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三峡工程对长江龙口站水位影响的预测结果,通过对立龙口站与四湖地区水位站,以及与龙口地区地下水位的相关关系,进而研究三峡工程对四湖地区水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4):F0003-F0003
龙口港是国家确立的全国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山东省北部对外物资交流的重要集散地。2006年4月,龙口港集团有限公司与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整合,成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烟台港的三大核心港区之一,烟台市规划建设的两个亿吨港区之一。“十一五”期间,龙口港将以扩大港口规模,完善港口功能,培育临港产业,创新经营管理为重点,掀起新一轮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实测海平面高度的对比,发现龙口平均海平面从1991年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作者猜测此乃龙口在码头扩建后有系统下沉所致。  相似文献   

4.
王文海 《海岸工程》1994,13(1):10-19
探讨了龙口湾的开发功能、利用和保护问题,认为龙口湾的最重要功能是港口建设,同时应兼顾其他方面的发展;还指出在海湾开发的同时,应加强对海湾和沿岸土地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龙口湾的潮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龙口港验潮站的长期潮位资料和龙口湾内3个临时测站的短期验潮资料(2个站1个月,1个站la),对该区的潮汐特征、工程水位及暴潮增水等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龙口合龙是滩涂匡围的一个关键工序。文章通过总结江苏条子泥一期匡围龙口合龙施工失败和成功经验,对低滩大面积匡围龙口的位置和宽度、龙口防护、合龙时机、合龙施工以及合龙后的保护等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淤泥质海岸滩涂匡围龙口合龙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龙口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海堤安全度汛,往往设计过程中针对施工期度汛对上游排涝考虑不够周全,为合理解决施工期龙口设置对上游排涝的影响,结合象山道人山围涂工程龙口施工度汛对上游排涝影响分析情况,采用了潮波变形分析、和上游河网非恒定流洪水演进计算,提出了龙口合理设置方案,消除了龙口设置不合理对上游排涝影响,供广大围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口大型围垦工程围区吞吐潮量大,河口滩势条件复杂,龙口位置选择和极值流速确定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以两个典型河口大型围垦工程龙口为例,从水动力分析角度提出合理的龙口平面选址和龙口渡汛时因地制宜的结构布置。在青草沙水库工程中,龙口位置的确定充分利用围区原有深槽的过流能力,以保证库区内外及时水交换,并兼顾到围堤实施顺序与工程区整体河势环境相协调,避免口门进出水引起工程河段滩地的大冲大淤,也确保了堤基安全。龙口渡汛需要面临长时间大潮汛过流考验,龙口流速大小决定了龙口结构的保护方案和后期的合龙方案,常规使用的堰流计算方法能较为准确地计算龙口流量和断面平均流速过程,数值模型能对大型龙口流速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很好的模拟,是常规计算方法的重要补充。计算结果表明口门横向上中心流速大于口门两侧流速,在纵向上底坡内外两侧顶角处水流受重力作用加强,垂向断面收缩,在涨、落急时刻分别形成大流速区,是龙口结构布置时重点抗冲保护区域,需要设置抗冲性较强、自重大且联接牢固的护面材料。此外,同一潮周期内涨急流速通常大于落急流速也是其重要水动力特点。  相似文献   

9.
龙口港的假潮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23 a (1964—1986 年)的假潮资料,讨论了龙口港假潮的振幅、频率、周期和持续时间等;给出了导致假潮的各种天气形势和风场;分析了不同气象要素对假潮的贡献;探讨了大和特大振幅假潮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风场变化是导致龙口港假潮的直接原因;100 cm 左右和 >150 cm 的大和特大振幅假潮,是龙口港特殊地理环境、港湾及附近大范围海域骤猛的向港爆发性大风尤其强雷暴大风涌水在港内骤然积聚和海水惯性振荡的综合结果,该假潮具有较大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龙口的海风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龙口气象站近5年自记风资料及实测探空资料,分析了龙口海风的生消规律、海风强度、空间结构及海风生成后对温、湿度的影响。同时为分析海风环流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地计算热内边界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星池  王永学  陈静 《海洋通报》2017,36(3):302-310
以龙口湾正在兴建的龙口人工岛群和招远人工岛群为例,利用MIKE21软件建立龙口湾人工岛群附近海域水沙数学模型。在模型经过实测资料验证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大人工岛群整体建设和间隔期不同的分期建设方案,模拟不同方案对龙口湾潮流变化和海底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期为9 a的分期建设方案中人工岛群水道内流速较大,周围海域泥沙运动相对稳定,确定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测潮汐资料的对比分析及水准测量结果,证明龙口海平面上升是由于码头扩建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FVCOM 在龙口海域潮汐潮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建立了高分辨率的龙口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模式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计算水位和流速得到了精细的龙口海域M2,S2,K1,O1分潮的同潮图、潮汐潮流类型分布图和潮流椭圆分布图等。结果显示,龙口海域潮汐类型主要为不规则半日潮;屺姆岛以北海域多为往复流而龙口湾内同时存在旋转方向不同的旋转流;最大可能流速分布与岸线和等深线几乎平行,最大值出现在桑岛南侧的狭窄水道;该海域的潮汐余流极大值出现在屺姆岛的西侧,余流流速可达25 cm/s。该结论对于了解龙口海域的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龙口湾的泥沙来源、泥沙活动水深以及沿岸输沙量等问题。笔者认为,本区泥沙来源少,沿岸泥沙活动范围小,从泥沙角度讲龙口湾是建港的优良海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13年采自龙口湾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激光粒度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根据其表层沉积物粒度及黏土矿物组成分布特征,来探讨大规模人工岛建设对龙口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及黏土矿物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口湾沉积物粒度以粉砂为主(62.90%),黏土(18.05%)和砂(19.05%)的质量分数相近。龙口湾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与莱州湾整体沉积物组成相近,其不同组分质量分数表现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高岭石,但个别矿物的含量仍存在一定差异。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及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表明,尽管龙口湾的沉积物仍以沿岸河流输沙、风沙和岛岸侵蚀为主,但沿岸大规模人工岛建设已对其组合特征产生重要影响。粒度组成上黏土质量分数略有升高,砂质量分数略有下降;黏土矿物组成上表现为蒙皂石的最大质量分数升高24.55%,绿泥石和高岭石的最大质量分数均下降35%左右,而伊利石质量分数最高且变化不大。通过对龙口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及黏土矿物组成特征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大规模人工岛建设对龙口湾的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龙口湾水动力特征及其对人工岛群建设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龙口湾及附近海域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Mike21数学模型模拟了人工岛建设前后的潮流、波浪、纳潮量及水交换率等水动力特征,探讨了人工岛群建设对龙口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岛建设显著改变了龙口湾潮流场特征及水体运动路径,湾内受到人工岛的阻挡,流速普遍减小,局部区域潮流运动形式由往复流变为旋转流,流向变化较大,余流形成多个涡旋;湾外由于堤头挑流作用导致局部区域流速增大且余流流速增大,潮流运动形式未发生明显改变。受人工岛的掩蔽作用,人工岛及附近区域的波浪有效波高普遍减小。龙口湾潮位出现北部最大潮差变小、南部最大潮差增大的格局,壅水作用导致人工岛内部水道潮差变化明显。人工岛建设直接占据了龙口湾海域面积,导致其纳潮量明显减小,水交换率呈现南部和北部增大、人工岛北侧以及内部水道减小的特征,人工岛造成的水动力环境的改变是影响水交换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工岛群建设导致龙口湾内的潮流、波浪、纳潮量以及水交换等水动力特征减弱,是引起龙口湾水动力条件变化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7.
龙口湾位于山东半岛北部,莱州湾东北隅,为莱州湾的一个附属海湾.海湾湾口朝向西南,湾廓近似半圆形,属半封闭海湾.龙口验潮站位于湾顶(图1),水深7m.  相似文献   

18.
杨丽芬  周玲  王斌  郝玉 《海洋通报》2011,30(4):409-413
根据中国《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和相关技术规定,对龙口海洋站的风能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5 -2008年龙口海洋站10m处的平均风速为6.8 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77 W/m2,年平均有效小时数为7589 h,主风向较为显著,风能分布集中,湍流强度处于中等水平.龙口海洋站附近区域风能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9.
卢永金  何友声  刘桦 《海洋工程》2006,24(1):41-45,54
龙口保护与合龙、堤身稳定控制,是围海造地工程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的风险控制环节,研究其适用的风险估算方法具有实际意义。以堰流形式表达龙口流速极限状态方程,分析了有关随机变量的统计分布和参数,将JC法推广应用于龙口水力风险估算。针对施工期堤身稳定安全,提出利用类似工程实践资料或常规勘察资料进行施工期堤身稳定风险估算的两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凤岳 《海岸工程》1994,13(1):20-23
根据1989年11月至1992年5月二次实测水深资料,分析了龙口港航道淤积变化及形成外航道口门拦门沙坝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