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战略、影响因素、变化历程方面的分析,总结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总体特征和经验,并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提出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2.
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郑蕾  刘毅  刘卫东 《地理科学》2016,36(9):1329-1337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东北三省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必经阶段,也是实现全面经济振兴的重要契机。在中国进入对外投资加速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东北亚经济圈建设等为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提供了机遇。利用2003~2014年的省际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境外投资机构等数据,全面分析了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空间特征及其在国内地位,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深入地分析了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空间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农、林、矿等资源型行业,具有显著的贸易服务、市场服务特征,并且对政府和国有经济的依赖较大;技术水平和金融环境对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东北三省应推进企业联合投资和空间差异化投资战略,发挥国有企业的投资带动作用,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和技术追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焦华富 《地理科学》1998,18(2):106-112
阐述了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势和我国面临的挑战,剖析了对华直接投资的资金市场地域结构现状和变化特点,针对资金市场地域结构所的问题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香港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极为迅速,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中遥居首位,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香港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主要投资地为中国大陆。本文在分析大量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香港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变化、区域格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大陆直接投资给香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战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岩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32-37,58
区位因素是影响跨国公司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香港、澳门、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区位选择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步入以"走出去"为鲜明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新阶段。针对国内经济地理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尚较少或刚起步的现状,从全球和东盟区域尺度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类型、区位分布、行业领域和投资来源地等特征。据此围绕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研究的一个争论,结合地理学关注空间差异、地方、嵌入等因素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若干研究议题,包括:1)东道国和母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2)中国境外企业在东道国的地方嵌入机制——或者说企业克服母国和东道国制度差距的模式;3)不同类型(国有/非国有)、不同投资动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决策的差异;4)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简言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地理研究需要同时关注投资"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地理分异现象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日本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和资料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变化、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以及跨国公司海外生产基地的产品、市场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日本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类型以及在不同区位类型下形成的企业内国际分工性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能源的消耗亦大幅度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一位的能源消费大国。目前国内生产或以贸易进口石油已无法满足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对外直接投资是保证能源供给的可行路径之一。根据商务部对外投资统计公报等数据,从中国能源产业近年对外投资特征入手,着重探讨了石油开采业在世界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背景与投资模式,具体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中国石油开采业的"走出去"战略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国际化和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是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介绍了小规模技术、技术地方化、技术创新升级、比较优势、国际生产折衷、国际区位进入和投资阶段等适用中国的对外投资理论,最后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对外投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缘因素在日本对外经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的扶植和利用,日本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并迅速发展。日本充分利用历史条件,在战后总体上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将自己建成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大国。本文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对日本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一体化演进的视角分析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利用行业空间集中度指数分析1995~2009年环渤海地区制造业整体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并采用Krugman行业分工指数与专业化指数相结合分析一体化背景下环渤海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趋同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借助15年的动态数据并根据分型理论中R/S方法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制造业一体化水平仍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边,由单向聚集阶段转变为聚集与扩散并存的新阶段。当区域一体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时更易形成产业集聚现象且产业同构问题严重,如北京与天津在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的产业同构显著并形成了地区绝对优势,三大"港口一腹地"经济区域在石油加工、海洋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但随着一体化由初级走向中级阶段时,制造业行业发生了明显的产业梯度转移,地区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同构度逐步降低。当环渤海地区的一体化水平由中级阶段迈向高级阶段时,环渤海地区制造业产业同构度将持续降低,天津的产业结构将进入一个激烈的调整升级过程,与其余地区间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趋同度显著下降,而特殊地区间(如辽宁与山东)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趋同度仍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和行业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20年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和行业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期;欧洲、拉美和加拿大是美国主要的投资区,集中了总投资的80%;从对外投资的行业分布特征来看,集中在制造业和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对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和行业分布特征的研究,应从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层面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把握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实质。通过对跨国公司投资行为的时空变化研究,相对落后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投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Shift-Share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老工业基地经济弹性特征对于增强其应对国内外扰动,促进落后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在对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划分的基础上,测度各城市不同周期中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表征区域经济弹性,借助shift-share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弹性分解为产业结构分量和区域竞争力分量,揭示区域经济弹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时段内的区域经济弹性具有动态差异性特征,辽宁省对冲击扰动的抵抗力较低,容易遭受冲击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均对区域经济弹性产生重要作用,且区域竞争力起主导作用,当前辽宁区域经济弹性受产业结构素质低和竞争力弱双重约束;服务业受老工业基地“路径依赖”影响,长期存在结构水平低和竞争力弱问题,第二产业结构素质和竞争力不匹配问题严重,路径依赖下的制度锁定现象仍旧存在,这都限制了辽宁的区域经济弹性水平。针对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和内部机制,提出了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级市尺度的中国外资空间动态与本土产业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罗芊  贺灿飞  郭琪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69-1380
伴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下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形成,推动跨国公司以外资直接投资为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有利区位。低廉的要素成本、友好的政策制度以及广阔的潜在市场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外资活跃的重要地区。外资空间动态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对接全球生产网络的效果,更关系到其生产格局的演变。而演化理论下的技术邻近度也会对外资空间动态和本土产业演化产生作用,使之呈现出更多样的空间差异。本文基于1998-2008年中国337个地级市的制造业数据,研究内、外资技术邻近度作用下外资空间动态对本土产业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外资进入、退出等空间动态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产业演化,其中中西部最强,东部最弱,东北地区外资进入作用相对明显。②技术邻近度削弱了外资空间动态对本土产业演化的积极影响,但具体到不同区域也会出现差异。东部地区的技术关联反而有利于外资进入带来的知识溢出和外资退出带来的资源释放,表现为典型的“战略耦合”。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关联则成为阻碍外资进入、退出促进内资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分析了对中国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开发的重大问题,就国家-地方-个人利益的协调、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以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了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富民”优先、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建设特色经济、非均衡开发、东西合作等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东北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才  修春亮 《地理科学》1995,15(3):217-225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空间路径演化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19  
贺灿飞  董瑶  周沂 《地理学报》2016,71(6):969-983
地区经济发展与其生产结构紧密相联。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地区生产结构的演化受技术关联的影响,是一个路径依赖过程;一些研究也认为产业和区域政策等因素可能创造新路径,实现路径突破。本文沿用Hidalgo等定义的贸易产品空间方法,基于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产品贸易数据,对中国出口产品空间(Product Space)的演化路径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中国四大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出口产品经历了较为明显的结构转型,不同区域的转型方向与路径各异。在2001-2007年间,四大区域的出口产品空间演化受到技术关联的显著影响,体现为路径依赖的过程。在2008-2013年间,东部、中部与东北地区的产品空间演化仍受技术关联的影响,而西部地区则更多受到产业和区域政策的推动,体现了路径突破的演化过程。本文研究启示,虽然中国区域生产结构演化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现有区域能力、技术和知识积累,但是区域性制度政策创新可以突破原有路径,为区域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李方一  刘思佳  唐志鹏 《热带地理》2016,36(6):1026-1033
以 2010 年中国非竞争型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 30 个省区市的出口增加值进行核算,从全国和区域尺度分析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省域出口增加值对全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划分出资源消耗型、技术引领型、服务业促进型和出口起步型 4 类区域,前 3 类区域通过出口增加值分别提升了全国 GDP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比例;从出口增加值对本地产业结构的影响来看,欠发达地区出口增加值普遍有利于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发达地区出口增加值提升了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地区 GDP 中的比例,但阻碍了服务业比例的提升,出口增加值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最后提出促进和改善出口增加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地域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世界经济地域体系的角度,讨论了东北亚与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州都市圈工业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采用工业结构转型相关指数方法,深入分析了2000~2012年徐州都市圈工业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发现:近10 a来徐州都市圈工业转型速度、高级化呈较快提升趋势,且与工业经济增长明显相关,但合理化程度下降;竞争优势行业和主导产业均呈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演化趋势,但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空间上呈现先集聚后扩散趋势,不同行业空间集聚程度各异,形成了沿东陇海工业集聚发展轴;工业专业化分工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技术水平下降的圈层式垂直分工格局;工业高级化和区域工业占有率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而对能源消耗和工业SO2排放抑制作用明显,但不同尺度区域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