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吴丽英 《地下水》2012,34(6):205-207
为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占全市70%的农业用水总量,邢台市拟开展农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对现状年农业用水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用河北省用水定额计算出的用水量远远低于实际的农业用水量,说明邢台市目前采用的实际用水定额偏大,从而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河北省的定额一致,从而降低农业用水定额,达到规范定额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农业用水效率很低,为了解决1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满足工农业发展用水的需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势在必行,改变单项节水技术为综合技术,加强与农艺节水技术相配套,充分发挥农民的节水积极性,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农业用水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义杰 《地下水》2006,28(1):10-13
农业用水是一个地区总用水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对影响农业用水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模拟了农业用水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用水需求的多元线性预测模型,并据此对陕西省2005年和2010年的农业用水需求进行了点预测.  相似文献   

4.
葛爱丽  许书刚  程红  李绍飞 《地下水》2009,31(4):115-116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更是农业的命脉,农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水,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会出现大副上升,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农业用水势必减少,农业水资源将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通过分析论述,指出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李坤 《地下水》2014,(3):103-104
节水型农业,是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前提下,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和先进灌水技术,在节约农业用水量的同时,以达到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的。对陕西省农业节水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节水意识淡薄、灌溉方式落后、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果业发展加剧用水矛盾突出等是陕西农业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节水工作宣传、加快施(灌)水节水技术推广、重视节水工程建设、强化节水管理措施等对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 ,降水分布不均。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 ,总需水量也相应激增 ,农业用水日趋紧张 ,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根据晋中区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和经济状况 ,农业节水应加快发展喷灌 ,除少数经济效益好的地区或作物可适当发展固定式喷灌外 ,其余大部分地区应建设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喷灌为主 ,尽快把农业节水搞上去 ,以确保农业高效用水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平原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与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尤其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下水超采状况与灌溉农业对其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农业灌溉用水强度与降水量和农作物播种强度之间关系研究,以及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特征研究,创建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相应理念和评价理论方法,应用表明:(1)灌溉农业开采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在小麦主灌期,且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愈高、灌溉前几个月份降水愈少农业超采愈严重;(2)农业超采区地下水位在主灌期呈"厘米"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毫米"级(小于1.0 cm/d)上升的"强降-弱升"规律;(3)采用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A)、地下水对灌溉农业用水保障程度(B)和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C)的评价理论方法,能够客观阐明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西北部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弱,尤其河北平原已处于"难以保障"或"无法保障"状态,黄河以南地区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田园 《地下水》1997,19(4):148-150
解决北方地区农业用水的问题,不能把跨流域远距离调水作为主要措施,也不能只着眼于在田块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按流域把地表水、地下水都管起来,统一调配,控制利用。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水源条件,制定不同的节水指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曹楠 《地下水》2011,33(5):81-82
针对关中地区井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粗放,田间灌水损失大,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渗漏和蒸发等诸多原因,导致井灌用水效率低下与效益不明显,通过对井灌现状及影响井灌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实施科学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改进田间地面灌溉技术及强化机井管理体制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和军  孟庆伟 《地下水》2006,28(1):29-32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其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本文在对大量水样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污染评价、饮用水评价、农业灌溉用水评价、工业锅炉用水评价及综合评价等五个方面对黄河下游(河南段)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蔡国英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3,35(3):770-775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以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为例, 将传统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水资源利用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相结合, 构建了混合型水资源投入产出表, 并估算了张掖市各行业的直接用水系数、 用水乘数、 直接产出系数、 产出乘数以及综合用水特性. 结果表明: 张掖市种植业、 畜牧业和其他农业的用水效益和用水效率远低于其他行业, 直接耗用水程度均高, 而直接产出一般. 张掖市过度依赖种植业的产业结构特征造成该地区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 因此, 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高效的节水措施, 适当降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是解决张掖市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叶城县社会经济用水需求,基于叶城县社会发展情况,从协调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对县域地表、地下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水资源利用低、分布不均、调蓄能力不足、开发初级、农业用水比例大等问题和用水潜力进行探讨,认为叶城县农业用水粗放、工业用水紧缺、节水潜力较大,到2022年预计节水可达1.437 4×108 m3,采取节水措施,压缩农业用水弥补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需求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家仁  孙福文 《地下水》1998,20(1):17-20,32
针对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桓台县狠抓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经过10年试验和实践,形成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全县地下水位明显回升,保证了农业单产连续七年超吨粮。  相似文献   

14.
信阳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周晓玉 《地下水》2010,32(2):43-46
为了保护信阳市浅层地下水资源环境,进一步合理开发该区浅层地下水,在对信阳市市区大量浅层地下水水样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从饮用水评价,农业灌溉用水评价,工业锅炉用水评价及综合评价等四个方面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虽没有极差的Ⅴ级水,但在人口集中和用水集中的市区均为较差的Ⅳ级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人口集中带来的生活污染是本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源,次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这些理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  陈晓秋  刘森林  贾祥 《水文》2015,35(3):69-73
在介绍我国拟建内陆核电机组的安全设计和厂用水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内陆核电的用水需求和保证率要求。结合我国水资源条件及水资源论证现状,对如何保障内陆核电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内陆核电用水安全保障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正确评价灌区用水效率及用水效益,构建了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SWAP模型和线性模型对柳园口灌区的水量和作物产量进行了分布式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柳园口灌区不同用水模式以及田间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不同节水措施对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井渠结合调控模式和田间节水灌溉模式对柳园口灌区不同区域用水效率及效益的影响效果不同,但均能提高灌区总体的用水效率及效益。  相似文献   

17.
柯礼聃 《地下水》2002,24(3):125-130,168
水资源利用情况如何,关系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大局。本文从整理研究我国以往的水账入手,以及水效率为核心,对用水要素进行宏观分析并参考国外的相关资料,就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趋势以及一些热点问题作初步探讨,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1998~2007年中国农业用水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保国  黄峰 《水科学进展》2010,21(4):575-583
中国农业用水在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根据国际农业用水研究和政策领域近10年出现的范式变迁的核心内容,建立了基于"绿水"、"蓝水"的中国农业用水的新综合分析框架。并利用广义农业水资源量和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的概念和评估方法,分析了全国1998~2007年10年间4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农业用水、耗水以及水分生产力变化趋势和现状。结果表明:中国广义农业水资源量中57%来源于耕地有效降水的"绿水",43%来源于耕地灌溉"蓝水"。主要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较高水平。未来继续提升水分生产力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因此,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建议国家设立"粮食安全水资源红线"。同时,根据广义农业水资源量的分析计算,主要粮食作物用水安全红线应该划定在大约7800亿m3左右。  相似文献   

19.
管理技术是灌溉节水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水的利用率。由于我国节水农业的管理水平较低,用水浪费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针对此问题,桓台县抓住组织管理节水、工程管理节水和用水管理节水措施,做到依法治水、管水、用水、节水,使农业用水利用率达到0.86-0.93,水分生产率在1.83kg/m^3-2.02kg/m^3,成为我国农业高效用水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王晶凯  宋芳  张晓晗  柴楠楠  周雪 《地下水》2018,(5):183-184,208
近年来,随着潍坊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区域用水不平衡等问题逐渐凸显。通过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潍坊市区域用水存在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低、水资源严重浪费、地下水开采利用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为该地区域用水合理利用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