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根据华北地区12个探空站近30a(1979-2008年)的各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对该地区高空年、季气温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高空年、季平均气温变化均具有非常高的空间一致性,其中冬季的一致性特征最明显;华北地区高空年、季平均气温大致以150-100hPa层为界,以上(平流层下层)和以下(对流层)的气温存在着不同的变化特征:从近地面到200hPa冬(夏)季最低(高),但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100-70hPa,气温季节变化位相与对流层相反,50hPa层以上气温的年变化不大;近30a来华北地区对流层中下层的年、季平均气温变化以上升为主,而对流层上层至平流层下层则以下降为主。低层的变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高层的变冷普遍始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2.
近30 a华北地区高空温度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华北地区12个探空站近30 a(1979-2008年)的各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对该地区高空年、季气温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高空年、季平均气温变化均具有非常高的空间一致性,其中冬季的一致性特征最明显;华北地区高空年、季平均气温大致以150-100 hPa层为界,以上(平流层下层)和以下(对流层)的气温存在着不同的变化特征:从近地面到200 hPa冬(夏)季最低(高),但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100-70 hPa,气温季节变化位相与对流层相反,50 hPa层以上气温的年变化不大;近30 a来华北地区对流层中下层的年、季平均气温变化以上升为主,而对流层上层至平流层下层则以下降为主.低层的变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高层的变冷普遍始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和田河夏季平均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和田河流域作为和田地区水资源的典型代表,和田河流域代表站和田市气象站1961~2004年的夏季高空500~300hPa气温、0℃层高度资料、和田河上游(乌鲁瓦提和同古孜洛克站)水文资料,分析了和田河流域夏季高空气温、0℃层平均高度和夏季流量的年际线性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近44a来和田河流域夏季高空500~300hPa平均气温和0℃层高度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322℃/10a、-32.42gpm/10a;夏季流量也呈下降趋势,其倾向率为-7.26m3s-1/10a。和田河流域夏季高空500~300hPa平均气温和0℃层高度的下降等高空气候变化是和田河夏季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使用武汉(1953-1999年)、宜昌(1958-1999年)两站逐年逐月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及同期850hPa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两市城市化增温效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武汉、宜昌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其年(季)平均气温有增加的趋势,其城市化增温倾向率分别为0.1501℃/lOa和0.1215℃/10a,且不同季节城市化增温倾向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应用喀什气象站1971—2010年的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850~100 hPa上各层高空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喀什高空温度850~300 hPa上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单峰型;200 hPa上呈双峰型;100 hPa亦呈单峰型,但其位相与850—300 hPa的季节变化基本相反。春、秋、冬三季300 hPa以上各层温度呈下降趋势,300 hPa以下呈上升趋势;夏季 整层均呈现下降趋势。各层等压面温度最高和最低出现的年代不同。喀什高空温度的变化周期主要集中在中低频区,高频区周期变化较弱,100 hPa温度在2000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北半球和青藏高原地面平均气温与它们上空500hPa平均温度、200一500hPa平均厚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纬度带的趋势变化特征,了解其地面气温和其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以及相互关系。可以看到近50a地面气温和500hPa温度年代际变化大致相同,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都为降温,70年代中期以后为不同程度的升温。200—500hPa厚度代表的对流层上层温度与对流层下层温度变化趋势相反,70年代前明显升温,70年代后明显降温。分析还表明,对流层各层温度在不同纬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根据青海省玉树站近58 a(1951~2008年)的逐月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M ann-Kendall法和S/R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站春、夏、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8 a来玉树站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阶段,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春季气温上升最快的阶段出现在20世纪80到90年代,其它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出现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2)各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具有准5 a的年际振荡;3)各季和年平均气温突变普遍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4)根据S/R分析得出,未来一段时期玉树站气温依旧保持增暖趋势,尤其在秋、冬季的增温显著。  相似文献   

8.
1961—2017年中国华东区域高空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华东六省一市13个探空站1961—2017年高空温度数据,对850 hPa、500 hPa、200 hPa高空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7年中国华东区域对流层中下层增温趋势明显,向上增温趋势减弱,对流层顶增温趋势有所增强.850 hPa、500 hPa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均...  相似文献   

9.
水城近50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涛 《贵州气象》2009,33(4):23-24
利用水城站1957-2006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对水城近50a季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水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134℃/10a,春季气温距平近50a来却呈下降趋势,夏、秋、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一致,从各季节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来看,秋季最大,夏、冬次之,春季最小。50a来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青海省玉树站近58 a (1951~2008年)的逐月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M ann-Kendall法和S/R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站春、夏、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8 a来玉树站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阶段,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春季气温上升最快的阶段出现在20世纪80到90年代,其它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出现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2)各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具有准5 a的年际振荡;3)各季和年平均气温突变普遍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4)根据S/R分析得出,未来一段时期玉树站气温依旧保持增暖趋势,尤其在秋、冬季的增温显著。   相似文献   

11.
1901-2007年澳门地面气温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澳门的气温观测资料, 分析了澳门1901-2007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近107 a的升温率为0.066℃/10a, 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升温率。季节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最大的增暖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夏季的增暖最小;冬、夏季的变化分别有明显的时间尺度约为60 a和30 a的振动。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率仅为最低气温的一半左右。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缓慢的气候波动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升幅与历史上的增暖大致相当;最低气温近20多年来的增暖趋势可能是其长期(变暖)趋势的延续。年平均日较差整体来说是趋于减少的,但近30 a却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选取商河县1981—2014年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法,分析了近34a商河气温年度、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4a商河平均气温每10a上升0.12℃,春季和冬季气温的升高在年平均气温升高中起主要贡献作用。气温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1960-2009年咸宁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比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秋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 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季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咸宁市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完整的百年气温长序列是气候变化分析的基础,局地百年气温变化既有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利用1880—1937年、1952—2020年安徽芜湖站气温观测资料和1901—2020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格点气温资料,首先对芜湖站气温观测资料进行检验和订正。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芜湖站1880—2020年月平均气温序列,并统计分析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差值和均一化订正进一步提高了芜湖站1880—1937年月平均气温观测数据质量。用1901—1937年、1953—2020年观测的月平均气温和1901—2020年CRU格点气温拟合的两套气温平均值插补,能够更好地反映芜湖站1938—1951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近140 a来,芜湖春、夏、冬季增温显著,春季气温增幅最明显,而秋季增温趋势不显著;各季节均存在冷暖交替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但近20 a增温有所停滞,且存在40~50 a、20~30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华北地区17个站195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秋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秋季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前处于偏高时段,90年代中期以后急剧降温,气温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显著.从增温的幅度上看,华北的西部比东部大.日本海附近500 hPa高空环流变化异常与华北地区气温变化...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河北省辛集气象站近54 a(1957-2010年)的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别从气温及降水的趋势变化、周期变化、突变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市近54 a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 a来辛集市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增温趋势最明显,夏季增温幅度最弱,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而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小;2)在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和冬季气温表现出准2~3 a的显著年际变化周期,年平均和春季气温还表现出准7 a的显著年际周期特征;3)该市年降水量近54 a来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4)年和夏秋季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均表现出准3~4 a的周期特征,而在春季准7 a的年际振荡贯穿始终;5)辛集市的气温变化趋势以及突变开始时间与全国、河北省以及石家庄地区近50 a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但该市的降水量变化则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的长期趋势不显著且突变不明显,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商洛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近60 a的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等资料,选取10种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积距平法,对商洛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异常性及极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商洛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倾向率最大;除平均最低气温冬季线性倾向率呈下降趋势外,平均最低气温的春季、夏季、秋季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四季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春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平均最低气温夏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季节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为20世纪60—90年代为相对偏冷期,21世纪为相对偏暖期;通过M-K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得出商洛年平均气温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突变时间在1987—1988年;分析平均气温异常性得出偏暖年份多出现在21世纪之后,偏冷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尤其集中在60年代中期左右,秋季偏暖年份最多,春季偏冷年份最多;近60 a极端最高气温有显著的年际变化,暖夜日数呈增多趋势,冷夜日数呈减少趋势,暖昼日数较冷昼日数增多明显,昼指数变化较夜指数变化明显,热指数呈上升趋势,冷指数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说明商洛呈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和田地区4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对和田地区近40a来的气温变化作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和于田县的年平均气温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a来和田地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712010年西藏定日站的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的逐月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40a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定日县的年及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倾向率为0.394℃/10a,冬季平均气温的升温幅度最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的升温幅度最小。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372℃/10a;年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445℃/10a,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高于最高气温。不同时段的平均气温基本上在1997年之后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温度的上升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