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水热系统演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曾出现大量流体,由溶解作用产生的流体在变形分解内运移,形成古水热循环系统,该水热系统使岩石中如铀等大离子富集成矿,水岩相互作用造成秦岭杂岩中稀土元素四重分布效应。 相似文献
3.
北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侧向变质带的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研及室内分析表明,秦岭杂岩中存在侧向变质分带,并曾发生侧向物质流动,侧向变质分带于晚加里东期冻缬 ,侧向展布的硅线石-白云母带和硅线石-钾长石带的形成温压条件分别为579-584℃和517-543MPa及685-724℃和535-627MPa。 相似文献
4.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中大理岩Pb—Pb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豫西东秦岭核部杂岩中大理岩919±53Ma的Ph-Pb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结合本地区变质作用及其年龄研究结果,指出大理岩919±53Ma的Pb-Pb等时线年龄是碳酸盐岩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后近于等压冷却的年龄,为秦岭地区加厚的地壳均衡隆升,到达地壳一定深度后近于等压的冷却提供了同位亲年龄证据。 相似文献
5.
秦岭造山带(陕西部分)奠基于硅铝壳,是由同一个岩石圈板块经多次裂解增生和挤压拼合而成。自新太古代以来,秦岭基本构造格局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其演化可划分为5个重要阶段,即:(1)结晶基底形成阶段(Ar3-Pt1);(2)结晶基底裂解与古中国板块形成阶段(Pt2-Pt31);(3)古中国板块裂解与北秦岭造山阶段(Pt32-Pz1);(4)特提斯及南秦岭造山阶段(Pz2-T2);(5)超碰撞及大幅度差异活动阶段(T3-Q)。秦岭造山带现今地壳三维结构特征,除保留了古构造格局的残余外,明显受到燕山期以来特提斯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东秦岭造山带两类元古宙地壳基底及其地壳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南秦岭地区陡岭群、武当群和北秦岭地区秦岭群的变质基性岩等的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揭示出东秦岭造山带分布有两种性质及不同归属的元古宙地壳,指出中、古元古代时可能一个统一的地壳基底;南秦岭的中、古元古代地壳是在扬子陆地基底上通过岛弧的侧向加积形成和,北秦岭元古宙地壳则可能垂向增生于一个富入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具古洋壳幔性质的微地块之上,研究还表明陡岭群不是北秦岭地区的秦岭群,而应属于南秦 相似文献
7.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变质作用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的变质作用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包括:(1)据同位素年龄将其划分为晋宁变质旋回和加里东一海西变质旋口;(2)按显微结构分析划分矿物的生长历史为二期六个阶段;(3)厘定了若干降压变质反应和等压冷却反应;(4)较为定量地重建了两大旋回的变质作用P—T-t轨迹.上述成果为核部杂岩,乃至整个造山带的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9.
分布于北秦岭造山带南部,夹持于商丹断裂带与朱夏断裂带之间的秦岭杂岩是秦岭造山带中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块体之一.它是秦岭造山带中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地质记录,经历了晚元古代以来多旋回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包含了大量反映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地质信息.虽然前人对秦岭杂岩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如从原秦岭群中解体出松树沟蛇绿岩片、峡河山群、古深成花岗片麻岩体等;高压变质岩(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多期变形与变质特征的认识等.但由于秦岭杂岩问题的复杂性,某些认识或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中(1)松树沟蛇绿岩片是否真正蛇绿岩?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围岩变质镁铁质岩是否同时代?它们的构造变形与变质历史是否相同?(2)峡河山群组成、分布、时代、构造意义及其与秦岭群片麻岩的关系;(3)秦岭岩群的组成、主变质期和变形期的时代及性质;(4)晋宁期花岗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5)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确切的地质意义;(6)高压变质岩的分布、产出状态、与围岩的关系、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是秦岭杂岩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文中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提出了今后秦岭杂岩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构造事件、变质热事件、岩浆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和这些地质事件的精确的同位素测年工作上. 相似文献
10.
秦岭造山带富水中基性侵入杂岩的成岩时代--锆石U-Pb及全岩Sm、Nd同位素年代学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富水中基性侵入杂岩可能为不同时代亏损地幔源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其中中细粒角闪辉长岩、具斑杂构造的中细粒角闪黑云辉长岩、中粗粒角闪黑云二长岩为同一岩浆源岩浆演化序列,角闪黑云二长岩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514.3±1.3)Ma代表了其形成时代,反映了早古生代的一次重要“造壳事件”。角闪黑云闪长岩的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前3种岩石,反映了富水中基性侵入杂岩形成演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秦岭造山带富水中基性侵入杂岩的成岩时代——锆石U-Pb及全岩Dm、Nd同位素年代学新证据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富水中基性侵入杂岩可能为不同时代亏损地幔源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其中中细粒角闪辉长岩、具斑杂构造的中细粒角闪黑云辉长岩、中粗粒角闪黑云二长岩为同一岩浆源岩浆演化序列,角闪黑云二长岩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514.3±1.3)Ma代表了其形成时代,反映了早古生代的一次重要“造壳事件”。角闪黑云闪长岩的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前3种岩石,反映了富水中基性侵入杂岩形成演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13.
对秦岭—大别造山带大量Nd同位素资料进行统计,获得了该地区陆壳基底和区域花岗岩类的147Sm/144Nd平均值,分别为0.136和0.108。基于区域资料获得的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2DM)比用147Sm/144Nd=0.118做参数的计算结果要普遍偏老,两种结果的差异随着模式年龄的偏老明显偏大。本研究获得的该区域地壳147Sm/144Nd组成特征与元素丰度资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合稀土元素综合对比,表明前人获得的该区域元素丰度资料偏酸性。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陡岭群变质杂岩Sm-Nd、Rb-Sr、40Ar/39Ar、207Pb/206Pb年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用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207Pb/206Pb、SmNd、RbSr、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东秦岭陡岭群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变质时期和构造归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陡岭群变质杂岩形成于早元古代,年龄为2000Ma左右,在其形成后遭受了多期变质作用。片麻岩SmNd等时年龄1878±256Ma(εNd(t)=+2.8±2.6)代表了SmNd同位素系统重新发生均一化作用的时间。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833±17Ma(角闪石40Ar/39Ar高温坪年龄);另一期变质作用发生于422±16Ma(片麻岩Rb 相似文献
15.
16.
秦岭造山带商南-西峡地区富水杂岩的变辉长岩中斜锆石与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秦岭造山带富水杂岩体的一些变辉长岩含有粒度较大且U、Pb含量较高的斜锆石和锆石,是U-Pb同位素测年的极好矿物.对该杂岩体的中粗粒角闪黑云辉长岩中的斜锆石和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法和TIMS法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斜锆石和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501.4 Ma±1.2 Ma和480.0 Ma±3.4Ma,两者相差约20 Ma.对该岩石中部分斜锆石向锆石转化的现象及锆石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斜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应解释为秦岭富水杂岩中基性岩石的形成时代,而锆石的成因及其U-Pb同位素系统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变化比较复杂,对其U-Pb同位素年龄地质意义的合理解释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收集了东昆仑造山带发表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利用Surfer 10软件填制的锆石Hf同位素等值线图显示,东昆仑造山带整体自西向东呈现出古老地壳与新生地壳交替分布的特征,东昆南地体研究程度较低,其东段的布青山—温泉一带的地壳性质与北侧较为相似,显示较低的锆石Hf同位素值(新生地壳)的特征。大量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地壳性质(新生地壳或古老成熟地壳)很可能是控制成矿作用类型的关键因素。根据东昆仑造山带地壳性质和成矿作用类型,提出布青山—温泉一带可能是东昆南地体最有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陡岭杂岩中甘沟、三坪沟和封子山等花岗岩体SiO2含量变化大,低碱、高钠,富集LREE和LILE,贫HFSE,亏损Nb、Sr、P和Ti,具准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吐雾山岩体富Si、碱,高Al,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高,Eu负异常强,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Sr、P和Ti,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2类花岗岩体Nd-Pb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指示源自相同的物质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主要为岩浆分异演化途径不同所致。它们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北秦岭基底岩系及同时代花岗岩的高放射性成因Pb,与南秦岭和扬子地块基底岩系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类似,表明这次花岗岩浆活动是新元古代中期扬子地块统一陆块形成过程中岩浆活动在秦岭地区的反映,与北秦岭构造带无任何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陡岭杂岩中甘沟、三坪沟和封子山等花岗岩体SiO2含量变化大,低碱、高钠,富集LREE和LILE,贫HFSE,亏损Nb、Sr、P和Ti,具准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吐雾山岩体富Si、碱,高Al,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高,Eu负异常强,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Sr、P和Ti,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2类花岗岩体Nd-Pb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指示源自相同的物质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主要为岩浆分异演化途径不同所致。它们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北秦岭基底岩系及同时代花岗岩的高放射性成因Pb,与南秦岭和扬子地块基底岩系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类似,表明这次花岗岩浆活动是新元古代中期扬子地块统一陆块形成过程中岩浆活动在秦岭地区的反映,与北秦岭构造带无任何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陡岭杂岩中甘沟、三坪沟和封子山等花岗岩体SiO2含量变化大,低碱、高钠,富集LREE和LILE,贫HFSE,亏损Nb、Sr、P和Ti,具准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吐雾山岩体富si、碱,高Al,贫Ca、Mg,稀土元素总量高,Eu负异常强,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Sr、P和Ti,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2类花岗岩体Nd-Pb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指示源自相同的物质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主要为岩浆分异演化途径不同所致.它们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北秦岭基底岩系及同时代花岗岩的高放射性成因Pb,与南秦岭和扬子地块基底岩系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类似,表明这次花岗岩浆活动是新元古代中期扬子地块统一陆块形成过程中岩浆活动在秦岭地区的反映,与北秦岭构造带无任何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