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文》2001,(4)
2001年6月23日,在湖南视察灾情的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在湖南省副省长庞道沐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到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视察工作,并向工作在一线的水文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张基尧认真听取了湖南水文局的工作汇报,视察了水情信息中心,了解了水情信息流程和报汛测报手段等情况。他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湖南水文事业取得的成绩,强调了水文工作在湖南和长江流域抗洪抢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水文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张基尧指出,水情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建设是水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前信息采集和传输方式还很落后,远远不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主要成就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家志  乐嘉祥 《水文》1999,(5):20-23,26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取得了成就,在水情信息采集和传输方面,全国已有水文报汛站8000余处,在25处重点防洪河段和150座大型水库上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共计有遥测站近2000个,已有22个省(市,区)和7个流域管理机构的水情部门通过计算机广域网互传水情信息。在水文预报技术方面,开发研制了适合中国特色的许多水文模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水利信息中心初步建立了水雨情信息服务系统,包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防汛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有鹏  李立国等 《水文》2001,21(3):23-26
以宁波市为例,探讨了我国东南沿海独流入海中小流域防汛网络信息的结构特征,建立了宁波市防汛网络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子全市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水情查询显示、洪水预警和防洪调度等辅助决策功能,该系统的建立为该市防洪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为该市防汛抗旱工作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30-2005)、<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SL 323-2005)以及国家防总的要求,针对江苏省水情传输处理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一个从测站-分中心-省中心-水利部的一个完整水情传输处理的解决方案.在对报汛现状开展调查,以及需求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水情信息传输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水情报文交换技术、异构的遥测系统集成技术、水情报文译电技术、系统监控与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为系统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证;最后,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开展江苏省实时水情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的方案设计、论证、开发、部署、测试、试运行等,最终形成的江苏省实时水情传榆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测站到分中心的语音报汛系统,以及分中心及省中心的报文接收、汇总、分拣、发送、翻译、系统管理子系统.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监测技术、监测管理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针对目前地下水专用监测井稀少、密度低、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就如何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提高地下水信息采集与传输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宇平 《水文》2003,23(6):47-50
景德镇水情分中心是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示范区之一,在全国20个示范区工程建.设中首先通过验收,示范区的建设大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的水文信息采集手段,实现了水位雨量观测长期自记、固态存储、自动传输,同时实现了水文数据远程下载以及水文资料整编、水情预报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胡兴艺 《水文》2002,22(5):47-50
分析了防汛指挥系统中水情信息采集系统的可靠性,并从理论上对描述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模型的可靠性有关特征量参数进行了推导,最后得出了定量分析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和结论性公式。  相似文献   

8.
楼峰青  周五一 《水文》2004,24(2):45-48
利用浙江省较为发达的通信资源,采用GSM、PSTN通信信道建立浙江省防汛水情信息短信通信平台,提高水情信息传输的快速、安全可靠性及实现信息共享;采用斜井式水位计解决已建水库建设水位台施工困难及投资高的问题,使建设工作更加简便,投资更为节省。  相似文献   

9.
何建新  李树军 《地下水》2014,(3):125-126
石家庄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对用水量、地下水位、降雨量、排污量等水资源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了水资源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并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城市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李磊  孙春鹏  尹志杰  王金星 《水文》2015,35(3):26-30
及时准确的水情预警信息不仅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提高了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为切实做好水情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工作,专门开发了全国水情预警公共服务系统,实现了预警信息的统一汇集和对外发布,提供水情预警信息订阅等服务,提高了水情预警的工作效率,扩大了预警信息的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析葫芦岛地区防汛抗旱系统水情数据传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梅 《地下水》2014,(6):173-173
水情、雨情信息是防汛决策的重要依据,选择合适的水情传输数据模式对于及时、准确的传输水情信息和领导科学决策至关重要。针对葫芦岛地区雨情观测站点多、分布广、流域汇流时间短等具体情况,采用现代水情数据传输模式,通过几次大暴雨洪水的应用效果很好。介绍葫芦岛地区防汛抗旱系统中水情数据传输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第五讲介绍了水情站号站名汉字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维护问题,该文件是实时水情信息汉字检索程序中使用的汉字档案文件。本讲将介绍实时水情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中的其它主要文件档案的维护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长祝  王学义  宋少文 《水文》1992,(2):61-64,52
为了加强水文行业的科学管理,我省从1986年以来,进行了水情工作的目标管理系统试点。4年来的实践表明,目标管理对水情工作促进很大。现将我省水情工作目标管理系统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情信息采集系统GSM通信道的设计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艺 《水文》2007,27(1):59-61,68
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是应用遥测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江河流域降雨量、水位、流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的信息系统。它具有传输数据量小、通信网络分布地域广以及通信条件比较恶劣等特点。本文针对水情信息采集系统GSM通信信道的设计,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覆盖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设计考虑和相应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GIS的实时水情信息发布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孔海  邱超  虞开森  丁伯良 《水文》2006,26(4):73-77
结合浙江省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迅速发展的现状,采用B/S架构,运用当前先进的ArcIMS、XML、数据库、网络、时空可视化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及时、准确、直观、功能齐全的实时水情信息发布与预警系统。系统实现了水雨情信息的查询、监视、发布与预警功能,直观地展现汛情形势,为全省各级政府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提供科学、统一、可靠的信息平台,更好地发挥了水情信息在防汛决策指挥中的耳目和参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凤珍  刘少安  香天元 《水文》2007,27(1):56-58,74
2005年7月1日,长江委水文局118个中央报汛站全部实现了防洪报汛自动化,从满足洪水风险管理对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的实时性、准确性、时效性新的要求来说,无疑是长江水文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技术突破。本文从长江水文防洪报汛自动化实践技术标准方面的问题入手,对目前水文行业规范中有关自动报汛标准条款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力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蔡阳  常志华 《水文》1994,(3):25-28,6
实时水情信息微机网络系统蔡阳,常志华,林钧岫(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一、引言原水利部水调中心担负着全国七大江河的雨情、水情信息的收集、处理、预报等重要任务,因此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且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水文情报系统是必要的。1985年原水调中心已研制了一...  相似文献   

18.
水情信息系统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林江  张志强 《地下水》2010,32(6):163-164,166
分析和研究了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多年来水情信息传输的使用情况,针对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了整合的探索,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原有的水情分中心系统、渭河中下游地理信息系统、防汛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介绍整合的技术、内容和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水文遥测系统能够对雨量、水位等水文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能有效提高水文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可靠性.在水文测验、水情报汛、资料整编、水文预报、水情信息服务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德宏水文遥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及其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沂沭泗防汛水情信息系统是防汛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系统的开放性、水情信息处理的自适应性、水情信息图形化、图形漫游、水情信息综合显示、多窗口结合、图形叠加、人机对话、历史资料检索以及屏幕绘图与绘图仪绘图相对应等主要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