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连山疏勒南山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1970年左右地形图和1995、1999、2002年及2006年的Landsat-TM/ETM+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提取冰川边界,对祁连山疏勒南山地区的冰川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冰川在1990年代变化显著,1995年冰川面积比1970年的减少了5.8%,1999年冰川面积比1995年代的...  相似文献   

2.
任贾文 《冰川冻土》1999,21(2):151-154
党河南山地区的气候以干冷为主要特征,但这里的冰川仍属亚极地型。目前雪线较过去粗略推断有所上升。对冰川表面雪层、冰川侧融水、冰川前河水和降水样品的主要阴、阳离子分析表明,地表水主要受地表物质成分所控制,化学特征为HCO3、SO4-Ca型,将降水和雪层中离子浓度与其它地区对比后认为,大气中离子来源主要为陆地,人类污染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71年在党河南山地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党河南山西部的冰川进行了工作,现对其一般概况及利用,提出如后,供参考。长期以来,本区冰川积累冰雪,并逐步消融,起着高山水库的作用。所以开发利用党河南山上的冰雪资源,人工调节冰雪融化的时间与速度,以增加党河的水量,这对进一步发展肃北、敦煌两县的农业生产,是非常迫切和急需的,对改变这两县的干旱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素珠链峰地区玉木冰期以来冰川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素珠链峰系祁连山脉中部北缘走廊南山的主峰,海拔5,547米。由于山体海拔高,气候严寒,加之季风和山区气候形成的降水,使本区得以发育有大量现代冰川。同时,区内角峰、刃脊、U谷和冰斗地形比比皆是,冰碛地形一般保存较好,这就为研究本区冰川发育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翁文波、夏开儒、刘泽  相似文献   

5.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11,33(3):703-705
中国是欧亚大陆冰川最多的国家,也是中低纬度地区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现代冰川近6万km2,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区.1957年以前,只有西方探险家和少数中国学者进行过一般性考察研究.1957年夏,我和唐邦兴随施雅风先生横穿祁连山西段,进行中国地貌区划路线考察时,登上了党河南山北坡的马厂雪山冰川,深深地感到冰川融水与荒漠绿洲的关系,水就是生命线的含义.施雅风先生回到北京以后就向中国科学院领导汇报,提出开展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和融冰化雪试验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竺可祯副院长的支持,于1958年成立中国科学院甘肃青海综合科学考察队冰川分队,融冰化雪试验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朱岗昆先生带领苏从先、杨颂禧等进行;冰川考察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所施雅风先生带领郑本兴、朱景郊、王宗太等进行.  相似文献   

6.
车正  王宁练  梁倩  陈安安 《冰川冻土》2022,44(5):1409-1418
冰川厚度测量是冰储量估算的关键。基于2019年7月利用探地雷达在托来南山6号冰川主冰川的测厚结果,通过普通克里格法绘制了主冰川的冰厚分布图,计算出主冰川的平均厚度为(39.61±5.32) m,冰厚空间分布呈自边缘向中间逐渐增厚的特征,最大冰厚[(100.78±1.78) m]位于纵剖面海拔4 770 m附近的凹陷盆地,结合半物理公式估算出整条冰川的冰储量为(0.0504±0.0082) km3。冰床为典型槽谷地形,谷槽横剖面呈U形,且随海拔的升高谷槽宽度逐渐变小。现有的面积-体积公式并不适用于单条冰川的冰储量估算,但分类型拟合公式具有降低估算结果误差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冰川的温度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冰川温度是冰川的一项物理状态指标,反映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和冰川的运动条件。现今的冰川温度状况是过去和现在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冰川表面的热量平衡、积累和消融、融水的活动、冰川的运动以及地热流的作用都对冰川温度场产生影响。我国冰川工作者自1959年首次进行观测,至今已经积累起一批数据,为研究我国冰川的物理  相似文献   

8.
跃动冰川     
正常的冰川运动速度,一年不过30-300米左右。可是,有些冰川会出现周期性地暴发式向前推进的现象。为了与那些流速正常的冰川有所区别,冰川学者把暴发式前进的冰川叫做跃动冰川,也有人把它叫做波动冰川、飞跑冰川或灾难性前进冰川。 现在已知,世界上至少有三百条以上的跃动冰川。仅阿拉斯加一地,就有跃动冰川二百条左右。此外,它们还分布在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帕米尔、阿尔卑斯山、南美安弟斯山、加拿大北极诸岛、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冰岛、格陵兰岛。  相似文献   

9.
·书刊介绍·     
这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的专门性科学专集。巴托拉冰川系世界中低纬度山区长度超过50公里的八大冰川之一,影响著名的中巴公路交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派出的、由施雅风教授等同志组成的冰川考察组,于1974、1975年对该冰川进行了详细考察。本书以专题形式总结了这次考察的成果,全书十六个章节,四十万宇,分别论述了有关巴托拉冰川及其邻近地区冰川的生成、发育、历史演变、冰川动态、运动、消融以及冰川水文、气候等特征;进行了冰川区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制就一幅1:60000彩色巴托拉冰川图;计算了冰川融水的最大流量;预报了本世纪内冰川的  相似文献   

10.
普若岗日冰原表面运动特征观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冰川运动特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冰川的基本性质,是冰川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40a来,我国冰川学者先后对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等部分冰川进行了冰川运动的观测研究[1~6],施雅风、黄茂桓等较为系统的总结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的运动机理以及我国大陆型冰川运动的某些特征.这些分析观测的冰川类型均为山谷冰川或冰斗山谷冰川,而对冰帽型冰川的运动特征的观测分析甚少.  相似文献   

11.
航卫片在祁连山地区冻土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西部地区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1980年5—8月,我们在祁连山(东径98°00′一99°00′,北纬38°40′—39°20′)地区进行了航卫片的水文地质和冰川,冻土的解译与验证工作。现将我们在该地区采用航卫片进行冻土解译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供讨论,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解译区内,由北向南有祁连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山,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托  相似文献   

12.
贡嘎山海螺沟为冰川地质作用的冰川谷,其中、下游河谷为古冰川谷,上游发育着现代冰川,它是横断山主峰贡嘎山地区冰川群中最宏大的一条冰川.自第四纪以来,强烈的冰川地质作用塑造了海螺沟流域特殊的山地与河谷地貌,因其距大城市较近,成为人们研究和观赏冰川奇观不可多得的地点.使之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相似文献   

13.
主 编 周幼吾副主编 陈肖柏 黄茂桓 何 兴细 委(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靖康 丁德文 马英明 王中隆 王 亮 仇家棋 艾南山 白重暖 伍光和 朱国才 任炳辉 刘桂筏 刘鸿绪 李永生 吴紫汪 杨针娘 张青松 张祥松 武彼般 浦庆余 崔之久 谢自楚 童伯良 程国栋 董须瑜 曾群柱编辑部 何 兴 刘过之 周尚哲 徐月珍 王新明 《冰川冻土》第三届编委会组成名单  相似文献   

14.
主 编 周幼吾副主编 陈肖柏 黄茂桓 何 兴编 委(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靖康 丁德文 马英明 王中隆 王 亮 仇家淇 艾南山 白重暖 伍光和 朱国才 任炳辉 刘桂翎 刘鸿绪 李永生 吴紫汪 杨针娘 张青松 张祥松 武彼船 浦庆余 崔之久 黄茂桓 谢自楚 童伯良 程国栋 董须瑜 曾群柱编辑部 何 兴 刘过之 周尚哲 徐月珍 王新明 《冰川冻土》第三届编委会组成名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型冰川运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运动是冰川区别于其它自然冰体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现代冰川工作者一开始就重视对冰川运动的观测研究,至今已积累了二十多年的资料。1958年以来,先后对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阿尔泰山的某些冰川,进行了运动速度观测及其研究,有些冰川还进行过连续的观测(表1)。此外,还对喀喇昆仑山的巴托拉冰川进行过详细的观测研究。施雅风等曾对我国冰川运动情况作过总结。本文试图在前人总结和笔者在祁连山、天山等新近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冰川运动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冰川的发育条件和雪线分布、成冰作用、物质平衡、冰川运动和冰川温度五个方面对三十年来取得的进展作一述评,最后归结到我国冰川分类问题的讨论。 一、冰川的发育条件和雪线分布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基本搞清了我国冰川发育的基本条件。 我国西部原无发育冰川的条件,只是从第三纪末以来,西部诸山系,北起阿尔泰山,南到喜马拉雅山均强烈隆起,超过了冰期和间冰期的雪线高度,才出现冰川。青藏高原和天山、阿尔泰山等山系的上升,不仅简单地改变地面温度条件,而且导致大气环流形势、降水、辐射与热量平衡的变化,从而对冰川的分布、规模和性质产生重大影  相似文献   

17.
一、中日联合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冰川考察报告 该报告由二十四篇研究论文和三幅附图组成,它以自然地理,冰川分布,冰川变化、冰结构、物质平衡、冰川温度、成冰作用、冰川的积累消融、气候、水文、同位素、冰川沉积、地貌、第四纪冰川作用等为研究内容。以野外观测和制图为基础,并以大量  相似文献   

18.
光学遥感影像的山地冰川运动速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山地冰川随着地形、气候变化等因素不断运动,及时准确的获取冰川运动速度是研究山地冰川特性以及冰川灾害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光学影像相关技术应用于冰川的运动监测,并在运算中提出了"移动格网"方法.选用相同区域时间序列影像,一幅影像上用格网分割冰川区域,每个小单元格在另一幅影像上根据冰川表面纹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取相关性最大的对应单元格作为变化后的位置,两幅图像由单元格位移量计算运动速度.影像上格网逐步移动,直至完成整个冰川区域的速度解算.选用天山区域一块冰川间隔10a的光学影像,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天山冰川储量变化和面积变化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冰川储量的变化对海平面和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有重要影响,但是对大量冰川的储量变化很难通过实地观测获得。基于天山9条监测冰川储量变化的估算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探讨冰川储量变化和面积变化的相互关系,以期通过测定冰川面积变化来估算冰川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冰川储量变化与面积变化具有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为0.67~0.70。加入其他山区冰川样本以后,决定系数并没有提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对冰川变化监测和冰川储量估算存在误差;另一方面,不同的冰川区由于冰川的类型、规模及区域气候特征的差异,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未来不仅需要更多更准确的冰川储量估算,还需要按冰川形态类型和区域分别研究。  相似文献   

20.
物质平衡是冰川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响应,是冰川变化的重要参数.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发育在不同的水热环境下,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过程和机理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这两类不同性质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做一全面的对比研究意义重大.以东、西天山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图尤克苏冰川以及阿尔卑斯山东、中、西部的欣特雷斯冰川、Caresèr冰川和Sarennes冰川为参照冰川,在对比分析这五条参照冰川近60 a来物质平衡变化幅度差异和阶段性差异基础上,对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物质平衡阶段性变化上,阿尔卑斯山参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具有相似的阶段性,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参照冰川之间以及天山内部两条参照冰川之间物质平衡阶段性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可见,无论不同性质冰川还是同一性质的不同冰川,其物质平衡的阶段性变化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与不同冰川所处环境水热变化的时间差异有关,而与冰川性质无关;在物质平衡变化幅度上,海洋型冰川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大陆型冰川,原因是不同性质冰川发育的水热环境及其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差异;在前人对冰川加速消融机理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也讨论了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机理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