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石千峰组很少发现化石。笔者1987年在河南义马地区石千峰组中段发现了大量的硅化木,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实乃罕见。  相似文献   

2.
叶永红 《地下水》2015,(1):12-13,44
通过对2013年抚州市进行地下水调查及样品测试分析,利用舒卡列夫分类法绘制出抚州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图。通过与1980年对比分析,发现近年来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显著。该地区工业发展排放的污染物污染以及长期酸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发现经过枣儿林硅化木是2005年11月下旬在湖北宜昌秭归教学基地野外备课期间,由郭家坝乡枣儿林村两村民在钓鱼回家途中作为奇异玩石捡回,随后笔者在郭家坝乡国土资源所邓卫平所长陪同下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其产地坐标为:110°42′,30°56′。2化石基本特征已发现的硅化木呈圆柱状  相似文献   

4.
江西抚州地区水中金的找矿背景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张雄华  李德威等 《地球科学》2003,28(1):20-20,60
西藏定日县、定结县一带主要属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 ,侏罗系发育 ,自下而上分为下统普普嘎组、中统聂聂雄拉组、拉弄拉组、上统门卡墩组和古错村组 .前人认为这套地层全为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 .中国地质大学西藏队在该区进行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拉弄拉组下部首次发现有小型硅化木及古植物叶化石 .硅化木直径 4~ 5cm ,保存部分全为次生木质部 .年轮明显 ,春材宽度大致 11~ 4 0个管胞 ,管胞 (假管 )大致为长方形 ,厚壁 ,平均 6 0 μm×5 0μm ,最大的管胞约为 80 μm× 70 μm ;秋材较窄 ,其宽度约为 4~ 5个管胞 ,管胞较小 ,近于…  相似文献   

6.
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晚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其属南洋杉型木,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简要分析认为,羌塘地区晚侏罗世具干热气候,属全球四大植物分区中的欧洲-中国亚区.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晚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
白建科  李智佩  徐学义  茹艳娇  李婷 《地质通报》2011,30(10):1557-1562
在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琼阿希河谷中首次发现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地层中腕足、珊瑚化石的鉴定结果,将地层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因此该硅化木的产出层位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硅化木产于阿克沙克组底部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中,这套岩性组合形成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伊犁地块北缘阿克沙克组底部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确定和硅化木化石的发现说明:研究区早石炭世维宪期不是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而是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古陆地不远。这一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伊犁地块早石炭世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章人骏 《地质论评》1947,12(Z2):249-250
发现经过民国三十五年夏人骏奉江西省地质调查所之命,调查江西乐平、鄱阳、浮梁等县地质矿产。六月八日在乐平县城西约10公里,鄱乐煤矿公司北约四公里之石灰岭,发现含骨化石之洞穴堆积,规模虽小,惟对于新生代地质史料素甚贫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质》2008,(10):54-54
硅化木,是古代树木经石化以后形成的一类化石,因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得名。自古以来,人们就视硅化木为收藏珍品,陈列于庙宇、园林、博物馆以及收藏家的案头。  相似文献   

10.
对江西灵谷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将其旅游资源划分为火山地貌、丹霞地貌、水系生态和民俗文化景观4大类型.火山地貌以发育白垩纪火山岩和火山构造为特征,丹霞地貌主要包括峰丛、崖壁和槽穴等.火山地貌、丹霞地貌、纵横交错的水系及厚重的民俗文化均指示灵谷峰具备发展地学旅游资源的潜力.此外,对灵谷峰景区进行SWOT分析,提出"四区十景"的总体思路,其中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地学博物馆等地质科普设施是重要举措,将灵谷峰景区及周边待开发的资源区作为整体进行科学规划,有利于地学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  相似文献   

11.
藏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中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晚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其属南洋杉型木,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简要分析认为,羌塘地区晚侏罗世具干热气候,属全球四大植物分区中的欧洲-中国亚区。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晚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琼阿希河谷中首次发现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地层中腕足、珊瑚化石的鉴定结果,将地层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因此该硅化木的产出层位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硅化木产于阿克沙克组底部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中,这套岩性组合形成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伊犁地块北缘阿克沙克组底部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确定和硅化木化石的发现说明:研究区早石炭世维宪期不是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而是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古陆地不远。这一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伊犁地块早石炭世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晚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其属南洋杉型木,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结合区域地质以及产出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简要分析认为,羌塘地区晚侏罗世具干热气候,属全球四大植物分区中的欧洲-中国亚区。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晚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4.
藏北南羌塘坳陷盆地中侏罗世硅化木的发现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在藏北南羌塘坳陷地区中侏罗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硅化木,本文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据同一层位中采集的大量孢粉及双壳类化石证明,该硅化木属中晚侏罗世。结合区域地质及含硅化木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分析表明,南羌塘坳陷地区中侏罗世晚期属干热-潮温气候,从而深化了对青藏高原中侏罗世晚期气候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据悉,地矿部江西地勘局912大队,在新干县境内发现了一处中型萤石矿。经初步勘查,该矿床规模大,远景储量可观,品位高,地处京九铁路线附近,交通条件极为便利。  相似文献   

16.
孙存礼 《地质论评》1981,27(3):256-259
一、前言江西晚第三纪地层,分布不广,露头零星,多被第四系所覆盖,一直未能单独划分出来,笼统划归第四系。江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1)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于广昌县头陂、南丰县东坑发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首次确定上第三系在我省存在。嗣后,江西地质局901队(1977)在吉水县黄桥石狮滩  相似文献   

17.
曾广乾  陈柏林  申景辉  高允  李泽泓 《地质通报》2023,42(11):1938-1953
抚州盆地南西段潭丘—戴坊一带出露陆相红色碎屑沉积岩,锆石U-Pb测年限定该套地层的沉积下限为109 Ma,印证了前人将其划归为上白垩统的认识。野外构造观测和显微应变测量表明,上白垩统发育2期挤压构造变形:第一期NNW向挤压以NEE向共轭剪节理和压扁状钙质结核为主要识别特征,岩石应变类型主要为压扁型;第二期NE向挤压作用以发育NW向逆冲剪切破裂为识别标志,小规模切割错断第一期变形构造。结合中新生代中国东部构造演化历史,探讨并提出上述构造变形的动力学背景如下:第一期NNW向挤压可能与古近纪早期印度板块北向运移与欧亚大陆间的碰撞作用有关;第二期NE向挤压事件可能与赣江断裂带右行走滑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场有关,其动力背景可能为古近纪中晚期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引发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  相似文献   

18.
1986年8—10月,我在乐平、萍乡等地考查,在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了硅藻土。其外观为浅灰色,疏松块状,质软而轻,孔隙度大,吸水性强;高倍显微镜下可见硅藻的  相似文献   

19.
江西进贤中元古代侵入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进贤中元古代侵入岩的发现吴俊华(江西省地矿局地矿调研大队)我队在进行1:5万进贤县幅区域地质调研期间,发现早官岭地区有一清晰的深色调环状遥感影像并在同一地点伴有高磁异常。该地区风化层厚达数米,利用风化残余物中石英颗粒的有无、风化物的颜色等特征,经...  相似文献   

20.
似方锰铝矿(Coronadite)曾发现于摩洛哥的博乌塔祖尔特和美国的亚利桑那,认为是氧化带中的稀有矿物。一九七○年研究江西永平铅山含铅黑土矿床物质成分和赋存状态时,发现了似方锰铅矿。本文对该矿物进行了晶体形态、物理、光学、化学性质,X光粉晶、差热、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