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秦岭巴山地区处于亚热带北界边缘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12.0—15.6℃,1月平均温度0.8—3.4℃,年极端最低温度-8~-16℃,7月平均温度24—26℃,年极端最高温度38—42℃,年平均降水量700—12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年雨量40%—50%,且多暴雨天气,年均出现1—4天暴雨,也有伏旱天气出现,平均  相似文献   

2.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无大江大河,水库、塘堰、农田蓄水灌溉,全靠自然降水.自1953年以来,46年中暴雨148天,年平均为3.22天,其中大暴雨20天,特大暴雨1天,年平均分别为0.43天和0.02天.暴雨年气候概率仅0.83%,以出现时段计,气候概率也只有1.29%.但它对安岳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休戚相关.其形成主要是有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垂直运动和较长的降水持续时间等诸多因子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3.
临邑县位于德州地区的中心,也是我区雨量和暴雨的中心。德州地区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临邑县,达1174.4mm(1964年);年平均暴雨(日降水量≥50.5毫米)日数也以该县最多,为2.3天。所以我们重点试作临邑单站的晴雨预报和大 —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4.
利用秦巴山区44个国家级自动观测站的数据,统计分析1992—2021年秦巴山区暴雨和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年平均暴雨日为214 d,近30 a暴雨日呈增加趋势,巴山地区的暴雨日远多于秦岭山区;暴雨集中在6—9月,占全年暴雨日的879%,上半年的暴雨以局地暴雨为主,下半年区域性暴雨比例则明显增加,7月局地暴雨和区域性暴雨均为全年最多。秦巴山区暴雨日与年平均降水量自北向南有增加趋势,而暴雨贡献率自北向南则有减小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南多北少,暴雨平均降水量西多东少。秦巴山区年平均短时强降水频次为58 h,自北向南有增加趋势,其中秦岭山区自西向东短时强降水的强度呈增加趋势,尤其在秦岭东北部多站的雨强大于70 mm/h。秦巴山区短时强降水呈明显的“夜雨”特征,午后为次高峰。  相似文献   

5.
安岳县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煊茂 《四川气象》1999,19(1):30-35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无大江大河,水库、塘堰、农田蓄水灌溉,全靠自然降水。自1953年以来.46年中暴雨148天,年平均为3.22天。其中大暴雨20天,特大暴雨1天,年平均分别为0.43天和0.02天。暴雨年气候概率仅0.83%,以出现时段计,气候概率也只有1.29%。但它对安岳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休戚相关。其形成主要是有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垂直运动和较长的降水持续时间等诸多因子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8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逐日和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暴雨日变化特征,并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评估了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对暴雨日数及暴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河南省年平均暴雨日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速率为0.34 d·(10 a)^(-1);94.6%的气象站点年平均暴雨日数的气候倾向率为正,显著增加的站点数占总站数的73.0%;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4 d,以7月最多,平均值为0.52 d,占年平均暴雨日数的37.1%。(2)1961—2018年,河南省暴雨总降水的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主峰值出现在05时,为4.5 mm;暴雨日变化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速率为0.16 mm·(10 a)^(-1);日变化峰值大部分出现在00—08时,共42个年份,占79.3%;从空间分布看,各气象站点的暴雨日变化峰值大都出现在00—06时,占总站数的73.5%。(3)2014—2018年,河南省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吻合度为100%;吻合暴雨总降水的日变化的主峰值和次峰值出现在04时和17时,分别为4.3 mm和3.4 mm;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3—18时的气象站点最多,占总站数的33.9%。(4)小时和日值数据对暴雨日数及暴雨日变化造成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暴雨日数及其变化趋势不一致和暴雨日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四年来,北方暴雨预报科研工作取得的进展主要有五个方面: 1.建立了各省市的暴雨预报流程和北方暴雨预报流程。实现了天气-统计-动力方法相结合,使暴雨预报研究成果向综合运用和业务化迈进一步。 2.各省市普遍建立了本地区的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在业务使用中初见成效。 3.大多数省市开展了暴雨短时预报业务,同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为这项业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技术方法。 4.在业务中应用了中尺度滤波等诊断分析方法;充实了北方暴雨形成的物理图象和概念模式;用细网格模式对暴雨个例的试报也取得了成效。 5.最近四年区域性暴雨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1980—1982年平均为41%,1983—1986年平均为59%,预报服务比较成功,起到抗旱防洪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59-1999年4~6月发生在广西的暴雨天气过程特征作一较系统的分析,得出4~6月广西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年平均次数分别为0.98、2.39、2.78次;4~6月不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机率分别为0.34、0.07和0.07;4~6月出现的暴雨过程的年平均日数为1.02、2.73和4.05d。  相似文献   

9.
由副高南侧偏东气流中波动的西移影响造成浙江东部温,台地区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年平均约1.0次。其灾情有时相当或超过一次正面袭击的台风所造成的影响。如1981年9月22—23日,降雨量普遍有200—350毫米,最大的乐清县盐盘日雨量达709毫米。我们普查了1971—1983年占大暴雨总数90%的7—11月,得到此类“东向”暴雨—大暴雨的前一天08时环流特征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以及暴雨洪涝灾害情况资料,分析了2007—2019年大连地区暴雨气候特征时空分布,并进行了灾害评估和敏感区域识别。结果表明:1) 大连地区年平均暴雨和大暴雨日数在空间分布上东北部多于西南部,大暴雨出现的概率为0—40%。年平均暴雨量和大暴雨量的极大值区域主要集中于庄河地区,年均暴雨强度也呈现从西到东逐渐递增趋势。暴雨变异系数的高值中心出现在瓦房店西部地区,低值区出现在庄河地区。2) 大连市的暴雨灾害近80%为较严重灾害,最严重和严重暴雨灾害各占9%—10%。3) 普兰店西南部、庄河西部与大连市区为大连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相对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11.
西江流域汛期暴雨与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Lanczos滤波等方法探讨了近48年西江流域汛期(4—9月)暴雨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西江流域汛期降水的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江流域4—9月暴雨日数呈单峰分布,5月开始显著增加,6月暴雨日数达到最高;西江流域4—9月暴雨总日数具有准4年与准22年左右的周期振荡。1960年代后期—1980年代初期及1990年代中期—2000年初期暴雨日数以偏多为主,1960年代前期、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期及2005—2008年则以偏少为主。定义西江流域4—9月逐日降水与500 hPa高度场上显著的负相关区(22.5~27.5°N,102.5~112.5°E)为影响西江流域汛期降水的500hPa关键区。西江流域汛期降水与500 hPa关键区均以准单周、10—30天的准双周振荡为主,而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不显著,二者在准双周振荡尺度上关系最密切。统计近48年4—9月、6—8月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前后3天(个别4天)西江流域暴雨出现的平均几率分别为72.5%、76.4%,因此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低频波谷对西江流域暴雨的中期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1961—2012年暴雨日数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2年京津冀地区7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墨西哥帽小波、Cramer法、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暴雨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区多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3天,并且存在3个大值中心,分别位于石家庄西部、承德的滦平县和邯郸的大名、曲周一带。近52年来暴雨日数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年平均降水量的大小及变化趋势不仅与降水强度有关,而且与频率关系密切,强度越大且频率越高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越大,反之越小。暴雨日数在1978年和1996年产生突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云南和贵州188个气象台站1980~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得到了云贵高原的年平均总降水量、年平均暴雨量、暴雨频率、暴雨贡献率和暴雨的月分布情况,探讨了近35年云贵高原暴雨的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贵高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大体上呈南多北少,整体上由南向北递减。暴雨的贡献率占16%左右,云贵高原最早1月就会出现暴雨,最晚6月出现暴雨天气,暴雨集中出现在4~11月,夏季平均暴雨日数2.5天。1980~2014年暴雨降水量偏多年与暴雨降水量偏少年差别不大,暴雨量在近35年内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通过小波分析得出云贵高原的年降水,年暴雨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不同的时间尺度表现出不同的循环交替。至今暴雨增多的等值线未出现闭合,降水还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统计分析了郑州市7站自建站始至2005年的全部暴雨天气过程,结果显示:暴雨天气发生在夏半年(4~10月);单站暴雨年平均1.3~2.8次,区域性暴雨年平均1.5次;郑州地区暴雨出现次数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其中登封是郑州市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测站;暴雨次数的年际变化呈明显波动形势;造成郑州市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低槽型、切变线型、副高西伸型、台风或台风倒槽型等。  相似文献   

15.
华南季风槽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EC再分析资料(2.5 °×2.5 °)及华南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71—2011年的5—9月145次南海季风槽活动过程与华南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发生区域性以上暴雨过程与不明显降水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场进行多样本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南海季风槽活动于5—9月,年平均3.6次及19.8天,一次季风槽活动的天数平均为5.4天;(2) 季风槽暴雨落区存在两个主中心和一个次中心,主中心分别位于广东和广西沿海,次中心位于广西东北部;(3) 南海季风槽可划分为西南季风扰动型和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辐合扰动型两类;(4) 区域性以上暴雨过程与不明显降水过程的环流特征共同点是环流系统配置相似,不同点是环流系统位置、强度及干湿特征存在差异;(5) 利用这些特征差异按类归纳,建立两类季风槽暴雨预报着眼点,可作为日常天气预报业务中,判别华南是否出现区域性以上季风槽暴雨过程的参考依据,为华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提供基本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64-2013年大连地区暴雨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4—2013年大连地区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和 Yamamoto检验及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对大连地区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地区3—12月均可出现暴雨,72.7%的暴雨出现在7—8月,7月暴雨出现最多,8月上旬是暴雨出现最集中的时期。4—8月各月暴雨日数均呈上升趋势,且4月暴雨日数上升最明显,8月次之,至9月暴雨日数呈下降趋势。大连地区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8—2.8 d,暴雨日数分布从大连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增多,暴雨日数大值中心在庄河(2.8 d)。各站年暴雨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大连北部普兰店、东部长海和西南部旅顺地区年暴雨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他地区年暴雨日数上升趋势较弱。近50 a来,大连地区暴雨初日有所提前,暴雨终日变化不明显。年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均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且均从2003年以来增加明显,均有2.0—3.0 a的周期振荡;此外,年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分别存在准12.5 a、准5.0 a和准16.7 a的振荡周期,仅年暴雨贡献率在1977年和1978年发生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博罗国家气象站1960—2019年逐日降雨资料和乡镇区域气象监测站2013—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博罗县暴雨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博罗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分别为8.1 d和676.6 mm,暴雨日数月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暴雨日数存在5~12和2~3年的显著周期;连续性暴雨日数占暴雨总日数的23.8%,2007年出现了最长的连续5 d暴雨,暴雨初日多在3月30日—5月13日出现,暴雨终日多在8月11日—10月15日出现。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4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4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94个暴雨日,32次主要暴雨过程。5—9月为我国主汛期,国内每天基本上都有暴雨发生,主要暴雨过程也基本上集中在这5个月。2014年共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数量偏少但强度偏大,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Rammasun)"造成海南昌江578 mm的当年全国最大日降水量。2014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雨量多,5月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均高于近6年平均,广东东南部较常年同期降水量偏多1~2倍,暴雨过程频发,深圳遭遇2008年以来最强暴雨。9月8—18日,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等地共有百余站出现极端连续降水日数和连续降水量事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20年江西省8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雨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年最大值法以及耿贝尔Ι型极值分布理论,对江西年平均暴雨日数、暴雨降水量、暴雨贡献率、暴雨强度等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重现期的降水极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各地年均暴雨日数呈西南向东北递增分布;大部分地区年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并呈现西部和南部增加略慢,东部和东北部快速增加态势;尤其是江西东北地区既是暴雨高发中心,同时也是暴雨日数增长中心.2)江西各地年平均暴雨降水量和暴雨贡献率均呈东北多、西南少分布;景德镇和上饶为暴雨降水量和暴雨贡献率高值区也是增长中心;赣州北部和吉安南部为暴雨降水量和暴雨贡献率低值区,但呈现明显增长趋势.3)江西各地平均暴雨强度呈现较明显的北部大、南部小的分布特征;暴雨强度呈现西部增强、东部减弱的趋势.4)江西不同重现期的日雨量极值呈现东北大、西南小的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上饶、景德镇和抚州一带,低值区主要在吉安南部和赣州.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暴雨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了郑州市7站自建站始至2005年的全部暴雨天气过程,结果显示:暴雨天气发生在夏半年(4~10月);站暴雨年平均1.3~2.8次,区域性暴雨年平均1.5次;郑州地区暴雨出现次数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其中登封是郑州市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测站;暴雨次数的年际变化呈明显波动形势;造成郑州市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低槽型、切变线型、副高西伸型、台风或台风倒槽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