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洋岛类型的海山和洋底高原类型的海山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中酸性岩出露很少, 因此很少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我们认为即便中酸性岩很少, 研究他们也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这些中酸性岩不仅可能与洋岛和洋底高原玄武岩的构造背景有关, 也可能与洋岛和洋底高原在形成中酸性岩时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有关, 这对正确认识洋岛和洋底高原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很有意义的。 本次研究收集了 GEOROC 数据库中的数据总量为 44 404 个, 经过清洗留下有效数据 3 908 个, 分为洋岛中酸性岩(OIG)、洋底高原中酸性岩(OPG)和洋底高原中酸性岩中的岛弧部分(OPAG)3 类。 学术界通常认为, 洋岛代表热点, 洋底高原温度相对较低, 属于大火成岩省。 然而, 本文对全球洋岛和洋底高原的中酸性岩浆岩的研究表明, 分布在洋岛和洋底高原的中酸性岩主要是板内环境的富碱性的粗面岩和碱性流纹岩, 洋底高原边缘可能受俯冲带的影响, 部分中酸性岩具有岛弧的地球化学特征。 按照中酸性岩的 Sr-Yb 分类, 可知洋岛中酸性岩大多属于南岭型和广西型, 洋底高原海山中酸性岩主要属于南岭型, 广西型很少, 指示洋底高原中酸性岩形成的深度比洋岛浅, 温度也比洋岛低, 同时表明中酸性岩大多形成的压力较低而温度很高, 指示伴有高热中酸性岩的洋岛和洋底高原是地球上的热点。 本文认为, 洋岛和洋底高原中酸性岩并非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是玄武岩和碧玄岩分离结晶形成的, 因为洋岛和洋底高原岩浆岩如果是双峰式分布的话, 则不大可能是分离结晶的, 其中的酸性岩部分可能是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的。 同时有些岩浆演化的关系表明, 中酸性岩在哈克图解中与玄武岩受不同因素制约, 说明并非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供了岛状地区无限含水层中,在恒定补给和蒸发条件下,地下水增多和减少的近似解析求解。这些解是通过使用Grinisky势和Dupuit假设获得的,并且这些结果是按无因次形式求取的。这些解可以用于对确定、评价和管理淡水岛状区的地下水位做出长期和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那东洋岛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的中西段,前人已对其进行了初步报道,但未进行详细的研究。对那东洋岛的岩石组合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显示那东洋岛具典型的洋岛型岩石组合,其玄武岩和辉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OIB相似。通过对洋岛灰岩中珊瑚化石的鉴定,结合洋岛岩石组合与木嘎岗日岩组的野外接触关系,初步认为那东洋岛的时代为中侏罗世,这一时期班公湖—怒江带特提斯洋正处于大洋演化阶段。那东洋岛的发现对揭示班公湖—怒江洋在侏罗纪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那东洋岛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的中西段,前人已对其进行了初步报道,但未进行详细的研究。对那东洋岛的岩石组合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显示那东洋岛具典型的洋岛型岩石组合,其玄武岩和辉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OIB相似。通过对洋岛灰岩中珊瑚化石的鉴定,结合洋岛岩石组合与木嘎岗日岩组的野外接触关系,初步认为那东洋岛的时代为中侏罗世,这一时期班公湖-怒江带特提斯洋正处于大洋演化阶段。那东洋岛的发现对揭示班公湖-怒江洋在侏罗纪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出海平面的洋岛和低于海平面的海山是成熟大洋最重要的特征。笔者通过野外调查,于西藏自治区贡嘎县昌果乡普夏东侧的"原桑日群"中新识别出普夏洋岛。通对普夏洋岛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及锆石U-Pb定年,认为普夏洋岛具有典型的"玄武岩+灰岩"岩石组合,其中的玄武岩为典型的洋岛玄武岩,形成于以成熟洋壳为基底的洋岛海山环境。普夏洋岛玄武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03.9±1.6Ma和219.5±2.0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综合研究认为,普夏洋岛是雅鲁藏布江特提斯洋发现的较早的洋岛海山之一,证明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在三叠纪已具有成熟的洋壳,普夏洋岛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形成的桑日群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夏洋岛的发现,丰富了新特提斯洋的研究内容,为反演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胶东焦家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东焦家和三山岛地区过去认为是由若干个独立矿床组成的2个金矿田。近年来深部找矿揭示,以往确定的浅部金矿床,其主矿体在深部连为一体。本文通过对浅部和深部找矿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焦家和三山岛是2个金资源储量分别达1200余吨和1000余吨的巨型金矿床,二者分别沿焦家和三山岛二条相邻断裂对应产出,主矿体在剖面上各形成浅部和深部二个缓倾斜的赋矿台阶。焦家巨型金矿床主要金矿体向南西倾伏,向南侧伏,呈左列式分布。三山岛巨型金矿床主要金矿体向北东倾伏,向北侧伏,呈右列式分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胶东伟德山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焦家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及邻区金矿床成矿年龄(110.6~123 Ma)相近,因此,早白垩世伟德山型花岗岩、崂山型花岗岩、脉岩和青山群火山岩属于成矿期地质体,大规模岩浆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部分流体来源。分析指出,胶东型金矿床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具有独特的矿床特征和成矿机制,是不同于国际其他金矿的独特金矿类型;郯庐断裂深切地幔,可能诱发了成矿期岩浆和流体活动。  相似文献   

7.
辽河盆地葵花岛构造裂隙发育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精细地震剖面解释方法和平衡剖面正演技术建立葵花岛构造有限元模拟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构造裂隙发育的有限元法模拟技术提出了葵花岛构造在模拟应力场情况下,裂隙发育最有利的地区是葵花岛构造西侧边界断层下盘的东营组三段,并指出了葵花岛构造西部断裂西侧东营组三段的断鼻构造和葵花岛构造的深层--沙河街组一段的圈闭构造是葵花岛构造进一步勘探的方向。这项研究对指导辽河油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图1)[1]是当代炙手可热的女建筑师,她在设计中将空间认识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新的典范,向竞争激烈的日本建筑界证明了自己。1995年,她和比自己小10岁的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一起成立了SANAA事务所。他们合作默契并不断获奖,2004年设计完工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2010年获得了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妹岛认为,"建筑是一  相似文献   

9.
在浩瀚的东海之滨,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拔海而起的海岛,著名的舟山群岛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考察的只是舟山群岛的两个小岛—普陀岛与嵊泗岛(重点是普陀岛)。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中部发育的三条蛇绿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两个蛇绿岩带中变质玄武岩的元素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苏右旗温都尔庙碱性玄武岩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板内和大陆裂谷区玄武岩的特征,可能代表了600Ma 左右,温都尔庙地区开始发育的新洋盆。采自苏左旗的巴彦敖包-交其尔玄武岩分为两类,一类呈现轻稀土富集型,呈洋岛玄武岩特征;另一类具有明显的 Nb、Ta 负异常,显示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洋岛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曾经发育洋盆,大洋岛弧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内部有大洋岩石圈之间的俯冲。将本文的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提斯洋岛玄武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古亚洲洋的洋岛玄武岩显示高 U/Pb(HU)和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省的特征,而特提斯洋岛玄武岩属于印度洋省。这些说明古亚洲洋地幔域与特提斯地幔域是两个独立的构造域,它们代表了长期演化的两个不同的地幔地球化学域。  相似文献   

11.
洋岛地层序列在造山带地区往往十分发育,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具两大特点,时间上往往失序,空间上移位。东昆仑万保沟岩群也有洋岛地层序列通常具有洋岛型火山岩基底和碳酸盐岩盖层的双层式结构,具有低分异度、高丰度和地方性色彩的生物群面貌,因而温泉沟岩组和青办食宿站岩组在时间上具先后、空间上具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藏东碧土地区古特提斯主洋盆中的亚速尔型洋岛玄武岩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吴根耀 《地质通报》2006,25(7):772-781
采自藏东碧土蛇绿混杂岩带的据水、学巴和登巴东3条剖面的火山岩样品,主体是碱性玄武岩.常量元素的判别图解表明其构造背景是洋岛.微量元素含量显示出大洋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一组近于平行的右倾曲线,(Ce/Yb)N值约为6,稀土总量随岩浆分异程度的增高而增加.洋岛总体发育的时间为石炭纪(古特提斯洋盆的全盛期),属亚速尔型洋岛.其中,学巴剖面代表了洋岛形成的初期阶段,其下部有大洋拉斑玄武岩的夹层,稀土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曲线均落入OIB与E-MORB之间;登巴东剖面则代表了洋岛火山岩发育的晚期阶段,项部有酸性熔岩的夹层,火山岩之上连续沉积有灰岩和砂岩.对这3个亚速尔型洋岛的厘定,结合以前报道的夏威夷型洋岛(瓦浦火山岩),充分说明藏东的古特提斯主洋盆曾是一个开阔的多岛洋,与滇西南昌宁-孟连多岛洋的构造面貌相同.  相似文献   

13.
右江盆地上世纪末发现了桂西晚古生代海相(洋岛)玄武岩,近期亦有报道。洋盆、洋脊玄武岩是判断洋岛存在的先行条件。滇东南坝达、里呼一带下石炭统的坝达组(C1b)主要为灰黑、灰白色薄层硅质岩、放射虫硅质岩、海绵骨针硅质岩、玄武岩夹凝灰岩、泥晶灰岩、泥岩,具有典型的硅质岩—玄武岩—灰岩—泥岩组合的洋盆沉积建造,含牙形石、三叶虫等。该组喷发于他披组之上的基性—超基性熔岩,具有显著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特征。因此,坝达组的划分和对比为研究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多岛洋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研究华夏造山带与扬子陆块的拼贴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四化  潘桂棠  任飞 《地球科学》2020,45(8):2826-2845
在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中,对洋岛-海山/洋底高原的识别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深入研究中国大陆洋板块构造,系统回顾了洋岛-海山/洋底高原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增生造山过程.洋岛-海山/洋底高原是在海底扩张、大洋壳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幔热点/柱作用形成的有异常厚度洋壳的区域,是大洋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岛-海山/洋底高原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下部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为主,上部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现今大洋盆地中大面积分布着正在演化中和正在俯冲的洋岛-海山,根据比较大地构造学原理,古洋岛-海山的存在指示古大洋盆地的存在,是研究造山带的重要载体.认为地史时期大洋盆地中有相当数量的洋岛、海山,在俯冲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洋岛-海山残块以构造岩片(块)形式夹持在俯冲增生杂岩中,随大洋盆地关闭;其作为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识别对接带的重要判别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卢进林 《地层学杂志》1993,17(2):135-140,153
<正> 据1/5万北海市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报告(含涠洲岛和斜阳岛),广西北海市南36海里的涠洲岛和斜阳岛火山岩根据其岩类组合、喷溢特点及间隙沉积标志,划分为三个火山岩喷发旋回,其中第一喷发旋回由一次喷发组成,第二、第三喷发旋回由二次喷发组成。各旋回火山岩的相应时代和分布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6.
造山带内海山/洋岛残片的识别是确定古缝合带和古洋盆存在的直接地质证据.祁连造山带被普遍认为是原特提斯洋盆俯冲和闭合的产物,然而南祁连地区是否存在古洋盆长期存在争议.通过对拉脊山关键地段早古生代岩石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室内综合研究,在青沙山和东沟地区识别出连续的由洋岛型枕状玄武岩、火山碎屑岩、泥岩、凝灰岩和灰岩组成的火...  相似文献   

17.
A.  M.  斯米尔豁夫 《第四纪研究》1958,1(2):159-162
东北平原是一个辽阔的盆地,四周有山环绕.在东北部,平原沿松花江狭谷与黑龙江岛苏里江低地接壤,而在南部,则沿数个横断松嶺山丘陵的断层谷,与辽河低地相连(图1).  相似文献   

18.
赵云江  包佳凤  李维科  何世军  刘军平  赵巧珍  田应贵  王晓林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23-2023010023
右江盆地上世纪末发现了桂西晚古生代海相(洋岛)玄武岩,近期亦有报道。洋盆、洋脊玄武岩是判断洋岛存在的先行条件。滇东南坝达、里呼一带下石炭统的坝达组(C1b)主要为灰黑、灰白色薄层硅质岩、放射虫硅质岩、海绵骨针硅质岩、玄武岩夹凝灰岩、泥晶灰岩、泥岩,具有典型的硅质岩—玄武岩—灰岩—泥岩组合的洋盆沉积建造,含牙形石、三叶虫等。该组喷发于他披组之上的基性—超基性熔岩,具有显著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特征。因此,坝达组的划分和对比为研究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多岛洋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研究华夏造山带与扬子陆块的拼贴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板内洋岛-海山残片是造山带“洋壳残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造山带所代表的古洋盆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在造山带中识别板内洋岛-海山残片并通过其恢复古洋盆的构造演化等问题并不清楚.在综述现今板内洋岛-海山的岩石层序、岩浆岩类型、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等的基础上,结合对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数个板内洋岛-海山残片研究的成果,初步总结了造山带板内洋岛-海山残片的识别标志及其地质意义、时代的确定方法等基础地质问题.板内洋岛-海山记录了丰富的洋盆演化信息,且是大洋俯冲消亡时最易保存的地质体.因此,在古洋盆构造演化的恢复中,对造山带板内洋岛-海山残片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庙岛群岛地质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宗荣 《地质论评》1959,19(5):226-226
庙岛群岛在山东蓬莱的北部,其中最大的是长山岛、砣矶岛、隍城岛等,它们与一系列岛屿几成南北走向,把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从渤海海水中连结起来。根据笔者近年在该处所作的比较详细的勘查工作,认为群岛的岩石不是如300万分之一地质图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