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梁华英  王秀璋 《矿物学报》2001,21(2):246-250
大沟谷金矿床产于震旦系乐晶峡群钠长石岩带底部陡倾斜钠长石岩中。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大^206Pb/^204Pb17.356-19.306,^207Pb/^204Pb15.330-15.862,^208Pb/^204Pb37.532-39.957。u值在8.23-10.6之间,黄铁矿δ^34S值在5.1‰-13.4‰之间,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相关关系,^206Pb/^204Pb与^207Pb/^204Pb线性方程y=0.24x 11.19,r=0.83,^206Pb/^204Pb与^208Pb/^204Pb方程为y=1.3x 14.8,r=0.93,黄铁矿铅硫同位素组成具负相关关系,钠长石岩Rb、Sr含量较低,^87Sr/^86Sr值为0.72263-0.73150,平均0.72595。综合铅、锶、硫同位素特征,可以认为大沟谷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高u值基底碎屑沉积岩及钠化基性火成岩。  相似文献   

2.
凡口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礼明  徐文忻  李蘅  彭省临 《地球学报》2005,26(Z1):164-167
对凡口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进行矿物包裹体温度、硫和铅同位素测定,获得成矿第Ⅰ阶段温度为300±50℃,第Ⅱ、Ⅲ阶段温度为250±50℃;并获得矿床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为2.1‰~26.5‰,具有δ34SPy>δ34SSp>δ34SGn;第Ⅰ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随赋存层位由老到新硫同位素有逐渐减小趋势;第Ⅱ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14.3‰~23.8‰;第Ⅲ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5.7%~15.7‰,具有从早阶段至晚阶段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从大至小的减小趋势。分析获得68件铅同位素数据,其中硫化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023~18.847;207Pb/204Pb比值为15.700~15.820;208Pb/204Pb比值为38.056~39.796。灰岩全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230~18.860;207Pb/204Pb比值为15.640~16.000;208Pb/204Pb比值为38.714~39.960。辉绿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570~18.650;207Pb/204Pb比值为15.260~15.620;208Pb/204Pb比值为38.650~38.960。第Ⅰ阶段δ34OH2O为13.3‰~13.1‰,δD为-50.2‰~-61.5‰;第Ⅱ阶段δ18OH2O为-2.4‰~+10.8‰,δD为-50.2‰~-63.2‰;第Ⅲ阶段δ18OH2O为-4.9‰~-14.3‰,δD为-59.0‰~-61.0‰。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大井铜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的一个大型Cu-Sn-Ag-Zn-Pb矿床。该矿床的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为-1.8‰至+3.8‰,平均为+0.65‰。大约为-5‰的δ^13C值与峰值为~ 1‰的δ^34S值的很窄分布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碳和硫来源于深部岩浆,并且排除了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层提供一部分硫和碳的可能性。硫化物矿石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257-18.368,15.476-15.609和37.916-38.355范围内,其模式年龄为122-209Ma。黑色页岩含有较高的放射成因铅,其^208Pb/^204Pb比值为18.473-20.156,与矿石完全不同。然而,矿石、基性-超基性岩脉和附近花岗岩体的长石铅中^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是相近的,它们在^208Pb/^204Pb-^206Pb/^204Pb和^207Pb/^204Pb-^206Pb/^204Pb图上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铅同位素混合线两个端元分别为上地幔和造山带,即混合了上地幔与前中生代形成的造山带物质。这些证据都强烈地支持了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因此,大井矿床是一个典型的与次火山岩有关的岩浆-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铜陵地区老鸦岭层状钼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铜陵老鸦岭矿床中二叠系大隆组(P2d)顶部的含矿(钼矿化)黑色页岩以及附近(立新煤矿)同一层位不含矿黑色页岩的实测铅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06Pb/^204Pb20.20~22.37,^207Pb/^204Pb15.67~15.82,^208Pb/^204Pb38.47~38.60和^206Pb/204Pb18.83~20.80,^207Pb/^204Pb15.65~15.76,^208Pb/^204Pb38.84~39.22。对137Ma的放射成因Pb进行校正后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含矿黑色页岩和不含矿黑色页岩均与燕山晚期火成岩无关,老鸦岭含矿黑色页岩可能具沉积成因。对沉积(约250Ma)以来的放射成因Pb进行校正后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不含矿黑色页岩的Pb源自上地壳,而含矿黑色页岩的Pb(因而推测其他成矿金属)可能源于上地壳物质(与不含矿黑色页岩的Pb源相似)与下地壳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研究新生代玄武岩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前寒武纪基底Nd同位素组成,本文将扬子板块东段划归为四个构造-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省,即苏沪省、嘉山省,北扬子省和南扬子省。其中,喜山省位于庐江-灌云断裂和庐断裂之间,以高^87Sr/^86Sr比(0.70435-0.70490),低^143Ndxx (0.512395-0.512615)和低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6.594-17.266,15.317-15.437和37.352-37.782)为特点;苏沪省们于苏皖边界以东,以低^87Sr/^86Sr比(0.70341-0.70392),高^143Nd/^144Nd比(0.512838-0.513002)和较高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789-18.275,15.489-15.552和37.831-38.369)为特点;北扬子省位于庐江-灌云断裂以南,富含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为18.021-18.150,^207Pb/^204Pb为15.546-15.574,^208Pb/^204Pb为38.154-38.469),而^87Sr/^86Sr比和^143Nd/^144Nd比(分别为0.70464-0.70468和0.512748-0.512774)介于嘉山省和苏沪省之间。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厂矿田主要由锡多金属矿床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组成,前者产于远离龙箱盖岩体的泥盆系中,而后者产于龙箱盖岩体内外接触带。过去多认为两者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都与龙箱盖岩体有关。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这两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硫化物原位铅同位素组成,探讨这两类元素组合不同的矿床是否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发育含CO2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石盐子晶包裹体,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表明锡多金属矿化流体比矽卡岩型锌铜矿化流体含有更多CO2。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于270~410℃,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40~325℃。远离岩体的锡多金属矿床矿化温度高于靠近岩体的矽卡岩型铜锌矿床矿化温度,这与同一岩浆成矿系统热液矿床的成矿温度一般从岩体往外逐渐降低不同。100号锡多金属矿床硫化物原位铅同位素组成为:208Pb/204Pb介于38.790~39.048之间、207Pb/204Pb介于15.677~15.752之间和206Pb/204Pb介于18.569~18.691之间。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硫化物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8.731~39.112、15.668~15.762和18.411~18.607。两类矿化铅同位素组成在207Pb/204Pb-206Pb/204Pb和208Pb/204Pb-206Pb/204Pb图解上位于不同的区域,表明两类矿化成矿物质源区不同。两类不同矿床成矿流体CO2含量、He及B同位素组成也不同,其矿化流体来源有一定的差异。此外,龙箱盖岩体黑云母富锡,表明岩浆中的Sn主要为Sn4+置换黑云母中的Ti4+,不利于Sn在残余岩浆中富集成矿。上述差异表明大厂矿田锡多金属矿床和矽卡岩型锌铜矿床不是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和龙箱盖岩体有关,锡多金属矿床可能和深部未出露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7.
安徽沿江地区铜矿床的物质来源:Pb同位素组成的制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江峰  喻钢 《安徽地质》2003,13(1):27-33
安徽沿江地区火成岩和沉积岩的Pb同位素组成显著不同。火成岩的^206Pb/^204Pb=17.51~18.85;^207Pb/^204Pb=15.24~15.69;^248Pb/^204Pb=37.28~38.84。沉积岩的^206Pb/^204Pb=18.35~20.37;^207Pb/^204Pb=15.47~17.26;^204Pb/^204Pb=38.38~41.65。据此结果,对铜陵铜官山-狮子山-新桥、安庆月山和贵池铜山3个地区的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典型夕卡岩矿床(如铜官山、金口岭、代家冲和月山等)的Pb(因而推论其它成矿金属)来源泉于相火成岩,但有些矿床(如铜官山)边部的胶状黄铁矿和晚期矿脉则有沉积Pb贡献,而层状矿床(如马山、冬瓜山、新桥和铜山等)则明显有沉积Pb加入。  相似文献   

8.
对黄沙坪矿床硫化物期矿物进行矿物包裹体温度和成分测定,并进行热力学计算,获得毒砂-闪锌矿阶段成矿温度为300°,logfCO2为0.4~1.4;logfCH4为-2.05~2.07logfH2O为1.67~1.93;logfO2为-32.87~-38.39。对矽卡岩期和硫化物期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定,获得矽卡岩期黄铁矿的δ34S为4.1‰~4.6‰; 硫化物期硫化物的δ34S为6.2‰~17.5‰,并具有δ34SSp大于δ34SGn和两组δ34SΣs值。对长石、方铅矿和闪锌矿进行了铅同位素测定,获得长石的206Pb/204Pb比值为18.429~19.305,207Pb/204Pb比值为15.598~15.905;208Pb/204Pb比值为38.647~39.235。方铅矿和闪锌矿的206Pb/204Pb比值为18.00~18.772,207Pb/204Pb比值为15.580~16.045,208Pb/204Pb比值为38.490~41.560,并呈线性排列,显示矿床硫铅是两种以上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研究区大规模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对紫云山岩体及其周边的W-Cu、Mo-Cu、Mo、U多金属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的多金属矿硫化物的δ34SCDT为1.2‰~21.1‰,分属1.0‰~3.0‰和21.1‰两个区间附近,分别对应W-Cu-Mo矿化和U矿化,推测研究区的W-Cu-Mo成矿流体中硫以幔源为主,而铀成矿流体则可能是有围岩硫的加入。研究区的W-Cu-Mo多金属矿床的硫化物矿石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541~38.742,平均38.705;^(207)Pb/^(204)Pb=15.617~15.710,平均15.654;^(206)Pb/^(204)Pb=18.240~18.433,平均18.299。黑钨矿的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649~39.595,平均39.122;^(207)Pb/^(204)Pb=15.542~15.828,平均15.685;^(206)Pb/^(204)Pb=20.842~21.319,平均21.081。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7.683;^(207)Pb/^(204)Pb=15.602;^(206)Pb/^(204)Pb=20.442。紫云山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583~39.182,平均38.943;^(207)Pb/^(204)Pb=15.635~15.683,平均15.657;^(206)Pb/^(204)Pb=18.714~19.276,平均18.937。综合全方位对比法、三参数法和模式图解法,认为研究区成矿物质具有岩浆和地层混合铅的特征,也有部分幔源铅的加入。研究矿区发生的过大规模的双源成矿流体作用以及流体的多阶段演化,导致W-Cu-Mo-U成矿元素共生分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条山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文忻  汪礼明  李蘅  郭新生 《地球学报》2005,26(Z1):130-133
笔者对中条山绛县群和中条群主要铜矿床进行铅、硫、碳、氢、氧同位素测定,获得:横岭关型矿床的206Pb/204Pb比值为17.746~19.270, 207Pb/204Pb比值为15.500~15.684,208 Pb/204Pb比值为37.236~39.931,硫化物的δ34S值为-8.1‰~+36.9‰, δ18OH2O值为+1.7‰~+5.7‰, δD值为-58. 4‰~-111.3‰;铜矿峪型矿床的206Pb/204Pb比值为18.040~46.243 207Pb/204Pb比值为15.565~18.765,208Pb/204Pb比值为37.682~69.623,硫化物的产δ34S值为-7.2‰~+10.2‰, δ18OH2O为+6.3‰~+10.5‰, δD值为-52.8‰~-123.3‰;落家河型矿床的206Pb/204Pb比值为17.591~19.270, 207Pb/204Pb比值为15.494~15.684,208Pb/204Pb比值为37.263~39.931,硫化物的δ34S值为-1‰~-21.9‰, δ18OH2O值为+3.6‰~+6.4‰, δD值为-35.8‰~-70‰;胡-蓖型矿床206 Pb/204 Pb比值为18.097~249.50, 207Pb/204Pb比值为15.578~44.230,208Pb/204Pb比值为35.379~51.480,硫化物的δ34S值为3.4‰~23.2‰, δ18OH2O值为+7.5‰~+12.5‰, δD值为-36.3‰~-72.2‰。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内展开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所累积的自然重砂数据资料,统计了全国各省72个典型银矿床的自然重砂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各自然重砂矿物在所对应的类型的矿床中的报出频率,得出火山沉积型、沉积型、变质型、侵入岩型4种类型的银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展现这4种类型矿床的重砂矿物组合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按照这种方式建立的不同矿床类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于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生矿床是指在内生和外生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度所形成的矿床.根据成矿要素的配置关系,联生矿床可以分为内源外成和外源内成两种类型;根据宏观地质环境可分为海相和陆相两类.海底火山喷气(喷流)沉积矿床(热水沉积矿床)是典型的海相联生矿床,陆相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属于陆相联生矿床,而陆相火山-次火山高度开放型的容矿构造中通过流体的沸腾浓缩形成的浅成高温热液矿床也具有联生矿床的属性.联生矿床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对成矿物质运动时空结构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3.
蒙库铁矿床与镜铁山铁矿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库铁矿床被认为是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但存在很大的争议.文章将其与典型的喷流沉积型铁矿--镜铁山铁矿床对比,并结合野外的第一手资料,发现蒙库铁矿床的喷流沉积特征并不明显,而热液成矿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热液的性质和来源、成矿时间等尚不明了,蒙库铁矿的成因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我国低温热液型汞、锑、金矿的重要产区,但对其成矿时代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本次研究采用Sm-Nd同位素等时线法对晴隆大厂锑矿、兴仁紫木凼金矿和铜仁乱岩塘汞矿区的萤石、方解石分别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晴隆大厂锑矿中的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48±13 Ma,钕初始值为0.512256)和萤石(Sm-...  相似文献   

15.
长坑矿田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华英 《地质论评》1998,44(2):194-199
长坑矿田金、银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整合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金矿体主要为浸染状,富集As、Sb、Hg;银矿体主要为脉状,富集Cu、Pb、Zn。金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及硅质岩的相同,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金矿体的不同。金、银矿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也明显不同。银矿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70.4Ma。据上述特征,笔者认为长坑金、银矿床是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金矿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银矿主要是燕山期晚期改造形成。  相似文献   

16.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非金属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和义县组中酸性火山岩是赤峰地区珍珠岩、沸石、膨润土、叶腊石、高岭石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并形成珍珠岩—沸石—膨润土成矿系列和叶腊石—高岭石成矿系列.在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后认为,矿床的时空分布主要受控于区域性NNE向断裂和中生代火山岩建造,成矿作用对矿床成因类型及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的研究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是热水沉积—叠生成因矿床,早期呈现寒武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床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嵩县石门铷矿赋存于印支期碱性正长岩体中,岩体中主要成分为钾长石,印支期是本区岩浆活动的重要时期,岩浆活动为本区铷矿、稀土元素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后经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使岩体中的铷部分活化、富集,而形成本区铷矿床。通过对本区岩体成分、矿体矿物成分等基本特征的研究,认为在本区周边及河南省的方城和安阳等地存在类似的岩体,找矿潜力较大,应加强对碱性岩体的研究及找矿。  相似文献   

19.
河北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时代及矿床成因,并从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包体成分、稀土元素等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窄,δ34S=(-0.49~+2.8)×10-3,硫同位素组成以重硫型为主,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δ18OH2O=12.9×10-3,δDH2O=-73×10-3流体包裹体成分反映出成矿热液以岩浆来源为主,并混合了部分大气降水及雨水。提出本矿床是地洼区内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对已揭露工程地段进行取样,采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化学分析、微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微区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铜厂沟铜矿矿石矿物组成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铜厂沟铜矿矿石类型为含铜砂岩型和含铜蚀变构造角砾岩型:砂岩型铜矿具有层控特征,矿体产出明显受三叠系飞仙关组等赋矿层位的控制;蚀变构造角砾岩型铜矿矿体沿SW向次级控矿断裂具一定规模展布并受其控制,矿石含铜品位达3.26%~3.88%。2类型铜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见少量蓝铜矿、自然铜、方解石、石英;主要围岩蚀变为沸石化、重晶石化、沥青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及碳酸盐化等。砂岩型铜矿控矿及赋矿围岩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SiO2/Al2O3值、Na2O、 K2O含量特征和CaO+MgO含量分布特点,表明岩石为海相碎屑沉积成因。蚀变构造角砾岩型铜矿石为构造运动改造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