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 6 8年 7月 2 5日中国山东省郯城MS8 5大地震是中国东部地区发生的最大的历史地震 ,有感半径 80 0多公里 ,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 1 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山东省郯城、沂州、莒州破坏最重 ,历史记载城廓、公廨、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 ,并伴有大规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涌水喷沙等现象 ,历史记载共压毙 5万余人。该震极震区几何中心在郯城 ,烈度达XI度以上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1 995)。该巨震影响范围不仅限于中国东部诸省 ,还跨越黄海 ,波及韩半岛的广大地区 ,而且在韩半岛西北海岸形成了海啸。1 韩国历史文献关于该…  相似文献   

2.
1 研究背景 郯城—庐江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延伸最长的深大断裂带,也是我国地震危险性最高的断裂构造之一.据史料记载,1668年郯城8?级地震(史称郯城大地震,位于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发生在该断裂潍坊—嘉山段郯城附近.近年来,郯庐断裂带第四纪活动地质证据被陆续发现,如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曹筠等, 2018)以及郯庐断裂带北段(依兰—伊通断裂黑龙江通河段、吉林舒兰段,以往认为不具活动性)第四纪晚期活动证据(闵伟等,2013).此外,一些原有第四纪活动段,如新沂—五河段、乌云山—合肥段(郑颖平等,2014)等,也在近年被发现了活动证据.  相似文献   

3.
地气现象,即伴随地震前后从地下逸出气体以及由此造成的可见宏观现象,早在我国古代就已被人们察觉。如1556年华县8级大震,据记载临震前“冲天吐气、黑气盈日,数有虮珥”《赵浚古文集卷》,1668年郯城8.5级大震“黑气如云、白气冲天,地软如绵而热,顷之大震”《康熙郯城县志》1833年云南嵩明8级大震“将震昼晦、屋尽炬炷以烛,历十有二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地震     
两种制度两重天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不断有记载,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556(明嘉靖35年)初关中大地震,潼关以西的城市和村庄遭到严重破坏,死人八十余万。又如1668年(清康熙7年)夏,山东东南境郯城地震,破坏数十县,影响范围广达数百县。当时有首诗叙述了这次地震的情况,它开头道:“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表遭荼毒,忽听空中响若雷,霎时大地皆翻覆,忽然遍地涌沙泉,忽然顷刻皆干没,开缝裂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相当真实地描述了地震发生的自然现象,它叙述了地震造成的灾害:“积尸臭腐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塚墦;结席安蓬皆野处,阴愁霖(氵了)晴愁暑”。震后又遇上大水,  相似文献   

5.
地震——自然界敌人! 世世代代,国内国外, 唯心主义者总是宣扬“天命”“不可知论”; 反动派们总是妄图阻挡历史的前进。 翻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 关中、海原、郯城……, 哪次大地震不给人民带来血的教训: 真是,无村不戴孝,家家有哭声, 地主发横财,灾民坠火坑。  相似文献   

6.
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1/2)级地震,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对郯城强震前兆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指出那城强震前存在前震活动、气象异常、热异常、天象异常、动物异常等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7.
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二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的特大地震,震级为8%,极震区位于山东省郯城。郯城大震是震害史料记载最为丰富的历史大震之一,随着我国对特大地震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资料丰富、史料记载最全,研究程度较高的基础上,有条件作为典型震例且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依据大量的史料记载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强震作一简要综述,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倪长犀《地震记》中的“海反退舍三十里”这句话,有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不少人认为郯城大震使赣榆县海水从此后退15km,同时使云台山与大陆相连。经查阅史料、实地考察,证明郯城大震并未使赣榆海水从此后退15km。“海反退舍三十里”仅是地震引起的短暂现象。至于云台山与大陆相连,是在郯城大震发生40年后的事。其原因,主要是黄泛砂淤的结果,并非郯城大震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山东省郯城发生8级大地震。它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历史地震,波及范围北至辽宁,南达广东信宜,东至朝鲜半岛,西达山西一带,几乎震动了半个中国,江苏所有的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有关研究显示这次地震主要沿郯庐断裂带F1、F2活动,地震断层自莒县、莒南向南延伸至郯城马岭山西坡,南  相似文献   

10.
肖承邺 《山西地震》1995,(3):159-162
根据大量历史记载探讨了1695年临汾大地震次生灾害的教训,以地震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大震救灾的经验,用震源力学观点研究了大地震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潮州首次发现记载1918年南澳大地震的石刻碑文在潮州市西南下寺地区,当地老乡在修缮家园时,发掘出一块石刻碑文,上面记载着韩江河堤受到1918年2月13日南澳大地震破坏的情况。该次地震震中烈度X度,在极震区北西方向约40km的潮州(潮安)地区,出现了Ⅷ...  相似文献   

12.
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极大损失。该地震产生上百公里的地表破裂,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至今对于该破裂的延伸问题一直存在异议,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该破裂是否跨过郯城窑上阶区。本研究主要基于航片及卫星影像解译、野外考察及探槽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窑上阶区南北两侧断层的活动特征,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更多的地质资料约束。具体的,北侧的华侨探槽剖面揭露出新鲜断层泥发育有明显擦痕,显示断层活动具有明显的逆冲分量,南侧的麦坡探槽剖面揭示了U3地层被正断断错,位错量约2m,断层被全新世地层U1覆盖。另外,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向北传播为右阶阶区,而窑上地区为3km宽的左阶阶区。整体上,本研究认为1668年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向南并未穿越窑上阶区,这进一步表明郯庐断裂活动断层具有分段性,不同段落的活动性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对郯庐断裂不同段落开展活动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段落分别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1556年华县地震历史记载是中国历史记载最为丰富的地震之一,本文从这些历史地震记载中提取研究了对地震科学的价值,包括:(1)从“地旋运”记载启迪在大震前人感地旋可作为临震预警的指标;(2)从历史地震记载中综合得出大震前地震动由小到大的时间;(3)大震前旱震关系的中期前兆;(4)大震前汾河地堑中的中强地震活跃;(5)渭河盆地地震发生时间的600年周期;(6)历史地震发生时间的“三性法”分布指征;(7)华县大地震指征的烈度区划观点的验证,华县大地震揭示的烈度不对称性等。以及对秦可大《地震记》的科学意义及历史地位做了肯定性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月辉  郭斌  王斌  沈笑 《高原地震》2013,25(1):22-26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构造进行分段分析,着重研究了1668年7月25日郯城大地震的背景、发震成因和震前异常,并对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进行回顾,对比分析近年该带中南段地震活动图像、应力场特征,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地震活动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明万历三十二年,即公元1604年,在泉州以东海中发生一次八级大地震。据历史资料记载:泉州府“覆舟甚多”,破坏严重。有喷砂冒水、地裂等宏观现象。兴化府志记下了当时破坏情况:“洋尾厝地、下柯地,港利田地皆裂。中出黑砂作硫磺臭,池水亦因地裂而涸”。有感范围达1000公里。  相似文献   

16.
临沂1668年8.5级地震、渤海湾1888年7.5级地震和1969年7.4级地震以及海城1975年7.3级地震,均沿着北东向郯城—庐江断裂带(以下简称郯庐带)的两侧分布。临沂8.5级地震是发生在郯庐带中段,它是有历史记载以  相似文献   

17.
地震,对古人来说是一个扑朔迷离、不可捉摸的谜.但古人却一直在观察注视精它.在天文、数学、矿业上卓有成效曾提举司天监改制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仪器的我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对地震现象极为关注,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有一则《地震》笔记,记载了公元1046年4月18日登州地震的情形.全文是:“登州岠嵎山下临大海.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入海中.如此已五十余年,土人皆以为常.莫知所谓.”登州在山东蓬莱.据《宋史》卷十三记载:庆历六年三月“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屡震,辄海底有声如雷.”今山东栖霞县有座岠嵎山,却不靠海.文中提到的巨嵎山(即岠嵎山)可能由于地震山摧,已无法查找.这则笔记只有41字,语言精练,章法纯清,前后勾联,浑然一体.寥寥数语,不仅真实生动地记载了地震的概况,而且深深地发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探索地震奥秘的呼唤.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有一篇名为《地震》的日记.文中记载了公元1668年7月25日发生在山东郯城的一次大地震.全文是:“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饮.忽闻有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  相似文献   

18.
江在雄 《四川地震》2007,(4):10-13,30
以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调查,考证了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保宁府(治阆中)地震和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影响到阆中等有关地震史料的形成过程和讹误记述,分析和论证了这些地震史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认为有关历史文献记载1846年保宁府(阆中)地震实为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宁远府(治西昌)地震;有关地震石刻和地方志记载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影响到阆中实为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对阆中的波及和影响。匡正了错误的记述,恢复了地震史料的原貌。  相似文献   

19.
王华林 《地震研究》1996,19(2):06-224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实测和开挖资料,研究了1668年郯城8.5级地震断裂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及古地震标志和证据、全新世位移分布和滑动速率、古地震遗迹、古地震期次、强震复发周期以及地震破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沿1668年郯城8.5级地震断裂上的全新世位移分布与1668年郯城地震破裂位移分布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和分级特征。破裂位移和滑动速率在空间上是变化的,水平滑动速率在1.7~2.8毫米/年范围内变化,垂直位移速率在0.2~0.5毫米/年范围内波动,水平位移量与垂直位移量比为6~8倍。沿郯城地震断裂全新世发生了4次强震事件,8级大震具有准周期重复特征,郯城地震断裂上发生的地震拟合了特征地震模式。本文归纳总结出来的鉴别断裂水平和垂直位移及古地震事件的标志和准则,对活断层和古地震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福建历史地震与地震灾害特征史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2005年复核审定的“福建省历史强震简目”为基础,将收集到的强震参数与“福建省志·地震志”的记载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建立统计对比表,突出历史大地震的参数、地震影响和地震灾害特征,并就历史地震资料的修订和使用提出看法,充分认识和反映该地理区域真实的历史地震活动和震害影响,为福建地区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