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水文缆道的普及和应用,测流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已成为缆道测流的主要问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流的进行。信号系统不稳定、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水下发送设备的结构形式;另一个是传输与接收都没有解决好,其中的主要症结则在传输上,而传输损失往往又是人为因素居多。水文缆道的技术指标曾要求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要大于10%,也说明人们认识到信号的  相似文献   

2.
水文缆道测流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水文缆道测流资料的质量,不少水文测验工作者为此对信号传输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然而,由于江河水文情况极其复杂,测流信号稳定、可靠的接收技术,特别是不绝缘缆道、低输入阻抗条件下微弱信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水文缆道测量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致不能正常操作运用,或使用效率不高。本文拟就目前缆道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供各地在改进缆道测量工作中的参考。一、缆道信号可靠传输问题在缆道测流中大多采用缆道钢绳—水—大地作为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传输”。如下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宋兴治 《地下水》2010,32(6):191-192
随着水文缆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文自动化得到快速发展,如何将水下各传感器信号准确无误地传到室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验的正常运行。结合铁岭水文站缆道信号"无线"传输,进行实践,分析了影响信号传输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汪敏 《地下水》2019,(3):127-128,214
通用工控技术是工业生产的通用控制技术,以工厂大规模生产、社会普遍应用为主要特点,其无线控制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灵敏度强、误码率低等优秀性能和模块化的部件特征,可通过搭积木式的优化组合,研发出适合水文缆道测量信号的传输系统。针对陕西省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存在问题,对工控技术在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水文缆道遥测信号系统设计方案,经在鹦鸽水文站试点试用,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全自动缆道信号自动化控制的各项要求,在水文测报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水文缆道信号包括水面、河底、流速以及取样控制等。信号问题包括由“发生”、“接收”、“传输”三部分。前二部分可纳入电子技术,有单元电路可借鉴应用,本文不予赘述。而“传输”则是目前信号问题的关键。水文缆道信号传输多利用缆道与水体构成通道,即水文测流工作中习称的“无线测流”。常以缆道中的一条被处理成同地相对绝缘的索道兼作信号索用(以下称信号索),另一条线路以水体、大地、接地装置引入操作室(下称地线)。所谓传输的技术处理,即在信号线的组件上应用绝缘材料以提高其绝缘度;同时做好接地装置以降低接地电阻,确保信号可靠稳定,提高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一、信号线的技术处理1.信号索的选择横跨测流断面的缆道中,最上面为承重主索,其下为循回索、起重索。在没有专门设置防雷索的测站上,承重索宜优先作防雷用,将主索二端经支架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循回索则兼作信号索。为便于说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许多水文测站,测流时采用起重索、河水、大地、铅鱼水下极板、水面极板等构成通路的测深、测速信号回路。这样的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悬索的偏角、提高测量精度。而搞清信号的传输效率问题,对于水文测验精度的提高、水文电测仪器的设计、水文缆道的综合利用等,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为此,我们曾对长江主要测站测船、缆道测流时的信号传输效率做过一次调查研究和分析,对信号传输回路的各个参数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8.
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戴建国 《水文》2001,21(4):22-25
利用缆道回路传递流速,水面、河底、采样等多信号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水文缆道测验技术的发展,根据近期研制的全自动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和近20多年的缆道测验实践,提出了缆道的交流等效概念和多信号的产生与传输以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水文》2008,28(1):F0003-F0003
EKL-3A型全自动水文缆道测验系统是专为水文缆道测流研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完成自动化缆道测流的控制核心,配合交流变频调速、光电编码测距定位、流速自动测算、音频信号传输等成熟技术和计算机测流控制软件及流量成果自动生成软件等构成。系统可通过计算机对缆道测流装置进行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测流控制,各种测量方式均可最终生成断面流量报表和断面流速分布曲线图。  相似文献   

10.
用JAG型千簧管组装的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电路简单可靠,易安装易维修,且只需要一组水下电池即可输出水面、河底和流速三种信号,线路如附图。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权威  汪隆德  王非非 《水文》2014,34(4):68-70
传统水文缆道使用"有线"或"无线"回路进行流速信号传输,但是这两种回路都存在结构复杂、电参数不稳定等固有缺点,所以造成传输不稳定、故障排查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测流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提出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使用无线数传电台建立传输信道来进行流速信号传输,经过实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水文缆道普遍使用以缆索、水、大地形成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测流”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到气候、水和地的化学电位、滑轮与副索接触电阻,缆索各部位绝缘处理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致使信号传输效率低而不稳定,且易遭雷击,不安全。为了消除上述弊端,我们研制的LGX-821型缆道测流信号器,是应用高频电磁辐射原理,将流量测验时的各种动作信号,通过以缆索作为天线,向空间  相似文献   

13.
水文缆道目前已成为水文站的一项重要技术装备。但是,水文缆道测深因河底信号失误机会较多(目前我省的缆道上测深普遍使用的是托板式河底信号装置,托板附着于铅鱼的下部)而影响水文缆道的发展和测验质量的提高。1984年我们开始利用BLR型拉力传感器作为主要元件进行新的河底信号装置试验,研  相似文献   

14.
水文缆道无线测流利用牵引索和大地作为信号的传输回路,对这种传输回路要求传输两种信号互相不干扰,易于分辨。本文推荐一种用于无线测流的信号装置,原理可靠,结构简单易行,经使用,效果良好。无线测流的测深信号(水面、河底信号)、测速信号,通常采用直流正负脉冲型和交直流脉冲型。直流正负脉冲型,由于存在牵引索对地静电位的影响以及水面极板极化等问题,抗干扰能力差一些,同时还必须设置两组水下电池,增加了水下部分的装置。这里介绍的装置采用交直流脉冲型,交流信号振荡器采用音频振荡器,交直流信号只使用一组水下电池。水  相似文献   

15.
《水文》1981,(3)
我区十好桥水文站1979年汛期使用缆道积宽法测流,共测流53次.现将该站的缆道积宽法测流的基本方法、资料和分析情况、成果比较、几点建议分述如下.一、基本方法缆道积宽法测流是用缆道悬吊流速议沿着横断面作等速移动,仪器在横向移动速度和水  相似文献   

16.
林云峰 《水文》1989,(6):57-57
一、问题提出缆道测流信号的传输一般有有线和无线法两种。有线法费用高,维修养护不便,而且经常出现断线现象;而无线法要求绝缘程度高,部件加工和维修困难,还因多数采用电子放大线路和振荡电路,故障率高。为此,笔者经过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一种简单可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多数水文缆道是用“无线法”测流(即通过缆索—水—大地—二次仪表形成回路)。由于缆道有一定的跨度和高度,相当于一条很长的架空线,在上面势必要感应各种干扰信号,特别是在电台附近,干扰更为明显;测深时的水面、河底信号多是凭听觉,用手动控制;流速信号凭心记,伴随着一定的人为影响。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研制了一套水文缆道防干扰、半自动测深测速信号简易装置,经在我省通化水文站使用,效果较为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水文缆道测流发展很快,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则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兴建了电动缆道,如果没有一套控制设备就无法准确定位;水面、河底信号不可靠,就无法测深等等。对此,我们几年来为提高无偏角电动缆道测深和定位的精度,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介绍如下。一、电机控制无偏角缆道水平来回运行与垂直升降是分别由两个电机带动的。我们采用JZ-Ⅱ型绞车和两台电动机功率各为1.5KW。控制线路如  相似文献   

19.
JLC-1型积时式缆道采样器,是一种适用于缆道测验的测流取沙仪器。该采样器有调压设备,可以比较容易做到使频率不小于75%的进口流速系数在0.9~1.1之间,其调压性能良好,采沙质量较高。测流时采用强弱声判别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的“龙江811型水文缆道绞车”,具有操作联动、光电转换、袖珍电子计算器计数等特点。现将其技术性能、结构特点介绍如下:一、技术性能适用范围:净跨小于150米的手摇缆道铅鱼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