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TM影像的城市建成区绿地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M影像,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子像元和神经网络3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取城市建成区绿地,从与标准值对比、精度评估和错判误差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提取城市建成区绿地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一方面,这3种方法均能够较为精确地提取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尤以子像元方法最佳;另一方面,这3种方法误差产生情况各不相同,NDVI方法以多判误差、子像元方法以少判误差和神经网络方法以错判误差为主.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评价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针对城市绿地的研究与分析又迈上一个新台阶。本文针对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城市绿地进行提取,利用RS技术及ENV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基于ISOData聚类法进行非监督分类及精度评定。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中部居民区绿地覆盖率较低。可运用Arc GIS对绿地进行服务区分析,进而根据服务范围的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为例,以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及电子地图为主要数据源,以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及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分析工具,探讨了通过RS和GIS来提取绿地信息的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遥感影像处理、绿地信息提取及建库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运用RS与GIS技术对合肥市近20 a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4年间,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城市绿地面积连续增加,所占比例由12.3%上升至25.8%。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也有着明显变化,城市绿地斑块数和斑块密度有所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强;而2002~2014年,城市绿地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表明城市绿地斑块分布趋于聚集。  相似文献   

5.
以1988,1991,1999和2005年四个不同时相的武汉市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平台上对武汉市四城区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做可视化研究分析,以重点分析江岸区绿地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例,提出一种基于风玫瑰图对城市绿地格局演变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露露  汪波 《测绘工程》2006,15(5):38-41,46
应用遥感技术对城市绿地现状及绿化指标进行了统计与研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探讨城市绿地及其指标在解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遥感解译的因子,为进行城市绿地解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象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征,采用基于对象的分类技术,并结合乌鲁木齐市的QUICKBIRD影像,提取城市绿地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此种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较快的分类速度。  相似文献   

8.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域,从经济潜力、社会潜力、生态潜力三方面构建哈尔滨市建成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功效系数法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哈尔滨市建成区1999~2008年10年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系统协调度。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向集约的方向迈进,2003~2008年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达到了基本集约和集约利用状态;从准则层看,经济潜力指标是导致土地集约利用度出现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潜力、社会潜力与生态潜力3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规律与集约度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
基于道路绿地特征的遥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上道路绿地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道路绿地形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道路边线和中心线的方法。在基于NDVI提取绿地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道路绿地的形状特征(细长),采用面积、主轴方向、紧致度、矩形度和长宽比等形状指数,区分道路绿地与其他绿地;根据道路绿地之间以及道路绿地和道路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同时通过生成已知道路绿地区域的缓冲区,分隔那些与非道路绿地连成一片的道路绿地;最后,根据道路绿地的方向和距离特征提取出道路边线和中心线。  相似文献   

10.
王铁军  叶强 《东北测绘》2000,23(3):13-15
说明了影像地图产品的特点,介绍了《哈尔滨市数字影像地图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着重讨论了《哈尔滨市数字影像地图集》在设计及编制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同时指出了遗憾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以奉化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奉化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调查,在Arc GIS支持下,对奉化市建成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奉化市建成区绿地现状面积为387.12 hm2,绿化率13.32%,绿化覆盖面积542.43 hm2,绿化覆盖率18.65%;绿地斑块大小组成比较合理,城市边缘地区缺乏大中型和大型绿地斑块;绿地平均形状指数相对较高,绿地景观形状指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各类型绿地景观平均斑块分维数基本都处于1.3~1.6之间,分维数较高,斑块边界较复杂。此外,本研究还对奉化市建成区各街区绿地景观指数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准确掌握城市空间发展情况及过程,判别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为城市整体发展制订合理规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1995~2015年间4个时段的影像数据,提取不同时间段的城市空间范围,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哈尔滨市城市空间扩展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哈尔滨城市空间较为离散,主城区面积逐年增加,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2005年后增速明显加快,2015年城区范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5·12"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对汶川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掌握汶川县灾区重建情况,同时,满足生态转移支付绩效评价支撑服务的要求,本文基于2001、2007、2013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影像分类与处理技术,监测并分析评价汶川县12年来自然地表覆盖类型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技术,从土壤侵蚀、土地利用和地质灾害3个方面出发,选取土地覆盖类型、高程、地质灾害、土壤侵蚀和坡度等5个因子,基于AHP确定因子权重,借助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通过多因子叠加计算完成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的综合评价,并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4个敏感级的面积比分别为15.20%,50.00%,20.45%和14.35%,其中,极敏感区的面积比例最小,低敏感区面积的最大;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的区域;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丘陵地带和北部沿江河谷平原区,敏感区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的前山和深丘地区,极敏感区集中分布南部山区;在地域分异规律上,敏感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增。该结果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明确了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最大规模及适宜性空间.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双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运用ArcGIS软件中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冲突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承载规模评价结果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对哈尔滨市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超载规模进行分级;针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突出问题和风险,分析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路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准确、快速、定量的监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客观了解城市生态状况的一个研究重点.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土地覆被指数、地表温度、地表裸露度和湿度等自然生态参数,构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数体系,并将之运用于德阳市城市建成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均值-标准差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GIS技术和RS技术在环境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主要包括RS环境评估信息的获取和环境质量评估GIS系统的组成,并指出了基于GIS和RS的环境质量评估系统的优越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往在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区域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中,多从城市建成区平面形态扩张的角度进行分析,较少考虑灯光亮度信息对城市扩张强度的表征作用.针对此问题,通过整合两类夜间灯光数据,充分利用灯光亮度信息分析都市圈中各城市的空间扩展差异,并结合统计年鉴数据构建重心转移的时空地理回归模型,探测武汉都市圈的空间扩展进程及其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背景及RS和GI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RS和GIS在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预警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提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松花江流域为例,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借助不同时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研究1995,2005年土壤侵蚀时空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力侵蚀是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研究区域以微度侵蚀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68.98%和68.32%,研究区域总体水土保持良好;微度侵蚀保留率最大,强度侵蚀的转出率最大;研究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有助于开展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