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海南部治多县扎河地区发现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 longtanensis Sheng et Wang,Cauletellidae gen.et 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 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longtanensisShengetWang,Cauletellidaegen.et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在理塘蛇绿岩群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以及厘定甘孜-理塘裂谷时代;厘定了岩浆岩石序列,总结了岩浆岩组合及时空演化序列;初步研究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环境;并厘定了金沙江结合带、甘孜-理塘结合带;确定了构造格架并进行了构造组合划分等.  相似文献   

4.
1∶25万石渠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23-134
新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在理塘蛇绿岩群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以及厘定甘孜-理塘裂谷时代;厘定了岩浆岩石序列,总结了岩浆岩组合及时空演化序列;初步研究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环境;并厘定了金沙江结合带、甘孜-理塘结合带;确定了构造格架并进行了构造组合划分等.  相似文献   

5.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23-134
新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在理塘蛇绿岩群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以及厘定甘孜一理塘裂谷时代;厘定了岩浆岩石序列。总结了岩浆岩组合及时空演化序列;初步研究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环境;并厘定了金沙江结合带、甘孜-理塘结合带;确定了构造格架并进行了构造组合划分等。  相似文献   

6.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东缘,为义敦—理塘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发育大量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硅质岩。本次研究在理塘县理觉公路硅质岩夹层泥岩、泥灰岩中发现含有大量的中二叠—晚二叠世牙形石,在查日查东村附近硅质岩中采获中三叠世放射虫。通过对研究区硅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硅质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理塘地区硅质岩SiO_2质量分数为66.13%~85.89%, Al_2O_3质量分数为4.69%~7.85%, Al/(Al+Fe+Mn)值介于0.44~0.73之间, U/Th比值为0.10~0.19,δCe值为1.00~1.63,这些特征共同指示其为生物成因硅质岩。Al_2O_3/(Al_2O_3+Fe_2O_3)质量比为0.52~0.79, MnO/TiO_2质量比为0.05~0.27,∑REE为(49.26~165.41)×10~(–6),平均为94.37×10~(–6),(La/Yb)N比值为0.78~2.32,(La/Ce)N比值为0.72~1.26,指示其应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理塘地区理觉公路和查日查东村二叠—三叠纪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厘定,不仅丰富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也为甘孜—理塘洋盆二叠—三叠纪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新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在理塘蛇绿岩群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以及厘定甘孜 理塘裂谷时代;厘定了岩浆岩石序列,总结了岩浆岩组合及时空演化序列;初步研究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环境;并厘定了金沙江结合带、甘孜理塘结合带;确定了构造格架并进行了构造组合划分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香格里拉地区图姆沟组(T3t)的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揭示出晚三叠世早期研究区属于甘孜—理塘洋盆的深水盆地环境,构造相对稳定,形成具深水沉积特征的正常生物沉积硅质岩;晚三叠世中-晚期,伴随甘孜-理塘洋盆向中咱地块俯冲消减,研究区构造活动强烈,热水来源广泛,则主要形成热水沉积硅质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在古生代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早古生代先后形成金沙江裂陷槽和理塘裂陷槽;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金沙江洋和理塘裂谷;晚古代生代末期至中三叠世早期,金沙江洋关闭,理塘洋形成,二者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碰撞结合带在古生代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早古生代先后形成金沙江裂陷槽和理塘裂陷槽;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金沙江洋和理塘裂谷;晚古代生代末期至中三叠世早期,金沙江洋关闭,理塘洋形成,二者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库尔干出露一套中生代含煤磨拉石建造,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底部砾岩中的硅岩砾石中发现大量放射虫化石,包括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cf. 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Latentifistula sp.,Latentifistulidae gen.et sp.indet.,Follicucullus sp.aff.Follicucullus bipartitus Caridroitet De Wever,Follicucullus sp.和Spumellaria gen.et sp.indet.等。其中至少可以划分出两个化石组合:一个是以Albaillella paradoxaAlbaillella sp.cf. Albaillella paradoxa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早期放射虫组合,另一个是以Follicucullus sp.和Follicucullus sp.aff.Follicucullus bipartitus为代表的中 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这说明库尔干地区的三叠系沉积有早石炭世早期和中 晚二叠世的硅岩物源,它们可能来自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12.
贵州紫云四大寨地区中二叠世鱼类微体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强  季鑫鑫  冯洪真 《地质论评》2009,55(5):609-613
本文记述了贵州紫云四大寨地区晒瓦群第三段中的几种鱼类的鱼鳞和鱼牙化石,如卵形叶片鳞(新属、新种)(Lamnilance ovalis gen. et sp. nov.),不对称脆弱鳞(新种)(Fragilicorona asymmetriia sp. nov.),贵州脆弱鳞(新种)(Fragilicorona guizhouensis sp. nov.)等。这些鱼类微体化石与牙形刺Sweetognathus inornatus, Sweetognathus paraguizhouensis, Hindeodus minutus, Hindeodus cf. ellisoni, Euprioniodina sp., Hibbardelloides sp., Hindeodella sp. A, Hindeodella sp. B, Neoprioniodus sp., Ozarkodina sp.等共生,表明其所在的地层的时代为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13.
1:5万理塘县、濯桑幅区调中首次在甘改-理塘结合带中段蛇绿岩中发现具有韧塑性变形变质产物的石榴硅镁石角闪片岩.该岩石的存在肯定了甘孜-理塘带的洋壳属性的同时,亦表明结合带中存在中温高压变质相系,为研究结合带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西部北山地区甜水井-青山一带双堡塘组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神螺滩双堡塘组生物地层的研究、对比,神螺滩双堡塘组中所产菊石Uraloceras是北山地区双堡塘组的特征分子,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上石炭统—下、中二叠统;腕足Neospirifer ravana,Schizodus subquadratus,S.cf.elongatas,Parallelodon olseni,Pseudomonotis mongoliensis,Streblochondria?sp.,Palaeolima sp.,Myalinella cf.falcata等均见于内蒙古中部的早、中二叠世哲斯组。神螺滩双堡塘组的化石中没有发现典型的晚二叠世的特征分子。这一化石组合面貌显示神螺滩双堡塘组的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而不是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5.
严松涛  秦蒙  段阳海  文浪 《地质学报》2019,93(2):381-393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是西南"三江"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历了古特提斯构造体系的演化,形成了完整的"沟-弧-盆体系"。本文是首次在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内发现有达森隆洼岩组洋岛型岩石组合,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表明,达森隆洼岩组主要由枕状玄武岩、灰岩、硅质岩组成,玄武岩SiO_2含量为44.18%~48.82%,富TiO_2含量为2.71%~3.02%,∑REE=141.03×10~(-6)~164.94×10~(-6),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相对富集Rb、Th、U,亏损Ba、K、Sr,无明显的Nb和Ta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洋岛玄武岩曲线相似。古生物化石显示该套洋岛型岩石组合沉积时代为二叠纪,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枕状玄武岩形成年龄为中二叠世。通过本次研究表明,甘孜-理塘洋盆至少在早二叠世时期就已发育有成熟洋盆。  相似文献   

16.
西藏保吉地区晚侏罗世珊瑚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班戈县纳木错西岸的保吉地区新发现了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珊瑚化石14属21种及未定种。它们分别是:Goniocoracf.annulata Roniewicz,Calamophylliopsis cf.moreauna(Michelin),Thecosmilia?sp.,Calamophylliopsis?sp.,Micrabacia?sp.,Stylosmilia michelini M.-Edwards et Haime,Cladophyllia turbinata(Gregory),Cladophyllia?sp.,Thamnasteria?sp.,Ovalastraea?sp.,Montlivaltia?sp.,Latiastraea goldfussi(Koby),Donacosmilia cf.silinensis Liao,Thecosmilia baingoinensis sp.nov.,Placophyllia cf.rugosa Becker,Cladophyllia rollieri Koby,Thecosmilia cf.costata Fromentel,Goniocora?sp.,Pleurocora crassa(Reuss),Calamophylliopsis moreauna(Michelin),Trocharaea?sp.等。这些珊瑚表明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不是中二叠世,因此不能划为中二叠统下拉组。通过与已有上侏罗统岩石地层单位的对比分析,该套地层应属于吐卡日组。本研究吐卡日组的发现证明了保吉地区的上侏罗统并非缺失,而是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了措勤盆地上侏罗统并非缺失,也不仅仅是接奴群或者是拉贡塘组为代表的碎屑岩沉积,而且也有上侏罗统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这一发现为开展措勤盆地礁滩相上侏罗统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地层古生物学证据,因此,笔者建议将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作为措勤盆地新的油气勘探目标层系。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巴彦敖包二叠纪放射虫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内蒙古中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西靠近国境线的巴彦敖包地区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的放射虫化石,放射虫化石包括4个属的6个比较种和若干个未定种:Pseudoalbaillella cf.lomentaria,P.cf.rhombothoracata,P.cf.scalprata,P.cf.longicornis,Latentifistula cf.patagilaterala,Ruzhencevisponguscf.uralicus,Stigmosphaerostylus sp.等。该区系索伦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东延部分,该动物群的发现提供了索伦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最终混杂堆积的时间为中二叠世早期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的砂岩、粉砂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判别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探讨北羌塘盆地的性质及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北羌塘中段的治多-杂多地区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早石炭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早中二叠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晚三叠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结合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石学,治多-杂多地区的沉积盆地经历了早石炭世被动陆缘克拉通盆地-早中二叠世裂陷盆地和早中三叠世被动边缘克拉通盆地-晚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的两个演化旋回,体现了金沙江缝合带和甘孜-理塘缝合带成生发展在研究区内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19.
在甘孜—理塘结合带内理塘县中木拉乡附近发现锰结核。通过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该锰结核产于结合带内瓦能蛇绿混杂岩组中的黑色粉砂质板岩中。其沉积层序为玄武岩→硅质岩→含锰结核粉砂质板岩。锰结核主量元素具有高Mn、低Fe、Si、Ca的特点,其中Mn含量为42.19%,高出大洋锰结核平均值1.83倍,Mn/Fe值较高,达8.1。锰结核中除Cr高于大洋锰结核平均值2~7倍外,多数微量元素低于大洋锰结核平均值。稀土元素具有较明显的Ce正异常,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分异程度、Eu异常特征与混杂岩中的砂岩、硅质岩近似,而与玄武岩差别较大。该锰结核产出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火山活动微弱,代表甘孜—理塘洋扩张到最大程度时的沉积。其时甘孜—理塘洋规模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中甸地区哈工组放射虫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和金沙江构造带之间的德格-中甸微板块,可分为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带和中咱地块等次级构造单位.滇西北中甸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包含大量沉积混杂岩块,与乡城、得荣泥砾混杂岩相连,形成晚三叠世沉积混杂岩带.哈工组沉积序列和沉积混杂岩沉积特征研究表明,中甸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为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形成过程中,由盆地边缘垮塌沉积形成,混杂岩块物源为近源下伏地层.沉积混杂岩块主要为晚古生代灰岩,但也有含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的层状硅质岩,说明德格-中甸微板块晚古生代不是统一的碳酸盐台地,而是碳酸盐台地与深水断陷盆地并存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另外,哈工组三段还发现侏罗纪放射虫化石,说明金沙江带以东地区侏罗纪仍存在海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