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误差椭圆是描述平控制点点位精度,对平面控制网进行精度分析的重要概念。本文首先说明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基准及普通的承圆和相对误差椭圆的定义,然后着重说明含义更广的广义相对误差椭圆的间谍及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特定基准下的异常位移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壳运动和变形研究中存在的位移资料的参考基准、异常位移等问题,主要讨论了位移资料特定基准的转换和异常位移诊断的数学模型——特定基准转换模型为七参数相似变换模型,转换保持了变形体内部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并使转换后的位移矢量更能体现区域内的相对运动信息;异常位移诊断采用拟准检定法(QUAD),在选定拟准观测的情况下,使得位移真误差具有明显的分群性;模拟算例结果显示,本文采用的线性变换模型、粗差拟准检定法都表现出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舟山地区海陆高程数据垂直基准不统一,造成了海陆DEM数据融合困难的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现有的各种基准面的优缺点后,选择CGCS2000参考椭球面作为海陆高程数据统一垂直基准面,同时在深入分析了已有基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程转换模型,然后根据已有数据成果精度及转换模型进行精度评估,最后均匀抽取定海区的检测点进行转换实验,转换结果显示中误差评定结果达厘米级,满足舟山地区的海陆垂直基准统一的工程化转换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面对北京市地理信息建设需求和测绘基准不统一的问题,首先收集北京市15个基准站2020年的世界大地测量系(WGS-84)坐标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坐标,再通过分析和研究空间基准框架的差异性,建立二者的对应转换关系,编写WGS-84与CGCS2000转换软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布尔沙模型的方法进行坐标转换,北京市域转换精度为20 mm左右,符合北京市基本测量坐标转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陆海垂直基准不统一的问题,该文提出借鉴美国垂直基准转换的方法,通过介绍美国使用的正高基准、潮汐基准和三维基准等垂直基准的定义和实现情况,详细说明美国垂直基准转换的技术路线、关键技术以及转换的实际精度,总结出对美国垂直基准转换的认识和给我国垂直基准转换的启示。研究结果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控制点的广义相对误差椭球(圆)的定义,简要介绍了二维控制点的广义相对误差椭圆的计算公式,着重阐述三维控制点的广义相对误差椭球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地心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中计算广义相对误差椭球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地方位角与所采用的大地基准密切相关。为了不同坐标系统的大地方位角相互比较和转换,本文推荐了大地基准变化对大地方位角的影响与转换模型,并作了数字分析。  相似文献   

8.
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平差基准的基本概念出发 ,说明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的意义和基准的数量 ,讨论动态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建立等价于原观测值的坐标差与速率差的观测方程及基准方程 ,并通过分析说明 ,四维大地测量平差必须恰当地选取平差基准 ,才能得到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GPS复测网的形变基准解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高精度GPS复测网的平差处理中 ,首先要选择一组已知的、精确的IGS (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 )跟踪站为基准 ,并对基准站坐标施加不同的约束 ,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参考基准。在深入探讨基于不同约束的GPS网平差的参考基准及意义的基础上 ,文中推导了不同基准之间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不同海洋垂直基准面的含义及相互转换关系,研究了在高程基准和地球椭球面上表示深度基准面的实现途径,利用长期验潮站观测数据验证了不同时段平均水位和深度基准的确定精度水平。以南海为例,构建了深度基准面(L值)模型、正常高模型和大地高模型。分析和验证表明,长期验潮站的垂直基准可以实现cm级精度确定。更新和统一验潮站垂直基准确定,为海域垂直基准及转换模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大角度三维基准转换及公共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适用于大角度三维基准转换的一种迭代计算方法,解决非线性三维基准转换的问题,并讨论如何选定基准转换所需的公共点及其精度和数量。  相似文献   

12.
在高精度GPS复测网的平差处理中,首先要选择一组已知的、精确的IGS(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跟踪站为基准,并对基准站坐标施加不同的约束,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参考基准.在深入探讨基于不同约束的GPS网平差的参考基准及意义的基础上,文中推导了不同基准之间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GPS水准与重力数据联合解算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水准大地水准面与重力大地水准面之差不仅由基准不同引起,而且也包含重力与GPS水准观测值的误差。建立了这两个水准面之差与基准转换参数、重力和GPS水准观测值的残差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解算了基准转换参数和重力与GPS水准观测值的残差,即计算转换参数及重力与GPS观测值的改正。尤其当GPS水准精度远高于重力水准面时,联合解算模型可固定GPS水准大地水准面,只对重力观测值进行改正。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平面和高程系统的基准转换,对双线性内插模型进行研究,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为例,以1:1万标准格网改正为基础建立规范模型,应用模型解决了基准转换结果的唯一性和坐标转换参数的保密性要求,在基准转换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博峰  黄善琪 《测绘学报》2016,45(3):267-273
传统大地测量应用中的基准转换往往涉及小角度旋转,可只考虑旋转角的一阶量采用线性化方法求解。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成果应用的基准转换涉及大角度旋转,通过将旋转矩阵所有元素作为未知数并利用旋转矩阵正交条件采用附约束条件平差法迭代求解。本文以空间三维基准转换为例,采用多元模型的矩阵形式将多点坐标组成矩阵处理,并利用旋转矩阵的正交条件导出了大角度三维基准转换的解析分步解。同时引入两套公共点坐标误差对传统三维基准转换模型扩展,导出了同时顾及两套公共点坐标误差的大角度三维基准转换模型的解析解。试验表明:给出的大角度三维基准转换解析解能在实现与传统迭代解等效转换结果的同时,有效避免复杂耗时的迭代计算,提高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三维基准转换模型局限于求取小角度的三维基准间转换参数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角度的三维基准转换参数求解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适用于任意角度的三维基准转换,既可利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方法估计坐标转换参数,又可利用整体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参数求解,可靠性高,解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国家测绘局(国测国字〔2008〕24号)规定,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并明确其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10年。本文以惠阳建立测绘基准转换关系统一测绘基准为例,详细阐述此项工作的操作、依据、措施,评价新系统的质量精度等,供同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文莱大地基准及其对应的坐标格网发展的过程与现状,给出了文莱各个基准间的关系与转换参数。可为我国南海护渔、人道主义救援提供地理空间信息,同时为了解文莱大地测量发展历程、促进我国与文莱的测绘技术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宋紫春 《全球定位系统》2003,28(5):27-30,49
澳大利亚基准网和澳大利亚国家网及各州区域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测绘部门布设的三个大规模GPS网。澳大利亚基准网和澳大利亚国家网除具有大地网的性质外,它们还靠连续观测和定期复测具有监测地壳运动的能力。本文简要报导了这三个GPS网布测及新地心坐标系建立情况,给出了澳大利亚参心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详细分析机载LiDAR对地观测原理的基础上,提出采用CORS系统及区域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进行机载LiDAR点云三维坐标基准转换的关键技术方法。以广东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GDCORS)以及广东省精化似大地水准面为例,进行了广东省内机载LiDAR点云数据应用坐标基准转换实验,广东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及广东省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行的坐标转换实验表明,区域内三维坐标基准转换精度优于3cm,正常高基准转换精度优于5cm。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为国内机载LiDAR应用高精度坐标基准转换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