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理国情监测是全面了解国情、把握国事、制定国策的基础性工作。基于2018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结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生产实际,探讨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成果的质量控制方法,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典型质量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为常态化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前,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检查主要以人工和简单的人机交互检查为主,效率低下、检查程序不规范,因此,本文提出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自动化检查解决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进行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自动化检查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模块设计,并对数据管理模块、自动化检查模块和结果管理模块三大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实现了数据模版、算子库、质检方案库等自动化检查系统关键技术。已在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辽宁省任务区等多个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秋菊  任海翔  孙进冬  彭春晖 《北京测绘》2021,35(11):1390-1393
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每年实施,已成为常态化的国情国力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逐年提高.以2020年地理国情监测生产项目为依托,提出了基于图论的地理国情数据接边算法,并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自动接边检查.经验证,该方法在准确率和效率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提高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生产效率,保证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方法研究,分析目前常见的监测对比方法,提出以增量更新的方式进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产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生产中进行验证表明,该解决方案是可靠的、高效的,能够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变化信息识别是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其识别效率,降低人工误判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叠置分析和几何约束的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本底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根据设定的检测容差进行叠置分析;最后根据空间数据的类型,结合变化信息填写规则,分别进行点、线、面要素变化信息的自动识别。本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实际生产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正确率达99%以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变化信息自动识别正确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顺利完成,常态性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即将展开。笔者有幸参与了多次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研究和生产项目,总结了历次制作经验,并结合5万动态更新模式,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动态更新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正>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履行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笔者所在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紧抓落实,在2016年承担的青海、甘肃两省约118万平方千米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生产任务中,深入分析项目生产流程,总结普查经验,提练优化流程,助推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作为项目具体实施人员,笔者结合项目工作实际,就如何助推地理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释义,对监测成果质量的重要性分析,结合2016年、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检验过程中的具体案例、问题的分析,阐述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及元数据成果实际生产中频发性、关键性的问题及其原因,总结归纳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方法,为进入常态化阶段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掌握我国国情国力的一种方式,地理国情监测报告是通过文字、表格、图件等形式反映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更直观和可靠的依据.地理国情监测报告根据所表达的要素对象分为基础性和专题性两类,从地理国情监测报告编写的内容结构设计及常态化监测下报告内容如何快速更新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出适合于地理国情监测报告编写的技术流程,为后期常态化监测开展时监测报告部分的编写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如何根据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项目的技术要求,基于Python、C#程序开发语言,设计并实现一套专门针对该项目的数据质量检查工具。通过程序自动化处理,可代替繁琐的人工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这项重大的地理国情普查、自然地理信息与国力调查,可以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我国地理国情基本要素、自然地表覆盖、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分析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本文结合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阐述国情普查外业调查底图制作、外业调查与核查、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制作。  相似文献   

12.
周天祥 《东北测绘》2012,(3):221-223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资料积累、技术基础和人才梯队,但是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还需要科技创新和实践探索。目前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已取得的基础测绘成果及其与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方面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创新思维,勇于探索,破解难题,为全面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基本内容,详细地论述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开展荒漠与裸露地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基础数据整合及预处理、解译提取、基本统计分析及综合统计分析等方法。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恰库尔图镇为研究示范区,介绍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数据源,开展相关研究的情况,并展示部分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服务国家生态文件建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地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陆续完成,地理国情监测与更新已进入常态化。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数据源,具有数据量大、范围广、影像类型多等特点,基于影像匹配等技术,使用PixelGrid-GEO光学卫星影像数据处理系统,可快速批量地制作遥感卫星影像,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江平  单杰  秦昆 《测绘通报》2017,(4):139-144
地理国情监测是我国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今后20年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未来的重要职责。人才是地理国情监测的第一资源,培养地理国情监测的优秀人才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理论和支撑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需求出发,立足于科学发展和学科前沿,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是国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地理国情、人文地理国情、经济地理国情的普查和监测等内容。总结中国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和重点专题国情监测的成果,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新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表达创新。建议在国情内容中增加地面沉降和形变、地表透水性、人文和社会经济信息;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自然地理国情监测要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通过众源数据验证各类地理国情的现势性,基于对地观测传感网开展地理国情更新。在地理国情的成果表达方面,提出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可用于一体化表达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普查的统计成果和监测模型要面向用户需求发布通用指数。对地理国情的服务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动态更新,对监测数据的科学分析及成果展示有利于提升数据的使用价值。本文论述了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地统计学原理,对国情监测数据的变化信息进行综合制图,为地理国情监测专项成果的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理国情监测已有的前期地表覆盖数据是重要的先验知识。本文结合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变化检测生产需求,利用前期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地类边界和属性信息,引入局部方差变化率和全局优良值评价指标,从而确定不同地类的最优分割尺度,实现了基于不同地类的差异尺度分割。该方法减少了由单指标选择分割尺度的主观性,提高了最优分割尺度判断的效率,有效地减少了欠分割和过分割现象,整体效果优于仅采用单一分割尺度算法的分割结果,更有利于提取影像解译特征,为有专题图支持的变化检测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十三五"规划,如何利用国情普查数据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监测,成为未来几年测绘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实施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利用高分辨率航空影像确定和采集滩涂地表空间数据为范围,对为滩涂变化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