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848年狼鳍鱼属建立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此间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就其系统分类、形态结构、地史和地理分布、鱼群组合以及生态环境等有关问题作了不断地研究。狼鳍鱼在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中产出丰富、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并与一些繁盛于晚侏罗世的动物化石共生,组成驰名世界的热河动物群。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之后的近三十年来,狼鳍鱼群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北方晚侏罗世的标准化石组合,并通常以狼鳍鱼的出现作为划分侏罗—白垩系界线的主要依据。刘宪亭等人的《华北的狼鳍鱼化石》(1963)一文是对我国  相似文献   

2.
固阳群原称“固阳煤系”,系原华北地质局固阳地质队1957年所建,指内蒙固阳盆地的一套含煤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1971年内蒙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改称“固阳组”,时代为早白垩世。1975年《内蒙地层表》将该煤系地层时代又划归晚侏罗世。固阳群含丰富的鱼类化石,主要由固阳鱼(Kuyangichthys)及昆都仑鱼(Kuntulunia)组成,称固阳鱼群。1979年刘宪亭等人认为该鱼群时代比狼鳍鱼群要晚些,时代为早白垩世。最近,作者等在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公社原属晚侏罗世亨通山组中发现了固阳鱼群重要分子——昆都仑鱼,因此该套地层应划归早白垩世为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辽宁西部及其邻区中生代大量原始鸟类化石及其祖先类型的发现(季强等,1996;侯连海,1997;Ji et al,1998),使我们对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有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简要记述一件产自辽西凌源“义县组”的鸟类化石,与该鸟类保存在一起的戴氏狼鳍鱼(Lycoptera davi-di)等化石,为确定该鸟类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提供了依据。这是辽西冀北一带晚侏罗世鸟类化石的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下白垩统中发现鱼类和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下白垩统沉积岩地层首次发现鱼类和叶肢介化石。鱼类化石为Lecoptera sinensis Woodward(中华狼鳍鱼);叶肢介化石为Yanjiestheria Chen(延吉叶肢介属),分为4个种。该鱼化石属于热河生物群的典型分子,和该叶肢介属在胶莱盆地中广泛分布,属于早白垩世陆相河湖动物群。两类化石同层保存,化石保存完整,属于原地埋藏,所以含这些化石的地层应属于陆相沉积,而与海相沉积关系不大。这套地层因岩性和沉积环境与胶莱盆地南部地区的莱阳群法家茔组(K_1f)非常接近,建议使用法家茔组之名,而不使用因被认为是海相浊流沉积而命名的"灵山岛组"。  相似文献   

5.
中华弓鳍鱼科(Sinamiidae)是全骨鱼类弓鳍鱼目中已经绝灭的一个支系,目前只在亚洲东部的早白垩世陆相沉积中有发现,是热河生物群的重要成员。该科现有3属8种,分布范围最北可达中国东北最北部,最南至东南亚的泰国,向西可至甘肃省的酒泉盆地,向东可及日本中部。其中中华弓鳍鱼属Sinamia是热河脊椎动物群属级分类单元中地理分布最广阔的。中华弓鳍鱼科在多个地方性鱼群中也都有出现,这些鱼群分别为:中国华北、东北及西北部分地区的Lycoptera-Peipiaosteus鱼群(包括酒泉盆地的Jiuquanichthy鱼群),中国华南、日本、朝鲜的Mesoclupea-Paraclupea鱼群(包括日本的石?白鱼群、胁野鱼群和韩国的洛东鱼群),以及泰国东部的早白垩世鱼群。中华弓鳍鱼科的分布特征是早白垩世东亚地区自成一个古生物地理区系的证据之一,化石已知时代延限为早白垩世Barremian-Albian期,在Aptian期达到最大分布范围。广泛的分布、集中的时代延限、鲜明的鉴定特征使得此类化石非常有助于提高地层对比的精度,或者提供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京西晚期中生代地层和古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西晚期中生代地层,系指东狼沟组至夏庄组一套陆相火山—沉积岩系。其沉积盆地呈北东—南西展布,北起北京市,南抵周口店。本文研究区仅限于大灰厂—坨里地区(图1)。  相似文献   

7.
延吉盆地老头沟、三峰洞、帽儿山等地发育有多个呈孤峰状产出的安山岩地质体,长期以来被作为次火山岩体描述.作者在朝阳川镇德新村东发现其不整合覆盖于龙井组之上,确定其为一套喷出相火山岩,新建德新组,根据龙井组及区域上珲春组时代限定,推断其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8.
燕山造山带中生代火山喷发及岩浆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燕山造山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火山喷发主要有早侏罗世南大岭阶段、晚侏罗世髫髻山阶段、早白垩世东岭台阶段和东狼沟阶段。多阶段火山喷发可分为早侏罗世近EW向喷发带、晚侏罗世NE向喷发带和早白垩世NNE向喷发带。火山—沉积盆地主要有早侏罗世继承性坳陷盆地、晚侏罗世继承性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新生性上叠式断陷盆地。火山喷发主要有南大岭阶段夏威夷型喷发、髫髻山阶段斯特朗博利型喷发、东岭台阶段普林尼型喷发3种类型。岩浆成分变化规律为:早侏罗世南大岭阶段以基性岩浆为主, 晚侏罗世髫髻山阶段中性岩浆规模大, 早白垩世东岭台阶段酸性岩浆活动强烈。  相似文献   

9.
沈光隆  吴秀元 《地质学报》1995,69(1):88-96,T002
经我们重新实地考虑查明,Bohlin,1971年研究的中国甘肃玉门鱼儿红晚古代植物,包括产自Westphalian期羊虎沟组和Stepanian期至Asselian期太原组的植物。鱼儿红的羊虎沟组植物群以欧美型植物分子为主,但也具有少量华夏植物群分子。本区发现的晚二叠世安加拉型植物分子,可能来自鱼儿红盆地东南隅的上二叠统上啊。B.Bohlin研究的标本可能在采集时将不同层位和不同地点的化石混杂,以  相似文献   

10.
评“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一文主张用"走马岗组"、"赵营组"和"六爷庙组"来替代正式命名的一套地层名称,这样做既不符合地层命名原则,又易引起新的不必要的混乱。在晚白垩世时西峡、淅川两盆地在岩性组合特征上是相似的,浙川盆地并不是"岩性特征简单",西峡盆地也不是"岩性复杂"。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红层"应采用"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这套地层名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及周边沉积演化历史、深大断裂特征、晚三叠世主要构造事件、现今贺兰山周围地层分布情况,结合地震资料、重磁资料以及最新的物源研究成果,对贺兰山晚三叠世盆地属性做了系统总结。重点探讨了研究区深大断裂的形成及后期多期次活化过程,研究区不同演化阶段的沉积特点以及晚三叠世早期、末期构造事件的表现特征。研究认为贺兰山晚三叠世盆地形成于块体相互作用下的张性环境,主要为叠加在早古生代贺兰山裂谷(凹陷?)盆地和晚古生代稳定盆地之上的拉张断陷盆地,断层系统表现为“地堑式”,盆地形态近似于“梭型”,西部塔尔岭—白芨芨沟一带断陷最为强烈,断距最大,北东延伸至正谊关断裂北部、南部延伸至炭井沟以南一带,整个断裂呈弧形,且两端断距逐渐减少。其中汝箕沟—香棒子沟断层为该时期深大断裂带的浅部延伸,东部以大水沟—鬼头沟断裂和现今银川地堑底部某断裂共同组成该地堑的断层系统。  相似文献   

12.
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非常规油气资源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东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盆地地质、沉积背景的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非常规油气的类型、分布及其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非常规油气的主要类型为油页岩和煤层气,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油页岩主要分布在辉桦盆地、罗子沟盆地、松江盆地、延吉盆地和敦化盆地等盆地中,主要层位为下白垩统大拉子组和古近系桦甸组,主要沉积环境为半深湖-- 深湖环境。煤层气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层位为早、中侏罗世地层和古近纪梅河组、珲春组,集中在珲春盆地、敦化盆地、双阳盆地等煤层较厚、埋藏较浅的盆地中。伊通盆地具有页岩气潜力。  相似文献   

13.
秀沟盆地是发育在东昆仑走滑断裂带上的一级拉分盆地,位于该断裂带西大滩-东大滩段与托索湖段的左阶连接部位.本研究通过解译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结合野外高精度实时差分GPS(RTK-GPS)测量数据,对秀沟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发育了晚第四纪地表地震破裂带、次级走滑拉分盆地、错断阶地陡坎、错断冲积扇等典型走滑构造地貌特征.其中秀沟盆地东北部发现约50km长,而且保存完好的地表地震破裂带,很可能是1902年秀沟盆地东北部M7.0级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在破裂带的长度上,它与1963年发生在其东部阿拉克湖段的M7.0所产生的40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相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表明,冲积扇上发育的河流T3阶地与T4阶地之间发生了90m左右的水平断错累积位移,根据同一海拔高度沉积物的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测定资料得出的T3和T4阶地的形成年龄分别是6276±262a和8126±346a,估算出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全新世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为12.9±2.9mm/a.此外,遥感影像解析和野外测量指示晚第四纪冲积扇发生的累积错断距离为2970±30m,根据这些推测冲积扇形成年代约为297±19kaB.P.,由此估算出秀沟盆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长期平均走滑速率为10.1±0.8mm/a.两者结果接近,表明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以来有比较一致的走滑速率.  相似文献   

14.
吉林“珲春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双兴  杨学林 《地层学杂志》1997,21(4):307-311,320
“珲春组”系分布于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延吉和龙井等地区不同盆地的一套煤系地层,这套地层被认为代表下第三系古新统至渐新统。据研究,各地区不同盆地的岩性及植物化石成分差别甚殊,依据各地区植物化石的组合特征确定珲春二道沟的地质年代属晚白垩世,为使用方便仍可延用珲春组组名;延吉清茶馆的植物化石归古新世,龙井三合的植物化石归渐新世,因其各自地质年代不同,建议这二地区可分别另建新地层组名。  相似文献   

15.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国内蒙大兴安岭地区植被茂盛,中生代地层出露较少,此前虽有关于热河生物群化石的记录和报道,但仅限于三尾拟蜉蝣、叶肢介和狼鳍鱼等热河生物群代表化石。2017年,笔者在内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宝山乡鸽子山地区发现了蜘蛛化石。这是大兴安岭地区首次发现热河生物群蜘蛛化石,为研究热河生物群蜘蛛化石的分类演化和古地理分布,及该地区热河生物群化石组合面貌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博格达地区晚古生代处于弧后裂陷盆地,晚石炭世祁家沟组多被认为是滨海-浅海沉积环境。据前人沉积相研究成果分析,博格达弧后裂陷盆地东、西段开裂程度不同,因此处于博格达东、西段相变地区沉积相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在1∶5万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区内麻沟梁地区祁家沟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及粒度样品分析,推断祁家沟组由扇三角洲、滨海、浅海相组成,扇三角洲相粗碎屑岩一定程度上为构造应力的突变产物,该认识为晚石炭世中晚期沉积盆地充填及构造演化奠定了沉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狼鳍鱼(Lycoptera)岩层的时代归属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李佩贤  苏德英 《地质学报》1994,68(1):86-100
在燕辽区,狭义的大北沟组产Nestoria-Keratestheria群,Eopa-racypris-Luanpingella-Darwinula组合等化石,白旗组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5.2Ma,以及完整的层序关系均证明狼鳍鱼岩层履于上侏罗统之上。热河动物群包括原始Trigonioidids群,Eosestheria群,Lycoptera群…以自身的演化规律阐明其属于白垩系的类群。Eose  相似文献   

18.
GIS 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以延吉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吉盆地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盆地油气勘探目标进行优选。采用图层叠加法、神经网络法和模糊聚类对盆地的静态地质要素进行评价,对于油气动态地质作用主要考虑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下实现油气运移路径模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延吉盆地的油气资源进行评价,并对各个要素的评价方法和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延吉盆地中优选出7 个有利区带,为勘探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并证实该评价方法对油气资源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松辽东缘中生代含煤盆地充填序列及在能源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松辽东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发育一系列NE向含煤断陷盆地。主要含煤层位是晚侏罗世沙河子组和早白垩世大羊草沟组。盆地的充填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基本上为三段式。反映在拉张裂陷-萎缩抬升的背景下盆地的演化特点。聚煤作用发生在特定的演化阶段。对盆地充填序列的研究有助于指导能源资源的勘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几何分析证明常用的tilt梯度和theta图边界识别方法在原理上是相通的,并利用几何意义将其统一成角度边界识别方法,同时给出其他的角度边界识别方法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传统角度边界识别方法的精度以及改善其对细节构造探测能力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基于标准差计算的角度边界识别方法:先对异常3个方向导数做窗口内标准差计算,然后求取角的反正弦、反余弦及反正切等反三角函数.该方法计算简单、易操作.通过模型实验对比,发现改进后的方法能识别细节构造,检测到更多异常信息,证明了改进方法的优越性.将改进后的方法应用于延吉盆地,不仅确认了地质资料中已有的12条断裂,且探明了与地震资料相吻合的3条新断裂,这将为进一步为研究延吉盆地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并对延吉盆地油气远景预测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