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入世的挑战,首先必须朋全球的视角考察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国际比较分析表明,我国农业并无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也较弱,为此,必须及早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调整行业结构,给予政策扶持、加大城镇化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的区域比较研究,探讨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 ①京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是其主体;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已步入发展成熟阶段,而上海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②京沪第三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最大,且呈现上升趋势;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对服务经济的支撑作用突出,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更为明显。③京沪服务业对金融业的中间需求最大,但需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④京沪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差异显著,北京制造业中间需求结构趋于高级化,而上海制造业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偏低。⑤京沪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分布于中心区和近郊区,圈层衰减特征明显;不同行业乃至同一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存在差异,但各行业空间集中与分散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期,原材料工业得以快速发展。“十二五”是中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原材料工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原材料工业在规模、结构、布局、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问题。随着工业化的阶段性转变,借鉴国际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新时期的新挑战,中国原材料工业将进入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注重增长方式发展的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4.
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结构正由传统的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以知识、智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现代贸易格局。中国要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 ,要在立法、体制改革、人才技术培养等方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条件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润朋  刘蓉 《热带地理》2002,22(4):315-319
探讨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受到的影响,对生产性服务业做了较全面的认识,分析了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自由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以及新经济条件下的网络经济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今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判断存在严重分歧。本文采用118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基于象限图法,分析世界城市化格局的一般规律,发现世界城市化进程与单位GDP对城市化的带动效应均呈减速态势;进一步探索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双低状态,类型上属于低级协调型,这种双低之间是基本协调的,并不存在城市化严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的根源取决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国际城市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与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比较,对南宁城市国际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南宁市目前在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存在的差距..研究认为,南宁与国际城市的差距还较大,城市国际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但在国际城市的辅助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国际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是一个迅速国际化的城市,有机会成长为区域性的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8.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京沪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北京、上海和广东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3个代表性地区。利用2007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整理分析,计算三地的主要产业直接与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与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及最终依赖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三地的主要产业结构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北京市已呈服务型经济结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先于全国,上海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与物流业有显著优势,广东省物流业占主导地位;上海与广东经济结构外向型特征明显。京沪粤三地应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促进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向内地及全国辐射。  相似文献   

9.
广州信息密集服务业的空间发展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阎小培 《地理科学》1999,19(5):405-410
采用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信息密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空间发展特征和原因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揭示了信息密集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地域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结构正由传统的以自然资源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以知识,智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现代贸易格局,中国要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要在立法,体制改革,人才技术营养等方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地域结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北京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以"街区单元"为基本空间单位,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分析了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地域结构的特征、模式及内在机制。发现:北京都市区可以划分为7种生产者服务业地域类型区;中心城多类型混合同质性较差,近郊区内沿同质性较强,近郊区外缘和远郊区的广大地域为传统国有生产者服务业散布区;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共同影响了地域结构的形成。论文最后,通过将研究结论与西方主流观点的比较,总结了转型期快速形成的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地域结构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43-45,50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河南现代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加快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在明确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加快服务业市场化进程,坚持实行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的发展格局,强化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算法模型具有较好的目标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并获得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服务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服务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认为:两大三角洲城市在服务业发展方面既具有中心城市竞争力优势明显,周边城市成长力旺盛等共同特点,又存在长江三角洲城市服务业发展较均衡而珠江三角洲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普遍较高等不同特点。对两大三角洲服务业的分工与合作及区外影响等作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两大三角洲城市群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16.
论生产服务业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国外生产服务业的研究综述,探讨生产服务业发展的3个理论问题,包括生产服务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服务业的外部化以及生产服务业的区位。指出加强生产服务业的理论研究、拓展我国的生产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及其空间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北京1997年投入产出表、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区位商等方法.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典型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的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明显呈现出以金融、商务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格局;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三产业服务;服务业对金融、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呈上升趋势;制造业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既有较强的经济推动能力,又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较大;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结构总体呈现圈层特征.  相似文献   

18.
行业结构、地区结构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0-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从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2个角度,深刻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构成.从行业结构看,各行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既取决于各行业本身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又取决于行业的发展速度.自2000年以来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作用力越来越大,有效地促进了第三产业增长,而以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流通部门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弱.因此,合理发展新兴产业将是有效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从地区结构看,无论从第三产业本身还是从内部各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但新兴行业的集聚程度要大于传统行业;2000-2009年东部地区对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的省份集中度很高,但在集中的基础上出现了有条件的扩散,一些经济总量较大的省份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加;而经济总量较小的省份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有微弱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凸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其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区位特点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提出新背景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地理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叶嘉安 《热带地理》2013,33(2):178-186
从分行业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及其在城市体系中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高级别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但是所占比重较小。空间分布上,生产性服务业倾向于集中在特大城市。由于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分布特征重组了城市等级结构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成为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不均衡的分布格局决定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因此,中小城市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时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免造成用地和资金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