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渭北奥陶系灰岩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研究韩树青(陕西煤田地质局185队榆林719000)奥灰水是渭北煤田唯一永久性供水水源地,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厚度大、储存量丰富。但因补给量差,允许开采储量只有5.5711m ̄3/s,对于渭北四大矿区30对矿井和4621....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4)
渭北旱塬区作为陕西重要的粮棉基地。该区域地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供水水源,多年来由于农灌区盲目开采、企事业单位用水集中无序开采等缘故,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导致该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针对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对该区域"十一五"期间地下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对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潜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区总的可开采量为14.94亿m~3,实际开采量为13.27亿m~3,开采潜力为1.67亿m~3,开采潜力指标P为1.12,渭北旱塬区地下水总体采补平衡,部分山丘地区,开采程度较小,具有一定开采潜力。研究结果对加强渭北旱塬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1988,(3)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队在《关中盆地渭河两侧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前景评价》研究报告中提出:关中盆地渭河傍河潜水开采量达2.5亿方,可供新建11个集中供水水源地;加上在此之前拟建、预测的12个水源地每年4.7亿方的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阐述西藏主要城镇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城镇集中供水水源的保证程度出发,提出了城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建立傍河型水源地的可行性。指出了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的主要适用形式。  相似文献   

5.
潞安北部煤矿区岩溶水埋藏很深,径流和排泄条件复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运用了多种手段,根据煤矿区需水点分散的特点,采用寻找集中供水水源地与分散供水水源地相结合的勘察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曹万金  孙毅 《地下水》1989,(3):169-174
大同市是我国重要的煤能源基地之一。水资源不足已成为甚地建设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当地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已是主要供水水源。智家堡水源地是大同市南水源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建于1968年,1971年开始供水,现有机井20眼,设计开采量为4.0万立米/日。该水源地原为农用水源地,随着基地建设的发展,水源地  相似文献   

7.
怀柔应急水源地自运行以来一直续采至今,由于连续干旱和多年的超设计规模运行,导致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保证其"应急供水"的能力,具备随时启动供水的功能,结合南水北调水源进京的机遇,从资源回补涵养和供水系统的热备运行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综合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研究多年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怀柔应急水源地在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回补方式和效果进行模拟,拟定了南水北调进京后区域水资源人工回补方案及应急水源地的热备运行方案,并模拟预测了水源地热备运行和地下水涵养效果,为怀柔应急水源地可持续供水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怀柔应急水源地可采用夏季高峰集中供水与日常保压相结合的"集中开采"方案和日常"稳压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8.
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绪芬 《地下水》2010,32(3):156-158
通过采用目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工作区进行区域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论证了供水水源地选择在距矿区约60 km的阿其克谷地,在技术和工艺上是切实可行的,它是距离矿区最近、唯一具有供水前景的找水靶区,实施长距离供水在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不乏先例。勘查工作中通过优化技术方案,设计并施工可供水源地后续开发利用的探采结合井,虽然在水文地质勘查阶段投入的工作量较大,但为水源地建设工程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综合比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林栋 《地下水》2021,(3):48-51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地处山区,寻找应急水源地思路和方法不同于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地下水类型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供水意义不大,岩溶面积虽不大,但水量较丰富,富水性中等~丰富,比基岩裂隙水更有集中供水的意义.根据梅州城区及周边应急水源地地下水分布与特点,圈定了6处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具有埋藏较浅、富水性中等~丰富...  相似文献   

10.
近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编制了全省《受旱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和“受旱区应急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地分布图》,详细制定了农村人畜饮水应急方案、农业灌溉应急方案、城镇应急供水水源地开采方案,为全省抗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宁夏典型城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宁夏现有地下水水源地大量资料的分析总结,在宁夏典型城市水源地保护研究的基础上,从污染防治、散井与集中供水水源地关系,井群干扰与井间距等方面给出了水源地保护的参考数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荆泉水源地是鲁南腾州唯一城市中供水水源地,其含水层岩性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位于一个独立的地下水含水系统之中。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对荆泉水源地地下水采量逐年增加,加之上游地区工业污水的超标排放,使该水源地水环境变差。为了保护好荆泉水源地地下水环境,应用过建立水质保护区,合理调配水资源、对荆河河道进行整治等多种综合治理措施,以确保荆泉水源地向腾州市的城市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13.
田金伟 《山西地质》2014,(4):99-100
本文通过对大同盆地内集中供水水源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对所取水样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对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可知大同盆地区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度的污染,污染成因主要与其所处区域特定的地质环境和区内密集的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宿州市城西水源地是城区唯一的饮用水供水水源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用水需求日益变大,水资源供需矛盾越发突出,水源地供水状况已令人担忧。通过对宿州市城西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基于水均衡法对城西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评价,计算结果显示:宿州市城西水源地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5 631.42×10~4m^3/a(15.43×10~4m^3/d),从采补平衡角度出发,确定可采资源量为15万m^3/d。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需注重水源地保护,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对城西水源地进行全面监控。为宿州市城市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水源地承担着为城镇工业、生活及服务业供水重要任务,供水保证率是评价水源地是否能够安全保障供水的衡量指标。采用水均衡法对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储存量等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水源地的供水保证率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水源地能否安全供水。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0,(1)
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随着县城建设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地下水位埋深、含水层富水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县城现有城市水源地供水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区现状和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亟待勘查和建设新的供水水源。针对目前山丹县城区市政供水水源地供水难以满足城市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情况,运用水文地质测绘、地面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及试验等工作手段,在掌握研究区水文地质的基础上,查明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规律、补径排条件、水位动态及水化学特征。为最终选择适宜地点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提供有力理论依据,也是为山丹县城现状及后续发展提供地下水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7.
孙化江 《地下水》1991,13(4):206-209
本文介绍了干扰井群法的方法原理、适用条件,并结合生产实际说明了该法在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3)
陕北地区水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油田的注水开发。为解决油田注水工程水源不足的问题,采用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坑探、抽水试验、水质检测和测流等一系列方法,查明了注水工程水源地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陕北油区潜水含水岩组的岩性、厚度、富水性及潜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特征、开采条件及水化学等特征,明确了油区集中供水水源地的位置及取水工程类型并预测集水构筑物水质水量及开采保证程度。此次研究也为其他油田解决集中供水水源地勘察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寻找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立应急供水机制,是城市发生日常供水障碍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常德市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圈定了5个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总结了同类型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址原则,并从水量、水质、开采能力3个方面对水源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合现有城市供水管网及地下水开采井保留情况,分别考虑了人均用水量最低标准20 L/d和一般标准50 L/d两种状态下的应急供水方案。应急供水每人20 L/d状态下,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而应急供水每人50 L/d状态下,河洑水源地和芦荻山水源地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不足,建议增加开采井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20.
寻找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立应急供水机制,是城市发生日常供水障碍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常德市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圈定了5个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总结了同类型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址原则,并从水量、水质、开采能力3个方面对水源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合现有城市供水管网及地下水开采井保留情况,分别考虑了人均用水量最低标准20 L/d和一般标准50 L/d两种状态下的应急供水方案。应急供水每人20 L/d状态下,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而应急供水每人50 L/d状态下,河洑水源地和芦荻山水源地保留井的现有供水能力不足,建议增加开采井以满足应急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