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原海洋地质研究室主任、第四纪地质学家刘敏厚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85年7月26日在青岛不幸逝世,终年55岁.刘敏厚是山东牟平县人,生于一九三零年.195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同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1958年赴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留苏期间获副博士学位.他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先后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地质学家之一.1979年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后,致力于第四纪地质、海洋沉积和海岸带的调查研究,在他的具体实践和指导下,完成了“黄海晚第四纪沉积”专著和山东海岸带第二调查区图集、报告及资料汇编,为我所海洋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并获得一批重要成果。为提高我国海陆第四纪对比研究的学术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分会共同发起,并联合有关兄弟单位一道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第四纪海陆对比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地矿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联合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地质学会、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和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海洋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第四纪海陆对比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2—26日在青岛召开,与会代表59人,他们来自全国28个科研、教学、生产和出版单位。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摘要101篇,有31篇在大会进行了交流,论文内容广泛,涉及到第四纪地质的基础理论、区域第四纪地质、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第四纪地质等许多方面。 这次会议重新强调了第四纪地质研究中海陆对比的思想,会议认为海陆对比及海陆结合成为发展第四纪地质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向。 事件地质学和全球变化思想是近几年来地球科学的最新进展之一,是指导和认识第四纪时期地球环境演变历史、现状及预测未来的哲学思想及基本原理,会议提出的一些论文涉及到第四纪时期一些重要的地质事件和突变事件,从而为建立以事件为依存的“时间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丁仲礼院士丁仲礼,第四纪地质学家。1957年出生于浙江嵊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系,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在第四纪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  相似文献   

5.
蔡乾忠研究员,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曾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石油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地质学会理事长。现任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等刊编委等职。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0多个单位的近千人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其中副研究员以上及相当职称的有近百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国家海洋局等系统,现将主要单位简列如下.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青岛)、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河北省正定)、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地质研究所(北京)、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广州)、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上海)、岩溶研究所(桂林)、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西安地质学院水工系(西安)、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长春)、成都地质学院水工系(成都)、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武汉)、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河北省宣化)等,各省(区、市)地质局所属的水文地质队和区测队等也有部分人员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亚洲近海资源勘察联合协调委员会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的赞助下,由中国区域第四纪地质中心筹委会主办的国际第四纪地质考察和讨论会,于1982年11月15日至27日在我国举行.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的四十多位第四纪地质专家,以及亚洲近海资源勘察联合协调委员会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官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日本的代表,分别回顾了本国第四纪地质工作情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中国代表在会议期间作了《中国第四纪地质工作概况》、《南海第四纪地质和海洋地质工作情况》、《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特征》、《南海北部及广东雷琼地区第四纪地质特征》、《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特征》及《上海的地面沉降及其控制》等八个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是原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地质矿产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在国内外地学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该刊论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我国海洋地质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历史。1《海洋地质与第四纪...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0月29日—11月3日,中国东部和海域地质特征及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编图研究中心、三维地质调查研究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及海岸带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等7个单位联合主办,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青岛市地质学会承办。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  相似文献   

10.
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沉积室副研究员、中国共产党员郑光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9月22日在青岛不幸逝世,终年57岁。 郑光膺副研究员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分配在河南冶金局地质队工作,达20多年之久,曾参加豫西、豫北的金属矿及煤田勘探、详查工作,撰写“河南杨家庄铁矿勘探报告”、“河南东冶铁矿区勘探报告”、“河南天喜镇煤田地质报告”、“河南林县杨家庄铁矿区吴家井、汞北矿体报告”及“论河南杨家庄铁矿区矽卡岩型的生成规律”等生产报告和学术论文。1979年调入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参与《海洋地质研究》创刊及编辑工作。1983年后担任地矿部攻关课题——“浅海及相邻陆区第四纪层型地层对比”的研究。此期间主要论著有:《南黄海第四纪地层层型对比》、《黄海第四纪地质》以及译著《湖泊沉积学原理》等。  相似文献   

11.
日前,自中国知网"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获悉,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和《海洋地质前沿》入选2015《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统计源期刊。据了解,该数据库"2015年度计量评价指标变化分析报告"显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由2013年的0.558增加到2014年的0.632,  相似文献   

1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地质研究室原主任、第四纪地质学家刘敏厚同志因患重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在青岛不幸逝世,终年五十五岁.刘敏厚是山东牟平县人,一九五三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同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一九五八年赴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留苏期间获副博士学位.他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先后发表研究论文近二十篇,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地质学家之一.1979年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海洋地质杂志社隶属于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组建于2001年12月,主要编辑和出版学术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1年创刊、双月刊)、综合类《海洋地质动态》(1982年创刊、月刊)两种期刊,还编辑出版海洋地质科学专著图书(海洋出版社的授权单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海区编图会议于1983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等八个单位的2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及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主编、研究员张宗祜,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启伦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指出:编制“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对我国的地质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次编图被列为地质矿产部重点科研项目.海区部分的编图又对整个图件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海区编图的完成打好基础.负责海区编图的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编图工作进展及编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会上还展示了30多幅图件.  相似文献   

15.
由地质矿产部区域第四纪地质中心筹委会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和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测协调委员会(CCOP)共同主办的“第四纪沉积学和实验技术培训班”于1983年5月20日至6月9日在青岛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办.参加这届培训班的有来自孟加拉、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的学员23人.担任培训班讲课的是荷兰著名的沉积学家梁瑞仁博士、荷兰乌德勒支大学比较沉积学家范赫尔德博士和美国地质调查所第四纪沉积学家莱茵哈特博士,还有CCOP的代表、荷兰第四纪地质专家克鲁斯博士.野外实习和实验技术课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10位工程师讲授和指导.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寻找和开发近海矿产资源、解决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第四纪地质问题,这次培训班就是适应上述需要而举办的.培训班的内容包括理论讲授、野外实习和实验技术三个方面.理论课内容主要有现代河流、三角洲、潮坪沉积作用及其沉积相分析,原生沉积构造,第四纪海平面升降等,野外实习主要有胶洲湾大沽河冲积相和潮坪沉积的调查和研究,泻湖一沙堤复合海岸的地质旅行,胶洲湾泥质潮滩的地质旅  相似文献   

16.
由地质矿产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分会、中国海洋地质学会、青岛市地质学会、IGCP274项中国工作组和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术研讨会”将于4月23—28日在青岛市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培训中心召开.会议第一号通知发出后,得到兄弟单位和广大利技工作者的支持,截至2月底收到近80个单位150多篇学术论文(摘要),论文内容十分丰富,将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大会或分组会上交流,会议的准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自中国知网"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获悉,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和《海洋地质前沿》入选2015《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统计源期刊。据了解,该数据库"2015年度计量评价指标变化分析报告"显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由2013年的0.558增加到2014年的0.632,《海洋地质前沿》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由2013年的0.419  相似文献   

18.
正《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于1981年9月,现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期刊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前沿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学术论文;刊文范围突出中国海区、大洋地质和"三极"地区基础理论研究特色,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与全球变化对比研究。期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于1981年9月,现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期刊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前沿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学术论文;刊文范围突出中国海区、大洋地质和"三极"地区基础理论研究特色,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与全球变化对比研究。期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1 2月 2 0日 ,海洋地质杂志社成立大会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地质动态》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在青岛远洋大酒店会议厅隆重举行 ,出席大会的领导有中科院院士秦蕴珊教授、青岛市科协副主席、青岛海洋大学副校长翟世奎教授、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周永青研究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教授级高工、海洋出版社社长盖广生编审、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主任何起祥教授、以及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出版社、青岛市科技编辑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