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文县雨淞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修萍 《贵州气象》2001,25(4):33-34
分析了修文县雨淞强度的分布规律及不同高度的电线积冰厚度。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10日,从08时至19时连续下雨,中间短时内夹降有冰粒,19时后转降雪,上午起测站附近的树枝,电线、百叶箱顶上和一些物体的迎风面上都结着冰,屋沿的瓦片上也悬挂着冰棱柱。根据这些现象一些观测员曾提出过这种结冰现象是否为雨淞?当天组织部分人员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集体观测,结果看法不一没有确定记录雨淞。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雨淞和雾淞哪里最多,哪里最久? 所谓雨淞就是过冷却雨滴降落在低于0℃(雨淞出现温度范围一般在-1℃~-5℃)~1电线、物体和地面上,结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它也叫冰凌. 新疆雨淞分布特点是:北疆多,南疆少.其中北疆沿天山一带最多.例如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疆历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对新疆电线积冰的时空分布、种类以及电线积冰出现时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电线积冰出现日数北疆多于南疆,南疆山区多于平原;电线积冰主要出现在冬季,1月和12月出现频率最高;新疆出现电线积冰的主要类型为雾凇;出现电线积冰的气象条件为当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70%。提出了防御电线积冰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佳木斯市气象观测站19511~2010年的电线积冰观测数据资料,对佳木斯市电线积冰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线积冰日数呈减少趋势;电线积冰均发生在采暖期内,其中1月份最多;佳木斯电线积冰多为雾凇造成,具有重量轻、危害小的特点.产生电线积冰时需同时具备低温和充足水汽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登文  杨静  吴兴洋 《气象》2011,37(2):161-169
利用气象电线积冰观测资料、探空观测数据、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天气过程中贵州电线积冰的分布特点,讨论了贵州电线积冰的气象条件,并对电线积冰的融冰条件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此次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天气过程中,贵州电线积冰严重,积冰范围广、时间长,相对而言贵州中东部地区积冰较厚;贵州电线...  相似文献   

7.
高耸建筑物如广播铁塔、电视塔、跨江送电线路铁塔等,在冬季一定的天气形势下会有雨淞、雾淞冻结于其构件上面,形成积冰。特别当低云垂及铁塔,积冰尤为严重。例如,苏联设在奥布宁斯克高达310米的气象塔1964—1966年间一次最大的积冰总重量达14183公斤,占此桅杆自重的4.6%。高达541米的莫斯科奥斯坦坚斯基电视塔一次积冰总重量达30000公斤。无论是积冰所造成的垂直荷载,或是由于积冰而增大受风面积所增强的水平风荷载,都是设计高耸建筑物所必须预先考虑到的。高耸建筑物积冰的规律如何,因为长久以来缺  相似文献   

8.
李春晖  霍治国  孔瑞  江梦圆  张海燕  毛红丹  宋艳玲 《气象》2023,49(12):1509-1520
基于1961—2019年贵州、湖南、江西191个气象站点电线积冰资料,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电线积冰的日数、标准冰厚极值、最大连续积冰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电线积冰起止日的时间变化;构建电线积冰风险指数,评估了出现电线积冰的风险。结果表明:电线积冰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大值,月分布以1月出现最多,电线积冰以雨凇型积冰为主。标准冰厚极值集中在20~50 mm,极值大部分出现在湖南;大部分站点极值出现在2011—2019年。最大连续积冰日数集中在5~15 d,整体上贵州的最大连续积冰日数高于湖南和江西。电线积冰的起始日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提前趋势,而终止日整体上呈推迟趋势。电线积冰风险指数年变化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电线积冰的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贵州中西部、湖南中部和江西北部,风险指数大于0.6。  相似文献   

9.
利用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81-2008年的电线积冰观测数据资料,对邯郸市电线积冰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线积冰日数呈减少趋势;电线积冰均发生在采暖期内,其中1月份最多;邯郸电线积冰多为雾凇造成,具有重量轻、危害小的特点.产生电线积冰时需同时具备低温和充足水汽两个条件.邯郸发生电线积冰的高空环流形势分平直环流型、低涡型、两槽一脊型和阻塞高压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电线积冰是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的观测项目之一,山西省目前有18个国家基本(准)站需进行电线积冰项目的观测。因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等原因,电线积冰现象在一些台站出现频次较少,观测人员容易忽视对电线积冰观测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在遇到该现象时不能准确客观地进行记载。为此笔者总结了电线积冰记录处理中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希望对观测人员业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