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长清地震台基本概况山东省长清地震台建于1969年。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市西部,长清区城南石麟山北麓(图1),地理坐标:北纬36°33′14″,东经116°43′48″;高程40m。台址位于丘陵与剧烈沉降平原的交界处。西北为平原,东南为丘陵,距聊考断裂带北端约40km。  相似文献   

2.
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大汶河上游,土地总面积2246km^2,南北长62.2km,东西宽56.8km,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4%。地形南缓北陡,山地多,平原少。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开阔,全貌呈簸箕状。整个地表中山地占56.3%,丘陵占22.3%,平原占21.4%。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城市供水现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州市辖3县5区,总面积1.3万km2。位于陇西黄土高原西部,海拔1 500~3 500m,地势总体上表现为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广覆黄土的低山丘陵及其夹峙的河谷平原,构成了本区的基本地貌景观。平原区生态地质环境较好,特别是河谷平原内的一、二级阶地,具有地形平坦、地势开阔的优越条件,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最佳地段、也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如兰州黄河河谷平原、永登庄浪河谷平原、榆中盆地、秦王川盆地等。本文剖析,评价其供水现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地质、地貌概况 宁波平原东北部临海,西北及西南部为四明山低山丘陵,海拔200—800米,东南部为沿海丘陵,海拔一般小于500米。 平原区为浙北堆积平原中的宁波湖沼堆积平原,河网密集,平均高程2—3米。全新世中期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5.
广东岩溶丘陵的分布及土地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兴琥  雷俐  徐喜珍 《中国岩溶》2011,30(3):302-307
广东省岩溶丘陵总面积1827km2,岩溶丘陵对于广东山区农林业发展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和已有数据对广东省溶蚀低丘陵、溶蚀-侵蚀低丘陵、溶蚀高丘陵和溶蚀-侵蚀高丘陵四种不同类型岩溶丘陵的分布区域、面积、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溶丘陵在广东分布广而散,以粤北居多,面积达到1389.44km2,占总岩溶丘陵面积的76%,而粤西、粤东为351.92km2和86.36km2,分别占总岩溶丘陵面积的19%和5%。岩溶丘陵具备相对好的农业开发潜力,但目前大多处于无序和不合理的利用状态,盲目毁林致使生态退化加剧的潜在危险不断增加。针对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及岩溶丘陵的生态特征,提出了岩溶盆地区以生态林+经济林+经济作物、岩溶高原区以生态林+薪炭林+经济植物、溶蚀-侵蚀丘陵区以速生用材林栽植、英德和连山风景区以生态旅游、粤东及粤北已有矿区以生态林+矿产开发的五种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苏超  李静  崔亮 《山东地质》2009,(5):9-10
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近几年,临沂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自2003年以来,共实施国家级项目17个、省级项目12个、市级项目177个、县级项目1130个,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5.3亿元,投入市、县级项目资金6.6亿多元,项目总规模9.8万hm^2,新增耕地2.2万余公顷,新建新修灌溉水渠347.89km,  相似文献   

7.
吴良士  秦思婷 《矿床地质》2014,33(1):233-236
正斯里兰卡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隅,为一岛国,其南北最长434 km,东西最宽225 km,全国面积约65 610 km2,人口近2000万。境内中、南部为高原山地,山丛拥立,最高峰皮杜鲁塔拉格勒山,海拔2529 m;北部和沿海地区为平原,其中北部沿海平原宽阔,南部和西部沿海平原相对狭窄,海拔均在150 m左右。岛  相似文献   

8.
1概述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总面积16·7×104km2,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信阳、南阳及驻马店市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2·8~15·5℃,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mm,由南向北递减,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7·40×104km2,平原面积9·30×104km2。全省地形西高东低,省境之西为太行山和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延部分,太行山脉与豫西山脉之间的黄河两岸为黄土丘陵区,豫中为中岳嵩山,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河南省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岩浆岩…  相似文献   

9.
一、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概况金县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岩溶水主要分布在长大铁路以西。地貌上该地区为一些低丘陵,丘陵间为河谷平原及湖积洼地。有季节性小河,除大魏家河外,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地貌分区和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徽地貌单元可分为区、亚区、形态成因类型和微地貌4级。全省有:1)淮北平原、2)江淮波状平原、3)皖西山地、4)沿江丘陵平原和5)皖南山地5个地貌区,包括15个地貌亚区。根据4km2内的最大高差划分了地貌形态类型。安徽省内平原、丘陵、山地均有,以平原为主。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62%。考虑外营力种类h作用方向,以及地貌发育历史,在安徽境内划出:1)堆积、2)堆积-剥蚀、3)堆积-侵蚀剥蚀、4)剥蚀-堆积、5)剥蚀侵蚀、6)侵蚀溶蚀和7)侵蚀7种地貌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1.
孤山川属黄河一级支流,全长79.4 km,流域面积1272 km2.流域内地貌为沙盖黄土丘陵沟壑、黄土丘陵沟壑,基岩沟谷丘陵与河流阶地等,岩土侵蚀类型有五:一是风力侵蚀-风沙侵蚀;二是降雨对谷坡面的面状冲刷-坡面侵蚀;三是地表径流对谷底的侧蚀-沟谷侵蚀;四是滑塌对谷坡坡体的破坏-重力侵蚀;五是人力侵蚀.本文根据上述侵蚀类型提出了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城市总面积为3068km2,其中基岩510km,第四系覆盖区面积22558km2。 地形地貌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具梯级变化特征,总体为西部、西南部丘陵-过渡地带-东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自然概况1·1交通位置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北纬33°12′~33°43′,东径111°55′~112°51′;县域总面积2946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较大,最高峰石人山海拔2153·1m。山区面积占34·4%,丘陵面积占62·5%,平原占3·1%。境内属于汉江水系;主要河流白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境内流长117km,流域面积达668km2,主要支流有鸭河、空山河、留山河、黄鸭河、灌河、松河;境内大中型水库87座。区内道路交错,四通八达。1·2气候特征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份1月平均0·9℃,最热…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平原辽阔,水网稠密,不荡众多。全省平原面积7.06万km^2。全省土地资源可分为低山、丘陵、岗地、耕地、桑茶果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滩涂等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5.
金星的火山作用曾十分活跃,形成了占总面积70%的平原。由于缺少有意义的侵蚀和沉积作用,金星表面5亿年来形成的地形地貌和构造特征保存得十分完好。Beta Regio地区位于金星中北纬地带,是金星分区中的V17区,在地貌上是一个面积2 000 km×2 500 km的、伴随抬升和火山作用的隆起地形。主要地形有高地、冠状构造、沟谷、锥状隆起、线状带、平原、脊状带和放射状系统8种;共分为瓦片状地形、密集断裂平原、断裂和脊状平原、盾状平原、皱脊平原、平坦平原、叶状平原和陨击坑8种物质构造单元。最新研究表明金幔柱是造成Beta Regio地区的抬升、断裂形成和火山作用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暴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地理概况湖北省位于东经108°26′~116°06′,北纬29°02′~33°15′,面积18.6万公里~2。其中山区占54%,丘陵占13%,平原占33%。总的地势是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江汉平原居中,南濒洞庭湖。江汉平原湖泊众多,水面面积650万亩,水面高程一般在25米以下,平原边缘为50米左右的阶地和100~200米的丘陵,成为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见附图)。鄂西北:汉江以北有秦岭山脉东延山地,走向西北-东南,高程1000米左右,汉江南有武当山海拔1000  相似文献   

17.
地下冰作为多年冻土区别于其他土体的显著特征,对寒区水文、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等都有深刻影响。为准确估算多年冻土层地下冰储量,基于黄河源区地貌及其成因类型,结合岩性组成、含水率等105个钻孔的野外实测数据,估算了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层3.0~10.0 m深度范围内地下冰储量,并讨论了浅层地下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层3.0~10.0 m深度范围内地下冰总储量为(49.62±17.95) km3,平均单位体积含冰量为(0.293±0.107) m3/m3;在水平方向上,湖积湖沼平原、冰缘作用丘陵等地貌单元含冰量较高,而侵蚀剥蚀台地、冲洪积平原等地貌单元含冰量较低;在垂向上,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含冰量较高,并随深度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第四纪岩石地层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国际地层指南》(1979)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01,修订版),总结多年的研究成果,按照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厘定安徽省第四纪地层序列,并结合年代地层和气候地层研究,试与最新的国际地层表(2004)和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2002)对比。安徽省第四纪地层主要发育于淮北平原、江淮波状平原和沿江丘陵平原。平原与山麓、河谷与波状平原、河谷与垅状平原,分别平行地发育两套地层,其沉积环境不同,在剖面上相互交错;而且绝大部分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辽东半岛自晚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抬升剥蚀阶段,地形向准平原化,自晚更新世起发生多次海侵、海退作用,在黄海沿岸形成断续的滨海平原;数个滨海平原中以东沟滨海平原准平原化最好。其第四纪沉积物最全,厚度大,砂金成矿条件最好,对辽东半岛黄海沿岸砂金的供源条件、成矿环境的研究,并与国外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东沟滨海平原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此外,东沟平原从丘陵到浅海具有沟谷砂金、河床砂金、滨海砂金、浅海砂金的成矿条件,砂金潜在远景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