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7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7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8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洪都拉斯,震级为6.6。本月发生的77次M≥5.0地震中有51次发生在东半球,26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5.0的地震事件,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对于发生在全球的M≥6.0的地震事件,CDSN各台…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1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81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7次,M≥7.0地震0次,最...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2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86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6次,M≥7.0地震1次,最...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5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6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10次,M≥7.0地震1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地区,震级为7.0。本月发生的76次M≥5.0地震中有53次发生在东半球,23次发生在西半球。1999年6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0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3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墨西哥…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8年5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2次(见附表)。其中,M≥6.0地震13次,M≥7.0地震1次,...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3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89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9次,M≥7.0地震1次,最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4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0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9次,M≥70地震2次,最大一次地震发生在新不列颠地区(巴布),震级为73。本月发生的70次M≥50地震中有47次发生在东半球,23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50的地震事件,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对于发生在全球的M≥…  相似文献   

8.
1996年6~7月华北地区M_L≥3.0地震动态根据提供的资料,在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范围内,1996年6月份共发生ML≥3.0地震7次(见附表),无ML4以上地震发生。7月份共发生ML≥3.0地震6次(见附?..  相似文献   

9.
更新过程在许多领域已有应用。本文检验确认四川省、云南省M_s≥5.5,6.0,6.5;川滇M_s≥6.0、6.5,7.0;西藏M_s≥6.0,6.5,6级地震(主震)间隔时间分别都可认为服从指数分布;同时其中大多又可认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分别对未来1年、3年、5年给出地震发生的概率,并对以上时段内可能发震的次数作出估计,对西南地区未来几年内的地震活动强度给出简明的统计描述,应注意:年内四川省应有M_s≥5.5级地震发生,且震级可能大于或等于6.0级。  相似文献   

10.
在描述事件非稳态泊松过程基本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将非稳态泊松过程应用在华北地震区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的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研究表明,假定未来几百年间,汾渭带和华北带的强震(M≥7.0)活动将重现上一次地震轮回的非稳态泊松时间过程,那么,在2010年前发生一次7级地震的累计概率分别为0.26(不确定性范围为0.06 ̄0.50)和0.04(不确定性范围为0.00 ̄0.13)。它们明显地低于按稳态泊松  相似文献   

11.
1995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恢复到1994年的高水平态势:浅源地震频数猛增,并出现两次Ms7.7以上巨大地震。大洋岛弧带成为本季度地震活动中心。所罗门群岛有两次中强震。菲律宾萨马岛附近发生大震群。千岛群岛大震的余震未息。秘鲁北部和缅印边界各有一次中深源地震。希腊发生中强地震两次。萨哈林岛地震显示全球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y of practical use of seismic regime windows and seismic regime belts, the problem of establishing a “seismic regime network” consisting of “windows” and “belts” is further posed and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observed fact that many “windows” and “belts” make responses to one earthquake. For the convenience of usage, the “seismic regime network” is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 the first class and the second one. The former can be used in tendency prediction for long-term seismic activity in a large area, the latter used in short-term prediction in a small area. In this paper, after briefly discussing the 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seismic regime network”,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is simple and easily us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observe and extract seismic precursory information from a large area before a great earthquake, thus it can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analysis and judgement of seismic regime tendency in time and space. No doult, this method is of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161–169, 1991.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paper is improved by Prof. Shaoxie Xu.  相似文献   

13.
Earthquake prediction practice and a large number of earthquake cases show that anomalous images of small earthquake belts may appear near the epicenter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earthquake cases, researchers have a relatively consisten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larity of an identified seismic belt, 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method on seismic belt identification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scattered point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exhaustive algorithm, the rapi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of seismic belts has been progressing slowly. Visual recognition is still the basic method of seismic bel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algorithm of distance correl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fast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eismic bel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was proved by 100 random earthquakes and an example of seismic belts of magnitude 4.0 before the 2005 Jiujiang M5.7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belts should first identify the “relational earthquake”, then identify the “suspected seismic belt”, and finally use the criterion of seismic belt clarity to determine; ② random earthquakes and real earthquakes identif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ance correlation method can realize the fast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belts by computer.  相似文献   

14.
GlobalshearstrespaterninmainseismicactivebeltsLEIXIAO(肖磊)PEI-SHANCHEN(陈培善)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eismologicalBureau,Bei...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全球地震活动继续呈下降趋势。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95次,有3次大地震。本年度6级以上浅源地震频数显著减少,全年只有76次,b值为0.70,为1964年以来的最低值。本年度亚欧带地震在全球的比重显著增加。中国大陆地震约比全球活动滞后两年。目前全球仍处于地震高活动期中,5年内有可能出现第二个峰值。  相似文献   

16.
1997年第三季度,全球地震活动又恢复到中等偏低水平。克马德克群岛地区发生7.0级地震。美洲地震带于7月份发生3次7级左右地震,活动强度与大洋岛弧带相近。太平洋西北边缘带地震活动偏低。亚欧带西段的意大利发生6级强震。澳大利亚西部和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发生6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6级以上地震频度不高。美洲地震活动无新的活跃迹象。琉球海槽发生7级地震。西南太平洋岛弧地震强度不高,最高震级为6.5。亚欧带地震仍有继发性活动。南大西洋洋脊发生4次5~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部一条明显的北西向中强地震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清-临沂地震带是山东中部一条明显的北西向中强地震带,由9次中强地震组成。这些地震沿北西向展布,主要分布在四个震源区,大致呈50 ̄55km等间距分布。除1668年郯城地震与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有关外,其它地震受北西向蒙山断裂控制,是该断裂各为层段新活动的结果。另外,该地城带内地震的发生还有一定深部构造背景。未来应注意研究该带内再次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能量应变释放曲线和地震频次曲线对祁连山地震带MS5.0以上的20次地震震前中小地震活动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的地震在震中附近2°×3°范围内震前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地震活动增强持续时间约为6~12个月,其演化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两种类型:A:背景→增强→平静→发震;B:背景→增强→发震.增强区能量释放曲线有明显的幂指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河套地震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1年以来小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键群(SLC)方法,计算研究区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并分区域讨论其时序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河套地震带5个子区域地震空间相关长度表现出不同变化特征,且无持续性变化,多在约3年时间尺度上表现出增长现象,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增长变化不太可能反映区域应力场的长期变化,而可能携带应力场的中期变化信息。通过设定不同计算窗长和滑动步长来考证计算结果,发现地震事件时空分布的非均匀性、空间窗形状和大小等因素,可能影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数据变化幅度,但不影响整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