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斌  汤军  周金应 《江苏地质》2013,37(4):621-625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分析刘家场地区奥陶系从西陵峡组到临湘组的地层特征、古生物类型和沉积相演化规律,表明该区奥陶系以碳酸盐岩台地相序为主,主要由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沉没台地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链随机过程建立研究区沉积序列概率模式。以定量的数学地质方法估计了岩相在垂直剖面上的转移概率,克服了传统的定性沉积相模式建立方法中存在的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将复杂地质问题简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友渔 《沉积学报》1990,8(1):133-142
地层模型中的半马尔可夫过程分析同时考察岩性状态的转移和状态的延续时间--层厚分布,更全面地反映沉积过程,但在求解半马尔可夫过程转移概率时需要进行拉普拉斯逆变换,造成实际应用的困难.本文从另一思路导出了直接计算半马尔可夫过程转移概率的方法,并以某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体系的详细沉积断面为例介绍半马尔可夫过程分析在定量地研究沉积作用过程及聚煤规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学地质方法对庞庄煤矿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沉积旋回和沉积环境进行马尔科夫—熵分析,结果表明该含煤地层是一套连续沉积且旋回明显。经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含煤地层岩性的优选转移趋势为粗一细一粗的对称旋回,从太原组到下石盒子组旋回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沉积环境由浅海相逐渐过渡到陆相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4.
覃素华 《地质与勘探》2021,57(1):156-165
Q区块目的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常规方法预测的储层精度不能满足油田时下的需求。通过调研,认为薄互层具有各向异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的出现,为各向异性解释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理论分析,采用分方位马尔科夫链地质统计反演预测储层展布规律。该方法将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与贝叶斯遗传概率相结合,利用地震波组特征进行约束,同时,方位信息的加入为储层预测精度的提高提供了选项。突破了以往只在碳酸盐岩及基岩各向异性反演的认知限制,使碎屑岩薄储层中的各向异性得以体现。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证实了优势方位的储层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方位。  相似文献   

5.
德令哈盆地下侏罗统含煤磨拉石盆地组合是在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的沉积环境下发育起来的。简要报道研究区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及其组合特征 ,在此基础上借助马尔科夫链建立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旋回的结构模式 ,并探讨该结构模式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Q区块目的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常规方法预测的储层精度不能满足油田时下的需求。通过调研,认为薄互层具有各向异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的出现,为各向异性解释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理论分析,采用分方位马尔科夫链地质统计反演预测储层展布规律。该方法将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与贝叶斯遗传概率相结合,利用地震波组特征进行约束,同时,方位信息的加入为储层预测精度的提高提供了选项。突破了以往只在碳酸盐岩及基岩各向异性反演的认知限制,使碎屑岩薄储层中的各向异性得以体现。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证实了优势方位的储层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方位。  相似文献   

7.
模糊马尔科夫链状模型在斜坡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灾害的突发特征和滑坡运动的不确定性,使得斜坡稳定状态预测成为岩土工程领域内的一个难点。模糊马尔科夫链状模型能够预测序列从某种模糊状态出发转移到其它状态的概率,非常适合斜坡工程的稳定状态预测。文章首先介绍了模糊马尔科夫链的概念、特点及该方法的原理、算法,之后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边坡稳定状态预测分析中。实际边坡滑动经过稳定状态、基本稳定状态、临界状态、失稳状态,应用模糊马尔科夫原理分析边坡稳定状态变化,进行斜坡变形-失稳过程预测预报。通过实例应用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为此,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对斜坡稳定状态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德令哈盆地下侏罗统含煤磨拉石盆地组合是在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的沉积环境下发育起来的.简要报道研究区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及其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马尔科夫链建立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旋回的结构模式,并探讨该结构模式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古地磁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沉积学的研究,在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谈谈古地磁学在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供大家参考。 1.古纬度测量古地磁研究可以为古地理环境分析提供定量的古纬度值,这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也是沉积学应用古地磁较为成熟的一种方法。用古地磁方法可以简便迅速地得到定量的古纬度值及其长期变化。将岩石样品进行退磁分析处理,得原生磁化方向,就能获磁倾角I和磁偏角D,依据公式tgI=2tgP,即可求出古纬度P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韵律的野外测量数据,从马尔柯夫链原理出发,对其进行了频数转移矩阵、概率转移矩阵、极限概率矩阵和环流矩阵等沉积旋回最优分解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发现并命名了循环链和二级循环链,并对循环链进行了特殊处理.通过分析模拟获得的状态循环模式图,建立了不同地点实测段的代表性韵律结构模式并绘制了韵律结构...  相似文献   

11.
对学科领域代表性刊物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为了解学科领域进展、历程与发展趋势提供重要信息。《沉积学报》是我国沉积学相关领域的代表性学术刊物,通过文献计量学手段,对1983-2018年该刊所发表的相关学术成果展开文献计量分析,尤其是近10年来《沉积学报》报道成果的文献学特征,进而探讨我国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表趋势。分析认为,引入国际研究热点,加强目前国内热点的量化研究、机理研究、过程研究、数值研究、系统研究,鼓励方法创新、数据共享、学科交叉,展开更多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沉积学研究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沉积学发展经历了萌芽与初步形成、沉积岩石学到沉积学、沉积学全面发展3个阶段.研究范畴从微观到宏观,从沉积岩的岩类学特征深入至成因探讨,从岩石观察到对沉积相的解释.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是沉积学定性到定量化研究的开端,地球化学、数值模拟和实验技术是实现定量化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当前油气勘探领域中沉积学的热点问题,如地震沉积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深水沉积的识别,白云岩的成因,浅水三角洲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发展前景,旋回地层学及全球变化沉积学的发展与挑战等,为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3.
【意义】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22年8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热点主要包括深时气候与环境、构造与火山沉积学、环境与灾害沉积学、生物沉积过程、陆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现代沉积过程、资源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和地球科学研究新方法技术。【进展】与往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相比,深时气候演化以及中新生代温室效应和极热事件、新生代亚洲—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机制及沉积响应、特提斯构造与沉积作用、亚洲大陆边缘源—汇系统与沉积机制、碎屑沉积和生物沉积作用、海盆与湖盆混合沉积过程与时空差异、火山沉积学与灾害沉积学、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与碳中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深海油气资源及沉积矿床等相关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结论与展望】国际沉积学大会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综合分析表明,未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应当不断推动沉积地质学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发展,创建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沉积学理论体系,为确保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作出地质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当前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的新动向、新进展。包括层序地层学、定量岩相古地理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与资源预测、研究方法及测试手段、现代沉积考察及当代沉积学前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造山带动力沉积学是造山带地质学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面。造山带动力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识别造山带的原型沉积盆地,认识其大地构造沉积相和原型沉积盆地的演化。造山带动力沉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造山带区域地层学、沉积学、大地构造学、造山带原型盆地的充填序列或构造层序、古地理和古海洋及建立沉积盆地的动力模式。其研究方法涉及造山带原型盆地的物源和组分分析、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及沉积构型分析、充填序列和构造层序分析、古流向和古地理分析、沉积厚度和沉降分析以及沉积盆地动力模拟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某凹陷取心井岩心仔细观察和描述,采用双属性划分标准,在研究区花港组岩心中识别出了28种岩石相类型.其中砾岩相5种,砂岩相15种,细粒岩相8种.针对22口取心井岩心详细划分沉积微相和岩石相,共取得2227个岩石相数据.针对研究区发育的湖泊、三角洲、河流3种沉积体系,运用马尔科夫链分析不同沉积微相类型中岩石相沉积序列模式,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类型可能的岩石相组合规律及岩石相定量组合概率,为后期研究相同或相似类型的沉积相提供地质知识库,并为沉积相的识别提供定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地震沉积学在D区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沉积学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实践过程中,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气藏预测中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这里结合实例探讨了实用地震沉积学若干关键技术,如最小等时研究单元,岩相物理分析,相控下的沉积微相分析等,为相控储层预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Major accidents are low-frequency, high-consequence accidents which are not well supported by conven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due to the scarcity of directly relevant data. Modeling and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such as event tree have been proved as robust alternatives as they facilitate incorporation of partially relevant near accident data–accident precursor data—in probability estimation and risk analysis of major accident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methodology based on event tree and hierarchical Bayesian analysis to establish informative distributions for offshore blowouts using data of near accidents, such as kicks, leaks, and failure of blowout preventers collected from a variety of offshore drilling rigs. These informative distributions can be used as predictive tools to estimate relevant failure probabilities in the future. Further, having a set of near accident data of a drilling rig of interest, the informative distributions can be updated to render case-specific posterior distributions which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To cope with uncertainties, we implemented the methodology in a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framework and applied it to risk assessment of offshore blowouts in the Gulf of Mexico.  相似文献   

19.
沉积相研究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密切相关.该文在简单回顾了近200年的沉积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和中国沉积学关注的学科热点问题.国际沉积学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国际大洋钻探计划、深-时气候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源-汇系统、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混合沉积、微生物岩、陆架边缘三角洲、重力流、细粒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