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水河断裂与则木河断裂在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方面既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又有着重要的差别。由于这两条断裂带都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的北东边界,同属川西巨型左旋走滑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断裂的几何格局、活动方式和地震活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菱形块体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其东部受到四川地块的阻挡使得块体边界的位移呈现由北西向南东递减的趋势,进而造成了两条断裂带在地震活动性方面的差异。根据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已有成果,我们认为,断层的活动方式、滑动速率以及变形和变位的调整方式等运动学特征决定了两条断裂带在地震活动性方面的特征,而这些又与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及与周围断裂的组合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对两条断裂带的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每条断裂有更好的理解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滇中次级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菱形块体南部,受北东向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带、北西向则木河断裂带、南北向小江断裂带和北西向红河断裂带所围限,内部发育着多条活动性较弱的近南北向断裂,包括元谋—绿汁江断裂、易门断裂和普渡河断裂等。青藏高原与周边块体的相互作用造成了该地区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地震活动,该区是  相似文献   

3.
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楚雄-南华断裂的活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第四纪盆地的成因以及与1680年楚雄 6?级地震的关系。吕合、南华等多处第四纪断层剖面揭示了断错龙川江Ⅱ、Ⅲ级阶地晚更新世晚期堆积,表明该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其最新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乃至全新世,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水平走滑速率1.6~2.0mm/a。沿断裂发育有楚雄、南华、子午等多个第四纪拉分盆地。历史上,断裂附近曾发生1680年楚雄 6?级地震和多次中强地震,楚雄-南华断裂为这些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更大区域范围看,它与东部的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一起,构成一组斜列的右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这种运动学特征类似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的红河断裂带,与川滇菱形块体SE向逃逸(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1 研究背景 川滇菱形块体是青藏高原东缘侧向挤出最强的活动块体,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其西南边界——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右旋走滑的活动断裂,其西北边界——金沙江断裂是一条多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表现为右旋走滑兼逆冲性质.维西—乔后断裂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部边缘,南与红河断裂相接,北与金沙江断裂相连,是红河活动断裂带的北延部分(图1).  相似文献   

5.
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楚雄-南华断裂的活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第四纪盆地的成因以及与1680年楚雄6(3/4)级地震的关系。吕合、南华等多处第四纪断层剖面揭示了断错龙川江Ⅱ、Ⅲ级阶地晚更新世晚期堆积,表明该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其最新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乃至全新世,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水平走滑速率1.6~2.0mm/a。沿断裂发育有楚雄、南华、子午等多个第四纪拉分盆地。历史上,断裂附近曾发生1680年楚雄6(3/4)级地震和多次中强地震,楚雄-南华断裂为这些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更大区域范围看,它与东部的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一起,构成一组斜列的右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这种运动学特征类似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的红河断裂带,与川滇菱形块体SE向逃逸(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3,自引:15,他引:7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宋长青 《地震地质》1998,20(2):51-154
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由近20条北西至北西西向断裂组成,是一条对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地壳构造带。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发展,总体表现左旋走滑性质。断裂带有山西断陷盆地带等几条北东向活动构造带与之交汇,形成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的构造组合,出现5个复杂的构造交接段。6级以上强震和大多数中小地震群集于这些地段,其中北西和北东向断裂都可能发生地震,显示共轭破裂错动特征,但北东向断裂发生的地震强度较大。张北-尚义6.2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交接段的西缘,是断裂带向西北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小江断裂带是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南边界断裂,是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小江断裂带空间展布、滑动速率、地震活动特征、强震地表破裂特征、地震危险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断裂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南段,其中中段又可分为东支和西支。整条断裂带全新世的滑动速率为10 mm/a左右,其中北段和中段滑动速率为8~12 mm/a,南段滑动速率小于8 mm/a。小江断裂带沿线及周边地区地震频发,北段、中段地震活动性明显高于南段,强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均匀性,南段和巧家-东川段为地震空区,具有较高的强震危险性。通过对小江断裂带的论述,认为小江断裂带南段穿过红河断裂并向南延伸,但小江断裂带向南延伸模式及小江断裂带南段速度亏损是否由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和红河断裂吸收,小江断裂带古地震是否与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古地震相互影响,“Y”字形构造带吸收和调节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1新构造环境 云南建水-蒙自一带位于小江断裂带南段以东、红河断裂带南段以北,紧邻川滇菱形块体东南端,大致在石屏-建水断裂SEE方向的延长线上,主要断裂有蒙自东山断裂、田山断裂和黑泥地断裂.因这一地区历史上无大震记录且构造活动不如小江断裂带、曲江断裂带和石屏-建水断裂强烈而未引起活动构造研究者的重视.但其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向SE145°平移的前锋,势必受到川滇菱形块体运动的影响,断裂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德钦—中甸—大具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貌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重点论述了德钦—中甸—大具断裂的几何展布、运动性质和最新活动时代。该断裂多处断错了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具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为1.7~2.0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0.7 mm/a。该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缘的一条重要的NW向走滑断裂,它与金沙江断裂带一起,共同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  相似文献   

10.
王华林  耿杰 《中国地震》1996,12(3):307-315
利用岩石碎裂数目的分形理论,分析,计算了沂沭断裂带及其西侧北西向断裂的断层泥粒度成分的分维值,讨论了断层泥粒度成分分维的地震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内的断裂活动的强度大于北西向断裂活动强度;F2是沂沭断裂带中活动最强的一条断裂,断层泥粒度成分分维值可作为表征断裂活动时代,破裂形式和断层泥形成斫代等的参量;分维值还与断层泥的母岩,厚度,粘土矿物含量和所处的断裂部位等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华南地台区,占优势的构造方向为北东向和东西向的断裂系.但研究表明,广西地区许多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控制着新生代沉积和地震活动.例如,1977年平果县5.0级地震是广西几十年来最大的地震之一,就发生在北西向的右江断裂带上.因此,对北西向断裂的进一步研究,是广西地震地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13年8月31日5.9级地震的震中地区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附近,地质构造复杂,近SN向的金沙江断裂带与NW向的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在此交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表明,金沙江断裂带的曾大同断裂、里甫-日雨断裂带、郎中断裂、古学断裂等晚更新世—全新世表现出明显的活动迹象,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冲滑动分量,其全新世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3.5~4.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9~1.1mm/a。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具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为1.7~2.0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0.7mm/a。该断裂与金沙江断裂带一起,共同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北边界。它是青藏高原EW向伸展作用下的一条重要的右旋走滑断裂,起着调节高原物质向SE运动的作用。据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震源机制解资料和滑坡崩塌体展布位置分析认为,2013年奔子栏M5.9地震的发生与德钦-中甸-大具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区活动断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的断裂构造颇为发育,主要有北东、北东东和北西向三组断裂。在现今构造应力场作用之下,北东东和北西向断裂组成共轭断裂系统。由于本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尚难确定哪组断裂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断层泥的热释光资料表明,断裂的最新活动应在晚更新世,断裂的复发周期应在10万年左右。目前尚不能肯定哪条断裂为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4.
则木河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则木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重要的北西向地震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强烈,具左旋错动性质。该断裂北段在西昌北侧于西宁附近与南北向的安宁河断裂带似交非交,构成特殊的发震构造部位,历史上一系列强震在这里重复发生。而断裂南段,由于多组断裂的交汇,岩石极度破碎,不利于大量应变能的储存,常以中、小地震的形式释放应变能。研究资料表明,该断裂北段系属发展中的断裂,同时又是构造的交汇区,有利于应变能的积累,因此对其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南澳强震区北部柘林地区断层气的测试结果表明,北西向黄岗水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断层气含量较高,次级断裂和其它方向断裂的断层气含量较低,根据断层气异常,结合断裂新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地震分布特征,大致可将区内断裂的活动性划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松花江断裂活动性考察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其新构造特征,发现松花江断裂的活动是受伊舒断裂带牵动,有一远离伊舒断裂带,活动性逐渐减弱的特征.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加之上地幔隆起的影响,使伊舒断裂带和松花江断裂正处于最大剪切应力作用下的位置.由于松花江断裂的贯通性不如伊舒带,容易形成闭锁,发生地震.因此伊舒断裂带与具有一定规模的北西向活动断裂的交汇处附近地区,应是我们重点监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长岛第四纪断裂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岛地区的地震地质考察,发现岛内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向、北西-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等多条断裂。岛内发育的断裂在第四纪时均有过活动,这一特点与长岛处于张家口—渤海—威海断裂带内的构造背景是相符合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本区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研究,对1548年渤海海峡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和震中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分段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西向地震构造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将断裂带分为4段:张北-南口段、南口-宁河段、渤海段和蓬莱-烟台段,各段具有不同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同时,对断裂带内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川滇菱形块体边界的现今地壳形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吕弋培  廖华  苏琴  王兰 《中国地震》2002,18(1):28-37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测量资料,分析了各场地所处断裂的近期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形变活动逐渐减弱,南段逐渐加强,各条断裂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变形特征;菱形块体的现今水平形变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垂直形变速度较低,且呈上盘抬升与下降交替出现的运动特征,部分场地的形变异常变化与其邻近的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通甸-巍山断裂中段的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甸-巍山断裂属于红河断裂带的分支断裂,目前对该断裂中段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较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通甸-巍山断裂中段是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张性正断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其最新活动时代距今约2.2ka。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断裂中段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25mm/a,全新世晚期以来垂直运动趋于增强。该研究不仅为该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有助于理解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构造变形的空间分配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