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南岭位于华南地区中南部,是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图1)组成,故又称五岭。广义的南岭还包括苗儿山、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岭、瑶山、九连山等。该区W、Sn、Nb、Ta等稀有和有色金属矿产及铀矿资源十分丰富,常常又  相似文献   

2.
一、流域自然地理珠江流域位于东经102°15′至115°53′、北纬21°30′至26°49′之间。北面以南岭、苗岭山脉与长江流域分界,西面以乌蒙山脉与红河流域、长江流域分界,南面则以云雾山、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山脉与两广沿海诸河为界,东面以莲花山、武夷山脉与粤东韩江流域分界。流域总面积为453690  相似文献   

3.
郴州地处南岭山脉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矿产发现种类多、分布广、资源量大。除有色金属矿外,郴州的非金属矿资源也相当丰富,主要有水晶、方解石、萤石、钨及共生体、香花石、车轮矿等。  相似文献   

4.
“上山”找金铜, “下山”找钨锡及其理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铜和钨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 金铜经常伴生, 钨锡经常伴生, 金铜和钨锡通常不在一起.研究表明, 金铜主要与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 产于加厚的地壳底部, 地表相应的出现高原或山脉; 钨锡主要与南岭型花岗岩有关, 代表减薄的陆壳, 产于平原区, 地势较低.因此, 从找矿的角度来说, 应当“上山”找金铜, “下山”找钨锡.文中识别出中国三叠纪以来可能存在过的7个山脉(华北北部山脉、西秦岭-东昆仑山脉、额尔古纳山脉、松潘-中甸山脉、湘赣山脉、浙闽山脉和哀牢山-羌塘山脉) 和2个高原(中国东部高原和湖南山地) 以及现存的青藏高原, 建议在上述高原和山脉上去找金铜矿, 指出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金矿的密切关系, 是今后找金矿的一个重要目标.认为钨锡成矿目前仍然以华南为最佳, 但应注意在其他地块寻找钨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华南燕山早期(170~150Ma)花岗岩具有以下典型的地质特征:(1)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布格局:一种是在武夷山脉两侧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另一种在华南内陆的南岭山脉地区呈东西向展布(Sewell等,2000;孙涛等,2003)。  相似文献   

6.
<正> 南岭成矿区是指东西横亘于湘、桂、粤间的五岭山脉和赣、粤间九连山脉及其邻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比较集中及其成矿作用相似的地区。 该区处于古亚洲构造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叉复合部位,是多构造体系的联合作用地区。区内大地构造的发展历经地槽、地台和大陆边缘活动带三大阶段,包括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运动,其中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分别结束了地槽和地台的发展历史,燕山期是大陆边缘活动的鼎盛时期,是本区花岗岩成岩、成矿带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黄山南大门     
项长兴 《地质学刊》2004,28(4):213-213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属南岭山脉,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组成,总面积1200km^2,其中属于风景区的面积为154km^2,号称方圆250km^2内有大小山峰难以计数,有名的有72峰,其中大小山峰各36座,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三大主峰,标高都在1800m以上,又以莲花峰最高,高达1864m。  相似文献   

8.
丘材建 《水文》1989,(5):50-53
粤北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型以锋面雨为主,其次是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200~2700mm,汛期(4~10月)的降水量约占年雨量的70~80%,而4~6月的降水量约占年雨量的49%。北部称架山南坡的坪溪站实测最大年雨量达4040mm,为粤北地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韶关市位于广东北部,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夏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整个地质条件复杂,成为地质灾害的常发区域.本文重点分析了韶关市曲江区地质灾害情况并进行分区,同时结合多方面的经验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旨在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徐新民  黄明烈 《中国岩溶》1986,5(3):195-202
<正> 大庆坪地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的西南部,地处湘、桂交界的南岭山脉中段,面积约661平方公里,上游广西补给区267平方公里,为湘桂盆地边缘地带的一个以间互状碳酸盐岩为主的溶丘—洼地类型的岩溶汇水盆地,属干旱严重的岩溶区。建国以来,共建地下水利水电工程16处,几乎所有适合开发利用的点均已利用,共获农业灌溉用水7000万立方米,装机约3000千瓦,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区岩溶干旱面貌。   相似文献   

11.
早中生代的华北北部山脉: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质历史上何时何地曾经存在过高原或山脉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根据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r和Yb)与其形成压力的关系探讨了这种可能性。花岗岩按照Sr和Yb的含量可以分为5类:①埃达克岩(Sr>400×10-6, Yb<2×10-6)、②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 Yb<2×10-6)、③广西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④浙闽型花岗岩(Sr<400×10-6, Yb>2×10-6)和⑤南岭型花岗岩(Sr<100×10-6, Yb>2×10-6)。其中除了广西型的含义不清楚以外,其他4类花岗岩的差别可能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埃达克岩与残留相榴辉岩平衡,压力通常大于1.5 GPa,相应的地壳厚度超过50 km。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高压麻粒岩平衡,石榴子石和斜长石是主要的残留相,压力通常在0.8~1.5 GPa之间,相应的地壳厚度在40~50 km之间。浙闽型花岗岩与角闪岩相(斜长石+角闪石)平衡,压力小于0.8 GPa,相当于正常地壳厚度(30~40 km)。南岭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环境,相当于正常或更薄的地壳厚度(30 km或更小)。按照上述标志,根据现有的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资料,在华北北部识别出一个东西向延伸的早中生代的山脉(三叠纪—早侏罗世),称为华北北部山脉。推测该山脉东西长约3000 km,南北宽200~500 km,高度3000~5000 m。山脉大约在早、中三叠世时开始抬升,至晚三叠世达到顶峰,于早侏罗世后垮塌消失,指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地块碰撞导致的一次强烈的挤压构造和快速的抬升事件。  相似文献   

12.
西藏东部玉龙斑岩铜矿带找矿方法综合运用的效果和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水岭、特别是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强烈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等地壳运动的产物,常与内生金属矿带相吻合。如乌拉尔是伏尔加河和鄂毕河的分水岭,也是苏联著名的铬矿带和含铜黄铁矿带的分布区;南岭有举世瞩目的钨、锡、铍矿带,又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黄河和长江分水岭之一的秦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钼和金;澜沧江分水岭的宁静山脉中段,则是我国最大的斑岩铜矿带玉龙矿带的所在地。总之,分水  相似文献   

13.
张旗  焦守涛 《岩石学报》2020,36(6):1675-1683
国内对埃达克岩的成因及其含义认识不同,已经争论20年了。虽然不同见解争论激烈,但是,笔者经过20年不懈的研究指出:埃达克岩的确与高压背景有关并可上升为理论了。虽然关于埃达克岩的形成和演化还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虽然埃达克岩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止埃达克理论的逐渐形成和完善。"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压背景"已经可以被证明是一个近似正确的理论。笔者强调指出,埃达克岩的高锶低钇特点不能用常规的地球化学方法解释,只能用残留相理论解释,说明埃达克岩与榴辉岩(是榴辉岩,不是石榴石)处于平衡。埃达克理论之所以能够称为理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本文提出埃达克理论的三个预言是:(1)埃达克岩不与南岭型花岗岩共生;(2) 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原和山脉;(3)埃达克岩与金铜成矿作用有关。笔者欢迎全球科学家对上述三个预言进行检验。文中还重新提出了"中国东部高原"问题,指出国内外已经消失的高原和山脉肯定不少。但如何恢复它们、识别它们?国外没有现成的实例、方法和思路。而"中国东部高原"的提出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这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还建议根据埃达克理论部署区域性和战略性找矿工作,开展全球、全国的中酸性岩大普查,重点查明埃达克岩和南岭型花岗岩的时代和分布,划分地壳加厚和地壳减薄的区域,在埃达克岩发育区部署金铜找矿工作,在南岭型花岗岩发育区开展钨锡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书预告     
书名:埃达克岩和花岗岩:挑战与机遇作者:张旗,王焰,熊小林,李承东全书分为3篇20章:第1篇11章,讨论了埃达克岩及其相关岩石(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浙闽型花岗岩和南岭型花岗岩)的概念、埃达克岩的分类及实验研究进展,主要着重于埃达克岩及其相关岩石的应用,包括花岗岩的分类、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O 型埃达克岩的识别和意义、埃达克岩及相关岩石与山脉、高原、成矿、拆沉的关系等。第2篇6章,主要从花岗岩与  相似文献   

15.
1概述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总面积16·7×104km2,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信阳、南阳及驻马店市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2·8~15·5℃,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mm,由南向北递减,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7·40×104km2,平原面积9·30×104km2。全省地形西高东低,省境之西为太行山和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延部分,太行山脉与豫西山脉之间的黄河两岸为黄土丘陵区,豫中为中岳嵩山,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河南省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岩浆岩…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编制出版的《南岭成矿带成矿规律图(1∶80万)》,是迄今为止矿种最全、资料最新、信息量最大的全面反映我国南岭勘查成果与成矿规律的区带级别(Ⅲ级成矿单元)成矿规律图。该图件研编实现了4大创新点:① 涵盖了南岭已发现的2903处独立矿产地,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4大类的76个矿种,实现了南岭成矿带矿种与矿产地的全覆盖;② 归并了地质底图的地层并淡化显示,突出华南岩体、隐伏岩体的特色,使得不同构造—建造层地质单元的分布格局一目了然;③ 实现了矿产地、规模、类型、时代、成矿系列五位一体的综合图例设计,矿产地表达更简洁、直观;④ 综合成矿系列图、表、成矿体系图、剖面图等,以区域规律图编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集中反映和彰显南岭成矿带最新科研成果。该图件的研编有助于直观展示南岭成矿带矿产的时空分布格局,深入总结成矿规律,科学圈定重要找矿远景区,对于全面指导南岭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南岭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上钨、锡、钼、铋等多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些金属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燕山期花岗岩与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相关方面的研究较深入,且成果很多。而对印支期、加里东期花岗岩成矿则探讨不多(华仁民等,2013);同样,在研究区域上,以往大多关注南岭东段与中段,而对于加里东期和印支期花岗岩出露较多的南岭西段的研究则显得很不  相似文献   

18.
南岭西段锡矿类型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南岭西段锡矿成矿特征的分析总结,依据成矿构造类型、赋矿围岩性质及矿体形态差异等特征,将南岭西段原生锡矿分为六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其成矿控制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认为南岭西段锡矿找矿前景可观,提出岩体型、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是南岭西段锡矿的主攻类型,主攻地区为姑婆山岩体西南接触带、都庞岭岩体北接触带和花山岩体中的三叉地区。  相似文献   

19.
王岩  王登红  秦锦华  陈郑辉  郭娜欣  黄凡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31-2024020031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编制出版的《南岭成矿带成矿规律图(1∶80万)》,是迄今为止矿种最全、资料最新、信息量最大的全面反映我国南岭勘查成果与成矿规律的区带级别(Ⅲ级成矿单元)成矿规律图。该图件研编实现了四大创新点:① 涵盖了南岭已发现的2903处独立矿产地,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4大类的76个矿种,实现了南岭成矿带矿种与矿产地的全覆盖;② 归并了地质底图的地层并淡化显示,突出华南岩体、隐伏岩体的特色,使得不同构造—建造层地质单元的分布格局一目了然;③ 实现了矿产地、规模、类型、时代、成矿系列五位一体的综合图例设计,矿产地表达更简洁、直观;④ 综合成矿系列图、表、成矿体系图、剖面图等,以区域规律图编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集中反映和彰显南岭成矿带最新科研成果。该图件的研编有助于直观展示南岭成矿带矿产的时空分布格局,深入总结成矿规律,科学圈定重要找矿远景区,对于全面指导南岭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16,62(2):257-266
南岭的形成演化目前尚不清楚,作为板内造山的一个典型,研究南岭地区的地壳构造对大陆动力学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岭地区重力异常进行了多尺度密度反演,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重力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接着利用功率谱分析方法估算各等效层场源的平均深度,然后利用广义线性反演方法进行各层密度反演,取得区域地壳多个深度上的密度扰动图像。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和三维密度结构反演确定了南岭中上地壳存在独立的构造单元,它具有低密度性质,反映区域规模的大花岗岩基。南岭中上地壳的构造单元位于北纬24°~26°,东经100°~116°,深达22 km左右。深度22 km以下南岭地壳低密度带与武夷低密度带连通为武夷—云开构造带。南岭最终形成与100 Ma以前特提斯洋俯冲和亚欧板块与加里曼丹地体的陆岛碰撞直接有关。同期发生的区域规模的燕山晚期南岭花岗岩基对应特提斯洋向华南俯冲的第二岩浆带。基于地球物理资料提出的这个陆岛俯冲碰撞假说能否成立,还需要更多岩石学的直接证据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