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FME在二调数据缩编图斑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伟伟  丁俊杰 《北京测绘》2011,(2):43-45,42
图斑融合是二调数据缩编中工作量很大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利用FME对图斑融合的方法及融合效果。实践证明,利用FME对图斑融合能够大大减轻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图斑净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图斑编码的基础上,运用FME实现了图斑净面积量算工作的流程化和自动化。与其他方法相比,基于FME的图斑净面积计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和不用编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耗时耗力的质量检查工作,以广东省2019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为例,基于ArcGIS+FME设计了一套地理国情监测检查工具.通过ArcGIS+FME实现了地表覆盖图斑常规检查模型和地表覆盖图斑接边检查模型,提高了质量检查效率,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质量检查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工作讨论了土地利用图综合缩编的技术路线,包括图斑综合前的最邻近地块探测、综合规则建立、图斑合并的方法、综合结果的面积平衡性评价等。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图斑综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南海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变更系统,进行了一些有关土地利用图斑综合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小地块删除,狭长地物例如河流、道路变线。结合有关制图综合的理论和算法,针对具体问题,采用人机协同的缩编方式,合理进行人机分工,将交互式综合和自动综合结合起来。这种方式可以顺利的完成地图缩编工作,从而减轻了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精度。  相似文献   

6.
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1∶500-1∶2 000地形图缩编处理方法.在清华山维EPS 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上定制开发了1∶500-1∶2000地形图缩编平台,对现有1∶500 EDB数据源进行图元对照转换和制图综合完成复杂的地形图的编辑工作,其中制图综合采用全自动批处理、人机交互式,以及手工编辑相结合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梁磊  周启  任东宇  文学虎 《测绘通报》2021,(12):124-129
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快速缩编派生出多尺度数据库,是地图制图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大量图斑,首先通过研究图斑栅格综合,减少碎图斑数量;然后构建图斑语义邻近度模型、空间几何拓扑模型,分析了顾及拓扑和地区地理特征约束下的地类图斑制图综合方法;最后形成了自动化图斑缩编生产工艺流程。基于上述方法,采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研发国土三调缩编系统,并应用于四川省某县23万图斑量的三调数据并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的成果符合专题制图要求,极大地提高了三调图斑的自动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8.
把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数据转化为有效的地图产品是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的重要途经之一。本文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集》为例,研究基于WJ-III地图工作站建立缩编规则知识库,实现图斑自动化缩编的技术方法,并对缩编后的地类数据进行可视化设计。首先分析区域特征和数据情况,然后介绍缩编规则和可视化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而分析自动化缩编结果和地图成图效果,最终实现1∶100 000、1∶250 000、1∶500 000和1∶1 000 000系列比例尺的三调图斑自动化缩编和三调专题地图集的编制。研究成果可为利用三调成果数据进行多比例尺专题地图缩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苏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图集编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图集编制的关键技术,即地类图斑缩编、海量图斑处理、地理要素缩编、数据镶嵌,有效地辅助项目的有序开展,也为今后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形图是进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全面加强土地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地形图缩编费时费力,本文以某市1∶500到1∶2 000地形图缩编为例,充分利用Auto CAD的二次开发功能、FME Converter平台的数据格式转换和Arc GIS的制图综合工具,采用半自动缩编的方法,提高缩编的工作效率,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缩编方法的新思路,并介绍地形图中各要素的关键编绘技术及其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固体潮理论,利用IERS 2003规范,计算中国部分IGS站的固体潮位移改正,分别对加入和不加入固体潮位移改正,对测站坐标的影响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固体潮改正对测站坐标径向影响明显,其他方向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2.
程世荣 《四川测绘》2008,31(6):275-277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在测绘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基于VRS(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技术的出现,更是为RTK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给测量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结合实例简要介绍了基于VRS的RTK在测绘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其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MapInfo MapX是一个用来做地图化工作的OCX控件,它提供了一个最简单和最节约成本的方法,用来将地图化功能嵌入到新的和现有的应用中.MapX支持Windows环境下绝大多数标准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可以被快速集成到使用Visual Basic,Power-Builder,Delphi,Visual C++或其他面向对象的语言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以及Lotus Script的Lotus Notes(v4.5)中.本论文介绍了利用快速开发工具MapX并结合Visual Basic应用程序来实现基于MapX的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利用计算机对信息的快速处理,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有价值的参考,通过本软件可以使开发人员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更好地通过应用程序来访问地图数据. ws环境下绝大多数标准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可以被快速集成到使用Visual Basic,Power-Builder,Delphi,Visual C++或其他面向对象的语言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以及Lotus Script的lotus Notes(v4.5)中.本论文介绍了利用快速开发工具MapX并结合Visual Basic应用程序来实现基于MapX的地图 图和空间分析,利用计算机对信息的快速处理,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些必  相似文献   

14.
介绍LiDAR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围绕LiDAR数据后处理软件的应用,详细论述了数据处理流程,特别针对LiDAR数据特点和处理技术难点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耿晴  周青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91-93,2
GISCloud是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的GIS系统,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管理并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GIS服务。GISCloud以海量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云计算来进行海量数据的处理。针对GISCloud的数据存储和访问需要,提出了区域化网络拓扑结构:云由多个区域化后的子网构成,无网络中心;子网内采用区域子网中心节点来进行管理,并可进行扩展。区域化网络拓扑以GIS数据特征及其交换方式等为核心将分布式拓扑结构与集中式拓扑结构结合在一起,从而构建出高效稳定可靠的GISCloud基础网络。  相似文献   

16.
等值线的绘制在自然科学领域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嵌入式终端PDA上绘制等值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用逐点插入法生成Delaunay三角网,然后基于三角网追踪等值点,最后以MapX Mobile控件为图形平台,在Embedded Visual C 4.0环境下编程绘制等值线图,实现等值线图的放大、缩小、漫游、属性查询等GIS功能.继而以离散高程点为实验数据基于PDA环境绘制了等高线图,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WebGIS平台相对于桌面GIS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取、管理、分析及制图输出更加容易.然而,很少有研究将现有的WebGIS平台整合到地图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从WebGIS技术、WebGIS平台、WebGIS教学3个维度进行基于WebGIS的地图制图能力分析,以期为未来基于开源WebGIS云平台的地图学实践教学提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图印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如  潘涛  王慧麟  赵萍 《测绘工程》2002,11(4):29-32
介绍地图印前系统在我国产业部门应用概况及计算机图形辅助设计软件用于地图印前系统的三个共性问题。以计算机图形辅助设计软件MicroStation95为例,详细探讨该软件用于地图印前制作所涉及的技术要点。并以《南京市教育地图》为例,对用该软件进行彩色地图编制与出版的优点与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地学信息图谱具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性,是显示和揭示地球系统各要素和现象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在GIS支持下,以宁夏固原县为例,利用其1990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作为主要信息源,探讨景观图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索引方法——基于R-tree的多重近似索引,该索引结构既包含实体传统的外部近似也包含其内部近似。在检索时,粗过滤阶段测试实体内部和外部近似,如果内部近似测试为真值就不需要进行详查阶段的处理,从而减少访问磁盘I/O次数而提高检索效率。通过实验验证分析,该索引方法能极大地提高空间数据的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