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气候基本特点1999年度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11月 ) ,河南先后出现了冬暖、冬旱、倒春寒、夏旱、初秋暖等异常气候事件 ,其中以冬暖、冬旱和夏旱的影响尤为突出。全年平均气温 13.1~ 16 .1℃。与常年相比 ,河南气温明显偏高 ,偏高幅度为 0 .4~ 1.6℃ ,除豫东永城、豫中许昌、襄城等少部地区外 ,全省大部气温偏高 1.0℃ ,为 195 1年以来前 5位。从各季节来看 ,冬季气温偏高 1.9~ 3 .0℃ ,为 195 1年以来最暖的冬季 ;春季气温偏高 0 .5~ 1.4℃ ,但初春冷暖变化剧烈 ,部分地区出现倒春寒天气 ;夏季气温正常 ;秋季气温偏高 0 .5~ 1.6…  相似文献   

2.
1 基本气候概况2 0 0 1年度 (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11月 ) ,河南降水偏少 ,西、南部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春夏秋连旱 ;气温正常偏高 ,但隆冬天气严寒 ,大雪频繁 ,夏季高温酷热 ,春季多沙尘和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总体来看 ,年内干旱持续时间长 ,危害重 ;暴雨、洪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较轻 ,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属一般偏好年景。全省年平均气温 12 .7~ 16 .8℃。淮河沿岸及其以南地区最高 ,超过 16 .0℃ ;豫北林州、濮阳、豫东永城、杞县及豫西三门峡大部不足 15 .0℃ (豫西山区 13.0℃以下 ) ;其余地区15 .0~ 16 .0℃。全省大部地…  相似文献   

3.
詹兆渝 《四川气象》2002,22(1):61-63
1 气候概况2 0 0 1年 ,我省年平均气温偏高 ,盆地西北部偏高幅度较大 ,其中 3、7月出现气温异常偏高天气。年总降水量 ,盆地东北部偏少明显外省内其它地区基本正常 ,但时段分布不均。今年我省盆地区数种气象灾害相继发生 ,主要为大范围秋绵雨、局部严重暴雨洪涝、出现了冬干、严重的春、夏、伏旱 ,其干旱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年。2 主要气象要素分布2 1 年平均气温 :盆地及川西南山地 15 2~ 18 5℃ ,川西北高原 2 0~8 7℃。与常年同期气温相比 ,除盆地西北部偏高 1 0~1 4℃ ,省内其余地方偏高 0 1~ 0 8℃。2 2 各月平均气温 :…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2007年度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气候概况2007年度(2007年1~12月)青海省基本气候特点为:全省气温明显偏高,居历年同期第3位;降水偏多,居历年同期第3位;日照偏少,居历年同期倒数第3位。冬、春季局部地区发生雪灾和初春寒潮,1月上中旬北部地区出现低温天气,2月、3月、5月和春季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4月~5月上旬、6月上旬部分地区出现的干旱,夏、秋季洪涝、冰雹、雷击等气象灾害以及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气象灾害,秋季连阴雨等。本年度天气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对水资源的影响较为有利,黄河上游流域降水量偏多使得黄河上游流量由枯转丰。1.1气温2007年各地年平均气温在-4.7℃(五道梁)~9.4℃(循化)之间(图1a),较历年同期偏高0.5~2.1℃(图1b),其中都兰、贵南偏高0.5℃,是全省偏高幅度最小的地区,茫崖偏高2.1℃,是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全省年平均气温为3.3℃,比历年同期偏高1.1℃,与1999年和2003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气温最高的第3位,比最高年(2006年)低了0.3℃(图1c)。四季气温均偏高,冬、夏、秋三季平均气温分别为0.9℃、0.8℃、0.9℃,冬季持续偏暖,是1998年以来连续...  相似文献   

5.
1气候基本特点1998年度(1997年12月至1998年11月)河南气候异常,先后出现了冬暖、春涝、夏涝、秋暖、秋旱等气候异常事件,尤以夏季雨涝和秋暖、秋旱的影响为突出,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998年度河南省气温显失偏高,年平均气温为12.9—167℃,较常年普?..  相似文献   

6.
1 气候概况1 999年我州气候总的特点是 :气温正常略偏高 ,冬春秋偏高 ,夏季偏低。降水分布特征为 :冬春降水严重偏少 ,出现冬春连旱 ,在都柳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春旱尤为严重 ,5月下旬至 9月上旬降水正常略偏多。秋绵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基本上未出现 ,属于风调雨顺之年。2 主要气象要素变化2 1 气温全州年平均气温为 1 6 6℃ ,较常年偏高0 6℃ ;各地年平均气温为 1 5 1~ 1 9 0℃ ,较常年偏高 0 5~ 0 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 9℃ ,8月 8、9日分别出现在锦屏、镇远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3 3℃ ,分别于 1月 1 2日和 1 3日出…  相似文献   

7.
1 基本气候特点 2005年河南基本气候概况为: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正常,其中冬季气温明显偏低,为1986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春、夏、秋季气温偏高.全省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冬季降水正常,春季降水偏少,夏、秋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8.
1994年河南气候特点及其影响钱晓燕(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3)1气候基本特点1994年河南气候基本特点是:冬、春、夏三季气温皆偏高;日照接近常年,四季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出现。1.1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12.0~16.3℃,与常年同期相比,大...  相似文献   

9.
20 0 5年第一季度以气温偏低、降水偏少且分布严重不均、日照偏少明显为其主要气候特点。本季度的主要气象灾害表现为大部分地区干旱持续 ,冷空气影响频繁 ,多次造成明显的降温降水天气 ,并有寒潮、低温阴雨、冰霜冻等寒害出现 ,3月上旬信宜出现罕见飞雪。此外 ,全省多次出现大范围的大雾和强对流天气。1 气候概况全省各地季平均气温 1 0~ 1 9℃ ,从北向南递增 ,雷州半岛最高。与常年同期相比 ,全省一致偏低 ,北部偏北地区偏低 1℃以上 ,以蕉岭偏低 2 .5℃最显著。季极端最高气温 2 5 .3(南澳 )~ 34.4℃(徐闻 )。季极端最低气温 - 3.1 (…  相似文献   

10.
1主要气候特点及重大气候事件2004年黑龙江省主要气候特点: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偏少。全省年平均气温为3.8℃,比常年偏高1.2℃,其中12月气温偏低,4、5、7、8月正常,其它各月气温均偏高,初夏全省出现高温(≥30℃)天气,西南部高温日数为近40a来最多值。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445m m,比常年偏少1成左右,其中4月及夏秋各月降水均偏少,冬季各月及春季的3、5月降水偏多到特多。春季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降水异常偏多、强度大,出现了近10a来最为严重的内涝;初夏降水持续偏少,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初夏干旱,西部发生了草地螟虫害;秋季降水偏少,北部林区发…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第 1季度 ,全省的季平均气温一致偏高 ,雨量和雨日数偏少、日照偏多。 1月上旬受强冷空气影响 ,我省出现霜冻、冰冻等低温天气。 2月份由于北方冷空气较弱 ,我省气温明显偏高。今年我省低温阴雨较轻 ,仅在 3月份北部地区出现 3- 6天低温阴雨天气。另外 ,由于季度内部分时段无冷空气影响 ,仅受暖湿气流影响 ,气温偏高 ,而且气流稳定 ,持续时间较长 ,致使出现霾雾天气。季度内 ,由于降水偏少 ,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1 气候概况   2 0 0 3年 1~ 3月 ,我省平均气温 1 2 7~1 9 6℃ ,呈纬向分布 ,南高北低 ,与常年同期比较 ,全省气温…  相似文献   

12.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市为研究对象 ,利用由于城市扩大而受到影响的昆明气象站室内外气温资料和未受城市影响的太华山气象站气温资料 ,以及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资料 ,通过比较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昆明地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年平均气温约升高 0 .5℃ /3 0a ;由于城市面积扩大导致昆明的室内外气温均升高 ,其中室内气温升高幅度大于室外气温 ,干季大于雨季 ;不论是干季还是雨季 ,城市增温效应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对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 ;而城市人口增加对平均室内气温的影响较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每增加 1km2 ,年平均室内气温将升高 0 .0 0 5 4℃ ;年平均气温升高 0 .0 12℃。而城市人口增加 1万人 ,年平均室内气温升高 0 .0 2 5 9℃ ;年平均气温升高 0 .0 0 98℃。以上结果有助于深入探讨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机制 ,为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1气候概况1.1气温年平均气温13.0℃,比常年偏高1.3℃,与去年持平。年极端最高气温37.2℃(7月3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7.5℃(12月20日),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达8天,稳定通过0℃积温日数278天,积温4821.0℃。终霜出现在3月30日,初霜日出现10月17日,无霜期200天。冬季(199年12月-1999年2月)气温持续偏高又是一个典型暖冬年份。冬季平均气温0.8℃比历年偏高3.1℃,特别是12月下旬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5.2℃。春季(199年3月-5月)气温比历年偏高1.5℃。气温先降后扬,自3月19日以后,气温明显下降,下旬平均气温比历年偏低0…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1998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基本气侯概况1.1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大部地区偏多1998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在13.5~18.2℃之间。年平均气温低于17℃的主要区域在鄂西南及鄂西北西部,偏高0.5~0.9℃。其它地区年平均气温大多在17℃以上,其中超过18℃的区域主要在鄂东沿江周围,包括洪湖、嘉鱼、汉口、阳新、武穴等12个气象台站,其偏高大多超过1℃,气温偏高最多的是汉口站,年平均气温为18.1℃,比常年偏高1.8℃,该气温值是武汉有气温观测记录(1905年)以来近百年的最高值。1998年全省年降水量在591~2293毫米之间,南多北少,分布不均。鄂东北降水量为60…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1990年以来鲁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情况,将资料分为近15 a(1991—2005)及前30 a(1961-1990年)两组,用K-W检验分析两组样本是否有显著差异,并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估算未来气候变暖时热量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1991-2005年鲁南地区与前30 a相比,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0℃及≥10℃积温及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无霜期明显延长,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当未来气候变暖时,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0℃积温将增加308~309℃.d,持续日数延长15~16天,≥10℃积温将增加235~248℃.d,持续日数延长6~8天,无霜期将延长9~14天。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上升2℃的时间和相应的气候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将避免2℃全球变暖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首要目标.为此,本文作者基于16个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和SRES B1、A1B和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采用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研究了2℃全球变暖发生的时间、对应的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以及中国气候变化情况.根据模式集合平均结果,三种排放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在2064年、2046年和2049年,大气二氧化碳当量浓度分别为625 ppm、645 ppm和669 ppm(1 ppm=10-6).对应着2℃全球变暖,中国气候变暖幅度明显更大.从空间分布形势上看,变暖从南向北加强,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一个升温大值区;就整体而言,中国区域平均的年平均地表气温上升2.7~2.9℃,冬季升温幅度(3.1~3.2℃)要较其他季节更大.年平均降水量在华南大部分地区减少0~5%,而在其余地区增加0~20%,中国区域年平均降水增加3.4%~4.4%,各季节增加量在0.5%~6.6%之间.  相似文献   

17.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9月,全省气温普遍偏高,月平均气温在1.0~15.2℃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月平均气温偏高0.2~2.3℃之间,其中果洛东部偏高幅度最大,偏高2.0℃以上。全省平均气温为9.9℃,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2℃。  相似文献   

18.
20 0 4年度(2 0 0 3年1 2月—2 0 0 4年1 1月)陕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年平均气温陕北大部、关中偏高1~2 o C,陕南基本正常,年内气温起伏较大,冬春暖、夏秋凉,仍为暖冬年份。降水正常略偏少,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在2月1 9日—2 1日,较常年异常偏早,全年未出现大范围、强降水性的洪涝灾害和大面积、严重的干旱事件,光照充足,天气平稳。年降水总量虽偏少,但农作物生长关键时刻降水及时,光热水三者资源配置对农果业较为有利,属好年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5-2017年韶关地区8个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在线性趋势法、M-K突变检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STL时间序列分解算法系统地分析了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韶关地区气候增暖显著,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14、0.042和0.006 5℃/年.(2)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周期均约为8年,三者变化的波动性于1980-2010年期间最为显著,但年平均最高气温于1974年之前也存在较大的波动性.(3)韶关地区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为1997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987年,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则没有出现突变.(4)年平均气温气候变化因素可能与年平均最低气温有关,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变化速率呈显著的非对称性,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气候概况 2000年度(1999年12月~2000年11月),河南气候冷暖变化剧烈,干湿交替出现,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先后出现了寒冬暴雪、暖春干旱、大风扬沙及干热风、夏涝与风雹、冷秋连阴雨、寒潮及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其中,尤以春旱、夏涝的影响突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从气象灾害角度来看,灾情属一般偏重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