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韩家岩体与天井山金矿空间上密切相关.对韩家岩体的成因存在不同看法:依据“斑状”外貌,有人主张是燕山期花岗斑岩;依据隐约可见的片麻状构造,有人认为是晋宁期灵山岩体.鉴于其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韩家岩体是由灵山岩体蚀变而成的绢英岩.天井山金矿中的金多以自然金形式产于石英大脉的晚期裂隙中,并与石英-绢云母-含铁碳酸盐-硫化物细脉共生.研究表明,这些裂隙与绢英岩体顶部的石英网脉带贯通,两者具有相同蚀变矿物组合和流体来源.据此,本文认为与绢英岩化有关的岩浆-构造-蚀变作用是天井山金矿的核心成矿事件.由于韩家绢英岩体具有区域尺度的找矿标志,这对天井山矿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向科 《地球》2012,(6):106-107
黄金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视作珍宝,作为黄金集合体的狗头金,更是宝中之宝。中国地质博物馆就馆藏了一块狗头金,产自青海门源,重约2.830kg,平均含金量为94%,部分含金量达到99%,纯金约2.660kg。对于狗头金,很多人听着熟悉,但不甚了解。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自然瑰宝——狗头金。一什么是狗头金狗头金是天然产出的、颗粒极大、形态不规则、质地不纯的块金。它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矿物集合体组成。明朝的《天工开物》记载"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  相似文献   

3.
乌拉嘎金矿主要控矿因素与激电法找金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拉嘎金矿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斜长花岗斑岩体和老基底变质杂岩.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控矿因素.矿化富集与含金玉髓状石英细脉或细网脉、黄铁一白铁矿脉和碳酸盐脉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含金热液脉体的形态产状受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控制,经过多期次叠加,往往造成矿化的进一步富集.矿体呈脉状、复脉状、扁豆状等形态.上述特点为该区电法找金提供了先决条件.金矿石是本区主要极化体.在乌拉嘎金矿区的张才沟靶区获得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异常,可望找到含金石英脉及含矿破碎带.  相似文献   

4.
胶东是中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金成矿作用具有瞬时性,是在同一成矿构造背景和同一流体成矿系统下完成的.胶东金矿床中控制金沉淀的两个重要机制,硫化和流体不混溶作用,均消耗成矿流体中的硫. H_2S从主成矿流体中逃逸,总硫浓度降低,不仅可导致金的高效沉淀,还能引起还原性矿物磁黄铁矿和氧化性矿物磁铁矿等矿物的沉淀.脉石矿物石英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CO_2含量的影响,在低温时受压力影响小、在高温时受压力影响大,在低压时受温度影响小、在高压时受温度影响大.可以根据建立的石英溶解度模型,解释成矿脉体中石英溶解-再沉淀行为和不同类型石英脉的形成机制.也正是多期成矿流体活动,造成胶东金矿脉石英具有复杂的环带或溶蚀结构.胶东金矿主成矿期内的黄铁矿在单颗粒尺度显示出复杂的显微结构特征,微量元素(主要为富As环带与金的耦合)和硫同位素组成同样有一定规律性变化.富As流体可能是由于初始成矿流体流经富As的变沉积岩地层所导致,黄铁矿边部As-Au振荡环带的产生则与断层活动导致的压力波动和流体发生局部相分离有关.胶东金矿床中存在金成色的时空演化,水/岩反应(硫化作用)是早期金矿化的成矿机制,形成相对高成色金,而后期在浅部显著降压及伴随的流体相分离是晚期金矿化的成矿机制,形成低成色金.克拉通破坏背景下,新生下地壳发生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脱水,形成富含Au和CO_2的成矿流体.流体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生构造上升,形成大规模断裂控制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覆盖区寻找隐伏矿成为当前找矿工作的热点问题,尤以寻找厚覆盖层下陡倾斜无磁性脉状金属矿难度较大.由于某些陡倾斜金属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与围岩存在较大的电性差异,利用大功率场源发射系统,向地下发射不同频率电流,同时利用接收仪器在场源附近分别测量不同频率供电(或供电前后)时矿体上方磁场强度,可根据矿体内外的电流密度分布情况,判断金属矿体存在与否及其位置.在五河金矿整装勘查区开展了电流磁场法穿透低阻厚覆盖层精准探测金矿体的找矿方法试验.通过分析电流磁场异常特征,在陡倾斜脉状金矿体上方发现了极具意义的"笋状"多频电流磁场组合异常,说明电流磁场法在厚覆盖区寻找陡倾斜脉状金属矿具有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有机质与黔西南烂泥沟金矿床关系密切 .在区域上 ,有机碳与金在断裂带内共同富集 .有机岩石学和PIXE分析研究表明 ,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焦沥青粘附在石英脉壁上或充填微细石英脉 .焦沥青富含金 ,并与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等紧密共生 .热模拟实验表明 ,在水 油 岩共存体系中 ,成矿流体中的金 99%将在原油相中富集 .原油在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是 :原油作为金的载体携带金进入三叠系浊积岩 ,与氧化性的流体相遇发生热分解和热化学还原作用 ,金从原油中释放并被还原沉淀 ,富集成矿 .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通过对矿物的反光显微镜下观察与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了Ni的自然金属、Cu-Ni-Zn-Sn-Fe多金属互化物及其S的多元合金矿物,如自然镍、Zn—Cu合金、Ni-Zn-Cu合金、Sn-Zn-Ni-Cu合金、Zn—Cu—Ni合金、Zn—Fe—Cu—Sn-Ni合金、Fe—Ni—S合金、Sn—Fe—Ni-S合金、Fe-Zn-Cu-Ni-S合金、Zn-Ni-Cu-Fe-S合金等矿物.与国内外已发现的Zn—Cu合金矿物相比,所发现的Zn—Cu合金矿物为α,α+β相,尤其是α-ZnCu合金矿物,Cu含量更高.而由Cu,Ni,Zn,Sn和Fe组成的多金属互化物及其s的多元合金矿物,在国内外尚无报道.这些合金矿物均属自然界罕见的矿物种类,其生成条件独特,是在一种缺氧、低硫的强还原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马拉乌铅锌矿床为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Kalimantan)省吉打邦县近年来发现的铅锌银矿床。该矿矿体顶板为黄铁矿化含碳质泥砂岩,矿体底板为玉髓状硅质岩。矿体呈侧羽状、脉状及透镜状。矿区通常发育的蚀变有硅化、泥化和绿泥石化等。主要矿物组合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锑矿以及自然金、银金矿、辉银矿等,通过对矿石组构等综合分析,表明该矿床的成因是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9.
变质玄武岩部分熔体微量元素特征及埃达克熔体产生条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1.0~2.5 GPa, 900~1100℃和5%H2O条件下含水玄武岩结晶实验获得角闪岩或榴辉岩矿物组合+部分熔体实验产物, 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这些淬火熔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具有埃达克岩的组成特点, LAM-ICP-MS微量元素分析表明, 仅仅当结晶组合中同时含金红石和石榴子石(即结晶残留体为含金红石的榴辉岩和角闪榴辉岩)时, 熔体相才具有相似于埃达克岩的高Sr/Y、低HREE和负Nb-Ta异常等特征. 石榴子石使部分熔体产生显著的HREE亏损, 而金红石控制部分熔融过程中Nb和Ta的分配行为, 只有金红石才能导致共存熔体产生负Nb-Ta异常, 证明除了石榴子石外, 金红石也是埃达克质熔体形成时一个必要的残留相. 基于玄武岩部分熔融过程中金红石1.5 GPa稳定压力下限, 确定埃达克熔体产生在大约50 km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东溪-南关岭金矿为北淮阳东段发现的第一个原生金矿,产于磨子潭-晓天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容矿围岩为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矿化和蚀变受桐柏-桐城深大断裂带的次级构造带控制。该金矿发育陡倾斜的脉状矿体和缓倾斜的似层状矿体,成因类型为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火山岩盆地之下的变质基底可能起到了初始矿源层作用,桐柏-桐城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破碎带为重要的导岩导矿构造,早白垩世强烈的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源、动力源和部分矿源。参照国内外类似金矿的特征,认为本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有可能隐伏着与石英正长岩体有关的细脉浸染型矿化,晓天火山盆地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山东胶莱盆地北缘金矿Ar-Ar法和Rb-Sr等时线年龄与成矿时代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位于山东东部中生代胶莱盆地北缘的蓬家夼、大庄子和发云夼等金矿是一类受中生代拉分盆地边缘低角度断层控制的构造碎裂-角砾岩型金矿. 金矿体主要由角砾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组成. 通过对金矿石和煌斑岩脉的形成时代进行40Ar/39Ar法和Rb-Sr等时线定年, 结果表明蓬家夼金矿40Ar/39Ar年龄为117.33~118.42 Ma. 大庄子金矿40Ar/39Ar年龄为117.39 Ma, 发云夼金矿黄铁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128.49±7.2 Ma. 上述年代学资料证明受胶莱盆地北缘低角度断层控制的金矿形成时代在117~128 Ma, 这与胶东北部金矿的形成时代(115~126 Ma)相同, 从而说明胶东地区金矿为同期成矿, 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燕山期(120±10 Ma)的构造体系转折期.  相似文献   

12.
金龙山金矿带是我国南秦岭沉积岩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带,产于南秦岭晚古生代镇旬盆地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通过地层、沉积环境、成矿有关微量元素、矿石化学成分及显微组构研究指出赋矿有利岩性为泥质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质灰岩等,典型的浸染状矿化产于以粉砂质为主(SiO2多变化于38%~73%),含一定钙质(CaO多在10%~25%之间)的岩石中,即以钙质粉砂岩为主要的赋矿岩石类型;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生物成因黄铁矿不富集金.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受与断裂连通的有利岩性(可渗透性层位)控制;是"岩性控矿”,而非地层时代控矿.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是"赋矿之所”,而非"生矿之源”.以钙质粉砂岩为代表的沉积岩石控制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具有普遍意义.断裂与有利岩性一起控制了浸染状矿化.  相似文献   

13.
对庐山星子群变质沉积岩及其石榴石等造岩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造岩矿物只携载了岩石中少部分稀土元素 ,而大部分稀土元素赋存在副矿物的晶格中 .变质过程稀土元素在石榴石变斑晶与岩石间达到了分配平衡 ,石榴石 /岩石间的稀土元素分配明显受体系化学组成所制约 .变质岩脉及其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显示清楚的四重效应 ,其Zr Hf,U Th和Y Ho等元素对也与变质岩发生了明显分异 ,它们可作为星子群在变质过程中流体作用存在的判别标志 .  相似文献   

14.
安家营子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金矿成矿带的中部, 其北紧邻兴蒙造山带. 华北陆块与兴蒙造山带之间的边界断裂即赤峰-开原断裂从附近经过, 是区域性控矿断裂. 安家营子金矿为一中型矿床, 矿体主要赋存于安家营子花岗岩体中. 与金矿化相伴生广泛分布着流纹斑岩、煌斑岩等岩脉. 对安家营子花岗岩、穿切矿体的流纹斑岩岩脉的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 安家营子花岗岩的侵位时代为132~138 Ma, 流纹斑岩的成岩时代为124.9~126.5 Ma. 根据矿体与花岗岩、脉岩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安家营子金矿成矿时代限定在126~132 Ma, 即早白垩世. 这一年龄与华北克拉通上其他主要金矿集中区的成矿年龄是一致的, 也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动力学体制发生转折的时间相吻合. 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上绝大多数金矿床, 包括安家营子金矿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相同或相似的, 即形成于中生代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多种近代微矿物学技术,对随州陨石中铬铁矿和谢氏超晶石的产状和矿物化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3种产出类型的铬铁矿,即粗粒铬铁矿、斜长石熔体池中的铬铁矿集合体簇团和橄榄石晶体中的片状出溶铬铁矿.前两种类型的铬铁矿在化学成分上完全相同,但出溶铬铁矿的成分不均一,Al2O3含量变化明显.谢氏超晶石是不久前在随州陨石中发现的一种超尖晶石结构新矿物,它是由铬铁矿高压相变形成的一种具CT结构的高压多形.在随州陨石中谢氏超晶石也有3种产出类型,即熔脉内的单相粗粒谢氏超晶石、熔脉边上由谢氏超晶石内带+CF结构相中间带+铬铁矿外带组成的三相颗粒,以及熔脉内由谢氏超晶石分别与玲根石、林伍德石或镁铁榴石等硅酸盐高压相矿物组成的两相颗粒.在两相颗粒中,谢氏超晶石与硅酸盐高压相矿物间的分界线有轻到中度的弯曲,表明硅酸盐矿物曾发生过局部甚至整体的熔融.EPMA和EDS的分析结果显示,单相和三相颗粒中的谢氏超晶石,在成分上与脉外的铬铁矿完全相同,但在两相颗粒中,谢氏超晶石与硅酸盐高压相矿物之间则发生过明显的组分交换:少量的Al3+从玲根石和少量的Fe2+从林伍德石向谢氏超晶石扩散,而微量的Cr3+则从谢氏超晶石向玲根石或林伍德石扩散.在谢氏超晶石+镁铁榴石的双相颗粒中,镁铁榴石的母矿物斜方辉石已全熔,并与周围的熔脉硅酸盐熔体已有相当程度的混合,致使其晶出的石榴子石相中SiO2和MgO含量明显下降,而Al2O3和CaO的含量则急剧增高.熔脉中两相颗粒在矿物化学上的复杂化,可以用冲击熔脉的温度(1800~2000℃)大大高于陨石未熔主体的温度(~1000℃)和硅酸盐矿物的密度(2.6~3.3g/cm3)都比铬铁矿(4.43g/cm3)要低,对冲击波的阻抗能力明显低于铬铁矿来解释,因为冲击波易从高阻抗物质向低阻抗物质反射,使后者局部甚至整体熔融,并引起颗粒内元素在两相之间的扩散,甚至使斜方辉石与颗粒外的熔体发生组分的交换.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陆区岩石磁化率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517套现场测量资料,245块岩石样品的体积磁化率测量和详细的岩矿鉴定及硅酸盐全分析结果,结合单矿物磁化率特征及各岩石之间的对比研究,发现岩石磁化率主要受组成岩石的矿物磁化率控制.即岩石磁化率(κr)与组成岩石各个矿物磁化率(κ1)及其体积含量(C2)成正比.例如侵入岩磁化率,κr=-5.68×102Cq+2.8...  相似文献   

17.
滇西金满铜矿床中木质结构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 产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 矿石中木质结构相当发育. 组成木质结构的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黄铜矿和斑铜矿. 通过对样品、显微照片和电子显微镜照片研究后, 确定其为异木属, 反映含矿岩系当为陆相环境的产物. 有机地球化学和硫、碳同位素组成表明, 矿床的形成实与地下热卤水和生物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硅酸盐岩的风化产物通常可以有效地用于研究陆地表面发生的化学风化作用及其控制因素.选择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北部,通过分析其主要流域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和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开展热带地区化学风化及其控制因素的现代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马来半岛的黏土矿物组合以高岭石(平均80%)为主,其次为伊利石(17%),...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认识聂荣微陆块上的泛非-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并约束其构造演化,本文报道了聂荣微陆块中安多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安多片麻岩出露于藏北安多县城以南约30 km,4件片麻岩的野外产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片麻岩中锆石微量元素示踪、成因分析研究表明锆石具有岩浆锆石的典型特征,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在505~517 Ma,为中-晚寒武世,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的时代.样品具显著高硅,富碱的特征,碱度率AR=1.73~3.7,分异指数DI=70.78~90.28,岩石铝饱和指数在1.02~1.05,FeO*/MgO介于2.63~4.50,10000×Ga/Al在2.12~2.41,P2O5和Al2O3含量随SiO2增加而降低,Th,Y与Rb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片麻岩类原岩的成因类型属于分异的亚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资料,安多片麻岩原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碰撞造山过程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微陆块上发育的中晚寒武纪岩浆事件可能是泛非造山作用结束之后,沿冈瓦纳超大陆边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柔性断层错动产物的微观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性断层错动产物一般尚未固结,难以对其进行定向取样,固化和磨制薄片,笔者经过长期努力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郯—庐断裂带赤山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的研究中。笔者按总结出的方法定向采取断层泥,对其固化并磨制定向薄片,在镜下仔细观测,发现众多变形现象和由其反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的重要信息。属脆性变形的有:长英质矿物颗粒被错移并形成棋盘格式构造,脆—塑或塑性变形发生在粘土和云母类的矿物中,尤其是“帚”状扭折和先扭后错现象在云母中非常普遍。恢复薄片的自然产状后,宏微观构造具统一性。据变形产物赋存的地质时代,它们应是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微观证据。文中笔者除系统介绍了柔性断层产物的采样、固结、磨片和应用此种技术的实例外,还探讨了显微构造分析在活断层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