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全球尺度的6条大地震带内1900~1990年中184次Ms≥73/4级地震进行了沿地震带方向定向迁移的分析,获得了全球统一的地震定向迁移规律,总体是由西向东,迁移速度由700km/a变为150km/a,此现象可以作多种暂态地球动力作用过程的推论,如以大西洋脊间歇式张裂引起上地幔软流物质自西向东运动,呈现纵波式的振荡传播;也可解释为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自西南向东北对欧亚地震带依次的推压引起向东的应变波的传播;太平洋脊两侧洋底板块向西北和东北两侧的斜向推压,可能是造成两侧地震带地震向北迁移的触发源。  相似文献   

2.
白超英 《内陆地震》1989,3(4):308-313
本文将新疆境内分成六个地震活动区,以马氏模型为基础,论述了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所得结果表明,由1900—1988年资料所得模型的内符精度较高,合格率为85.7%,但由1900—1979年资料所得模型外推1980—1988年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布时,符合程度有所降低。结合Ms≥6.0级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布,则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可作为中期预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震地质》1994,16(2):127
对全球尺度的6条大地震带内1900~1990年中184次Ms≥73/4级地震进行了沿地震带方向定向迁移的分析,获得了全球统一的地震定向迁移规律,总体是由西向东,迁移速度由700km/a变为150km/a,此现象可以作多种暂态地球动力作用过程的推论,如以大西洋脊间歇式张裂引起上地幔软流物质自西向东运动,呈现纵波式的振荡传播;也可解释为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自西南向东北对欧亚地震带依次的推压引起向东的应变波的传播;太平洋脊两侧洋底板块向西北和东北两侧的斜向推压,可能是造成两侧地震带地震向北迁移的触发源  相似文献   

4.
新疆两次Ms≥5.2级地震的重力固体潮观测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又陵 《内陆地震》1990,4(2):188-192
一、引言 1983年12月15日新疆和静东北发生了5.2级地震(42°48′,87°30′),1987年12月22日罗布泊发生了5.7级地震(φ_N41°20′,λ_E89°48′)。震前乌鲁木齐红山台GS—15—218重力仪均出现一个月以上较明显的短期异常,异常量约150μGal。同时重力潮汐响应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红山地震台重力仪1982年正式开始工作。工作基本连续,对周围350km,范围内发生的M_s≥5.0级以上的地震有一定的反映,上述是该仪器对应较好的两个震例。  相似文献   

5.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4,24(1):189-191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表1 世界地震目录(2003年7~9月,M≥7.0)编号发震时间 月 日 时:分: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MS  MW 地  区107 16 04:…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文献资料划分的地震单元基础上,将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相邻三个地震亚区的地震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公元1900年以来的MS≥7.0级地震活动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地震亚区间具有一定跃迁指向性和非对称迁移现象,并把它作为地震活动大形势判断的依据之一。其中,西藏亚区迁往川甘滇亚区指向性达100%;天山亚区迁往川甘滇亚区指向性达92%。经过了长达10年4次跃迁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4,24(4):137-138
应广大读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  相似文献   

8.
鲁南地区地震活动性异常与苍山ML5.6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方法分析一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发现在苍山ML5.6级地震前,鲁南地区23个月无ML≥2.5级地震;在1985年6月新泰ML4.1级地震以后,ML≥3.0级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苍山-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1974年以后沿苍尼断裂的ML≥3.0级地震都发生在5.6级地震震中附近。  相似文献   

9.
郭绍忠 《地震研究》1993,16(1):25-32
本文在短临预报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及震兆加权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滇西北Ms≥5.0级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方法,并已全部计算机化。所得结果经1975年以来该区17次地震检验,地震强度预测准确率为88%,尤以Ms=4~6级中强震的预测能力最佳;时间预测准确率为93%,概括率为76%,起报点(发震概率阈值)为P_阈=0.53,并能计算有效预报期;地点预测准确率为88%,当P(N)>P(S)时报剑川以北有震,P(S)>P(N)时报剑川以南有震。三要素的总预测准确率为65%。所有预测方法定量性强,均能通过预报效能评分R值在97.5%置信度下的检验,效能显著。经一年多的15次预报实践,其准确率为93%,是一个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综合预报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5(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4年4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23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82次,M5.6~6.0地震29次,  相似文献   

11.
何正檀 《华南地震》1992,12(3):36-45
1980年,笔者应用地震对称迁移图象预测了全球大地震,其中包括12项主要预测意见和5项补充预测意见。近十年间,大多数预测意见已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说明作为一种新方法,对称迁移图象可能对地震长期预测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4年7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01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71次,M5.6~6.0地震20次,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3年11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30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99次,M5.6~6.0地震20次,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4年6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9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58次,M5.6—6.0地震13次,  相似文献   

15.
1966年邢台Ms7.2级地震的前震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断层或裂纹在其失稳破裂之前都要经历准静态的加速扩展过程。加速是失稳的一个必要条件。加速释放是成核在脆性层中的大地震的普遍前兆。且可将该加速过程简要地概括为地震释放速率比例于失稳破裂产剩余时间的负幂。  相似文献   

16.
景泰6.2(Ms)级地震地电阻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景泰6.2级地震,400km范围内有关11个地电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得到如下结论:1)武威、定西和水丹地电台在本次地震前观测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2)中、强地震前地电台能否观测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与分布于震源区内、外的深大活断裂、强烈活断层以及发震应力场有关;3)临震前地电阻率变化时-空特征表明本次地震可能是NNW向(或与该方向大致相同)应力场短期内作用增强诱导发生的,并且震源断层北盘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起彤 《中国地震》1990,6(4):17-25
1505年10月9日6(3/4)级地震震中原订在黄海(32.8°N,122.7°E)。1983年以后,因苏南、泰山核电站选址和上海地震烈度复核需要,有人对原定震中提出怀疑,并进行部分修正。我们对1505年地震震中做了考证研究,主要根据地震史料,同时也考虑同期历史地震分布、现代微小地震条带、构造地貌、活动构造和深部构造,建议将1505年6(3/4)级地震震中南移到长江口(30.9°N,122.7°E),并称为1505年长江口6(3/4)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选取河套盆地及周边地区 (北纬 3 8.5°~ 42°,东经 1 0 6°~ 1 1 3°)为研究区 ,采用《中国地震目录》1 970~ 2 0 0 0 .8,ML≥ 2 .0级地震资料 ,应用“八五”、“九五”攻关研究成果 ,通过对河套盆地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测震学指标的全时空扫描分析 ,提取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活动图像及参数 ,然后对河套盆地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历史中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和运用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图像、参数对河套盆地近期地震活动进行分析 ,认为河套盆地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5,25(2):127-129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级Ms为面波震级、M1。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B表示该数值来自中周期的体波震级。  相似文献   

20.
朱兆才 《地震研究》1993,16(1):13-24
本文认为华北地震是印度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俯冲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以我国东部大陆应力场近似幅射中心Q(λ_o=100°E、ψ_o=35°N)做印度板块碰撞影响下青海块体对华北俯冲作用代表、以东北M≥6深震近似重心S(λ_o=131.5°E、ψ_0=42.5°N、h=-575千米)做太平洋板块对华北俯冲作用代表,本世纪米华北M≥6地震呈现距此简化力源由近及远成串有序地发生,各活动期起始分别与青藏地震活动高潮和东北深震活动高潮相关的图象。据此建立了华北M≥6地震预测模型Q和模型S,历史地震预测实验表明两模型可以为华北M≥6地震预测提供线索。本文还对华北地震活动图象做了初步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