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肖萍 《地理教学》2013,(1):22-25
正【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及"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标首先要求学生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其次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  相似文献   

2.
【课标活动建议】 搜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如何治理某一环境问题的小论文,并交流展示;结合实际,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3.
孙瑜 《地理教学》2010,(11):21-23
一、课标分析 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搜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相似文献   

4.
《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既是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也是对教师开展教学时的建议。围绕《课标》提出的“活动建议”,突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结果。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能力。”例如,《课标》中“标准”要求学生“说出地球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时,“活动建议”是:“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再如,《课标》在要求学生“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时,“活动建议”是:“联系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5.
董辉 《地理教学》2012,(14):12-14
【课标解读】课标表述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这条标准可分解为三个方面: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如何进行工业区位的选择。【教材分析】本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了影响人口、城市和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后的内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用前面的区位分析方法和思路对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6.
韦小宁 《地理教学》2013,(11):25-28
正【课标分析】本课对应的课标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阐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转出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资料,提炼信息,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程黎 《地理教学》2013,(11):60-62
正一、活动背景1.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2.结合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  相似文献   

8.
【课标分析】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绘图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过程。学生要能够绘图、析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受热、运动过程用图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9.
【课标阐释】 本节的“标准”为“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该“标准”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学习自然灾害的目的是防灾、减灾,所以,“标准”除了要求了解其对人类的危害外,还要求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原理及思维方式,离开实例很难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整体,造就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区域中某一地理要  相似文献   

11.
王德  冯文和 《地理教学》2012,(11):23-26
【课标解读】内容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从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教学结合湘教版教材材料,以中图版教材为主进行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表述是:"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课标的要求看,不必过多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3,(4):61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与《地理教学》杂志社联合举办2013年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报名条件】报名对象以中等学校学生为主,要求已有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或有即将进行研究的计划,并有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报名,报名时提交申请表。【报名时间】报名截止时间为2013年5月31日。  相似文献   

14.
汪红艳 《地理教学》2011,(6):9-11,8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试说明】 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涧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思婧  丁尧清 《地理教学》2022,(2):18-21,27
本文选取新版人教版与中图版高中必修《地理二》的活动栏目作为研究对象,在划分活动考察的核心素养内容和水平的基础上,对比活动栏目的编排方式和问题设置方式。中图版教材活动栏目中核心素养的渗透面向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且活动考察核心素养的难度水平呈现阶梯上升的趋势,略高于课标要求;问题设置形式丰富,既有独立设问的活动,随知识点设计以夯实基础,也有问题链形式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能力。人教版教材活动栏目中核心素养考察多设计在节中,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内化核心素养,考察水平满足课标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问题设置以问题链形式为主,在单个活动栏目中呈现从较低水平到较高水平递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陈中  朱进  黄海珍 《地理教学》2013,(23):34-36
一、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标和活动建议要求结合实例探讨工业布局的特征。主要是布局的“分析”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对工业企业布局是否合理及其主导因素和发展变化对工业布局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吕新美 《地理教学》2014,(21):32-34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目标】1.知道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并了解地图基本要素的重要性。2.运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已有知识和信息,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重难点)3.了解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增强野外生存能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教具准备】画图纸、课前量取的自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实物展台等。  相似文献   

18.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指引,2012版地理教材随着课标的修订应运而生。本文详细对比了"认识国家"部分的课标要求,总结了2011版课标在删除部分要求、修订行为动词以及精简表述方式三方面的优化;同时,以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2012版)"巴西"一节为例,深入对比分析教材在科学安排框架、增删文字内容、调整图片编排以及提升活动能力方面的同步优化;最后,提出本节教学重点的参考和教材在添加图片经纬网、保留部分"自然灾害"知识以及关注自然环境对民俗影响等方面的进一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举例"要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余珍 《地理教学》2012,(24):40-41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解读:从某一流域的开发自然背景条件(位置范围、气候、地形、水文水系、矿产资源等)和流域的人文和社会经济基础,分析具体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如防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