度安装的ZKGD3000-NT水温仪测值波动性较大,变化速率亦大,呈现下降趋势或下降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5.
同井安装的ZKGD3000-NT型地下水数据监测系统水温仪和SZW-1型数字式温度计在永年北杜井250 m深度进行对比观测与井水温梯度测量,结果表明,温度梯度都随着深度的增加,井水温度逐渐升高,水温与深度呈正相关,没有明显的梯度异常井段。但两者温度动态差异较大,SZW-1温度计观测结果动态稳定性高,可以判定温度22.58℃是永年井250 m深度的井水温度,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稳定;而同孔同深度安装的ZKGD3000-NT水温仪测值波动性较大,变化速率也大,呈现下降趋势或下降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介绍永安地震台SZW-1A数字温度计(V2004)的组成及结构原理,分析日常观测中该仪器常见故障及典型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提出仪器稳定运行的日常维护管理注意事项,可为其他相关地震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2004)}安装规范要求,对延寿台1号观测井进行水温梯度测量,找到该井温度波动最小部位,重新确定地热探头投放位置,以提高水温观测数据质量,得到信噪比较高的地热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8.
介绍SZW系列数字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并对该仪器的维护维修记录进行整理,分类汇总仪器故障类型,总结该仪器维护的技术重点,提出仪器故障检查判断及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并提出仪器稳定运行的环境技术要求,最后给出管理维护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中的斜方辉石为紫苏辉石,斜方辉石的端员成分Wo 4%,En52—59%,Fs37—42%,含铁度f_(opx)39—46,化学成分特征是富Mg、Ca、Al贫Fe~(2+)、Mn。 角闪麻粒岩亚相和辉石麻粒岩亚相中的单斜辉石为普通辉石,端员成分Wo 41—43%,En39—43%,Fs14—20%,含铁度f_(opx)31—35,化学成分特征是富Mg、Al、Na贫Fe~(2+)、Ca。 通过Saxana二辉石地质温度计的计算表明,本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度为702℃—887℃,压力为9—10Kb。并用Mereier单个辉石地质温度计进行了验算,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对赤城地震台同一观测深度上两套数字式温度计的观测资料运用曲线拟合、离散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两套仪器产出的观测数据真实可靠,温度变化趋势特征一致,能反映井下温度的变化;两套水温观测仪进行同层温度的对比观测,可实现数据异常时影响因素的排查,有益于震前异常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11.
甘肃岷县Ms5.2地震前后兰州台前兆资料异常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研究了兰州台前兆仪器在甘肃省岷县Ms5.2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发现形变学科的CZB-1型竖直摆倾斜仪、SSY-Ⅱ石英伸缩仪,流体学科的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电磁学科的ZD8B地电仪等仪器的观测资料,在此次地震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2.
含油气沉积盆地古地温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盆地油气的生成与古地温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有许多,且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主要论述镜质体反射率、荧光光谱分析、裂变径迹及一些地质温度计等常用的研究沉积盆地油气源岩成熟度和热历史的方法及这些方法在研究盆地古地温地质模式。指导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微量元素以及锆石Ti含量温度计方法, 对浙西南华夏地块基性-超基性变质岩进行了研究. 由锆石U-Pb定年获得了该地区变质基底岩石的形成年龄和变质年龄. 原岩形成时的岩浆结晶锆石的U-Pb年龄约为1.85 Ga, e Hf(t)主要集中在-7~-3, 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2.9~3.4 Ga, 指示源区物质可能由太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再循环所形成. 变质新生锆石的U-Pb年龄为260~230 Ma, Ti含量温度计显示其变质结晶温度为610~720℃, 与岩相学观察到的事实一致, 证明华夏地块在印支期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为华南二叠-三叠纪期间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时间约束. 该变质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华南板块之下导致的地壳变形加厚有关. 印支期变质事件的认识对理解华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改则、甘孜、拉萨和那曲气象站的地面水银温度计观测的地面0 cm温度和地面向上、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地面水银表温度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差异.分析表明,由于地面水银温度计接触式测温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气象台站观测场地的地面水银表温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在裸露地表,夏季白天的正偏差可达4℃以上,夜间的负偏差在-2℃左右;在稠密植被地表,白天正偏差最高可达16℃以上,夜间的负偏差可达-3℃.由于偏差的不均衡性和离散性,即使对地面水银表温度作简单平均或积分平均处理,其代表性仍然很差.在对地表温度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定量化研究与应用中,应避免直接采用地面水银表温度资料,即使由于资料缺乏而以其代之,也应对其采取适当的订正补偿等处理措施.随着科学研究对地表温度准确性的更高要求,推广使用地表辐射测温的观测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震前地温的微变化与断层蠕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沅俊  杨修信 《地震学报》1992,14(3):373-375
热过程在地震孕育和发生中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肯定,地震前的地温异常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安镇文等,1985).过去,由于缺乏连续的高精度地温观测资料,致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傅子忠等(1984)研制的 SZW 型数字式石英温度计,分辨率为0.0001℃.利用这种观测系统,可以连续记录地温的微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龙桥点位于屏山县龙桥乡石溪村五组,地理坐标为北纬28°40′、东经104°03′。测点为一温泉点,观测工作始于1982年10月,迄至1985年2月6日观测项目仅限于水温、流量。流量测量采用容积法、秒表记时,水温用酒精温度计测定。由于观测方法的限制和仪表简陋,观测精度难于提高,信息拾取量有限。为了获取连续、可靠的资料,我们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份之前,聊古一井水汞观测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9月1日聊古1井水汞观测中出现高值异常,经过重复观测,水汞浓度是观测背景值的22倍.通过对流体测项其他敏感组分的分析和仪器运行情况的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对观测环境现场调查发现,8月28日1支水银温度计不慎被打破,随后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水汞对比观测分析,认为是水银温...  相似文献   

18.
山西运城东郭观测井是山西省"十五"项目新建的地下流体物理观测井,于2007年10月12日进行数字观测正式产出资料。根据"十五"前兆台网《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安装条件要求,2007年12月25日对观测井进行了一次水温梯度测试,目的是了解该井井水温度背景值,确定水温观测部位,明确井筒中的热系统与含水层的关系,为下一步分析水温微动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首发星,大部分仪器是第一次装载.11个仪器[1]中有4个大气探测仪器是数值天气预报同化直接关注的仪器,即,三个大气垂直探测仪器(微波温度计MWTS,类似于微波温度探测器MSU或AMSU-A;微波湿度计MWHS,类似于微波湿度探测器AMSU-B或MHS;红外分光计IRAS,类似于高分辨率红外探测器HIRS)和一个微波成像仪MWRI(类似于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  相似文献   

20.
几种地表微波比辐射率变化特征的地面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表微波比辐射率观测试验,我们探讨了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微波比辐射率的变化特征以及降雨前后地表比辐射率的昼夜变化特征.同时,通过比较红外扫描仪和温度计同步测量的地表温度,发现将温度计浅埋土里比半埋土里测量的更为合理,后者测量的地表温度在中午时不合理偏高15~20℃.对于四种地表,草地比辐射率最高(~0.94),其次是裸土地比辐射率(~0.86),然后是沙地比辐射率(~0.82),水面比辐射率最小(~0.4).在微波辐射计观测入射角 > 60°时,土地和沙地比辐射率都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减小,尤其前者更为敏感;草地和水面比辐射率随入射角度变化较小.不同地表比辐射率都呈现出昼夜差异,尤其土地、沙地和水面比辐射率在降雨之后的昼夜差异较为显著,夜里普遍偏高白天0.02~0.04;草地比辐射率昼夜差异较小,基本是白天略微高于晚上.降水后,草地微波比辐射率变化较小,裸土地和沙地比辐射率则显著降低.沙地和草地比辐射率随频率变化较小,裸土地比辐射率在降雨之后随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