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测绘界来说,2006年的一件大事就是启动西部测图工程。西部测图,全称为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这是今年国家启动的最重大基础测绘项目之一,四川测绘局主要承担了藏东横断山脉一带311幅图,项目负责人分别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宣布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下称国家西部测图工程)完成,从此"全国一张图"已绘就。国家西部测图工程已通过验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宁津生是验收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我国利用IKONOS卫星影像制作1:5000正射影像图主要是集中在研究领域。惠州市国土资源局于2004年2月利用IKONOS卫星影像制作覆盖惠州市辖区1.2万平方公里的1:5000正射影像图,项目由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承担。大面积的测区利用IKONOS卫星制作1: 5000正射影像图在国内还属首次。本文探讨该测绘工程的实施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长乐市玉田镇镇区地籍图测绘是我市地籍测量试点项目之一。主要介绍测区平面控制测量、图根测绘、宗地地籍测量等施测方法与施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陕西省政府启动了秦岭地区1∶1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由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实施。秦岭测图工程的实施,将首次实现陕西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全覆盖,为秦岭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准确、翔实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和广泛的应用服务,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推进  相似文献   

6.
Illustrator在西部测图项目制图数据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中地形地物测绘与地图制印的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Illustrator软件是Adobe公司开发的图形编辑软件,可生成印刷工业标准的图形文件PS或EPS格式,方便地实现地图的设计、编辑和分色、制版。充分发挥Illustrator软件的优势,实现西部测图项目制图数据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更新第一代1∶1万地形图(简称旧图)时能否利用旧图的地貌版,重点更新地物,关键在于第一代1∶1万地形图的高程精度如何?对此,我们专门组织了人力,在分析旧图精度的基础上,采用新旧图密集网格交叉点高程较差法,对某测区旧图的高程精度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在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简称西部测图工程)是填补我国西部1:50000基础地理信息空白区的国家重大测绘专项,涉及区域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异常恶劣,常规测绘手段难以完成全部测图任务。集成航天遥感、数字航空摄影、航空航天合成孔径雷达、全球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多种已经发展成熟的和新型的遥感影像测图技术,是西部测图工程顺利实施关键所在。文章对西部测图工程中使用的这些测绘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些测绘新技术、新方法形成西部测图工程的创新技术体系,为西部测图工程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图软硬件系统,促进测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进步与升级。  相似文献   

9.
利用SPOT5 HRS条带影像制作DEM及等高线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技术的日益成熟,卫星影像数据已在测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中首次大规模采用卫星立体条带影像进行1∶5万地形图的制作。由于西部无图区绝大部分区域位于高原地带,地形多以高山地、山地为主,地物稀少,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等高线数据的工作量较大,所以如何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DEM以及等高线数据的获取,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将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在此笔者通过西部测图工程三江源区域测图生产试验,重点讨论利用SPOT-5 HRS立体卫星影像制作数字高程模型、等高线的相关问题,并对采用不同方法作业的成果进行分析比较、精度评定,探索高精度、高效率生产数字高程模型及等高线数据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和田测区的规模化生产,简要介绍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1∶1万航测成图中的技术方案,对IMU/DG-PS辅助空三加密成果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以湖北省1:2000基础影像数据DOM制作项目为例,介绍了基于POS辅助空三在大比例尺山地测区的像控布点方案和加密方法,并对测区范围的空三成果进行精度检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山地测区,在外业布设25-30条基线一对像控点的条件下,利用POS辅助空三测量,空三加密精度可以达到1:2000大比例尺成图要求。  相似文献   

12.
雄狮要到雪山去,大鹏要向山上飞。2007年8月,一支支测绘雄兵陆续从四面八方奔赴祖国西部,在青藏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展开测图大会战,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经过多年的酝酿,应时而动,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和田测区的规模化生产,简要介绍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1∶1万航测成图中的技术方案,对IMU/DGPS辅助空三加密成果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全球测图是联合国为推动“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而开展的一项国际性合作计划项目 ,是在全球测图国际指导委员会 (ISCGM)指导下各参加成员国、地区共同合作旨在开发出一组包括全球范围的高程、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交通网、居民地、水系和行政边界 8个专题图层的 1∶ 10 0万的数字地理数据集。就开发全球测图中中国数据集的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栅格数据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航摄像主点符号化索引图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像片索引图制作方法存在工艺繁琐、手工操作步骤多、作业效率低等缺点。为提高航摄成果整理的作业效率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像片索引图的概念———航摄像主点符号化索引图。航摄像主点符号化索引图的制作是基于 1∶10 0万数字线划地图 (DLG)数据库 ,将航摄鉴定表信息、像片覆盖信息、航空摄影信息和地物要素信息综合起来 ,以 1∶10万或 1∶5万地形图为分幅单元叠加整饰制图。实验结果证明航摄像主点符号化索引图不仅注记要素齐全 ,版面整洁、美观 ,而且以标准地形图为分幅整饰单元 ,有利于航摄像片的测区、分区、图廓覆盖、航线分布等情况的检查与验收 ,有利于航摄成果资料的统一管理 ,以及测图时像片的快速检索。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城镇数字化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对于房屋密集的区域,需要在首级控制的基础上,加密建立测区的图根控制网,其布测方法可采用结点导线网形式。结合项目案例,分析探讨图根导线网在数字化地籍测图中控制点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全球测图是联合国推动“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而开展的一项国际性合作计划项目,是在全球测图国际指导委员会(ISCGM)指导下各参加成员国、地区共同使用旨在开发出一组包括全球范围的高程、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交通网、居民地、水系和行政边界8个专题图层的1:100万的数字地理数据集。就开发全球测图中中国数据休的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格栅数据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M icroStation与V irtuozo无缝联机测图技术在西安测区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中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在生产工作中的工作流程、遵循原则和工作技巧等。同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其它测区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生产经验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用图单位对测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平板测图已经很难满足工程需要,正在逐步被数字测图所替代。目前,GPS和全站仪等测绘仪器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已经逐渐成为各个测绘单位进行数字测图的主流仪器。但是,GPS-RTK和全站仪各有其适用条件,对于复杂的测区环境(如测区上空有遮挡或是地形起伏较大、地物繁多等),如果单独使用一种仪器进行作业,就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无法完成项目。为此,本文提出了应用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的方法,即在进行地形测量时,空旷地区的地形、地物用RTK测之;村庄、城市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用RTK实时给出图根点的3维坐标,然后用全站仪测之。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用图单位对测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平板测图已经很难满足工程的需要,其正在逐步被数字测图所替代。目前,GPS和全站仪等测绘仪器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已经逐渐成为各个测绘单位进行数字测图的主流仪器。但是,GPS-RTK和全站仪各有其适用条件,对于复杂的测区环境(如测区上空有遮挡或是地形起伏较大、地物繁多等),如果单独使用一种仪器进行作业,就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无法完成项目。为此,本文提出了应用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的方法,即在进行地形测量时,空旷地区的地形、地物用RTK测之;村庄、城市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用RTK实时给出图根点的三维坐标,然后用全站仪测之。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