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海洋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本文总结和分析了青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并对未来一个时期城市发展,特别是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战略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关系。实现优化海洋资源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相统一,不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嵩 《海洋信息》2009,(4):31-31
2009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开发区紧紧围绕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采取加大重点海域环境监测和执法检查频率、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等3项措施,全面加强海洋环保能力建设,积极促进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管理海洋资源的权力以履行保护海洋资源的职责为前提,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权利和义务以不破坏有限海洋资源为限度,所有参与海洋资源法律关系的主体均有保护海洋资源的义务。海洋资源法正是以保护海洋资源义务为出发点来设计海洋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权利和义务,保障保护海洋资源义务的落实,这就是以义务为本位的海洋资源法。  相似文献   

4.
青岛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依法管海、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了青岛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加快了由海洋科技城向海洋产业城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6):F0003-F0003
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南部,全市海域面积390km2,海岸线长度234km,海岸曲折,湾中有湾,湾中有岛,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活化石美称的厦门文昌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等珍稀和经济价值高的海洋物种60余种。海洋是厦门最大的优势。几年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坚持以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全面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开展用海结构调整,加快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步伐,实施海洋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并举措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探索建立了“立法…  相似文献   

6.
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海洋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从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开源,海洋能源和动力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分别论述了海洋资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但海洋资源并不是无限的,人们只有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海洋,保护海洋,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海域使用权制度属于经济学上的产权制度,具有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功能,其价值表现为国家海洋资源所有权的体现、海洋资源领域产权功能的实现、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周莉 《海洋信息》2012,(4):44-46
探讨如何以科学为指导,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好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舟山海洋信息的建设。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各方面提出舟山海洋资源保护与海洋信息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这既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兴海的重要目标。要以高新科技为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一、海洋科技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海洋是宁波的一大特色,也是宁波的一大优势。宁波的海域面积大于陆域面积,拥有港、渔、景、涂四大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九五”期间是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快时期,海洋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这既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兴海的重要目标。要以高新科技为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洋资源管理》一书立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以改善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系统地阐述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问题,重点把握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内容涵盖海域使用管理、海岛保护与利用、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和深海海底区域与极地等,为推动新时期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政策支撑。该书系统性、实用性强,还配套丰富的视频课程,读者群不仅包括全国自然资源系统的干部和职工,还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研究人员,重点是地方基层人员。同时,也可供相关院校师生、企业人员学习参考。可帮助读者群更深层次地了解改革方向,理解管理内容,形成发展共识,齐心协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海洋资源管理场景变为美好现实。  相似文献   

12.
海洋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降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是发展海洋经济、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考察不同类型海洋环境规制工具对海洋资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同时借助门槛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其非线性影响及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命令型环境规制工具会提高海洋资源消耗强度,而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对降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存在边际递增规律;(2)海洋科技创新对降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发挥促进作用;(3)命令型环境规制工具作用的发挥存在基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单一门槛效应;(4)产业结构对市场型环境规制和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在命令型环境规制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的回归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未来有关部门应适度增强市场型环境规制力度和海洋科技创新,助力降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  相似文献   

13.
林岳夫 《海洋信息》2002,(4):9-10,18
福建省是一个具有战略区位优势的海洋资源大省,合理开发海洋优势资料、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推进福建省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要加大海洋资源开发的力度,又要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合理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挥科技优势,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相似文献   

14.
渤海区域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郝玉  龙江平 《海岸工程》2006,25(1):86-92
根据目前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海洋环境的现状,结合渤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分析了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渤海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兴海的几点措施,为海洋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英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注重适当、适度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文章简要介绍了其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希望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洋、海洋经济与人类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和理解海洋,对规划海洋经济是有参考价值的。从海洋资源的分类、储量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辩证关系,阐述了海洋、海洋经济与人类未来的关系。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需要,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沿海工业和海洋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倾倒入海的有毒物质和废弃物不断增加,对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损害。为严格控制向海洋倾倒废弃物,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1985年3月6日发布了《中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和把握湛江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与演变趋势,通过建立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承载和海洋环境承载3个系统下具体33个指标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湛江市2007-2016年这10年内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及3个子系统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在2007-2016年间处于波动起伏的状态,总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下行的风险。其中,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海洋资源承载水平整体较高,且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较为吻合;海洋环境承载力水平整体呈现较为平稳的趋势。湛江市在制定海洋发展战略规划的同时,应在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向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倾斜。  相似文献   

19.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海洋资源丰富,海、陆、空交通便利,并且拥有全国五大港口之一的青岛港,及占全国40%的海洋专业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青岛乘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春风,实行大规模海洋开发战略,使全市的海洋产业迅速崛起,1997年海洋产业  相似文献   

20.
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合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基本前提和特殊要求。结合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状,研究提出强化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