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晖  刘万崧  王洪昌 《世界地质》2012,31(1):171-178
依据重力、磁力异常数据及其处理结果( 水平梯度模和斜导数) ,对敦化盆地边界、基底起伏、断裂位置及以火成岩为代表的磁性体分布进行了研究。盆地重力异常的分析和水平梯度模及斜导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盆地基底具南部凹陷、中央凸起和北部凹陷的“两凹一凸”的起伏形态特征,盆地内断裂以SW--NE 向为主,盆地为单断半地堑式盆地。依据航磁异常,将盆地划分为4 个异常区: 东北部磁异常区、中部低磁异常区、西南高磁异常区和西南边部相对低磁异常区。结合磁异常水平梯度模和斜导数的计算结果显示,以火成岩为代表的磁性体受SW--NE 向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2.
盘古山地区是于都—赣县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钨锡矿成矿区,研究区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利用重、磁资料研究盘古山地区断裂构造及花岗岩体分布,为深部找矿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利用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技术推断断裂构造平面位置;利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进行反演计算,推断断裂构造平均深度;利用重磁异常垂向一阶导数技术推断花岗岩体平面位置;利用RGIS软件2.5D重磁剖面人机交互正反演技术推断花岗岩体断面位置,并用钻孔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利用RGIS软件3D重磁模型编辑模块展示花岗岩体空间位置。研究结果显示盘古山地区既有出露断裂,又有隐伏断裂,既有出露低密度、弱磁性花岗岩体,又有隐伏低密度、强磁性花岗岩体,花岗岩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分布受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测的重、磁资料和岩石物性资料,并结合矿区地质、钻孔等资料,确定了重高、磁高为吐尔库班套铜镍矿区内识别超基性和基性岩体的标志,重磁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磁异常具有很好的同源性。利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_THDR)技术推断了5条断裂,研究认为北西向断裂形成较早,其与研究区主体构造走向一致,北东向断裂形成较晚并将北西向断裂错断。利用布格重力异常垂向二阶导数、化极磁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以及重磁对应分析结果推断了18个基性、超基性岩体并研究了其规模及平面分布特征,利用重磁联合人机交互反演技术解释了基性、超基性岩体的纵向分布特征和规模,结果表明研究区基性、超基性岩体规模不大。综合研究了断裂分布特征以及岩体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而且主要分布在F1、F4和F5断裂组成的区域,并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与北西西向的断裂分布是一致的,推测岩体主要沿着北西西向断裂侵入,北东向断裂对岩体的分布起到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低飞航磁技术在推断断裂带和预测成矿远景区中的应用效果,以江西朱溪矿区以往的地质构造、物化探工作为背景,对朱溪测区的低飞航磁数据进行向上延拓和梯度处理,即总梯度模、斜导数和垂向一阶导数计算。将计算后的多幅异常等值线图与测区的区域地质构造及江西矿区成矿特点相结合,在该地区共推断出地质断裂8条,构造走向为NE向、近EW向及NW向。其中,NE向断裂为该区域主要的深大断裂,形成于下扬子板块和上华夏板块之间由于推覆构造所产生的压挤作用,主要位于塔前—赋春断裂带和双田—石劈山断裂带附近;近EW向和NW向断裂为次生断裂,近EW向断裂可能由九江—德兴断裂带产生。同时,通过分析朱溪矿区矽卡岩矿床所具有的特殊磁梯度异常现象,共推断成矿远景区4个,主要位于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挖掘找矿潜力,以垂向二阶导数为主要手段对临湘多金属成矿区重力异常地质成因进行了重新认识,推断了研究区构造格架及隐伏岩体分布情况,总结了已知矿点(体)与重力异常、隐伏岩体、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仍存在寻找大型以上多金属矿潜力的结论,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靖 《地质与勘探》2014,50(5):976-983
近年来,甘肃西成铅锌矿的勘探向周边地区扩展,高精度磁法测量发挥了一定作用。利用化极磁异常垂向一阶导数和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推断出5处地质体边界和4条断裂。根据该区地质和矿产分布特征,推测矿体主要分布于黑云母石英片岩向大理岩的接触或过渡地带,对应中泥盆统安家岔组厂坝层D2a1条带状大理岩。根据化极磁异常和该区构造,结合化探圈定出与成矿有关的4个靶区,这些靶区与Pb、Zn化探异常对应,可见若干矿化点。选取靶区内一磁测剖面进行反演,反演结果说明矿体向北西倾斜。经钻孔验证,已在不同深度见矿,证明了靶区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使用重力数据推断断裂构造的有效性,先以"田"字形小子域滤波法突出重力梯级带异常,再分别联合水平总梯度模、解析信号振幅及水平方向导数进行二次处理.通过理论模型试验,比较单方法及不同组合方法的处理效果,并将组合方法应用到金羊盆地实测重力数据的处理中,推断研究区的断裂构造格架.与地震剖面划分的断裂进行比对,证明了利用组合方法划分断裂构造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已有断裂构造识别方法的组合应用能够更清晰地刻画地质体的边界,在应用重力数据推断断裂构造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西天山位于天山成矿带——中亚成矿域的中心部位,多期次的岩浆、构造活动构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依托2016年开展的1∶5万高精度航磁航放测量资料,在总结认识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铅锌金矿床、火山岩型金矿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控矿要素的基础上,对控矿要素和航磁航放信息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依据剩余异常、异常均值、异常峰度和偏度等异常参量信息,以及水平梯度模、垂向一阶、二阶导数等反应地质体和构造边界信息,建立金及多金属矿产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多金属成矿找矿最有利地段为喇嘛苏到汉吉尕山一带,沿博乐断裂带分布;火山岩型金矿的有利找矿地段分布在沿博罗克努断裂分布的火山岩区,预测结果为区内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划分内蒙古某地区的地质体边界和断裂位置,采用解析信号振幅和斜导数法对化极后的高精度磁法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将其综合解释结果与利用垂向一阶导数与总水平梯度法的综合解释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解析信号振幅和斜导数法综合解释了7条断层和2条岩体分界线,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资料吻合较好,而通过垂向一阶导数与总水平梯度法综合解释了6条边界线,与实际资料具有一定误差。说明解析信号振幅和斜导数在识别一些地质体边界和确定某些断裂位置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磁水平和垂直二阶导数确定东北地区梯度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东北地区的重、磁场特征,同时对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数据进行水平和垂直求导。水平和垂直参量图能给出断裂和走向的信息。结合布格重力异常图可以得出东北地区重力梯度带的走向和边界,并对比重力和磁力的垂直和各个角度的水平二阶导数来综合确定东北地区梯度带。利用求重力和磁力的水平和垂直二阶导数来划分东北地区梯度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安徽省殷家汇地区隐伏岩体的赋存状况,初步圈定侵入性中酸性岩体的范围并推测有利赋矿位置,对地面实测磁异常进行化极、延拓、不同深度场源磁异常分离、垂向导数等数据处理,提取利于识别的剩余磁异常及垂向一阶导数磁异常,结合地质资料解译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 区内NE向剩余磁异常带为沿断裂构造侵入的脉岩引起,NE向构造为区内主要的控岩和控矿构造; 推测引起局部剩余磁异常的磁性地质体为隐伏或半隐伏中酸性岩体。该研究为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中的安庆—盱眙地质矿产调查区成矿远景区划分及找矿靶区初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引进高精度航磁梯度测量系统的基础上,对潮水盆地某地区进行航磁梯度测量飞行。介绍了试验飞行中航磁梯度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并对测量资料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对航磁梯度和航磁总场资料的对比,发现航磁梯度场相对航磁△T总场而言,异常更加明显;航磁梯度能更准确地确定磁性体的边界和断裂构造的位置,提供更多总场没有的信息,特别是实测的垂向梯度比计算的垂向一阶导数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因此引进高精度航磁梯度测量系统,无论是对今后的基础地质研究,还是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倾斜角概念,提出利用反双曲正切函数特性对归一化的垂向导数进行变换处理,来识别重磁异常中地质体边界和提取地质体分布、断裂构造平面展布特征等信息。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识别重磁异常边界具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分辨能力,能够获取丰富的地质信息,对识别地质体边界、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确定断裂带和地质构造走向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物探资料处理以前,垂向二次导数的计算主要用于消除重力资料中的区域场以突出局部场和分解多体场源的迭加异常。随着频谱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物探资料解释中的逐步推广使用,垂向二次导数异常的计算成了磁异常数据处理和解释主要内容之一。垂向二次导数异常为磁异常的推断解释提供某些与地质体形态更为直接相关的信息,而大量的磁异常资料又为垂向二次导数方法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前景。从而,垂向二次导数方法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近年来,国内就发表了不少关于垂向二次导数物  相似文献   

15.
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扎西康矿集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区内的铅锌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中,容矿围岩为含炭钙质板岩、钙质板岩和构造角砾岩,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为了解扎西康矿集区构造情况及构造与成矿关系,笔者对开展的1:5万重磁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向上延拓,研究表明:矿集区具有反"L"异常分区特征,已知的矿床均处于低磁、低重区域,且深部存在多个隐伏岩体;再对数据进行水平方向导数、水平梯度模量和垂向二阶导数处理分析,解译出4条矿集区主断裂和1条次级断裂且该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断裂;主断裂或次级断裂圈闭区为成矿有利区,并划定4个成矿有利区;结合年代地质学、地球化学特征对构造格架与成矿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具有一定构造格架时,则存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地质体边缘深度在重、磁位场数据半定量解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重、磁异常及其各阶导数均满足欧拉齐次方程,tilt-Euler法在边缘深度反演方面备受青睐。然而,当重、磁异常的总水平导数或者总梯度模等于0时,倾斜角的一阶导数无法计算,导致倾斜角不能满足欧拉方程,tilt-Euler法无法使用。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基于正则化思想,对倾斜角的一阶导数进行修改,使得重、磁异常的总水平导数或者总梯度模等于0时,倾斜角的一阶导数依然可以计算,修改后的倾斜角导数依然满足欧拉方程,称改进的方法为rtilt-Euler法;同时利用识别精度更高的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边缘识别方法对反演结果进行约束,剔除偏离边缘位置的坏点。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消除了重、磁异常总水平导数或者总梯度模很小或者等于0时,倾斜角导数无法计算以及反演结果不稳定的问题。将该方法应用到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氧化铁铜金矿床边缘深度反演中,反演结果显示氧化铁铜金矿床边缘深度主要集中在0~100 m和100~200 m这两个深度段内,与沉积物剖面显示的矿床边缘深度0~200 m相符,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董先权  黄传杨  卜香萍  王建伟 《安徽地质》2017,27(4):282-285,288
应用1∶25000重力、地磁测量成果,以地质为基础、岩石物性为前提,论述了繁昌火山岩盆地及其周边的地球物理场空间展布总体特征,对重、磁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解释;经相关数据处理,依据水平导数极值、垂向导数零值等地球物理特征线,对控制本区构造格架的隐伏断裂、与矿产关系密切的岩浆岩等予以推断和圈定。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利用航磁数据圈定磁性地质体边界的方法主要有航磁ΔT化极法、航磁ΔT化极垂向一阶导数法、总梯度模法和斜导数法等4种。云南宣威-贵州赫章地区火山岩分布面积广泛,下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具有强磁性,而其他地层岩石磁性很低;为了圈定研究区内磁性地质体的目的,利用该区1∶5万航磁测量数据,阐述了ΔT化极法、化极垂向一阶导数法、斜导数法和总梯度模法等4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地质应用效果,认为应根据有效磁化方向与地磁场方向是否一致来选用不同的航磁数据处理方法,以达到有效圈定地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玲举  于磊  刘祜 《铀矿地质》2022,(4):771-780
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产铀盆地之一,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多为隐伏盲矿,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寻找隐伏构造和盲矿体的优势得以发挥。文章利用最新的航磁资料,通过化极、解析延拓和总水平导数计算等处理,得到了与断裂相关的地球物理场信息,揭示了二连盆地磁异常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和分带性。根据磁异常特征将二连盆地划成4个区域,共推断出28条断裂,断裂方向主要呈北东向、北东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这些断裂主要是以不同磁场分界线、梯度带和串珠状的异常,表现为磁场分区、分带的界线。在此基础上,根据航磁资料解释和实际应用结果对断裂构造和成矿关系进行了探讨,初步圈定了二连盆地北部马尼特-乌兰察布带为铀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南地区航磁数据进行化极、垂导和延拓等处理,研究西南地区航磁区域特征,确定采用航磁化极上延20 km等值线图作为西南地区航磁区域异常,对西南地区区域航磁异常划分了13个分区。结合地质、重力、天然地震和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推断解释,将西南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9个二级构造单元,22个三级构造单元,并重点对6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地质、矿产和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班公湖—怒江异常带、雅鲁藏布江异常带、三江异常带等串珠状磁异常与该成矿带的矿产地位置吻合较好,证明航磁异常在找磁性矿产方面效果显著。通过航磁异常上延10 km与地震震中点位对比分析,证明航磁反映深部断裂构造特征明显,能明显反映出西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