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短期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数值试验对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同时与观测的近4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地表反射率增加是我国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它能造成东亚夏季风和高原夏季风的显著减弱,使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方变暖,南方变冷,季风降水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2.
超熵产生作为气候突变判据的一个例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振山  李湘如 《气象学报》1989,47(3):296-301
本文给出了含参量一维气候模式,根据Liapunov稳定性理论,以超熵产生作为气候突变的一个判据。提出了综合参数L=I_0μ(d)(da)/(dT),并求出了该模式下的临界值L_m。最后,讨论了大气的光学厚度、地表反照率及太阳辐射与气候突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南北半球季风——南北半球大气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有关南北半球间季风的形成和作用问题。我们认为东半球的南北半部之间产生的季风现象,在大气环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东半球的赤道区内产生的冬夏季节方向相反的跨赤道气流、季风槽季节位移和经圈环流季节变化都是最明显的。这不仅是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所形成,海陆分布的差异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半球南北半部间无此现象,季风也就不明显。南北半球间各种物理量的经向输送,季风区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南北半球季风是两个半球间大气相互作用、调整和平衡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记者陈晓梅报道当今世界,熵理论已经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演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J·里符金则称熵是“一种新的世界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因此,探讨熵理论在各学科的含义,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熵理论,进而建立起熵理论为基础的真理观、价值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值试验对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同时对观测的近4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地表反射率增加是我国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它能造成东亚夏季风和高原夏季风的显著减弱,使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方变暖,南方变冷,季风降水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6.
7.
阐述了土壤湿度对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业务现状提出亟需将这一因子应用于跨季度降水预测。通过将一个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引入IAP跨季度气候预测系统,探讨了土壤湿度应用于季节降水预测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初步的个例分析表明:前期土壤湿度的异常分布对降水变化有较显著的影响,继续改进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可望获得更好的降水预测效果。同时,提出的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进行反演以获得大范围土壤湿度分布的办法在当前业务预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G.W.Paltridge最小熵交换假说,提出了熵能函数的概念,并对Paltridge(1978)模式(以下简称P模式)中的部分参数作了修改,使其物理意义更为明确。文中运用不同于P模式的计算方法,求得了全球纬向平均的气候参量场(地表温度、云量、水平能量流)。最后,对模式敏感性作了一些试验,结果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若增加到现时值之二倍,地面温度将平均升高最大不超过1℃,这与国外不少学者从能量平衡气候模式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图像分割是计算机视觉中基础且重要的一个问题.熵阈值图像分割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中.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并不能获得足够有效的图像特征.为解决这个问题且进一步探究熵阈值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引入一种GLLE(Gray Level and Local Entropy)二维直方图改进熵阈值图像分割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模糊熵的方法计算所建立的二维直方图模型.通过标准实验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基于模糊熵的GLLE熵阈值分割方法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阈值,提高了分割精度.同时在处理不同类型图像的表现上优于往常的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机构,不但参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一系列政策的制定,而且为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从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的4个层次(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上,对1986-2007年大气科学学科受资助的项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近22 a来NSFC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资助项目达506项,资助金额达24304.3万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NSFC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注和支持。最后,对今后NSFC为满足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将作的进一步投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机构,不但参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一系列政策的制定,而且为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从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的4个层次(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上,对1986-2007年大气科学学科受资助的项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近22 a来NSFC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资助项目达506项,资助金额达24304.3万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NSFC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注和支持。最后,对今后NSFC为满足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将作的进一步投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21天气预报电脑答询是气象科技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司富财(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21”是邮电部门规定的,全国统一使用的问询城市天气预报的专用电话号码。尽管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定期播放、刊登天气预报,但“121”仍有其独特的优势,不...  相似文献   

13.
大气的热力学总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学文  马力 《大气科学》1992,16(3):339-344
在考虑了大气各化学成分的熵、扩散弓:起的熵增加和位温在大气中的分布以后,求得全球大气总熵为3.56×10~(22)J/K.本文给出从位温求熵的新公式,还发现不同位温占有的大气质量遵守概率论中的Gamma分布. 本文还就热力学熵与信息熵的关系作了有启发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熵,100多年间很多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今天已成为非常厂泛领域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试提出生态系统熵值的一种计算方法,供参考。1 问题的提出1.1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不可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等熵面和湿等熵面倾斜发展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令坤  楚艳丽 《大气科学》2007,31(4):655-665
利用等压坐标系中的热力学方程和水汽方程推导出可以诊断分析等熵面(等位温面)和湿等熵面(等相当位温面) 倾斜变化的倾角方程。等熵面倾角的局地变化由倾角平流输送项、风速切变项和非绝热加热项共同决定,而影响湿等熵面倾角局地变化的强迫项除倾角平流输送项、风速切变项和非绝热加热项之外,还包括垂直热量通量切变项。NCEP/NCAR实时分析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斜压性、相对垂直涡度与等熵面和湿等熵面的倾角密切相关,它们的正高值区互相重叠;垂直风速切变项,特别是垂直速度的经向切变项是影响等熵面倾斜发展的主要强迫项,而纬向和经向风速的垂直切变项对湿等熵面倾角演变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1问题 不久前,我站在维修房屋时将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以下简称电接风)的电缆线砸断。利用备份感应器以指南杆最近的方位块定为南作标准依次焊接12线插头,焊好后调试,风向指示偏差90度。查找原因,发现风向标的风向接点簧片(以下简称簧片)指向并不与风向标指向相同,而是偏右90度。第M次将指南杆偏右90度的方位块定为南作标准依次焊接12线插头,焊发后调试,风向指示正常。连接到使用的感应器后,又发生了风向指示偏差90度的现象,根据原理,反复检查测量,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后来,偶然怀疑到仪器制造可能不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统计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气象学基本问题。指出气象学中的大气微团等元量可与统计物理中的基本研究对象粒子相对应。因而统计物理中的概念、方法和规律可以移植到气象学中来。文中定义了大气分布函数和大气的H函数,还研究了大气能量分布律和大气熵。文中综述了熵极值原理在气象上的应用并提出大气熵守恒猜想。最后指出如这一猜想被证实,则可以使中短期的数值天气预告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熵与我国气候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蕊英 《气象科学》1989,9(4):398-408
熵是表示某一要素的不确定程度的一种度量,在本文中,就根据这一概念,利用我国160个测站30年的资料,计算了温度,降水的熵并分析了熵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其结果有助于对我国各地气候特征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暴雨过程的等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计算了1983年6月23—25日长江流域一次大暴雨过程等嫡面上的散度场、涡度场和空气顶点运动轨迹,分析探讨了这一过程的基本特征。结果指出,这次暴雨过程在等熵面散度场和涡度场上有很好的配合;低层来自低纬的暖湿空气在雨带南侧上升,来自蒙古西部、甘肃和我国东北、朝鲜、黄海的变性干冷空气在雨带北侧下沉是形成和维持这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物理原因,在等熵面上也有清楚的反映。此外,采用等熵面分析长江流域梅雨暴雨,选用310、330和350k面可能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