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即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农作物生长的动态变化及作物产量预测和生态环境监测;草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火情及病虫害监测;植物病虫害预测和防治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频繁出现气候异常以来,美国的农业气象研究工作就转向以天气、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中心,广泛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生育、产量的影响;测定作物层及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变化过程(如气流的扩散,热、水、能量的乱流、平流输送和交换等);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下作物对水分的利用;风和能量在农业上的应用;作物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与效果;农业病虫害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遥感技术、卫星资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气象情报在农业领域中的作用。这些研究工作普遍确定了作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而且研究结果已用于农业计划和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王馥棠 《气象》1986,12(5):46-47
农作物产量的形成不仅与作物本身的品种特性、农业技术水平、土肥条件、病虫害等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关,还深受环境气象条件波动变化的影响,而且后者往往还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作物产量气象预报研究及其应用,无论在广度上或深度上,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在预报原理、思路、模式方法上有了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且大部分研究成果能较快地转入业务应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热量资源完全能满足烟田套种的小麦、绿豆生长的需求。1987 ̄1992年6年的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的烟叶不仅病虫害少、长势好、上等烟叶率高,而且单产高,再加上套种作物的效益,总效益比纯作烟叶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5.
孙奕敏  李檬  郭之怀 《气象》1984,10(12):25-28
一、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按目前国际上的习惯,遥感可分为航空和航天两大类。都以红外或微波作为常用波段。航空遥感比航天遥感分辨率高,所以航空遥感是发展遥感技术的重要方向。1979年以来,我们成功地利用彩色红外航空遥感资料分析了“城市热岛”特征,并揭示下垫面温度场特点。还开展了利用航空遥感资料作农业产量预报的试验研究。另外,还可利用遥感技术,遥测植被茂密程度和作物的多样性,感知该地区的干季和雨季,气候和生物的垂直地带;可遥测山区、平原、沙漠和草原的气候带以及地方性小气候和作物微气候等。  相似文献   

6.
张宏名 《气象》1986,12(9):39-42
提起遥感或是遥感技术,对气象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遥感技术开始在气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是比较早的。1960年4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从那时起,有关气象卫星云图等遥感资料就已经正式在气象预报业务中应用了。而后随着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射,遥感技术应用的范围也就逐步扩展,并开始研究它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1974年开始的有名的“大面积作物估产试验”(LACIE),可以说是遥感技术与农业气象预报工作结合的第一次尝试。 一、遥感技术及其一般原理 所谓遥感技术,简单说来,就是人们对观察研究的对象不用直接接触,且在相当远的距离就能感知其存在状况和特征的技术。它是20世纪6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先进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玉米发育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台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定量地描述作物生理现象、气象条件等环境因素与作物生态的关系,研究能够说明和预测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式,不仅可以预报作物产量,而且可以用于评价某一地区潜在的生产力、农业生产的风险分析、确定作物的种植条件和适宜种植期,以及根据作物的生育诊断采取  相似文献   

9.
1 引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全面监测植被生长状况提供了重要手段,NOAA/AVHRR是应用最广泛的遥感资料来源之一,它以植被指数(Ⅵ)表示植被生长状况。植被指数大小反映了植被条件的优劣,它在植被遥感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气象条件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作物生长状况都有差别,特别是气象条件异常时造成灾害,会严重破坏作物的生长发育,这时可以通过Ⅵ的大小监测作物的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病虫害作为严重的生物灾害已危及到世界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病虫害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植保部门目前使用的测报和防控方式无法满足大范围的精准、高效、绿色科学防控需求.因此,建立基于遥感手段的高效、无损的大面积病虫害监测预测方法,将提升我国大面积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测报精度与防控水平,有利于减少农药施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出现的多种形式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为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对相关技术方法进行综述,本文从多尺度下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机理、监测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典型模型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和预测预报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建议通过建立全国尺度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测系统,构建作物病虫害绿色智能防控体系,实现病虫害大面积、快速的监测、预测预报和精准、高效、绿色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干旱、洪涝、森林火情、积雪、作物长势、病虫害、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已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利用;其中森林火情监测是我省开展较早而且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基本业务,在林业及政府部门具有较高的声誉,但是近两年由于空间无线电信号的增多,致使接收到的NOAA-14卫星的信号常受外界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接收到的遥感图像掉线、误码较多,再加上NOAA—14本身定标偏高的问题,给林火的判识带来很大困难。为了避开干扰进一步提高森林火情监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地了解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上有着突出重要的意义。由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较大,而目前的土壤水分观测网点稀疏且观测周期较长,代表性较差,已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随着遥感技术的普及深入,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方法已成为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业务使用部门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1引言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合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2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资料取自于辽宁省气候中心的玉米农业气象观测报表。全…  相似文献   

14.
作物病虫害的综合管理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系统,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全面阐述了灰色系统模型的建立与预测方法,建立了作物病虫害测报中的GM (1,1)模型,测报准确性较高,模型模拟检验精度达到I级水平,发展系数<0.3,可用于该地区作物病虫害作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5.
作物病虫害的综合管理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系统,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全面阐述了灰色系统模型的建立与预测方法,建立了作物病虫害测报中的GM(1,1)模型,测报准确性较高,模型模拟检验精度达到I级水平,发展系数〈0.3,可用于该地区作物病虫害作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县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是根据县级气象部门为农村服务的需要而建立的。系统具有各县自然情况、农事活动、病虫害、作物发育期气象条件、作物需水量、作物生育期温度指标、品种热量指标等七大功能模块,可以对农业生产各时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利弊分析、灾情评估、给出对策建议等。具有可操作性,可在各气象台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有关农业的评估对象由作物生产系统延伸到粮食供应链系统,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不利影响的证据在加强。气候变化改变了作物适宜种植区,使中高纬度及温带地区作物种植界限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推移。人为引起的气候变暖阻碍了作物产量的增长,地表O3浓度增加使作物产量降低,CH4排放加剧了这种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加剧作物病虫草害,极端气候事件高发加剧了粮食不安全,推升了国际粮食价格。适应措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基于自然的适应方案在增强作物生产系统气候恢复力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较高潜力。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大战略需求出发,AR6报告对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的启示如下:需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种植适宜区转变与种植带北移的重要战略价值,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关注气候变化对国际作物生产和谷物贸易的影响,统筹国内、国际市场粮食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与作物生产高效协同,为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利用生态环境发展蚕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阳城县气候历史资料的调查分析和对蚕桑生产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生态环境对蚕桑发展的重要性。认为阳城蚕桑生产需适应气候变化,及时抓住冬春变暖,夏季变凉,无霜期变长,冬夏降水增加的生态环境,调整生产布局,改进管理技术。气候变暖不仅有利于桑树生长和安全越冬,同时也增加了桑树、桑蚕相应病虫害的越冬能力和危害行为的超常性,如低温冻害、高温干旱、低温连阴雨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桑树、蚕作的突发性灾难和病虫害的暴发。本文在桑管技术、养蚕布局、防虫防病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馥棠 《气象》1986,12(11):37-41
3.气象产量 众所周知,在影响作物产量的各种外界因素中,气象因素不仅是经常起作用的,而且是变化比较明显的一个自然因素;它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是一颇不稳定的随机过程,往往能使相邻两年间的产量发生较大幅度的增减。因此,在具体模拟时,通常把经过趋势处理后的产量序列剩余项,作为受气象因素影响的产量分量,统称为产量的气象分量或气象的产量贡献,简称气象产量。实际上,在天气-产量模拟中,气象产量还包括那些偶然起作用的,以及时间演变不很稳定、且变幅较大的其它自然与非自然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就是说,它是产量曲线中的短周期波动部分的总称。 大量研究表明,在作物整个生长期间,作物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密切关系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它不仅随作物的生育过程而变,也因地区和作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宜地选取关键气象因子,是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夏季低温冷害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灾害之一.在严重的低温冷害年,粮食产量可减产几十亿甚至百亿斤以上. 所谓夏季低温冷害,是指在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个生育阶段,气温低于作物所需要的临界温度而造成的严重减产.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证明,低温冷害具有影响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调查,它不仅发生在中高纬度温凉地区,在低纬甚至赤道地区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