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全新世以来苏北平原古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指出:晚更新世,海面下降,本区为陆地环境。在早全新世及中全新世期间,全世界气候转暖,海面迅速上升,本区发生海侵,东部成为一片浅海。其后,海面缓慢下降,本区发育了古砂堤群,并形成了南、北两大泻湖区。晚全新世,因黄河夺淮,大量泥沙带至里下河及硕项一桑墟和艾塘泻湖区,古泻湖被淡化,最终淤积为平原。东部海岸线迅速东迁,形成了黄淮三角洲与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2.
对渤海湾北部D219孔岩心样品进行了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测试,将该孔自上而下划分为海相—滨海相、陆相、海相、陆相4个地层,按单井划相方法阐述了本区晚第四纪层序沉积历史。39ka BP所处的时期相当于献县海侵,本区的陆地平原被淹没;23ka BP海水退出渤海,本区又成为陆地;8~9ka BP(或8.5ka BP)海水再次侵入本区至今。以D219孔为主,与本区30余孔进行对照认为,本区在全新世海侵前是低缓平原,东西向总坡度约1.7‰,其上分布南堡和歧口两古河道系统。前者河宽小、曲率小,是流量较小的平原河系;后者河宽大、曲流汊道多,是流量较大的自SW向NE流的河系。  相似文献   

3.
全新世以来江苏中部地区海岸的淤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凌申 《台湾海峡》2006,25(3):445-451
全新世以来,江苏中部地区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的演化过程,海岸线的演化以淤进为主,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早全新世(10~7kaBP)本区为浅海环境,海岸线抵西部山地,中全新世(7~3kaBP)海岸以缓慢淤进为主,古砂堤发育.晚全新世(3kaBP以来)因黄河夺淮,海岸东迁迅速,形成广袤的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4.
西冈位于盐城市西部,是全新世海侵时代的产物,也是盐城市境内成陆最早的陆地。本文通过对全新世以来海面变化、西冈的地貌形态、沉积特征、形成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全新世海侵对西冈古砂堤形成的影响以及苏中地区海岸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盐阜平原地处苏北平原东部.全新世以来,由于海面变化使本区地理空间结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早全新世,海面上升,本区成为浅海环境,空间结构较为单一.中全新世,海面稳定,古砂堤发育,砂堤两侧形成了泻湖与浅海的二元结构,其西侧的里下河区成为封闭的泻湖,而东部仍以浅海为主.晚全新世,海面下降,本区完成了由海到陆的演变过程,形成了盐阜平原地理空间三元结构的格局: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西部里下河地区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演变为里下河平原;而东部海岸东迁,形成广袤的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东北部全新世海侵地层及其微体古生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部湾东北部10个柱状样进行微体古生物定量分析,揭示了全新世一个完整的海侵旋回。区内发现了Ammonia beccarii var.,Schackoinella globosa,Hanzawaia nip-ponica等三个主要微体古生物群,结合~14c测定年龄资料和岩性,推断了本区全新世海侵的时间和历史,确定本区大约距今8000a左右的大西洋期开始接受海侵,距今4000—5800a前达到最高潮。  相似文献   

7.
黄志强 《海洋科学》1988,12(4):27-31
鲁南沿海地区地表约70%以上为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地层所覆盖。其主要成因类型有残积、坡积、冲积、海积以及它们之问的混合类型。第四系总厚度仅有30—40m,地层分布具有明显的东西向的分带性,而南北方向上差异较小。本区古地理的演变过程是:由更新世的陆地环境,经过全新世的海侵,变为现今的滨海环境。古气候则由中更新世的湿热,经过晚更新世的干凉和全新世的温暖期,形成现代温暖的海洋性气候。  相似文献   

8.
辽东半岛东部晚第四纪海面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辽东半岛东部海岸堆积地貌分布、晚第四纪沉积层序与时代,以及沉积物中所含贝类、微体古生物和孢粉化石等资料,分析了晚第四纪海水进退对沉积环境演变及海岸形成与发育的影响,以及现代海岸的淤长趋势,指出全新世海侵前本区海岸曾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7000—6000年前海侵时海岸沿河谷平原内伸5—15km,并形成了沿岸丘陵低地上高8—10m的贝壳堤和海成阶地岸线,近5000年来又形成了三道贝壳堤岸线。  相似文献   

9.
鲁东南滨海平原全新世海进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道高  郭永盛 《海洋学报》1995,17(5):103-111
本文主要根据对钻孔样品的粒度分析、矿物分析、微体古生物分析、孢粉分析及14C测年资料,探讨了鲁东南滨海平原地区全新世海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在早全新世阶段,该区处于滨海环境,广泛发育了下全新亚统滨海沼泽相沉积层;中全新世时,该区遭受海侵,为河口湾、滨岸沉积环境,发育了中全新亚统海陆过渡相沉积层;自晚全新世以来,该区成为冲积海积平原环境,上全新亚统陆相沉积层得以发育形成.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苏北中部平原海岸古砂堤形成年代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平原在发育过程中,遗留着一系列南北向分布的古砂堤(古称“砂冈”)。成为现今研究本区历史海岸线变迁的重要地貌标志。对于砂堤形成的年代,国内有关学者已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陈吉余教授对于苏北砂堤的形成,归结为全新世海侵达最大高度后,在波浪作用下,泥沙横向运动堆积成的岸外砂堤;  相似文献   

11.
广西防城湾全新世海侵及防城河三角洲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北部湾北岸防城湾地区河口的地貌特征和地层、古生物以及~(14)C年龄资料论述了这一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海侵过程及河口三角洲的演变过程。文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不同沉积相的岩石学特点和相应古生物组合的各个种属,并具体分出两个沉积旋迥以及与之对应的两期三角洲。认为本区在全新世中期6000年前开始接受海侵,然后在两次海面波动过程中形成两期三角洲,随着海侵的发展,河口后退,第一期三角洲形成于1800年前,分布在防城河口—5m以内至牛头岭地区,第二期即现代三角洲分布在将军岭以北至针鱼岭的防城湾顶。  相似文献   

12.
苏北浅滩成因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指出苏北浅滩在全新世海侵发生前,有可能为独立的“沙漠堆积体”,而不是所谓古长江—古黄河三角洲沉积。晚更新世末期,冰期气候使蒙古高压增强,在风蚀出露的陆架上产生了沉积分异作用,较粗的物质在“苏北浅滩”附近集中,形成沙丘群;较细的物质被搬运至扬州—南京一带,形成了黄土沉积。来自黄河、长江等河流带来的陆源物质,随沿岸流的搬运而将过去的沙漠堆积复盖。所以“苏北浅滩在全新世海侵前是古风暴活动区;而海侵后又为风暴潮活动区,全新世海侵发生以后,陆架沙漠化作用终止。  相似文献   

13.
太湖平原有全新世海侵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多年来对太湖平原上众多湖泊的测量、深钻、浅钻及浅地层剖面仪探测及湖泊沉积物系统分析等,认为这些湖泊皆系冲积平原上的洼地积水,洪水时渲泄不畅所致,并非全新世海侵与潟湖演化而成,也证明广大太湖平原中部在全新世未曾遭受到广泛的海侵。  相似文献   

14.
太湖平原有全新世海侵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顺才 《海洋学报》1992,14(4):69-77
本文通过多年来对太湖平原上众多湖泊的测量、深钻、浅钻及浅地层剖面仪探测及湖泊沉积物系统分析等,认为这些湖泊皆系冲积平原上的洼地积水,洪水时渲泄不畅所致,并非全新世海侵与潟湖演化而成,也证明广大太湖平原中部在全新世未曾遭受到广泛的海侵.  相似文献   

15.
青岛沿海地区20,000年以来的古地理环境演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微体古生物和孢粉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和海岸地貌调查资料,探讨了青岛沿海地区20,000年以来的海陆变迁和古植被古气候的演变规律。在距今12,000—11,000年前,由于气候转暖,全新世陆架海侵使晚更新世末期的平原和盆地变成浅海和海湾。8000—5000年前出现高海面,5m等高线构成全新世海侵最大范围的古海岸线。自3500年以来,气温降低,海面逐渐下降至现代海岸线附近。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第四系化石硅藻的指相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2个钻孔中的85个样品及已知环境的13个样品的化石硅藻群进行了分析,根椐化石硅藻的分布,探讨了珠江三角洲的边界,根椐硅藻群的组合结构和含量,分析了中全新统和上全新统的沉积相横向变化,并划分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对全新统沉积相垂向变化的研究表明,本区的全新世海侵有过两次由强转弱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福建九龙江河口平原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沉积物岩性,孢粉,微体古生物组合特征及年代测定,对九龙江河口平原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北岸平原缺失上更新统下,中段,且全新统厚度小于南隙,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发生两次海侵,分别出现于玉木亚间冰期和全新世。晚更新晚期,本区主要处于河口港湾的环境,显示出与相邻海域及全球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构造沉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东岸沿海平原区全新世主要地质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莱州湾东岸Y86孔岩芯,进行岩性、粒度、微体化石、孢粉组合的分析和14C年代的测定,将该孔自下而上划分为五层。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本区全新世海侵以来三个主要地质事件:8~7ka B.P.全新世海侵层与陆相层之间的不整合沉积间断地质事件;在7~6ka B.P.海侵范围达到最大,气候温暖湿润,称中全新世温暖气候事件;随后,在和4.5ka B.P.左右的明显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19.
全新世以来硕项湖地区的海陆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申 《海洋通报》2003,22(4):48-54
硕项湖古为淮北地区著名的大湖,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浅海—潟湖—湖泊—平原”的海陆演变过程。早全新世这里是一片浅海;中全新世发育为潟湖:晚全新世演变为一座淡水湖泊;清以后淤为平原。  相似文献   

20.
埕岛及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域晚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埕岛海域DB9孔岩性、生物以及年代学的地层分析,将其自上而下划分成三个海相层(全新世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层、献县海侵海相层、浅海相层)和三个陆相层(平原河湖相层、平原河流相层、陆相层),并解释了古环境演变。对比现代黄河三角洲近海各钻孔,总结出黄骅海侵以来的滨浅海—前三角洲—滨浅海—前三角洲等四元层序,从而全面地阐明了埕岛海域晚第四纪地质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