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近年来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形成模式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和亚洲大陆碰撞以后,紧接着发生了强烈壮观的造山作用,其波及范围从喜马拉雅经天山和蒙古一直到贝加尔湖一带的广阔地区,这些地区广泛的地壳变形形成了大型的逆冲构造、褶皱构造以及走滑断层和拆离构造。对这样大规模的如此壮观的造山作用如何解释,一直是一个谜,因而也一直是世界地学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概括起  相似文献   

2.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及物、化探资料分析和野外验证,发现夹皮沟地区存在如下构造格局:北部为大面积古生代及中生代花岗岩出露区,南部存在一个太古宙变质岩穹窿(会全栈穹窿),而南部与北部地区之间为一北西向板庙子-兴安屯弧形韧性剪切带(与夹皮为地区金矿带分布一致).根据区内断层、褶皱的性质与分布以及糜棱岩片理产状和糜棱岩的分布特征分析,笔者认为板庙子-兴安屯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及演化与会全栈穹窿有密切关系。据金矿的分布及储量资料,结合断裂的分布、断裂的交切关系等的分析,笔者认为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为该区金矿成矿的导矿构造,由其派生的北东、北北东向脆性构造为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3.
厦门同安湾滩槽演变趋势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判释厦门同安湾入海河流分布、海岸类型及浅海滩槽地貌,并根据海水表层流场特征和浑水带(悬浮泥沙)分布扩散特征及不同时期的海图,对同安湾泥沙供应现状和运移规律以及浅海滩槽冲淤变化、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同安湾海岸类型已由类型较齐全的天然海岸演变成单一的人工海岸,泥沙运移走向在平面上展示了逆时针泥沙水平环流特征,潮汐通道和局部海域出现了冲淤变化,部分潮滩处于缓慢淤积状态中。演变的动力因素主要是潮流,其次是径流,人工海岸形成后,陆源泥沙对海域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情报》2010,(11):F0002-F0002
位于秦岭中段,距离西安市仅25公里,总面积1074.85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分布面积为890平方公里,分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五个各具特色主题的园区。公园内最具特色的地质遗迹为造山带地质遗迹和第四纪地质遗迹,如山崩、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等。  相似文献   

5.
乌兹别克斯坦矿业投资的机遇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内陆地区,也是我国的近邻。目前经济发展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油气和金矿资源,受到国际矿业投资者的关注。一、丰富的矿产资源乌兹别克斯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乌拉尔-蒙古巨型构造带中,主体属南天山晚海西褶皱系,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银、铀、铜、  相似文献   

6.
拉美矿业投资环境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质背景 拉美主要由两大构造单元组成:西侧为中新生代科迪勒拉褶皱体系、东部为前寒武纪的圭亚那-巴西-乌拉圭地盾。科迪勒拉褶皱体系从北美洲向南经墨西哥下加利富尼亚和马德雷山脉至危地马拉分为两支。一支继续向东南经中美洲从巴拿马进入南美洲直下火地岛,形成一向东突出的弧形,经南  相似文献   

7.
《浙江测绘》1991,(3):43-44
由浙江省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乖口浙江省测绘局编制的《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图集浙江省分册》今年初巳出版。该地图集是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三项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岸带分布规律及其海部要素变化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海岸带图测绘完成后,海部要素的变化是导致海岸带图使用价值降低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国海岸的组成物质将其归纳为淤泥质海岸、沙砾质海岸、基岩海岸、红树海岸和珊瑚海岸,并归纳总结了每一种海岸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影响海岸线、干出滩以及近海水深等海部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海岸要素变化的因素和变化规律,进而提出了海部要素实质性变化的检测统计方法,对提高海岸带图测绘效率、缩短成图周期、确定更新周期和制定更新方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海岸带图测绘完成后,海部要素的变化是导致海岸带图使用价值降低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国海岸的组成物质将其归纳为淤泥质海岸、沙砾质海岸、基岩海岸、红树海岸和珊瑚海岸,并归纳总结了每一种海岸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影响海岸线、干出滩以及近海水深等海部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海岸要素变化的因素和变化规律,进而提出了海部要素实质性变化的检测统计方法,对提高海岸带图测绘效率、缩短成图周期、确定更新周期和制定更新方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情报》2012,(6):F0003-F0003
位于辽宁省东半岛的大连是著名的海滨城市,依山面海。北东向低山五陵绵亘102公里,构成了风光秀丽的海岸风光地貌。总面积约171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350.89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为地质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在甘肃北山东部沙枣泉北山地区发现一个旋扭构造,根据山脊、水系的弧形转折和块状均一的影纹分别判泽出旋扭构造的旋回带和砥柱,经地面检查,已得到证实。据旋回面特征,确定了徒扭面性质和旋扭方向,进而据砥柱由火山岩组成和断裂分布特征分析了旋扭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2.
侏罗纪海岸     
《地图》2014,(3):8-9
侏罗纪海岸(Jurassic Coast),位于英国南部英吉利海峡,从东德文的埃克斯茅斯一直延伸到多塞特郡的斯塔德兰湾,总长约153公里,是英国最壮观的海岸线。200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侏罗纪海岸由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的悬崖组成,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情报》2014,(6):F0002-F0002
正綦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距重庆市主城区70公里。公园由马桑岩木化石园区、老瀛山恐龙足迹——丹霞地貌园区、古剑山丹霞地貌园区组成,规划面积99.8km~2。主要地质遗迹有木化石群、恐龙足迹化石群、恐龙化石、丹霞地貌、沉积构造等。木化石丰富、清晰、高大和完整;恐龙足迹化石数量众多,保存完整,形态生动;丹霞地貌特征典型、景观优美。是一座珍贵的地学宝库,一处得天独厚的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大陆现代地壳水平和垂直运动概述中国大陆以东经105°为界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大陆构造单元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昆仑褶皱系、柴达木盆地、阿尔金一祁连招皱系、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等。东部包括:华南褶皱系、扬子地台。秦岭一大别山招皱系、华北地台、东北地  相似文献   

15.
大型斑岩铜矿的遥感信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影像解译的不同规模级别的线性构造、不同类型的环形构造和线-环组合类型以及色彩异常影像是寻找斑岩铜矿,特别是大型斑岩铜矿床最有用的遥感标志。1.砂岩铜矿的规模直接与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线性构造相联系区域性斑岩铜矿带直接受大型区域线性构造带和它们的汇聚格局控制,这种区域线性构造带多为区域压性壳断裂或超壳断裂,在遥感图像上常显示为浅色带,其长度超过100km,被称为主干边缘线性构造带(处于隆起单元向坳陷单元过渡部位,靠近隆起单元一侧).此外,一系列次级线性构造往往与主干边缘线性构造成一定角度相交,共同形成一种贯通性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也常显示为浅色线;并直接控制斑岩铜矿田的分布和矿床的定位,被称为横向线性构造,长度一般1km-100km,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略),均显示张性特征。事实上,与斑岩铜矿有关的蚀变矿化直接受控于更低级别的线性构造(断裂和裂隙),它们常构成统一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裂隙系统。2.不同组合的多层环形影像是斑岩铜矿的不同呈矿环块构造的映像几乎所有的斑岩铜矿都与环块构造有关,特别是Ⅲ或Ⅳ级环块(直径50km-500km,包括环隆、环陷及褶皱-断裂环块等).它们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在甘肃北山东部沙枣泉北山地区发现一个旋扭构造,根据山脊、水 系的弧形转折和块状均一的影纹分别判泽出旋扭构造的旋迴带和砥柱,经地面检查,已得到证实。 据旋迴面特征,确定了徒扭面性质和旋扭方向,进而据砥柱由火山岩组成和断裂分布特征分析了 旋扭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7.
岛屿就是由一条或多条首尾闭合有向的弧段组成的区域,弧段与弧段之间彼此不相交,岛屿间彼此可以多层嵌套也可以相互独立。经过对岛屿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将组成岛屿的弧段分为4种基本类型,并给出分类算法,根据弧段的类型自动识别岛屿的"内部"和"外部",凡是"外部"就约定为岛屿的"空洞"。围成岛屿的弧段就构成了岛屿的约束条件,在岛屿内部先进行弧段上CDT的构造,然后在CDT的基础上构造DT,以实现在岛屿"内部"带有约束条件的三角网剖分,从而可以构造出任意复杂的带岛屿群的三角网,经过编制相关程序验证该算法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构造DT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在各种比例尺的图件上,地球物理学家在矿产勘查中的首要作用都是提供三维地质信息,特别是在被年轻岩石掩盖的地质体上。在进行大比例尺研究(矿床和矿区范围的研究)时,高分辨率磁测和重力数据常常有助于圈定与矿化直接相关的构造(如走滑断裂、金伯利岩墙、褶皱等)。另外,在进行较小比例尺研究时,地球物理数据通过圈定主要组分的界线和可能有利于矿化的构造带来帮助阐明区域地质构架。  相似文献   

19.
东亚濒太平洋地区的北东向、北北东向多字型构造,很早以前就被中外学者注意。19世纪70年代庞培勒首称北东向褶皱为震旦系褶皱。而系统研究并论述东亚构造的开拓者和先驱是李四光教授。1926年,他称北东向构造为“华夏式”,1939年又正式提出用“华夏系”代替华夏式,同时还提出了“古华夏系”和“新华夏系”的构造型式。60年代初,李四光教授在他的《地质力学概论》一书中,根据其形成时期、主体构造线方位,进一步划分为“华夏系”、“新华夏系”和“华夏式”三个多字型构造体系。本文提出的中朝反“歹(η)”字型构造即为该多字型构造之一,它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洞错混杂带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将其分为玄武岩岩片带、蛇绿混杂岩带和蛇绿岩带3个次级构造带,这3个次级构造带在平面上近平行延伸,向东、西方向收敛,在剖面上呈叠瓦式向南逆冲.实地检查证明,遥感解译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各带内岩块的物质组成、几何结构大不相同,中部的蛇绿混杂岩带是洞错混杂带的主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