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兴海6.6级地震前震(前)兆异常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预报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聊古—井水深气体的震前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杰 《地震研究》1996,19(4):357-362
本对聊古-井水溶气体在1983年荷泽5.9级地震,1991年大同5.8级地震和1992年南黄海5.3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地震场,源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聊古-井水溶气体的某些组分(如汞,氦气,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氮氦比有利于突出地震异常信息,是提取震前短临异常简单可行的方法,聊古-井水溶气体的震前异常信息具有场兆和源兆的双重特征,来自源的地震异常信息具有良  相似文献   

3.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主要异常及预报过程反思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马文静 《高原地震》2002,14(1):2-10
在综合分析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震(前)兆异常及时空演化特征的基本上,总结并分析了本次巨震的预报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聊古─井水溶气体的震前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聊古一井水溶气体在1983年菏泽5.9级地震、1991年大同5.8级地震和1992年南黄海5.3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地震场、源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聊古一井水溶气体的某些组分(如汞、氦气、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氮氦比有利于突出地震异常信息,是提取震前短临异常简单可行的方法;聊古一井水溶气体的震前异常信息具有场兆和源兆的双重特征,来自源的地震异常信息具有良好的同步性,来自场的地震异常信息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2000年9月12日在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西南发生了6.6级地震。震后发现,青海省6个专业台站的地震波速比在震前出现了下降-低值-发震的过程。波速比空间分布在兴海地震前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异常分布区,异常波速比的地震占总地震的73%。另外,在武台的尾波持续时间在兴海地震前显示出了较为完整的异常过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地震前兆异常事件进行了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计算发震概率,利用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场,源兆的关系,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以唐山为中心在空间上划分三个区,近区,中间区和远区,分别计算了三个区各类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熵的时间演化值,分析了震前这种信息熵的场,源兆特征,震中近区的信息熵值要比中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4级地震前地震时空分布、应变能释放的异常变化,发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异常变化清楚地反映出南黄海6.4级地震的震源过程一“三级跳跃”模式。即早期地震活动增强,形成大的孕震空区;中期在上述背景上地震活动再次向外围扩散并收缩,地震活动逐渐减弱,晚期在孕震空区内形成临震空区和临震小震条带。孕震空区缩小;晚期地震活动出现短期平静(4个月无≥2.0级地震),显示临震“平静”异常,由R(t)图可以对64级地震的发震时间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兴海6.6级地震前青海东部电磁学科所反映的异常特征,并对兴海地震的孕震过程予以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995年永登5.8级地震多种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地形变等5种前兆的异常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该次地震中短期(1年尺度)和短临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之间的特定关系,近2~3年的中期异常集中分布在西秦岭北缘北西向断裂带和海原通渭武都南北向断裂带上;②震前约1年时间尺度震源区发育起来了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变化突出的附加应力场,并引起断层错动;③源兆集中分布在本次地震震源周围,场兆集中分布在上述两条活动断裂带上.源兆占异常的大多数,场兆占少数.在时间上场兆出现在先,源兆在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应变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大地震前时间因子在平稳背景上会出现突跳上升或突跳下降变化,且震前地震应变场前4个典型场中至少有3个典型场会出现异常变化,具有多分量显示异常的特点,而异常出现的最早时间大约在震前3年,并且一些地震前出现短临的时间因子异常变化特征.通过震例研究表明用地震应变场分析地震活动异常,提取的时间因子异常结果比应用地震能量场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并讨论了应变场与能量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12.
对地震前兆异常的一些再思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李献智 《地震》1998,18(2):163-170
通过研究地震远场前兆异常、超长期(8~20a)前兆异常和前兆异常判别上的差异,进一步揭示远场前兆异常的意义、前兆异常曲线的内涵和地震间的相互关联及地震预报的复杂性。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前兆异常的实质和深化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就地震预测所展开的争论,分析了VAN方法所反映的地震前兆研究动向;就地震前兆观测与数据资料库建设、地震前兆的统计分析、地震的动力学预测、地震预测算法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并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地震预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日本有关地震前兆现象研究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地震前兆现象的大量调查、前兆现象产生机制的研究、物理预报方法的采用,以及进一步推进有关前兆现象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有关地震前兆现象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灼礼  丁鉴海 《地震》1997,17(3):317-324
文章全面介绍了1966 ̄1996年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历程及所获得的主要成果,针对我国大陆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分布范围广,震源浅、地震灾害严重的特点,以大陆板内地震活动规律和前兆观测研究为主要目标的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着重从我国地震及前兆观测台网建设和研究,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和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确定以及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探索,但由于板内地震活动及前兆现象极其复杂,多样,我国中长期  相似文献   

16.
共和地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层次性与大震的跟踪预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震前前兆起伏加剧具有普适性的特征,本文研究了1990年共和Ms7.0地震前地震频次、小震调制比、地下水中氧含量及泉水流量等异常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结果表明,各台大多数前兆异常可分出3个层次。综合分析各台前兆异常的起伏加剧现象,可以发现,该次地震前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可分为4个层次,本文结合孕震过程对4个层次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可以对大震进行跟踪预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1992年元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的前兆异常,介绍了该次地震的短临预报及震后趋势判断情况。该次地震的前兆异常空间分布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具有中强震前兆异常时空分布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启明 《华南地震》1994,14(3):33-39
从地震综合预报实际出发,提出了地震前兆信息的系统结构思想。运用系统结构值P定量和综合地反映前兆系统的信息变化,并应用于滇西地震短临预报的实践中。通过23次震例内检,结果表明对提高地震综合预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军  田韬  卢永 《中国地震》2011,27(2):113-125
通过回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前兆波的研究与地震预测实践的进展情况,分析利用地震前兆波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及其在科学上面临的困难,分别对前兆波及其定义、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基本依据、前兆波观测技术概述、前兆波的地震预测意义进行了探讨.文中定义了地震前兆波,以固体均匀弹性中的介质点波动方程和大量震例总结的前兆波阶段性特征,说明利用地震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文中阐述了前兆波观测技术的发展要求,并提出了改变目前的被动观测状况、对观测目标区域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短期和临震前兆进行主动观测的科学思路;应强化对地震震源区的观测,利用前兆波携带的信息研究震源及其附近地区的介质参数变化,对实现短临地震预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的各种前兆异常信息进行识别,发现地震前短临异常尤为突出,出现转折、加速、慢地震等现象.据此总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手段的一些异常演变特征,为山西中南部“十五”数字化资料进一步研究地震前兆信息和预报提供实际震例资料,对获取更多的震前信息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