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关乎整个矿山的安全,因此对露天矿边坡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就显得格外重要.针对露天矿边坡灾害预警以及预警信息三维可视化方面的不足,文章在GIS平台下结合多变量非等时距灰色预测模型,开发了一套露天矿边坡灾害预警系统,并在鞍山某露天矿进行了实际应用,实例表明,本预警系统具有建模精度高、灾害预警信息直观等特点,在露天矿山的边坡灾害预警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INSAR技术在海州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露天矿边坡的变形监测一直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对边坡进行监测是近年来微波遥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INSAR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技术优势及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利用海州露天矿传统监测实测数据和INSAR监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NSAR技术可以实现对大型露天矿边坡有效地监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露天矿的不断开采,矿山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威胁着矿山人员的安全。为保障安全生产,文章结合鞍山市某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项目,以TM30测量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建立边坡监测系统:由监测网、测量机器人系统、数据处理及预警系统组成,比传统全站仪提高了工作效率。外业测量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危险预警的"三位一体"化,达到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三高"目标。  相似文献   

4.
对露天矿边坡进行实时、精确测量可为边坡提供可靠的预警和治理信息,直接关系到露天矿的生产连续性和效益。地基SAR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是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较新的变形监测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特点。而国内针对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大多处于试验阶段,缺乏长时间连续观测的能力,本文详细地阐述了GB-InSAR的基本原理,并将GB-InSAR得到的变形数据与GIS有机地连接起来,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显示、分析能力,高效、实时、直观地展示变形信息,为露天矿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GPS-RTK技术监测露天矿边坡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晨光  贺勇  蔡伟  姜文波 《现代测绘》2003,26(4):22-23,28
介绍了GPS—RTK露天矿边坡监测系统基本情况,阐述了GPS—RTK技术监测露天矿边坡的过程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用仪高差测距法和前方交会法进行露天矿采场边坡监测,并利用实际观测结果作位移态势图,相互印证,指导露天矿采场边坡管理.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和边坡高度的不断增加,内蒙古宝日希勒露天矿区边坡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对矿区周围的工矿设备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2020年4月30日,该矿区工作帮发生体积约130万m3的大型滑坡,为研究此次边坡滑前的形变特征,本文采用39景Sentinel-1A卫星IW模式序列影像,以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技术为处理方法,获取了2019年1月4日至2020年4月28日矿区边坡滑移前的形变信息.经分析,该矿区东侧工作帮在监测时段内存在明显形变迹象,边坡滑移区域最大形变量超过1000 mm,且结合光学影像发现东侧边坡南端后缘于临滑前已出现明显的拉裂痕迹,InSAR监测结果与光学影像上滑坡发生后的轮廓位置相吻合.该结果表明InSAR技术在露天矿区边坡稳定性评价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它能够在快速获取影像覆盖范围内各露天矿区边坡形变信息的基础上,为地面监测设备布设位置的合理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辽宁省鞍山市大孤山露天铁矿北端边坡出现滑动变形现象,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边坡节理裂缝测定,利用TM 30监测露天矿边坡的变形情况,用FLAC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边坡的稳定性,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监测数据,总结出边坡变形的一般性规律,建立起基于GIS的大孤山露天矿变形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GNSS在线监测具有全天候监测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露天矿边坡监测。其观测精度受观测时长及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制约,建立观测时长、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与观测精度的回归模型能有效确定合理观测时长。本文以鞍钢露天矿GNSS在线监测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不同观测距离、时长对精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精度与距离、时长的三因素回归模型。其中,精度拟合模型在N、E、U方向的三因素相关性分别为0.97、0.96、0.97,检验模型精度分别为0.33 mm、0.30 mm、0.17 mm;时间拟合模型在N、E、U方向的三因素相关性分别为0.96、0.93、0.93,检验模型精度分别为0.14 h、0.06 h、0.08 h。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精度和距离为约束条件,为基于GNSS露天矿边坡在线监测预警观测时长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边坡的台阶状地形特征是露天矿地形表达的关键和难点问题,该文基于边坡台阶要素的空间关系建立边坡层次关系模型,采用一种逐层加入扩展点和约束线的方法生成扩展约束TIN模型,将某露天煤矿作为实验区,实现了露天矿DEM的动态建模。结果表明:提高了边坡坡面的层级可视化效果,保持了地形结构的完整性,实现了边坡实体单元的分层次表达,能够获得不同水平层次的DEM数据。基于边坡特征分析的分层约束方法为露天矿DEM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思路,可为边坡监测、灾变分析和灾情预测等领域提供精确的地形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